1、中国石拱桥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认识几种说明方法,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二、校对第一课时自测自评
三、研讨与交流
1、6—8段依次介绍了卢沟桥的哪些相关内容?
6、7、8、
2、阅读课文第6段,文段说明了卢沟桥的四个特征。这四个特征分别是什么?
①②
③④
3、为了把事理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应的说明方法。文章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联系语句说明其作用。(举两例)
(1)
(2)
4、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很讲究用语的分寸。特别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的词语,都要求准确无误。结合课后练习二,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直接在书上做批准)
四、自测自评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石拱桥 B、中国石拱桥 C、赵州桥 D、赵州桥和卢沟桥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
⑵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
⑶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3、下面四个句子,说明不严密,不准确的一句是()
A.大拱的肩上,各有两个小拱。B.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C.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面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4、下列词义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拱桥——石拱桥——桥——中国石拱桥B.桥——石拱桥——拱桥——中国石拱桥
C.中国石拱桥——桥——拱桥——石拱桥D.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5、本文以和这两座桥为例子,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以及解放后的新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文章语言准确而简洁,平实而周密,很好地说明了对象。
2、《中国石拱桥》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1、《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编制时间:2010年10月20日编制:陈绍根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资料链接】走进说明文
1.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2.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资料(引用)等10种。
3.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
(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4.说明文的顺序:
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逻辑顺序:以推理过程来表现,一般包括从原因到结果、从主要到次要、从整体到局部、从总说到分说再到总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点为到用途等几中类型。
程序顺序:专门用于阐明某些操作过程。如:产品使用说明书,实验步骤等。
5.说明文的结构:总分总式:总-分;分总;总-分-总,事物说明文多为总-分式
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一层层剖析事理
6.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周密。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妙惟肖()长虹饮涧()双曲拱桥()
河水暴涨()桥墩()洨河()匀称()
2、《中国石拱桥》作者______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专家。在旧中国,他主持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____________。
3、①《中国石拱桥》是一篇________说明文,文章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________。
②介绍我国石拱桥时,是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________为顺序。
二、学习研讨
5、默读课文,理清层次,并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
赵州桥:
卢沟桥:
6、品读精彩语段,回答问题。(课文第95页第二段)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它是典型代表之一。
(2)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③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
(3)、“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约”“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
(4)、你还知道哪些桥?写出其名字及桥的特点。
7、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8、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需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他写下来。
三、扩展学习
9、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桥呢?请你来当桥梁设计大师,并对它简要介绍一下。(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以上的说明方法。)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0题。
①3G正式发放牌照,中国通信业一桩大事终于在2009年初尘埃落定。新通信时代来临,我们会发现,3G时代的手机不仅仅是手机,还是电脑、电视、直播中转器、导航仪、游戏机、信用卡。到底3G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改变呢?
②3G手机一般正反两面各有一个摄像头,背面的摄像头用来拍照,正面的摄像头用来视频通话。这样,用户既可以在屏幕上看见对方的面貌,,在屏幕的右下角,还能看见自己的表情模样,可随时将自己的影像调整到最佳角度。
③如果说视频通话还不过瘾,未来3G手机还有望实现“电视通话”。安装一个特殊机顶盒和摄像头后,将手机和电视连接,就可以一边打电话一边看通话对方在电视里“现场直播”了。
④可视电话的功能还包括手机视频会议。以TD为例,在拨通12535之后,就可以开始手机视频会议。目前视频会议可实现4人同时对话。
⑤无论是TD还是CDMA2000,无线上网速度仍旧徘徊在几百K以内,不过中国电信宣称,CDMA2000网络不久就能让无线上网的“平均下载速率”达到1.2M。而联发科计划在明年下半年推出3.5G的TD芯片,让TD手机的传输下行速率高达2.8M,上行速率达到2.2M。
