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学设计与后记(粤教版高二选修)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中学教案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学设计与后记(粤教版高二选修)

时间:2022-10-05 21:36:17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学设计与后记(粤教版高二选修)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学设计与后记(粤教版高二选修)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讨论落实字词。

  2、反复诵读,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

  3、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1、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宴集为欢,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也咏而歌,吟咏诗文,唱唱歌(可不像我们一路上唱的是什么《一只小雨伞》,没诗可吟,回来的路上一起大声背诵《将进酒》。)他们的宴集让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人心生羡慕之情。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一次“夜宴”。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齐读

  2、朗读指导

  (理清思路;把握感情基调。分清语调语气;注意重音字词。

  3、范读

  3、疏通文意

  (非常好,大家已经基本掌握朗读这篇文章的要领了,不过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需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跟同学讨论解决。同时思考,文中有哪些字词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

  1、重要字音

  琼筵(yán)羽觞(shāng)秉(bǐng)

  假(jiă)数(shù)

  逆旅:旅舍,客舍。

  浮生:人生漂浮不定。

  秉烛夜游:秉,拿,持;拿着蜡烛作长夜之游。

  阳春:温暖的春天。

  大块:大自然。

  假:借。

  琼筵:比喻珍贵的宴席。

  羽觞:椭圆形两边有耳的酒杯。觞:酒杯。

  2、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3、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文是花纹,章也是花纹,值得赞叹的是,虽然古人没有飞机,但是他们好像能在一定的高度看大地一样,能看到大地上各种各样的色彩组合变幻成的各种各样的花纹,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地提供给我斑斓的色彩。

  4、词类活用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

  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状语后置:

  阳春召我以烟景

  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咱们去感受一下这次宴会的欢乐气氛。

  五、赏读课文

  从文章的题目看,我们可以猜想李白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叙写这一次宴饮的欢乐的呢?(良辰、美景、乐事、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宴会的情形。)

  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1、良辰(人生苦短——秉烛夜游——阳春之夜)行文巧妙,借回答他人夜游的原因而说明自己宴饮的缘由。

  阳春:红艳艳,热烘烘,惹人喜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颜。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光明媚惹人醉。

  2、美景(烟景、文章、芳园)

  烟:春天气候湿润,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像笼着一层轻烟。烟柳、烟草、烟雨、烟霞、烟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烟花三月下扬州”唤起人们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

  文章:锦绣河山,给人以文采炳发,赏心悦目的感受。

  桃花之芳园:“人面桃花相映红”、“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1、乐事(咏歌、幽赏、高谈、开琼筵、坐花、飞羽觞、醉月。)

  所会之人:诸从弟

  所会之目的:序天伦之乐事。(不是饯别,也就不会“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不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如何“序”天伦之乐:与会之人,是可比工诗文、善书画的谢惠连,人物俊秀,谈吐不凡。

  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能突出表现李白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文章充满了飘逸潇洒、豪情纵横诗意,同时也流露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六、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白在文中所流露了“及时行乐”这一思想的看法。

  珍惜时间、积极进取、乐观自信、昂扬向前、任情率意、追求自由,豪情壮彩、时代精神里的大气磅礴,恢宏气度。正是对生命的执着。

  对现实的逃避,麻痹自己。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

  不仅李白,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诗仙、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一生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成了李白诗情、才情喷薄的最好载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正是与喝酒相关的。

  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总结:及时行乐,乐字当前是“及时”两字,它所反映的是文人对时间的一种敏锐性。在浩瀚的宇宙与无穷的光阴里,个人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既然浮生若梦,生命易逝,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不断的拓展生命的宽度,所以屈原选择上下求索、曹操选择建功立业、陶渊明归隐田园、李白及时行乐,从本质上讲,都是充实生命的一种方式,本无对错之分。但站在社会人生的角度,我们认同积极进取而否定消极颓废。我们喜欢的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而不是醉生梦死的李白。所以我们要学习的也正是诗人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其实从一定角度讲,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他对时间的敏感度,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更多的理想,谁就是成功者。

  七、作业:

  推荐阅读《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八、板书设计

  良辰:阳春

  美景:生机勃勃

  乐事:宴饮赋诗 情景交融

  豪情:飘逸潇洒

  教学后记: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在我们的教材中是一篇浏览课文,本来也没有想过精讲这篇课文,因为接到学校开放周开公开课的任务,考虑到课堂的完整性,故选择了这篇短小精悍的名家之作。然而面对这样一篇宴集序,教学的重点该放在哪里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最初的备课过程中,我在一节课里安排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梳理、朗读背诵、赏读课文与拓展探究等环节。重点有二:一是以“文中有‘浮生若梦’的感叹,为何全文未见消沉”一问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良辰美景乐事”;一是将课文与曹操的《短歌行》、苏轼的《赤壁怀古》相联系,探讨如何看待古人“及时行乐”思想。该课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面面俱到则难以突出重点。听课的老师认为在课堂的前半部分对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一块处理得有亮点,故建议将重点放于字词的解读上,但事实上,该课在字词理解上对学生来说难点并不多,实践的结果是课堂容量太少且气氛沉闷。面对科组的同事各种不同的理解与建议时,我终于明白了一堂好课的标准与形式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备课,首先需先做好定位问题,一篇拓展阅读的教学,除了文意的疏通,更重要的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一种个性解读,这也正好与开放周的主题相吻合。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成功的语文课应力求让学生感受“人文之美”。而要做到这一点,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设置要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这篇课文,本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文中所体现的“乐”,定好了中心与重点,教学活动就显得有序,有章法了。从一次比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到再现宴会的欢乐情景,到对该种“欢乐”的理解,课堂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读懂“欢乐”里的“雅怀”,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从而加深对李白甚至是诸多文人对生命的理解。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讲学稿(学生版)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课题:《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年级:高二()班学生姓名:学号:组名:

