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猎人海力布》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一)+答案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违背——( ) 崩塌——( )
2.海力布是怎样得到宝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猎时海力布听到了什么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力布为什么变成了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位老师在教《猎人海力布》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谈谈预习情况,谁知一个同学说:“老师,我认为海力布他好笨哟,其实他可以不变成石头的,在灾难要来临的时候他可以马上把村里的家畜当着乡亲们的面全部抢走而让乡亲们来追他。这样乡亲们不就得救了吗?”你认为这个同学[ ]
A.没有好好预习,回答错误
B.很有新意,值得肯定
C.很具创新能力,进行了独立思考
D.很有想象力,但不符合实际,所以应受批评
参考答案:
1.违反坍塌
2.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他,把含在嘴里的一颗宝石送给了他。
3.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
4.他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
同步练习(二)+答案
类文阅读(一)+答案
让王爷下轿
一次,王爷出门,坐的是八抬大轿,跟的是前后随从、卫士,开道锣,助威鼓,人喊马叫,真是威风凛凛,神气十足,没想到半路遇上了巴拉根仓。
“谁这样大胆,看着王爷还不闪在路旁跪下!”王爷气得吹胡子瞪眼,粗声粗气地喊。
“报告王爷!”随从把巴拉根仓抓到轿前说,“这就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巴拉根仓。”
“是,我叫巴拉根仓。”巴拉根仓不慌不忙说,“小民没认出是王爷大驾。”
“哈哈……你就是巴拉根仓?”王爷说,“听说你最能用谎话骗人,是吗?”
“不敢,小人是最爱说实话的人。”巴拉根仓说。
“都说你最有本事,今天你能把我从轿子里骗下来吗?”王爷自以为难住了巴拉根仓,得意地大笑起来。
“不敢,不敢,我怎么能把王爷赶下轿呢!如果王爷下了轿,我倒有办法马上请你上轿。”
“真的吗?”
“凭小人这点智慧来说 ,这点小事并不难办到。”
王爷心里想:我偏不上轿看你怎么办。便答应说:“好,好。”说着从轿里跳下来。
巴拉根仓等王爷两脚一落地,笑着说:“聪明的王爷,这不是把你骗下轿了吗!”
王爷被巴拉根仓耍得张口结舌,直瞪着那双臃(yōng)肿的眼睛,一句话没说就又钻进轿子。
“看!聪明的王爷,我( )让你下了轿,( )让你一句话没说又上了轿!”
随从们见王爷气得嘴歪眼斜,都偷偷笑起来。
(选自《中国机智人物故事大观》河北教育出版社)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和描写。“吹胡子瞪眼”是形容的样子。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巴拉根仓怎样的态度?
4.巴拉根仓是蒙古族著名的机智人物形象。你还知道哪些机智人物呢?写出他们的名字吧。
【参考答案】
1.不仅 还
2.语言 神态 王爷很生气
3.本文主要写了巴拉根仓骗王爷下轿的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机智,对王爷的权势无所畏惧的态度。
4.示例:诸葛亮 刘伯温 徐文长 阿凡提
类文阅读(二)+答案
宗本请客(节选)
从前有位宗本(县官),家里堆满发霉的粮食,却舍不得施舍给百姓。
宗本家里有个聪明的仆人,名叫土登。一天,土登向百姓们宣布,他要让宗本摆几天宴席。百姓们听了哈哈一笑,谁都不相信。土登笑眯眯地说:“你们等着瞧吧!”
县城里只有一条可供人饮用的泉水。宗本把泉水占为己有,说这是佛爷赐给他的神水。一天,宗本在城堡顶上散步,瞧见土登趴在泉边一棵大树上,好像正在和谁吵架。宗本走下城堡问:“你在这里指手画脚干什么?”