⑥普通的512K家庭宽带通过百度下载一首4.5M的歌曲,大约需要半分钟,而下行速率有1.2M,同样一首歌可以在4秒钟内下载完毕:如果下行速率高达2.8M,那么这首歌可以在2秒钟内下载完毕,说一眨眼之间完成也毫不为过。
⑦下载尚如此快捷,打开几个网页,通过手机MSN、QQ聊天,收发邮件等基本功能就更不在话下了。高速上网让线上游戏也有可能搬到手机的方寸屏幕之间。
⑧手机电视实现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GPRS:另外一种则是CMMB、DAB等广电模式。前者可以让用户与电视实现互动,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主动点播节目、定制服务,缺憾是产生的流量资费不菲:后者则等于将传统的电视屏幕搬到了手机上,让人们把电视揣进裤兜里,随时随地娱乐消遣。
⑨更新鲜的电视应用还在后头。韩国SK电讯推出一款车载电视,可以与手机相连,手机接收到电视讯号后直接传输到汽车内的电视屏幕上,解决了手机屏幕过小的问题。而华为的“位移电视”更是直接把手机和电视连为一体,如果用户看电视看到一半有事出门,手机可以在电视关机时立刻接通同一频道,让用户在路上也不会错过节目。当然,后二者目前虽然还是概念化产品,但3G网络成熟后就会择机推向市场。
⑩手机还可以充当房门钥匙、信用卡、交通卡、会员证、各种票据(如机票、火车票),甚至可直接用于超市购物。虽然现在听起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在3G发展较快的国家这已不是新鲜事。
⑾由于3G网络已经十分成熟,日本的运营商让手机也具备了不少“神奇”功能。比如用手机乘坐地铁和购物,只需将手机放在读卡器上轻轻一刷,电脑联网直接从话费里扣除地铁票价(或者购物总费用)即可,其快捷简单类似于今天北京市民使用公交一卡通坐地铁。据介绍,这一手机万能模式在日本已经拥有2200万用户。而中国的运营商们也正在大力推广手机钱包、手机电子票等业务,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借鉴国外成功模式,中国的“万能手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11.读选文概括:3G手机有哪些功能。(4分)
12.从第②段画线句中选取一个词语,简析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4分)
13.第⑥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其作用。(4分)
14.试设想:3G手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4分)
四、一课一得
3、《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列出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的内容,理清本文说明顺序;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二、课前自学
(一)知识梳理
1、说明文是指客观地或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两类:(1)说明文(2)说明文
3、常见说明顺序:
①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②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总体—部分……)
③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式、式。
5、了解作者:茅以升,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设计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三、研讨与交流
1、文本梳理:
第一层(1-2段)介绍石拱桥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3-9段)主要以、为例具体的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分析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层(10段)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2、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作者依次举了哪几个例子?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3、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为什么选两个而不只选其中一个呢?
4、文章在4、5两段对赵州桥做了介绍。在阅读中标注有关语句,看看赵州桥的特点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桥共有的,哪些是赵州桥独具的杰出之处?
四、自测自评
1、借助工具书,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洨()河匀称()佥()河堤()郦道元()桥dūn()和xié()饮jiàn()堆qì()残sǔn()推chóng()hú()形惟妙惟肖()
2、解释词语:
绝伦:
惟妙惟肖:
3、第5段对赵州桥特点的说明分作四点,写作结构形式是,这四点的安排顺序是;这种说明方法叫,其中(一)(二)(三)方面着重说明赵州桥的特点,(四)方面着重说明赵州桥(艺术价值)的特点。
4、《中国石拱桥》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编辑:复核审核
【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
2、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懂得本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等。
教学难点:体会分析举例的典型性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初步认识说明文及与记叙文的区别;
【自主突破】
1.说明文是指客观地或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2.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两类:(1)说明文(2)说明文
3.常见说明顺序:
①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②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总体—部分……)
③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式、式。
5、注音惟妙惟肖()匀称()洨河()暴涨()倾听()
6、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记载横跨陡峭就地取才B.和谐支撑推祟巧妙绝伦
C.漳州优久弧形独一无二D.合拢残损拱圈长虹饮涧
7、了解作者:茅以升,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设计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合作探究】
8、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试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2段):
第二部分(第3—9段):
第三部分(第10段):
9、默读课文,分别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拓展延伸】
10、下面是桥梁专家茅以升对“桥”的解释,请根据示例特点,以“路”是什么开头写一段话
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条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山谷,就形成了一座桥.