  教学目标:

  1、感受古代散文的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2、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1、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宴集序(《兰亭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等。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一文约作于733年。727年,28岁的李白只身云游至安陆,娶高宗时宰相许圄师孙女为妻,生女平阳、子伯禽;广结道友,优游山水,李白自称“酒隐安陆,蹉跎十年”。安陆在今湖北,为古代楚文化发祥地。楚文化属于巫文化(庄子、屈原),长于宏富的想象,具有通灵的特性,类似于古希腊的酒神精神:非理性、狂欢、迷醉、艺术的生命状态。

  3、关于李白那复杂的思想:

  儒家思想:,为天下苍生做贡献(仰天大笑出门去);

  庄子思想:,热爱自然山水(天子呼来不上船);

  侠客思想:,结交天下杰出之士。(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二、课前预习,疏通文意(在作业本上自行翻译课文)。

  (一)、初读课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积累知识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逆旅()秉烛夜游()天伦()阳春召我()从弟()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开qióng()yán()以坐花,飞羽shāng()而醉月

  (二)、再读课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通译全文,在此基础上完成梳理文言知识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义:

  序天伦之乐事()

  2、解释加点词意义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②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③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④大块()假()我以文章()

  ⑤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3、给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加点,并解释:

  (1)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今义:)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古义:今义:)

  (3)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义:今义:)

  4、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并作解释:

  (1)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2)依如诗不成,罚金谷酒数

  (3)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4)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5、指出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1)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②莫春者,春服既成

  ③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④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2)①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会桃花之芳园

  ③万物之逆旅也

  (3)①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4)①阳春召我以烟景: ②开琼筵以坐花:

  ③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5)①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飞羽觞而醉月

  6、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并翻译全句:

  (1)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2)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3)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4)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7、默写填空: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而浮生若梦,?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幽赏未已,。开琼筵以坐花,。不有佳咏,?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斗数。

  三、感悟鉴赏

  1、李白为何要在春夜宴从弟于桃花园?

  答:

  2、文章写李白与兄弟们在桃花园中宴饮时,着重体现了一个“乐”字。试分析“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3、有人说这篇文章传达了一种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消极伤感的思想。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

  4、小结:

  本文抒写了,赋诗咏怀,畅叙的情趣。看似思想境界不高,实际没有消极思想,而是表现出

  的思想感情。

  《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课后练习

  1、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贴合“夜宴”的“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去追寻人生的欢乐。“秉烛夜游”的典故有两个出处:一是《古诗十九首》中“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句子。二是曹丕的《与吴质书》中所说:“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的文章显然是援用了曹丕的话,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的性格特点。

  2、李白的这篇散文小品,多用典故。请分析本文的典故及其作用。

  答:(1)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

  (2)

  惠连,指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

  (3)。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干,罚酒三斗。”李白所说的“金谷酒数”,即。

  3、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进一步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参考答案:首先应看到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处境之不同: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

  王低沉清幽,李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二、选择题

  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万物之逆旅也(旅店)B大块假我以文章(给与)

  C开琼筵以坐花(因为)D不有佳咏,何申雅怀(抒发)

  2、对“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拿着蜡烛夜游,真是有所凭借的B、古人拿着蜡烛夜游,真是有原因的

  C古人拿着蜡烛夜游,及时行乐,确是有所凭借的D古人拿着蜡烛夜游,及时行乐,确是有原因的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2)忠言逆耳利于行

  B、(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2)徐公不若君之美(3)若毒之乎?

  C、(1)不有佳咏,何伸雅怀(2)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D、(1)群季俊秀,皆为惠连(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组()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C、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E、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F、臣之所好者道也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农人告余以春及B、求人可使报秦者C、大块假我以文章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6、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

  ③、门虽设而常关④、觉今是而昨非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7.仔细阅读原文,完成下面的选择题

  ①《春夜宴桃李园序》一文的主旨是()

  A.序天伦之乐事B.叹光阴流逝

  C.人生宜及时行乐D.记述李白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之乐

  ②对“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句中的“独惭康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唯独羞惭谢朓B.谢玄独独感到羞惭

  C.独有石崇羞惭D.只有我不能和谢灵运相比而感到羞愧

  ③“飞羽觞而醉月”是说()

  A.频频举杯在皎洁的月光下喝醉B.在月光下喝醉,如在天上飞一般

  C.月光下有鸟儿飞翔,大家举杯畅饮D.酒杯快速的传递着,大家在月光下陶醉了

  ④《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四个“之”字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各不相同B、一二相同,三四相同C、一四相同,二三相同D、四个都相同