土登告诉宗本,泉水中的蛟龙污蔑宗本是爱财如命的吝啬鬼,而他反驳说宗本整天忙里忙外都是为了百姓的安乐幸福。蛟龙不服气,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扬言如果宗本舍得破财,给百姓们设宴,那么它也可以摆几天宴席。要是它的话像这泉水一样流走,就把这块黄金送给宗本。
宗本想得到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就决定忍痛摆上几天宴席。
宴席还没结束,宗本就让土登去请蛟龙上来设宴。土登像那天一样,爬到泉水边的大树上,比比划划半天,然后垂头丧气来到宗本跟前,说:“龙说它已经和宗本一起摆完了宴席。那些吃的喝的,哪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宗本拿出粮食和肉,龙拿出了水。它让我告诉你,如果宗本大人能摆出不用水做的宴席,就把那块山羊头大的黄金送给你。”
宗本瞪着两眼,嘴里直喘粗气,脸色变得像灰不溜秋的猴子。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解释词语。
指手画脚:
垂头丧气:
2.指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的成语是“”。像这样含有比喻义的成语还有、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句,把它改为陈述句。
4.泉水中的蛟龙真的要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和宗本打赌设宴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5.你觉得土登和宗本各是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2.爱财如命示例:水平如镜笑靥如花
3.反问 那些吃的喝的,没有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
4.示例:那当然不是真的。泉水里并没有蛟龙,那只是土登设的一个计,就是为了让宗本设宴请百姓们吃饭的。
5.示例:土登是一个聪明、有智慧、关心百姓的人;宗本是一个吝啬、贪婪、愚蠢的人。
2、《猎人海力布》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反思
在上课开始后,首先我让全班学生齐读课题,然后问学生,提到猎人你会想到什么?杨悠然同学说猎人给人感觉很残忍,因为他会杀掉小动物。还有的同学说猎人很辛苦,风餐露宿有时候还打不到猎物,还有人说猎人很勇敢,然后我就顺势提问,通过预习,本篇文章的猎人海力布给你留下了一个怎么样的映像,有学生说到善良,有学生说到舍己为人。然后我就问学生:“你们是从一个怎么样的故事中看出这样善良的海力布的?”
我希望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对这个故事的概述上,就让他们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来默读课文,默读完之后,举手的同学很少,看来这样一篇文章让小孩子直接去默读后概括时有一定难度的,正好他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通过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于是我就说:”看来直接概述这个故事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按先试着把里面的主要人物按出场顺序先罗列出来,然后再去概括,可能会轻松一些。”于是学生很快找出了“海力布,小白社,龙王,村民。”然后板书的时候把海力布写在中间的位置,让学生尝试着说说海力布和小白蛇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时候举手的人就多了,同学回答,海力布救了小白蛇,我就在海力布和小白鼠之间画下横线,写下救,然后将顺势提问,那小白蛇怎么对待海力布的?这个时候又有学生回答:“酬谢”于是写下酬谢,接下来,我就让学生顺着这样的思路,用在人物之间画线,填写词语的方式,尝试着把这个故事画成一个人物关系图。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海力布和龙王之间发生的事情可以概述出来,他们用了龙王感谢海力布,海力布要宝石来概述,但是会遗漏掉小白蛇在三叮嘱海力布的情节,在概述村民和海力布的时候也有困难,因为村民和海力布之间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先,再,然后,最后的复杂过程,之前单一的画线不能够满足学生概括的需求,于是我让学生在村民和海力布直接多画几条线,这样学生在说的时候就说出了层次,顺序。海力布告诉村民搬家,村民不信,然后海力布只好说出真相,村民变成石头。最后村民后悔,搬家,海力布预言成真,世代纪念海力布。
