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中学教案

阿里山纪行(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时间:2022-09-02 16:30:11

阿里山纪行(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学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阿里山纪行(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阿里山纪行(吴功正)

  教学目标:1、欣赏阿里山如画的美丽风光。

  2、学习移步换景和融情于景的写法,感受富于音乐

  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交流

  课时计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序幕

  吴功正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1997年7月,应一批台湾学者的邀请,赴台讲学,交流两岸文化,台湾学者在为他接风洗尘后就陪他游览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阿里山。作者被迷人的阿里山风光深深陶醉。他想,应该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于是写下了这篇《阿里山纪行》。同学们,阿里山的画卷已经打开,让我们一起走进阿里山,去领略那里如诗如画的美景吧。

  二、阅读主场

  (一)播放阿里山的风光片,请一位同学跟随风光片和《高山青》歌曲音乐朗诵课文(课前准备)。

  (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学习小组成员一起寻找出作者游览阿里山的行踪。

  从台北松山机场起飞——到达台湾中部的嘉义——到了阿里山火车站——穿过一片林区——看到神木——下山的路上

  (由此引出“移步换景法”的叙述——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游记一般都采用此法。)

  2、把学习小组分成六个部分,分别阅读研究“茫茫林海”(第二段)、“潭水”(第四段)、“原始森林”(第五段)、“山间幽径”(第六段)、“无边森林”(第七段)、“神木雄姿”(第八段)等处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感受领会,并在班上作分析交流。)

  教师示范分析“茫茫林海”:“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写出了原始森林的广阔无边。“云雾浓稠”,是深山里特有的景观。这种景观的特点是幽深。这种幽景是以崇山深谷或山麓地带为地形基础,辅以铺天盖地高大乔木为条件,构成半封闭空间。这种幽深景观视域较狭小,光亮少,空气洁净,景深而层次多,有迂回曲折之妙,无一览无余之直观。“幽”与“深”“静”都是密切相联的,“幽”中包含着“深”与“静”因素。这如诗如画的景致,既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又为游览的终极目标“神木”的展示作了很好的铺垫。

  3、幽深的景致需要优美的语言来表述,因为美的语言能做到和谐动听、流畅自然。本文语言的美体现为节奏美、拟声美、音节美、修辞美。由此引出对本文语言的研究。学习小组自选内容感受并举例交流。

  节奏美举例: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辩、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洁净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静。”

  拟声美举例:

  “森林小火车……咣当咣当的声音”

  音节美举例:

  “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绳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依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修辞美举例: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三)学生朗读课文,加深感受。

  三、阅读尾声

  (一)师生合作研究“探究·练习一、二”

  (二)解决学生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三)词句积累(抄在积累本上)。

  纪行接风洗尘风靡一时思古幽情云雾浓稠

  穿肌透骨堪称谛听静谧罕见雄踞

  拔地参天无可匹敌恍如隔世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仿佛山林不是倒影潭中,而是与水潭镶嵌在一起……

  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汁来。

  (四)布置作业。

  在家长帮助下,从报刊杂志中或网络上收集有关阿里山风光的图片资料,丰富自己对阿里山优美风光的认识感受。以“把每留在心中——写在阅读《阿里山纪行》之后”为题,写一段文字。

幼儿园中学教案推荐 《愚公移山》教学案例(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铁骑兵》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致空气》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设计(河大版八年级上册) 《一起长大的玩具》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传记类中考复习(九年级下册) 《海燕》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敬畏自然》说课稿(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安塞腰鼓》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峨眉山月歌》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古诗《渔歌子》教案教学设计(干国祥构筑理想课堂) 《狼》导学案、教案(粤教版六年级下册) 《项脊轩志》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下册) 《怎样写新闻短评》学案(人教版高三必修四)

最新中学教案 阿里山纪行(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春》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从小就要爱科学(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都市精灵(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父母的心(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学案例) 记承天寺夜游(苏教版八年级教案设计) 《济南的冬天》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叫三声夸克》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相关信息 苏教版《小松树和大松树》教学反思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苏教版《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凡尔塞宫》教学设计 年级组长个人工作述职报告 年级组长工作报告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作品赏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下册古诗文知识梳理 年级组长工作述职报告 八年级说明文写作指导及范文:我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