  8、阅读下面四个句子,理解其中四个“以”的用法,题中用︱把不同用法分开,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②阳春召我以烟景,

  ③大块假我以文章。④开琼筵以坐花。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

3、《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利用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

  3、深入赏析,真切感受本文高超的艺术魅力

  【重点、难点】

  1、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感受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千多年前的李白就曾在自己开满桃花的庭院中大宴宾客,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这一次“夜宴”诗情。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大家听朗读录音

  2、请大家齐读课文,感受文章

  3、疏通文意

  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须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对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跟同学讨论解决如果还有疑问我们就共同探讨下面按照这样的步骤:分组——讨论——质疑释疑——提问解答

  ①通假字: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②古今异义: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群季俊秀(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③词类活用: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4、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②状语后置:阳春召我以烟景

  5、文中典故:

  ①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②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③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三、赏析课文

  1、解题:课文的字词义大家都没什么问题了,下面我们来具体欣赏诗文先从题目入手,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呢?

  题目信息:

  ①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②文体:序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如果仅仅只是给大家这样一个题目让大家去猜测诗文内容的话,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③在宴会上会做些什么?(过程)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3、下面我们还是按照前面的分组,自主讨论这些问题,每个组一个问题五分钟后请每组派代表来发表你们研讨的结果注意:你们每组的答案都要合乎文章的内容,要结合课文内容来分析(好的,大家从文章中找答案然后自己归纳)

  ①为什么宴游?(原因)为什么要举行这次夜间的宴会呢?

  ⑴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⑵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⑶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

  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珍惜生命,爱惜时间,夜间都不肯放过不仅如此,“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上文,进一步回答: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天,阳春用她的烟景,大块以她的文章召唤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

  ⑷看来这春天的景色一定很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

  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阳春)春天地气上升,所有的自然景物都被弥漫在空气中的袅袅轻烟笼罩,分外迷人(烟景)

  ②这是一群怎样的人物?

  “群集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善书画,作者便说“群集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

  ③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他们在宴会上做些什么呢?

  赏美景——阳春烟景、大块文章、桃花园

  序天伦——享受天伦之乐,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花园中,真是百倍欢乐

  高谈转清——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饮酒赋诗——“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字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

  ④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文章中有没有表现作者情绪的词语?(“叙天伦之乐事”)“乐”字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具体意思是一样的吗?(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赋予了特定具体的内容)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

  四、拓展探究

  1、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即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2、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五、读背课文

  六、课堂小结

4、《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年级:高二 编写:谢一彰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编制时间:2013-1

  班次: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关键字词,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文与古人作的“宴序”情感、章法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过程与方法:诵读、积累、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操。

  【重点难点预测】:

  正确理解作者所流露出的“浮生若梦”“及时行乐”思想的积极意义。

  【知识链接】

  1.作者常识(请把你的积累写在下面)

  2.写作背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前后,作者33岁。这个时侯整个大唐王朝正处于国力鼎盛、太平盛世之中。此时作者“酒隐于安陆”,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这里的桃园在今天的安陆兆山桃花岩。内容记叙李白与他的堂弟们,相聚在桃花园中,饮酒赋诗、畅谈天伦的情景。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级)

  温馨提示:大声诵读课文,理解大意,借助工具书独立完成。

  ⑴正音

  ①从弟(  )②琼筵(  )③羽觞(  )④秉烛(  )⑤金谷酒数(  )

  ⑵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

  ⑶古今异义

  ①大块假我以文章 大块:古义       今义

  文章:古义       今义

  ②为欢几何 古义       今义

  ③群季俊秀 古义       今义

  ⑷词类活用

  古人秉烛夜游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⑸特殊句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阳春召我以烟景

  开琼筵而坐花

  ⑹积累实词并写出译文(实词的意思写在括号内,翻译写在句下空白处)

  夫(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古人秉(    )烛夜游,良(    )有以也。况阳春(    )召我以烟景(    ),大块(   )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   )天伦之乐事。群季(    )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    )康乐。幽(    )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    )以坐花(    ),飞羽觞(    )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    )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二、诵读作品,整体感知(B级)

  1、题目给出了哪些信息?在行文中,哪句话呼应了题目中相关的信息?我们学过哪些同体裁的作品?

  2、概括文中交待的进行夜宴的原因有哪些。(温馨提示:先从课文中找出原句,再适当分析)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级)

  3、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文章的感情基调?围绕这一情感基调,作者写了哪些事?

  4、有人曾评价“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句,“看似平奇,实则奇奇”,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试赏析其精妙之处。(从词汇使用、修辞的角度考虑)

  5、同样的写春日的宴游,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清幽低沉,你认为形成两种不同风格的原因何在?(个人性格、经历、时代精神等角度)

  四、课堂小结与梳理(从知识、学法、情感等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五、当堂检测

  1、当堂背诵诗歌。

  2、完成课本P110第三题。

  六、课后反思

  1•同学们,这这节课我们掌握了一些什么知识?

  2•还有哪些地方比较难懂或者没有学懂?是什么原因?

  3•还希望老师做到哪些呢?