路是什么
【当堂测试】
11、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拱(gǒng)桥桥礅(dūn)艰(jiān)固优(yōu)久
B.陡(dǒu)坡匀称(chēn)和协(xie)疏浚(jun)
C.翌(yi)日湍(tuān)急铺砌(qi)并行不悖(bei)
D.鸟瞰(kān)老妪(yu)迥(jiǒnɡ)异窥(kūi)见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提心吊胆才疏学浅B.言简意该改邪归正姹紫嫣红流连忘返
C.栩栩如生性命悠关偃旗息鼓惟妙惟肖D.美轮美奂潜然泪下就地取材锲而不舍
13、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相似)窥(从缝隙里看)见孩提(六、七岁时)匝(遮蔽)道
B.风格迥(完全)异俨然(很像真的)惬意(称心舒适)情愫(感情)
C.美轮美奂(有光彩的样子)昭苏(苏醒)徜徉(安闲自在步行)偃旗息鼓(倒下)
D.姹紫嫣(娇艳)红并行不悖(相反)豁(开阔)亮鸟瞰(向下看)
14、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2.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3.我们遵照前人的经验,卧床假寐,静待五更。()
4.汩汩有声的淙淙细流,在晓月映照下,也呈现出波光粼粼的景色。()
5.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理解怎样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具体把握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了解中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认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自主突破】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2、默读4、5段,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3、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合作探究】
4、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5、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拓展延伸】
设想一下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请发挥你的想象力,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想象中的未来的桥。
【当堂测试】
【达标训练】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6.这段文字以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
7.第②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________;
第⑥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的________。
8.这段文字中有一个描写性的语句,它的序号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9.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10.这段文字共九句话,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应该怎么划分?并概括出层意。
11.第③句话中有两个词突出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请把它找出来,然后简要地进行分析。
12.卢沟桥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能力提高】
我国传统的桥梁有三大基本形式:用梁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梁桥”,用拱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拱桥”,用悬挂的缆索作为桥身主要承重结构的叫“悬索桥”,亦称“吊桥”。
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前,就有这三种桥。河边的大树被风吹倒,恰巧横跨河上,就成为“________”。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逐渐扩大,孔上面层,磨成圆形,就成了“________”。一群猴子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上去抱着第二个。如此一个一个上去连成一串,把地上的猴子甩过河去,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猴桥”,形式上就是现代的“________”。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桥,都由此脱胎而来。
13.三处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说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15.第二段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说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16.文中加粗词“脱胎”一词指什么?
17.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一样,为什么这样安排?
【总结反思】
《中国石拱桥》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解说事物、阐明事理2、事物、事理3、时间,空间,逻辑4、总分式,递进式5、xiàochènxiáozhǎngqīng6、D7、桥梁,钱塘江大桥8、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段):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的发展。
9、石拱桥:桥洞为弧形,桥梁史上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10、示例:不过是深深浅浅的脚印。你的,我的,他的,大家的,这些众多的脚印集合起来,就成了路。11、c12、b13、c14、列数字、作诠释、引资料、摹状貌、打比方
第二课时
1、开头第1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第2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作了铺垫由整体到局部,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2、由整体到局部
3、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4、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5、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6.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7.列数字,雄伟;作比较,坚固。8.⑨;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有高度的艺术价值。9.逻辑顺序,即从整体到局部10.第一层(①)交代修建时间;第二层(②③④⑤)介绍桥长、宽及其特点;第三层(⑥)与以前作对比,说明它的坚固;第四层(⑦⑧⑨)介绍柱子上的狮子,强调其形式优美。11.“约”是“大约”的意思,准确说明了8米是个约数;“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桥面与河面的平行关系。12.联拱石桥;由两个以上并列在一起的石拱构成的桥就是联拱石桥。卢沟桥是由11个石拱相联成一个整体,所以它也被称为联拱石桥。(二)13.梁桥;拱桥;吊桥14.桥的三大基本形式;分类别;下定义15.三种桥的成因或由来;分类别;作诠释16.在文中指以后的桥大都由此演化而来。17.由最常见的入手去写,逐渐加深,使人容易理解。
5、《中国石拱桥》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
2、学习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难点:了解课文的结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知识链接:
一、说明文1.定义: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有关知识:
2.说明文的种类:(1)事物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3)科学小品文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总体到部分……)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一种是总分式(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一种是递进式。事物说明文大都用前者,事理说明文大都用后者。
5.说明方法: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摹状貌、列图表、作引用、作诠释等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在准确的前提下,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炼,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平实、生动)
二、作者介绍:茅以升(1896——1989),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家。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工学院博士学位。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有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hú()形拱()形匀称()张鷟()xiáo河()残损()惟妙惟肖()石砌()推崇()巧妙绝伦()
2解释: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古朴:
匀称:推崇;
3、理清课文的结构
(了解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
三、再读课文,具体分析:
4、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我国石拱桥的特征?