将故事用人物关系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后,让学生对着关系图尝试概述故事,学生在概述的时候就有底气了,三个同学上来讲,都说得不错,于是我提高难度,把横线上的内容擦掉,让学再尝试说,这次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尤其是海力布劝说村民的那个片段,说的会遗漏,不流畅,于是我再课后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下课后尝试着将故事里劝说这个片段和同学互相讲一讲,然后让同学给你打分,提意见,对于说得很熟练的同学让他尝试把这个故事说精彩,为下一课创造性复述教学的展开奠定基础
附(简易板书)
3、《猎人海力布》同步练习
同步练习(一)+答案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违背——( ) 崩塌——( )
2.海力布是怎样得到宝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打猎时海力布听到了什么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力布为什么变成了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位老师在教《猎人海力布》一课时,先让同学们谈谈预习情况,谁知一个同学说:“老师,我认为海力布他好笨哟,其实他可以不变成石头的,在灾难要来临的时候他可以马上把村里的家畜当着乡亲们的面全部抢走而让乡亲们来追他。这样乡亲们不就得救了吗?”你认为这个同学[ ]
A.没有好好预习,回答错误
B.很有新意,值得肯定
C.很具创新能力,进行了独立思考
D.很有想象力,但不符合实际,所以应受批评
参考答案:
1.违反坍塌
2.他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他,把含在嘴里的一颗宝石送给了他。
3.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
4.他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
同步练习(二)+答案
类文阅读(一)+答案
让王爷下轿
一次,王爷出门,坐的是八抬大轿,跟的是前后随从、卫士,开道锣,助威鼓,人喊马叫,真是威风凛凛,神气十足,没想到半路遇上了巴拉根仓。
“谁这样大胆,看着王爷还不闪在路旁跪下!”王爷气得吹胡子瞪眼,粗声粗气地喊。
“报告王爷!”随从把巴拉根仓抓到轿前说,“这就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巴拉根仓。”
“是,我叫巴拉根仓。”巴拉根仓不慌不忙说,“小民没认出是王爷大驾。”
“哈哈……你就是巴拉根仓?”王爷说,“听说你最能用谎话骗人,是吗?”
“不敢,小人是最爱说实话的人。”巴拉根仓说。
“都说你最有本事,今天你能把我从轿子里骗下来吗?”王爷自以为难住了巴拉根仓,得意地大笑起来。
“不敢,不敢,我怎么能把王爷赶下轿呢!如果王爷下了轿,我倒有办法马上请你上轿。”
“真的吗?”
“凭小人这点智慧来说 ,这点小事并不难办到。”
王爷心里想:我偏不上轿看你怎么办。便答应说:“好,好。”说着从轿里跳下来。
巴拉根仓等王爷两脚一落地,笑着说:“聪明的王爷,这不是把你骗下轿了吗!”
王爷被巴拉根仓耍得张口结舌,直瞪着那双臃(yōng)肿的眼睛,一句话没说就又钻进轿子。
“看!聪明的王爷,我( )让你下了轿,( )让你一句话没说又上了轿!”
随从们见王爷气得嘴歪眼斜,都偷偷笑起来。
(选自《中国机智人物故事大观》河北教育出版社)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和描写。“吹胡子瞪眼”是形容的样子。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巴拉根仓怎样的态度?
4.巴拉根仓是蒙古族著名的机智人物形象。你还知道哪些机智人物呢?写出他们的名字吧。
【参考答案】
1.不仅 还
2.语言 神态 王爷很生气
3.本文主要写了巴拉根仓骗王爷下轿的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机智,对王爷的权势无所畏惧的态度。
4.示例:诸葛亮 刘伯温 徐文长 阿凡提
类文阅读(二)+答案
宗本请客(节选)
从前有位宗本(县官),家里堆满发霉的粮食,却舍不得施舍给百姓。
宗本家里有个聪明的仆人,名叫土登。一天,土登向百姓们宣布,他要让宗本摆几天宴席。百姓们听了哈哈一笑,谁都不相信。土登笑眯眯地说:“你们等着瞧吧!”
县城里只有一条可供人饮用的泉水。宗本把泉水占为己有,说这是佛爷赐给他的神水。一天,宗本在城堡顶上散步,瞧见土登趴在泉边一棵大树上,好像正在和谁吵架。宗本走下城堡问:“你在这里指手画脚干什么?”