5、《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材分析】

  1、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属模块:选修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情分析】

  本文的教学属于古代散文教学,在前面几个必修模块的古诗文积累和练习之上,同学们可以自主阅读较为浅显的古代散文,理解诗文中的情感特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文意思,把握诗文情感,背诵全文

  2、积累优美词语、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全文情感

  2、合作学习:将《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金谷诗序》与本文对比,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吸收古代散文优美文学特质的基础上,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2、积累体会文中的优美词语与句式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教学突破】将《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金谷诗序》与本文对比,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

  【练笔】光阴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课前预习】回顾复习《兰亭集序》、《滕王阁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言】上周六我们一起去了厦门冬游,相信当时的美好依然在我们的脑海里回放,这次出游让我们较为单纯的学校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你们会不会感觉幸福指数上升了很多呢?古人也懂生活,他们也经常呼朋引伴举行集会,共同游乐。不过他们的宴集与我们可大不一样。

  【投影图片】投影古人宴集图片,请同学们用学过的《兰亭集序》《滕王阁序》的词语和句子来概括图片所展示的内容。

  设计意图:以图片导入新课,给同学们最直观的感受,联系学过课文的词语句子,有助于理解全文意思,回顾旧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新课文。

  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贤毕至、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引入课文】古人宴集为欢,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也咏而歌,吟咏诗文,唱唱歌(可不像我们一路上唱的是什么《一只小雨伞》,没诗可吟,回来的路上一起大声背诵《将进酒》。)他们的宴集让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人心生羡慕之情。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一次“夜宴”。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二、共同协作,完成课文解读

  【疏通字词】投影文段,疏通字词,涉及典故简单讲解。“以诗为文”语言凝练富有美感的特点;用典自然不加雕饰,灵活运用不凝滞。

  【归纳总结】赏美景、序天伦、高谈转清、饮酒赋诗

  设计意图:通过共同梳理字词,理解全文意思。

  【自主赏析指导】前段时间我们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我们共同归纳出三个赏析诗文的角度,一是作者;二是诗文反映的文化特征;三是诗文中的情感基调。今天我们就选取其中的情感基调作为赏析的方向。

  三、对比探究

  通过课文的解读,我们看到李白和他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而只是观花赏月,吟诗论文,说理谈玄,所以这是一场纯属文人墨客的集会,作者运用诗一样的语言成功地展示了一次高雅的精神盛宴,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齐读文章,感受直观的诗文情意。)

  【提问】同学们在完成课文的解读以及诵读之后,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之归入什么性质的。(积极还是消沉的?)

  【明确】总体感受是积极昂扬的,同学们尝试回忆一下,之前学过的《兰亭集序》这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既喜而后悲”,所以历来写宴饮的文章似乎都脱不了悲凉的情调: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

  王勃《滕王阁序》: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石崇《金谷诗序》: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

  孙绰《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乐与时去,悲亦系之。

  陶渊明《游斜川诗序》: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

  而李白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它别开生面,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合作探究】请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提示】可以从时代背景、作者个人情况等方面入手

  【交流成果】小组之间交流成果,与老师交流体会

  【教师总结】提出最关键的一点,二者反映的情感特征不同,与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是东晋,当时政治迫害严重,世人普遍存在消极感伤的特点,所以他在感慨时过境迁之后,感悟到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必然“终期于尽”。因此才有“岂不痛哉”“悲夫”的感慨。而李白所处的是时代是盛唐,那是封建主义达到鼎盛的时期,国力最强,民族自信最强,积极乐观的情怀充满着整个时期。而李白又是一个骨子里充满的是盛唐士人绝对的自信和自豪之情,他乐观、豁达,他认为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光阴,“秉烛夜游”。他认为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召唤(引导同学们用原文回答)和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歌咏,高谈,观月饮酒,是人生最大的乐趣。所以,王的《兰》虽清幽却低沉,李的《春》则是高亢与明朗相随左右。

  【另一角度的对比】对比王勃的《滕王阁序》,同是唐人,为何情感也不相同。(由学生自主思考,下次课提问)

  四、总结全文,阅读与写作

  1.阅读分发的材料,石崇的《金谷诗序》,有评论家认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谷诗序》的影响,你能从中找出一些佐证吗?

  2.自己走过的十八年,以《春》为蓝本,摹写一次印象深刻的集会。

  3.光阴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字数500左右,抒发你对时光的理解和感悟。

6、《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学设计与后记(粤教版高二选修)

  【三维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积累文言文知识,理解文意。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讨论落实字词。

  2、反复诵读,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

  3、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诗人豁达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1、赏析语言特点,体会其高超的艺术魅力

  2、理解本文看似消极却洋溢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宴集为欢,喝酒,喝的是美酒;赏景,赏的是美景;他们也咏而歌,吟咏诗文,唱唱歌(可不像我们一路上唱的是什么《一只小雨伞》,没诗可吟,回来的路上一起大声背诵《将进酒》。)他们的宴集让今人感受到文雅才情以及纵兴释怀的欢乐,不禁让人心生羡慕之情。今天我们要去感受一下,李白和他的堂弟们的一次“夜宴”。下面让我们进入课文,感受他们的“夜宴”诗情。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齐读