赵州桥: 卢沟桥: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5、分别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
赵州桥 卢沟桥
1)1)
2) 2)
3) 3)
4)
6、作者在说明中国石拱桥这些特点的时候,为什么要举两个例子?举一个例子不是更简练吗?
7、第10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8、理清说明文的顺序
四、找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五、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有记载的”能否去掉?)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当时、可算是”能否删去?)
6、《中国石拱桥》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课题:《中国石拱桥》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玉兰
1.复习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了解作者茅以升及其背景,识记“残损”“古朴”“推崇”“匀称”“惟妙惟肖”“巧妙绝伦”等重点词语。2.了解说明对象,概括对象特征,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重点)
3.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知识储备•
文学常识
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客观地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或。2说明文常见类型为、。
3.说明文常用说明顺序为、、。
4.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在说明文中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等。
走近作家作品: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他积极倡导科普教育,撰写《桥话》《中国石拱桥》等大量科普文章。
•字词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和谐()洨河()拱桥()匀称()河堤()
雄姿()弧形()暴涨()倾听()佥载()桥墩()惟妙惟肖()记载()长虹饮涧()
2.解释词语
(1).当推:(2).胜景:
(3).古朴:(4).杰作: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说说本文说明的内容?
2.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出体现中国石拱桥总体特点的句子?3.快读课文,按课文的行文脉络,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自然段):
第二部分(自然段):
第三部分(自然段):
合作研讨•文本探究•
1.作者写石拱桥用了①、②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的内容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2文章从第3段写中国石拱桥,它和前边的内容之间是怎样的说明顺序?
3.对照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说明,看介绍的大致顺序是否一样呢?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两座桥?
4.作者对这两座桥说明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各详写什么?
随堂检测
1.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拱(gǒng)桥桥礅(dūn)艰(jiān)固优(yōu)久
B.陡(dǒu)坡匀称(chēn)和协(xié)疏浚(jūn)
C.翌(yì)日湍(tuān)急铺砌(qì)并行不悖(bèi)
D.鸟瞰(kān)老妪(yǖ)迥(jiǒnɡ)异窥(kūi)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巧妙绝伦交头接耳提心吊胆才疏学浅
B.言简意该改邪归正姹紫嫣红流连忘返
C.栩栩如生性命悠关偃旗息鼓惟妙惟肖
D.美轮美奂潜然泪下就地取材锲而不舍
3.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中间略窄,宽九米()
(2)卢沟桥“桥长二百六十五米,由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
(3)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4)“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5)万人大会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
(6)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7)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第二课时
复习导学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3.(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合作研讨•文本探究•
1.作者写赵州桥时是怎样安排结构的?
2.作者为什么不在介绍完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着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词句品析•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随堂检测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记载横跨陡峭就地取才 B.和谐支撑推祟巧妙绝伦
C.漳州优久弧形独一无二 D.合拢残损拱圈长虹饮涧
2.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
7、中国石拱桥导学案设计(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识记、积累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2、梳理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一、自学新知
1、茅以升(1896~1989),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中国桥梁之父”。撰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著有《中国桥梁史》等论著200余篇。
20世纪30年代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
2、文体常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
的文体叫做事物说明文;阐明事理的文体叫做事理说明文。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2)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①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物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的存在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一、情景导入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在了一起。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并排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是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今天,请大家随着我走进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二、检查预习情况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3、重点字音
二、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石拱桥有什么特征?
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2.中国石拱桥又有什么特征?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美观、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
3.作者是怎样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的?