土登告诉宗本,泉水中的蛟龙污蔑宗本是爱财如命的吝啬鬼,而他反驳说宗本整天忙里忙外都是为了百姓的安乐幸福。蛟龙不服气,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扬言如果宗本舍得破财,给百姓们设宴,那么它也可以摆几天宴席。要是它的话像这泉水一样流走,就把这块黄金送给宗本。
宗本想得到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就决定忍痛摆上几天宴席。
宴席还没结束,宗本就让土登去请蛟龙上来设宴。土登像那天一样,爬到泉水边的大树上,比比划划半天,然后垂头丧气来到宗本跟前,说:“龙说它已经和宗本一起摆完了宴席。那些吃的喝的,哪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宗本拿出粮食和肉,龙拿出了水。它让我告诉你,如果宗本大人能摆出不用水做的宴席,就把那块山羊头大的黄金送给你。”
宗本瞪着两眼,嘴里直喘粗气,脸色变得像灰不溜秋的猴子。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解释词语。
指手画脚:
垂头丧气:
2.指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的成语是“”。像这样含有比喻义的成语还有、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句,把它改为陈述句。
4.泉水中的蛟龙真的要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和宗本打赌设宴吗?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5.你觉得土登和宗本各是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2.爱财如命示例:水平如镜笑靥如花
3.反问 那些吃的喝的,没有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
4.示例:那当然不是真的。泉水里并没有蛟龙,那只是土登设的一个计,就是为了让宗本设宴请百姓们吃饭的。
5.示例:土登是一个聪明、有智慧、关心百姓的人;宗本是一个吝啬、贪婪、愚蠢的人。
4、《猎人海力布》段落大意课文主题与课后习题答案
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流传的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感谢他,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写海力布利用宝石知道了灾难要来的消息。并为了拯救乡亲们牺牲了自己。
第四段(第11自然段):写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
课文主题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猎人海力布的几件事?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海力布平时热心助人。
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得到龙王的宝石。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讲海力布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第四段(第11自然段):讲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
3.根据课文内容,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乐于助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把猎物分给大家,大家都很尊重他。
有一次他从一只老鹰的手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小白蛇的父亲是龙王,为了感谢海力布,它把嘴里含着的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可是动物说的什么话不能告诉别人。就这样海力布打猎更方便了。
有一天,海力布上山打猎,听见一群鸟商量着:今天大山倒塌,洪水冲毁大地,不知会淹死多少人!海力布听到了这个消息,就急忙叫大家赶快搬家,可是海力布不管怎么催促,大家还是不听,最后海力布为了救大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出来了,刚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5、《画》同步练习
《画》同步练习
一、 拼拼读读写写。
wǒ xǐ huān huà xiǎo jī hé xiǎo yā
二、 填 空 。
“人”字共( )画,第一画是( )。
“火”字共( )画,第二画是( )。
“文”字共( )画,第一画是( )。
“六”字共( )画,第三画是( )。
三、给音节加声母。
īng ūn è ìn ēng ái īng
惊 春 色 近 声 还 听
四、照样子,在正确的反义词后面画√。
有——无(√ ) 远——还( ) 来——去( ) 右——大( )
天( ) 近( ) 云( ) 左( )
小——土( ) 出——人( ) 天——也( )
大( ) 入( ) 地( )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图上画的有( ),有( )、( ),还有( )。
2.远处画的是( ),近处画的是( )。
3.为什么“人来鸟不惊”?因为这是一幅( )。
《画》
一、选择题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听:tīng () tīn( ) 画:huà() hà(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色 : sè() shè( ) 春:cūn( )chūn( )21教育网
二、连线将意思相反的词语连起来
远 来 白 高 哭 晚 有
去 黑 近 笑 低 无 早
三、写笔顺
火:
文:
四、给带横线的字选意思,连一连
春去花还在 ( )
(1)离去 (2) 过去 (3) 来
人来鸟不惊( )
(1)惊奇 (2)害怕 (3) 惊人
五、读书上的古诗、看图画,回答问题
(1)画上的花总是( )、画上的鸟从来不会( )走、图上的水总是( )、图上的山的颜色总是( )。21cnjy.com
(2)这首诗写了( )( )( )( )这四种景物。
六、变一变。
1、加一笔变成新字
口( )( ) 木 ( )( ) 干( )( ) 王 ( )( )
了( ) 乌( ) 日( ) 大( )
2、加两笔变成新字。
口( )( ) 木 ( )( ) 干( )( )
十( ) 全( ) 人( )