  2、朗读指导

  (理清思路;把握感情基调。分清语调语气;注意重音字词。

  3、范读

  3、疏通文意

  (非常好,大家已经基本掌握朗读这篇文章的要领了,不过要想把文章真正地读好,还必需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翻译课文,理清文章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找出来,跟同学讨论解决。同时思考,文中有哪些字词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

  1、重要字音

  琼筵(yán)羽觞(shāng)秉(bǐng)

  假(jiă)数(shù)

  逆旅:旅舍,客舍。

  浮生:人生漂浮不定。

  秉烛夜游:秉,拿,持;拿着蜡烛作长夜之游。

  阳春:温暖的春天。

  大块:大自然。

  假:借。

  琼筵:比喻珍贵的宴席。

  羽觞:椭圆形两边有耳的酒杯。觞:酒杯。

  2、通假字

  序天伦之乐事(序,通“叙”)

  3、古今异义

  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古义,大自然。今义:大的块头文章:古义,错杂的色彩。今义: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群季俊秀(古义,弟弟。今义,季节)

  文是花纹,章也是花纹,值得赞叹的是,虽然古人没有飞机,但是他们好像能在一定的高度看大地一样,能看到大地上各种各样的色彩组合变幻成的各种各样的花纹,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地提供给我斑斓的色彩。

  4、词类活用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动词作名词,诗歌)

  幽赏未已(形容词作名词,幽雅的景致)

  5、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状语后置:

  阳春召我以烟景

  掌握了文章的内容,咱们去感受一下这次宴会的欢乐气氛。

  五、赏读课文

  从文章的题目看,我们可以猜想李白是通过哪些方面来叙写这一次宴饮的欢乐的呢?(良辰、美景、乐事、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当时宴会的情形。)

  一乐:春景秀美,风光旖旎。

  二乐:兄慈弟恭,尽享天伦。

  三乐:各具才情,幽赏高谈。

  四乐:佳咏伸怀,纵兴释怀。

  1、良辰(人生苦短——秉烛夜游——阳春之夜)行文巧妙,借回答他人夜游的原因而说明自己宴饮的缘由。

  阳春:红艳艳,热烘烘,惹人喜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颜。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春光明媚惹人醉。

  2、美景(烟景、文章、芳园)

  烟:春天气候湿润,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像笼着一层轻烟。烟柳、烟草、烟雨、烟霞、烟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烟花三月下扬州”唤起人们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

  文章:锦绣河山,给人以文采炳发,赏心悦目的感受。

  桃花之芳园:“人面桃花相映红”、“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1、乐事(咏歌、幽赏、高谈、开琼筵、坐花、飞羽觞、醉月。)

  所会之人:诸从弟

  所会之目的:序天伦之乐事。(不是饯别,也就不会“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不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如何“序”天伦之乐:与会之人,是可比工诗文、善书画的谢惠连,人物俊秀,谈吐不凡。

  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能突出表现李白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文章充满了飘逸潇洒、豪情纵横诗意,同时也流露了及时行乐的思想。

  六、拓展探究

  谈谈你对李白在文中所流露了“及时行乐”这一思想的看法。

  珍惜时间、积极进取、乐观自信、昂扬向前、任情率意、追求自由,豪情壮彩、时代精神里的大气磅礴,恢宏气度。正是对生命的执着。

  对现实的逃避,麻痹自己。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

  不仅李白,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诗仙、酒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一生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酒成了李白诗情、才情喷薄的最好载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正是与喝酒相关的。

  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总结:及时行乐,乐字当前是“及时”两字,它所反映的是文人对时间的一种敏锐性。在浩瀚的宇宙与无穷的光阴里,个人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既然浮生若梦,生命易逝,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不断的拓展生命的宽度,所以屈原选择上下求索、曹操选择建功立业、陶渊明归隐田园、李白及时行乐,从本质上讲,都是充实生命的一种方式,本无对错之分。但站在社会人生的角度,我们认同积极进取而否定消极颓废。我们喜欢的是斗酒诗百篇的李白而不是醉生梦死的李白。所以我们要学习的也正是诗人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其实从一定角度讲,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他对时间的敏感度,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更多的理想,谁就是成功者。

  七、作业:

  推荐阅读《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

  八、板书设计

  良辰:阳春

  美景:生机勃勃

  乐事:宴饮赋诗 情景交融

  豪情:飘逸潇洒

  教学后记: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在我们的教材中是一篇浏览课文,本来也没有想过精讲这篇课文,因为接到学校开放周开公开课的任务,考虑到课堂的完整性,故选择了这篇短小精悍的名家之作。然而面对这样一篇宴集序,教学的重点该放在哪里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最初的备课过程中,我在一节课里安排了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字词梳理、朗读背诵、赏读课文与拓展探究等环节。重点有二:一是以“文中有‘浮生若梦’的感叹,为何全文未见消沉”一问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的“良辰美景乐事”;一是将课文与曹操的《短歌行》、苏轼的《赤壁怀古》相联系,探讨如何看待古人“及时行乐”思想。该课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面面俱到则难以突出重点。听课的老师认为在课堂的前半部分对课文的朗读与背诵一块处理得有亮点,故建议将重点放于字词的解读上,但事实上,该课在字词理解上对学生来说难点并不多,实践的结果是课堂容量太少且气氛沉闷。面对科组的同事各种不同的理解与建议时,我终于明白了一堂好课的标准与形式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备课,首先需先做好定位问题,一篇拓展阅读的教学,除了文意的疏通,更重要的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一种个性解读,这也正好与开放周的主题相吻合。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成功的语文课应力求让学生感受“人文之美”。而要做到这一点,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设置要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这篇课文,本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文中所体现的“乐”,定好了中心与重点,教学活动就显得有序,有章法了。从一次比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到再现宴会的欢乐情景,到对该种“欢乐”的理解,课堂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读懂“欢乐”里的“雅怀”,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以及蕴含的诗人情怀,从而加深对李白甚至是诸多文人对生命的理解。