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例子使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具体化、形象化,增强说服力。
4.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说明顺序,抓住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三个特征进行说明,有条不紊。
三、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梳理课文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板书设计:
教师反思:
山阳县色河中学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审核人:授课班级:八(2、3)备课人:孔欢欢备课组:语文编号:
学习内容 第五单元第17课(节):中国石拱桥(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
2.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1、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
2.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时间预计:导课分、自学分、交流分、展示分、小结__分、巩固分钟
学习流程
学
习
流
程 学案 导案(学法指导)
一、内容回顾
1、赵州桥有哪些特点?
2、赵州桥的四个特点顺序能不能对调?
3、卢沟桥有何特点?
讨论:中国的石拱桥很多,都有相同的特点,作者为什么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说明的例子?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历史悠久,气魄宏伟、驰名中外,有中国石拱桥的典型特点,很有代表性。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的特征方法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读者对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认识得更具体、更明确、更深刻。
讨论:既然赵州桥和卢沟桥都具有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作者为什么不选一个而要选两个呢?
小结:赵州桥和卢沟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前者是“独拱”石桥,后者是“联拱”石桥。作者选择两例可以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多样、多彩多姿的特点。
二、品味课文语句,举例分析说明方法。
1、打比方如: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将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桥洞的形状,突出了它形式优美的特点。
2、列数据如: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作用:通过列举数据,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特点,给人以具体而清晰的印象。 一、情景导入
我们常常用桥梁来比喻友谊,因为友谊就像桥一样把两个人连在了一起。可见桥是在没有路的地方搭起来的路。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并排而成的木梁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弓形拱的敞肩拱桥,欧洲是在赵州桥建成七百年后才采用弓形拱的。今天,请大家随着我走进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
二、内容回顾
这一环节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做好两节课之间的衔接工作。
3、作比较如: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了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给读者留下具体清晰的印象。
4、举例子如:
(我国的石拱桥)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多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么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作用:通过举例,具体而清楚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创造。
5、摹状貌如: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作用:通过描摹,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给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留下深刻的印象。
6、引用如:
“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作用:通过引用唐朝的张鷟的话,有力地说明了赵州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或形式优美)的特点。
7、分类别如: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使说明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说明全面,避免遗漏、交叉、重复。
三、选读课文,揣摩语言
同其他文体相比较,说明文的语言更讲究准确、周密。请对例句加以分析。
四、课外拓展
有关桥的歇后语 三、课时重点
学习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品味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四、课堂小结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8、《孟子》二则(富贵不能淫)导学稿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张艾平
一、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理解文本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二、课前预习:(第一阶段)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三、教学过程:(第二阶段)
(一)预习检测
1、孟子对大丈夫的诠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通读全文,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结合实际,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四、当堂检测:(第三阶段)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威武不能屈
2、请你找出下列句子中出现词类活用的词语并翻译词语意思。
(1)富贵不能淫
(2)贫贱不能移
(3)威武不能屈
3、指出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并进行句子翻译。
(1)富贵不能淫
(2)此之谓大丈夫。
五、自我评价
书写分准确率:优良中差小组合作:优良中差
心得体会:
9、《中国石拱桥》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说明文的知识。
2、理解并说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一、作者:
茅以升(1896~1989),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国桥梁工程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学的重要奠基人,是五所学校的教授、两个大学的校长、两个学院的院长,撰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弧形 拱桥洨河 陡坡和谐
饮涧桥墩 张鷟 匀称惟妙惟肖
三、说明文知识:
1、什么是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说明文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有的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构造,有的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或者相互间的关系,还有的则着眼于阐明某种事理。
3、说明事物必须抓住自身的特点:事物的特点是事物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志。
4、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诠释
作比较作引用下定义分类别摹状貌
作用:使复杂的事物、深奥的知识或抽象的事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5、说明文要有一定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一般到具体、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可综合运用
四、阅读课文思考
1、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对象的特征。
2、现在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看看各段分别说明了什么。
(1~2段)
(3段)
(4~5段)
(6~8段)
(9段)
(10段)
3、从整体看,全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4、赵州桥和卢沟桥能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吗?
代表桥
历史悠久 结构坚固 形式优美
赵州桥
卢沟桥
5、石拱桥取得光辉的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五、说说下列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3、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未出过事。()
4、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六:说明文的语言
请看课后练习二,朗读下面的语句,说说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是最长的石拱。
七、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4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这段文字说明对象卢沟桥的结构是
2.这段文字可划分四个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以上四个层次,分别说明卢沟桥的四个特点。用简洁的语句归纳
4.“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中“几乎”一词吗?为什么?
10、《三峡》导学案(共三课时)(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王玉兰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郦道元及其作品《水经注》,识记“阙”“嶂”“曦”“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疏通文意。(重点)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难点)
3、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知识储备•
1、走近作者:
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鹿县)人。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出生于官宦世家。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走近作品:
《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全书三十多万字,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是中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
•字词梳理•
1、初读课文,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飞漱其间()林寒涧肃()
属引凄异()绝巘()
2、解释下列词语。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绝巘:
飞漱:
合作研讨
•环节一朗读评读•
朗读课文,从读音、节奏、朗读、停顿等方面互评。
•环节二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三峡自然景观?
•环节三疏通文意•
朗读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略无阙处:
3、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或王命急宣自或
自非亭午夜分或以钱币乞之
4、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
5、古今异义:
(1)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自
今义:
(2)或王命急宣
古义:
或
今义: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虽
今义:
6、翻译下列语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环节四文本探究•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
1、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2、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3、第二段的夏水具有怎样的特点?
4、文中哪些语句最能突出夏水的特点?
随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自三峡七百里中: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
2、翻译下列语句: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正面描写山势高峻险拔的句子是,。
4、侧面写山高的句子,。
5、写水流湍急,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
6、背诵第一段、第二段。
<<三峡》导学案
第二课时
复习导学
1、解释:略无阙处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
2、翻译下列语句: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背诵第一段、第二段。
合作研讨
•环节一疏通文意•
朗读课文第三段、第四段,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晴初霜旦:属引凄异:
绝巘:
2、一词多义:
沿溯阻绝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清
哀转久绝清荣峻茂
3、翻译下列语句: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环节二文本探究•
(一)朗读三、四段,思考下列问题:[来源:Zxxk.Com]
1、第三段中哪句话是对春冬之景的总体概括?
2、“清荣峻茂”四字使人产生怎样的感受?
3、文中对秋天景色的描绘,着力渲染三峡怎样的气氛?
4、从全文看,结尾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二)大声朗读课文,思考:
1、在三峡景物描写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什么没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水呢?
3、文章先写山,后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4、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环节三写作借鉴•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练习: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环节四拓展延伸•
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
原句:
理由2:
原句:
2、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课后习题三)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随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自非亭午夜分:沿溯阻绝:
不以疾也:素湍绿潭:
飞漱其间:属引凄异:
2、作者抓住三峡的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先写山,突出、
的特点;后写水,突出的不同景象。
3、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寥寥几笔,便能将景物的神韵表现出来,如只用“,”8个字,便写出了春冬之时的江水澄澈,景色明媚。
4、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5、《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作比来写船行之快的句子是:,。
6、《三峡》中与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7、文中用“,”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8、背诵第三段、第四段。
11、《中国石拱桥》导学案(表格式)(人教版八年级必修导学案)
八年级(上)语文《中国石拱桥》导学稿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执笔 潘红霞 审核 语文教研组 日期 11.3
课题 《中国石拱桥》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二课时
导学
目标 1、进一步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继续了解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及这些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体味语言,总结全文。
重点
难点 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
学
过
程 一、温故而知新
1.说说赵州桥的独具特点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之间的关系。
2.说说卢沟桥的特点。
二、预
习
导
学 1、中国石拱桥的又一杰作――卢沟桥。
卢沟桥是中国石拱桥又一个惊人的杰作,已经请同学们做了预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卢沟桥与赵州桥有哪些异同。
2、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
指名朗读第9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标注、归纳,原因有几个,是什么?
3、中国石拱桥现代的发展。
齐读第10段。思考: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呢?
三、合
作
研讨。
一、研讨文章的说明顺序。
(1)指名读1、2段,讨论: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2)《中国石拱桥》?