7、《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公开课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

  余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文意思,把握诗文情感,熟读全文

  2、积累优美词语、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全文情感

  2、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赏读文章精美语句,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吸收古代散文优美文学特质的基础上,体会李白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体会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积极昂扬的情感特质

  【教学突破】体会文中的情感特征,将较能反映李白精神的诗文归纳,和学生共同归纳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言】复习《将进酒》师生诵读。

  二初识美文

  集体诵读

  难点字词:

   良有以也:原因。

   大块假我以文章:借;锦绣风光.

   序天伦之乐事:通“叙”;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 群季俊秀:伯仲叔季,长幼之称,此处指弟弟.

  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停止;清雅。

  三美文赏读

   文中哪些句子较能体现李白飘逸俊洒的才情、热爱生活的态度?选出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 (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 (二)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 (三)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 (四)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 (五)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天地为客舍,光阴如过客,把千古百代化为一瞬,这是怎样的眼光和胸怀呢?可以说是宇宙的视角,气象万千。最能体现李白的才情和想象力。类似的诗句还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就是李白的手法李白的诗。

  (二)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 阳春既用烟柳美景召唤我,大自然又把锦绣风光借给我,兄弟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李中,此时此地,是何等的欢乐.没有热爱生活的态度,眼中怎会有如此美景乐事.

  (备用的旁白)“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她美在何处,试做简要分析。

  原因有二:首先,这句话只用了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字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了,让人仿佛感到春天的温暖,看到春天的多姿多彩。春天地气上升,形成袅袅轻烟弥漫于空气中,给自然景物披上一层轻纱。“景”字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一独特的画面。作者还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称为“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焕然、赏心悦目的感受。

  其次,这两个句子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那“阳春”是多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来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

  (三)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以能诗善画、年少才高的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当然也就以大诗人谢灵运自比了(中国古代山水诗第一人)“吾人咏歌,独惭康乐”自愧不如才高八斗的谢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乐。文中处处与名震天下的谢家子弟作比,暗含了作者的自负与期许。类似的诗句还有: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

  这就是李白的自信李白的自负。

  (四)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酒席是华贵的「琼筵」,喝酒的地点在花业之中(坐花),频频高杯、豪兴不尽的是「飞羽觞」,月下朦胧的不知是人醉了还是月醉了的是「醉月」,微露著這位世称「诗仙」的作者身上所散放的一点仙气。类似的诗句还有: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三首》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

  (备用的旁白)坐花:“花”是桃李之花,诗人坐在这样的美景之中,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呀。

  醉月: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开筵饮宴。就连酒杯也像长了翅膀一样,到处“飞”动,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面,充分说明了饮酒场面的欢畅。

  (五)“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古文观止》

  我们看到李白和他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筵席上,没有轻歌曼舞,没有繁管急弦,而只是观花赏月,吟诗论文,说理谈玄,所以这是一场纯属文人墨客高雅的集会

  (备用的旁白)不像红楼梦中的薛蟠喝了酒只会打人,现在人的酗酒划拳,“感情深一口吞,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赏个脸”

  四问题探究

  有人说,该文主要流露了一种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也有人认为,该文主要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或者你是否还有其它的观点?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 1引出夜宴,引出下文.

   2纵览全文不会出现浮生若梦的消极,良夜、美景、雅宴,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高雅的,格调是明朗的。让人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备用的旁白)文章开头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欢”字有为全文定下了基调.

  陽春、煙景、文章、芳園、瓊筵、羽觴、坐花、醉月,還是宴、遊、會、序、歌、賞、談、飲,無一不是「樂事」原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只是李白常有的说辞,从文中之景与情中,我们读出了一股率真,一份珍惜,一种热爱,对自然,对生命;同时我们还享受到艺术的纯美和一份精神的大餐。序中写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虽有“浮生若梦”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与感慨之情。

  集体诵读

  五评说李白

  你眼中的李白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今天和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用150字左右概括出来,如果有诗为证则更佳.

   最高雅:不有佳咏,何伸雅怀?