(3)读第6段,教师强调“桥长……十一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提问: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4)归纳提问: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①由一般到个别:
②先整体,后局部:
③依照时间的先后:
二、文章为了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往往要运用各种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列数据举例子摹状貌作诠释引典籍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
四、课
内
精
读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五、写作特点 说明文语言的平实、准确、严密。
讨论课后练习,教师归纳。
这篇说明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运用了说明文语言分不开的。有四个方面值得同学们体会学习。
(1)语言平实简洁,描写有度。
(2)运用说明方法,目的明确。
(3)精心推敲词语,讲究分寸。
(4)注意词句顺序,周密合理。
五、课
后
小
结 在同学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1.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2.本文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特点,并分析了原因,介绍了发展状况。
3.本文在说明语言的运用上非常出色:简洁、平实、准确、周密。语言风格与记叙文不同。
七、布
置
作
业 1.请理清关于赵州桥、卢沟桥的文字的说明顺序。
2.根据课文内容和插图,画出赵州桥的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
3、牛刀小试
(1)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
4、继往开来
(1)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
提示:对未来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哪些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可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
(2)课外搜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的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
教
学
反
思:
12、《中国石拱桥>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主备:张俊丽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满是书香,待你用心去读。读中有悟,方领读书之乐。努力吧,你能行!
课前热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加油哦!)
1、走进作者
茅以升:(1896——1989),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还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
2、知识链接(这是你打开说明文书库的金钥匙,要认真把握哦!)
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1)定义:是指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以说明事物的颜色、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以及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
2)说明文的种类:(1)事物说明文(2)事理说明文(3)科学小品文
3)说明文三要素: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
3)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的顺序,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空间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总体到部分……)
(一般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
逻辑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由概括到具体……)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4)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总分总、分总、总分)并列式、递进式。
5)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引资料(8种)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 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作用: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 举例子:——作用: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 列数字:——作用: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 打比方: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作用: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 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作用: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 分类别:就是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作用: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 画图表:——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 引资料: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作用: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教你巧记说明方法——下列举例作图打分引用诠释摹状貌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3、学法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很重要哦!)
阅读说明文应从下列几方面入手: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看题目;(2)看段首;(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对于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既要了解某个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还要体会它在段与篇中的特殊作用,这样才能理解语言准确对突出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
2.理清文章结构,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3领会文章内容,初步了解本文说明顺序。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1.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或注解解决扫清字词障碍,重点掌握下列字词:
(要求:给划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
hú()形拱()形匀称()张鷟()xiáo河()残损()惟妙惟肖()石砌()推崇()巧妙绝伦()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2.字词过关:(任意抽查,你敢迎接挑战吗?)
三、整体感知(自信地去迎接你热身后的第一次挑战!)
1、石拱桥有什么特点?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座桥? (请欣赏图片)
3、理一理本文的说明顺序(提示:有一点点难,要有信心。如,本文要介绍的是中国石拱桥,先从介绍石拱桥入手,然后……)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抓住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重)
2.认识常见的说明方法。(重)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难)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课堂探究:(这个环节一定要让思维充分活动起来,秀出个性,展示风采!)
(一)自主学习:(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思维快!)
聚焦目标一:
1.分别找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
赵州桥() 卢沟桥()
1)1)
2) 2)
3) 3)
4)
2.根据课文内容,具体分析赵州桥、卢沟桥在这三方面体现的我国石拱桥的特征。
赵州桥: 卢沟桥: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历史悠久:
能力提升:(一起来看结构图解,你能看图做介绍吗?)
聚焦目标二:分析说明方法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3)“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
(4)张嘉贞说“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唐朝张鷟说“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5)“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6)“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
聚焦目标三:体会说明文的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提示: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催。想一想:如果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去掉,其表达意思有什么变化?)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为什么?)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有记载的”有什么作用?能否去掉?为什么?)
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4.
(二)合作研讨:(“人心齐,泰山移”,我们齐力解难题!赶快投入吧!)
(三)展示讲解:(积极抒发我见解,课堂因我而精彩!)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探究,你一定有不少感悟和收获吧,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共享)学了本文,你领悟到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和敬佩,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赞扬之情了吗?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呢?
(五)欣赏“美丽的桥”(看看这些杰作,你一定会深受震撼)
三、巩固提升(我们来比比,看谁做得好又快!)
必做题:根据课文填空
(1)《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文,文章通过对和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
(2)介绍我国石拱桥式,是按照由到,先后的顺序;介绍桥梁结构的顺序是从到;介绍石拱桥的有关历史发展情况则是以为顺序。
恭喜你!完成了本课学习任务,你是好样儿的!
选做题:课外搜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的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