   最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最失意: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最愁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最霉气: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最积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最任侠:“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最至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最愤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备用的旁白)对李白来说,诗就是他的事业,诗就是他的珍爱,诗就是他的生命。诗与他荣辱与共,生死相依。他以诗进,以诗退;以诗入仕,以诗出世;以诗获宠,因诗获罪;以诗畅情,用诗呐喊。他乐也写诗,悲也写诗,愁也写诗,愤也写诗,醒也写诗,醉也写诗,诗歌早已幻化成他生命的一部分,血脉相连,不可分割,完成了他身在浊世而神游八极的诗化人生。

  老师眼中的李白

   1、飘逸才情的李白2、豪迈乐观的李白

   3、激愤不屈的李白4、孤独失意的李白

   5、率真深情的李白6、狂放侠义的李白

  在李白的身上,兼备了各种各样的特质,既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迈乐观,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激愤不屈,既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孤独失意,也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进取,既有“愿解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狂放侠义,也有“不有佳咏,何伸雅怀?”飘逸俊洒。

  (备用的旁白)得到奉召得意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长安经过“御手调羹、贵妃捧磨、力士脱靴”的狂妄后,被迫离开长安,失意时“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人眼中的李白: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六散文欣赏:

  李白从西域走来了,高山冰川骏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骠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狂放不羁,豪情率真,才情四溢,失意孤寂的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在我们的精神花园里种下一朵奇葩。

  七课外探讨:

  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与苏轼笔下的“人生如梦”所表现的情感是否一样?请简要分析。

8、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

  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

  同之处,领悟李白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重点:

  1、通过文章理解,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教学难点:

  1、通过比较同类文章,领悟李白独特的文情诗意。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古人很懂生活情趣,他们会经常呼朋引伴举行集会,共同游乐。今天我们随同李白,看看古人是怎样游乐的。

  二、诗人李白简介:

  学生介绍,教师小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的一生,绝大部分是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三、解题:

  1、题目信息: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位堂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根据创作者的不同,“序”分为“自序”和“他序”。(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文章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是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根据内容的不同“序”可分为“赠序”“诗序”“宴集序”:“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理解文章字词句:

  1、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2、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五、背诵该文:

  第二节

  一、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

  花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了宴游桃花园之乐。

  二、精析全文: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作者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

  旅舍是供人临时住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短暂这一道理。

  2、既然光阴易逝,人生短暂,古人是怎样做的?

  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3、作者是否同意古人的观点?

  同意。并效法古人,和堂弟们夜宴桃花园。

  4、除了上述原因,李白“夜宴”还有什么原因?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不辜负大好春光。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同学们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6、“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中的“乐”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又何作用?

  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

  赋予“欢”特定的具体的内容。

  7、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

  8、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大家猜想一下,他们在一起欣赏、谈论什么?

  “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花芳园”。

  “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同时也包括“赏”的对象。

  “赏”的对象是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是那么欢快,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D、他们高兴地观赏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9、集中写“春夜宴桃花园”的是“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这两句哪个词用得精准?

  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一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E、文章最后,大家举杯痛饮,并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三、本文运用的典故很多,请简要分析这些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欢乐有限,今晚要尽情欢乐。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这几句是李白赞颂堂弟们聪慧。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四、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五、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六、板书设计:

  春光阴易逝人生莫测

  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烟景召唤大块献给

  宴

  从流光溢彩天伦之乐

  弟聪敏、多才吟诵诗篇

  桃桃花园夜宴之乐。高谈阔论清言雅语

  花观赏桃花频传酒杯

  园赋诗抒怀依例罚酒

  序

9、《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

  2、理解文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3、比较阅读同类“宴序”文章,理解本序与古人作的“宴序”一类文章的不同之处,领悟李白

  飘逸潇洒、豪情纵情的诗意。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饮宴赋诗(板书“宴”),自古以来是文人们的一大乐事,何况是在月光也能醉人的“春夜”(板书“春夜”),何况又是在花香四溢的“桃花园”(板书“桃花园”),何况是与自己宴饮的是聪敏多才的“从弟”(板书“从弟”,并提示“从”的读音与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聚会的场所,一起来品读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二、诗人李白简介:(学生介绍,教师小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

  三、解题:

  1、题目信息:

  题目点出了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

  2、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或“他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另外还有一种“序”称为“宴集序”,“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四、讲解文章字词句,并背诵全文。

  良有以(原因)也:确实大块(大自然)假我以文章:提供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优良的善假于物也:借助

  始皇默然良久:很,甚因求假暂归:假期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良好久假不归:通“借”

  五、本文中运用的典故很多,有的是直取其词,如“逆旅”取自《左传》,“浮生”“大块”出自《庄子》,“羽觞”源于《汉书》。有的是借用其语句,如“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是直接援引曹丕的《与吴质书》中的话。又有用古人、古事的,如谢惠连之聪敏、谢灵运之擅诗。至于最后的“金谷酒数”则是把石崇金谷园的豪华宴会同他们弟兄的桃园夜集比并起来,随之就会让人联想到王羲之的兰亭修楔事。这样做显然能增添这篇小序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了解盛唐时期文人生活的宝贵资料。简要分析下列语句中使用了什么典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庄子•刻意》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的话,故后人常说“浮生”;又《庄子•齐物论》有庄周梦蝶的故事,表达的是: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

  2、群季俊秀,皆为惠连。

  惠连,指谢惠连(3977—433),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得谢灵运爱赏。世称小谢。谢灵运(385—433),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是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这几句是李白夸奖自己的堂弟聪慧,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3、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西晋石崇,官至卫尉卿。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涧中宴客赋诗,他写有《金谷诗序》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几句既表痛饮狂欢之意,又表现诸从弟“雅”的一面。

  第二节

  赏析全文:

  一、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从“夫天地者”到“序天伦之乐事”)说明了此次春夜宴游桃花园的缘由。

  第二部分(从“群季俊秀”到结尾),集中叙述这次桃花园夜宴之乐。

  二、精析全文:

  1、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比喻,这句话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说明光阴易逝,人生莫测这一道理。

  2、既然光阴易逝,人生莫测,古人是怎样做的?

  明确:他们异常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秉烛夜游,及时行乐。

  3、作者是否同意古人的观点?

  明确:同意。并效法古人,和堂弟们夜宴桃花园。

  4、李白有没有直接说明为什么要“夜宴”的原因?

  明确:没有直接说明,而是借用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道出的。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两句话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同学们试分析这句话的精妙之处。

  明确: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烟景”一词将春天由于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概括出来;“文章”一词则概括了春日花繁叶茂,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美丽风光。

  这两句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它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它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这样主客体融合无间。

  6、诗人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夜宴,究竟有哪些可乐之事?

  A、李白和堂弟们相会在流光溢彩的桃花园中,阳春既召我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序天伦之乐,真是百倍的欢乐,这当然是“乐事”之一!

  B、堂弟们个个都像谢惠连一样聪敏、多才,能在宴席上一同吟诵诗篇,这当然是“乐事”之二!

  C、在宴席上大家不停地寻觅新颖、奇特的话题,纵情地高谈阔论,进而转变成了清言雅语,这是“乐事”之三!

  D、他们高兴地观赏盛开的桃花,在月光下频传酒杯,这是“乐事”之四!

  E、文章最后,写大家举杯痛饮,酒酣之后情绪达到高潮,于是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他们相约一同赋诗抒怀,并决定依照石崇金谷园的旧例,作诗不成者,罚酒三杯,这是“乐事”之五!

  7、质疑、释疑.

  A、“序天伦之乐事”中的“乐”与前文哪个词相照应?具体意思是一样的吗?

  明确:与“为欢几何”,中的“欢”照应。赋予了特定具体的内容。

  B、作者和从弟们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他们在一起欣赏、谈论什么?

  明确:“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花芳园”,“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同时也包括“赏”的对象。

  “赏”的对象是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是那么欢快,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8、李白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

  明确:作者一上来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不是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援用“秉烛夜游”,他所表达的首先是一种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也流露了他当时仕途不达的郁闷和世事难料的迷惘,并不是醉生梦死地一味追求宴饮享乐,这从下面的文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作者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从而引出春日夜宴桃花园的另一个缘由,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及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当然,这由感慨“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到转而去记“乐事”抒“雅怀”的变化,也正和李白的一些诗歌相同,反映着他那旷达、洒脱的性格特点。

  9、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兰亭集序》和《桃花园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客观的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由于时代环境及作家个人身份、年龄的差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于51岁,会稽内史任上。这时东晋王朝偏安江左已经36年,在士族制度的统治下,社会矛盾重重,当权者无心北伐,只图奢侈享乐。文人士大夫意志消磨殆尽,多崇尚老庄思想,清谈玄理之风极盛。李白的《桃花园序》大致是开元二十一年33岁时所作。当时他虽然求官未得,暂时隐居于安陆,但身处开元盛世,对国家的兴盛、个人的发展都抱有乐观的期望。]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当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暂短的,必然“终期于尽”,所以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

  而李白则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乃是最大的乐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低沉清幽。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高亢明朗,情调自是不同。

  10、背诵默写该文。

  三、板书设计:

  光阴易逝人生莫测

  宴游桃花园的缘由。烟景召唤大块献给

  流光溢彩天伦之乐

  聪敏、多才吟诵诗篇

  桃花园夜宴之乐。高谈阔论清言雅语

  观赏桃花频传酒杯

  赋诗抒怀依例罚酒

幼儿园中学教案推荐 概括性试题解析教案一等奖(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岳阳楼记》教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女娲造人》 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 为梦拼搏——“规划人生爱拼才会赢”主题班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满井游记》教学预案一等奖 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河大版八年级上册)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敬畏自然》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阿长与<山海经>》学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杜甫诗三首》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一等奖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书愤》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 《鸿门宴》复习备课教案一等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题都城南庄》教案一等奖 《哭晁卿衡》《丁都护歌》《越女词五首(其三)》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二下册) 《怎样写新闻短评》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三必修四) 《感受“月亮文化”》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最新中学教案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教学设计与后记(粤教版高二选修) “正确使用虚语”专题复习学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三必修) 《狼》教案一等奖(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囚绿记》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 《李凭箜篌引》教案一等奖(语文版高一必修) 中考复习教案一等奖: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十五从军征教案一等奖(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最苦与最乐》教案一等奖(北师大九年级选修) 琵琶行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一必修)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相关信息 高二上学期学生期末自我总结报告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高二学习个人计划范文 高二选修诸子散文《有无相生》教案一等奖(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一等奖设计) 高二新学期新起点新面貌的教师讲话稿 高二作文我的弟弟 高二班级德育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六国论》第一课时学案一等奖 高二语文第五单元《六国论》第二课时学案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