6、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猎人海力布》是流传在我国内蒙古地区的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海力布的猎人,热心帮助百姓,有一次,他救下龙王的小女儿,海力布从龙王那里得到了一颗宝石,从此,他可以听懂禽言兽语,但是,他必须保守这个秘密,也不能把动物们说的话告诉别人,否则,他就会变成石头。有一天,他从鸟儿那儿得知自己家乡会爆发山洪,他劝乡亲们搬家,乡亲们不明就里,不肯搬家,最后,海力布为拯救乡亲们的性命,原原本本说出了实情,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乡亲们悔恨交加,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把那块石头命名为“海力布”。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结尾异常感人,深受读者欢迎。这篇课文在故事叙述上,非常注意技巧的运用。同时,又有很多地方留有空白,如果有心,可以加入很多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文本,理解难度不大,情节吸引读者,矛盾冲入激烈,带有神话色彩……非常适合拿来训练学生讲故事!本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本文的教学可以很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酬、誓、谎、牺”等4个生字,会写“酬、珍、叮、嘱、塌、焦、誓、谎、延、悔、扶”等11个生字。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围绕海力布写了哪几件事,创造性复述故事。
3.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创造性复述本课故事。
【教学准备】
制作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同学们,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快速阅读。大家还记得一些基本的要求和方法吗?
指名回答。
2.请大家按照快速阅读的要求,默读课文《猎人海力布》。现在开始计时。
3.统计用时情况。
4.请大家简单汇报自己的阅读收获。
(1)课文讲了海力布几件事情?
板书:救小白蛇、救乡亲们
(2)你觉得海力布是一个什么样的猎人?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乐于助人、心地善良、舍己为人
5.认读本课词语。
(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表中所列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同桌互相检查认读。
(3)男女生分行齐读。
6.指导书写难字。
(1)学生分类整理本课会写生字。
(2)分析难写生字。
(3)教师范写酬、嘱、塌、誓、谎等字,简要提示需要注意的地方。
酬:左右结构,左右等宽,两边都要写窄。
嘱: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口字旁要靠上。
塌: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上“日”要写扁一些。
谎: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荒”中间为“亡”。
誓:上下结构,上下都要写扁,主笔是言字的第一横,托住上面的“折”。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快速阅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体现了统编教材的整体性。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处理生字,为后面训练复述留出时间。】
二、抓住情节,复述故事
1.我们在三年级就学习过复述,复述的前提是对故事要非常熟悉。下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梳理文章的情节。
2.根据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救小白蛇 | 起因 | |
经过 | ||
结果 |
救乡亲们 | 起因 | |
经过 | ||
结果 |
3.请大家根据表格提示和自己对故事的记忆,试着复述一个故事。
(1)同桌互说。
(2)指名复述“救小白蛇”。师生评议。
(3)指名复述“救乡亲们”。师生评议。
评议标准:是否将故事的主要情节复述清楚。
4.同学们,我们把这两件事合在一起,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条线索贯穿始终。这一条线索就是——(一颗宝石)。
现在,请大家以宝石为线索,重新梳理故事的情节:
( )宝石——( )宝石——( )宝石
5.全班交流。
预设:
( 得到 )宝石——( 运用)宝石——( 暴露 )宝石
6.请同学们根据新的线索重新复述这个故事。
(1)个人试讲。
(2)指名向全班同学讲述。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运用表格梳理两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熟悉课文,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第一次复述。然后以“宝石”为线索重新梳理文章脉络,然后进行第二次复述练习。这样的训练,循序渐进。】
三、补充细节,复述故事
1.同学们,刚才大家的复述非常棒,能将故事根据情节讲得清清楚楚。大家在阅读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有没有关注到一些关键细节?如果没有这些细节,可能故事就没法往下发展,或者故事就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2.学生思考、批注。
3.全班交流。
预设:
(1)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龙宫里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为什么小白蛇特地提这件宝贝呢?因为它有神奇作用,它能赋予拥有者特异功能,有吸引力!故事的精彩从这里开始了!
(2)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再厉害的宝贝也有局限,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也为海力布的命运埋下伏笔。
(3)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
——海力布此时想到的是可以打到更多的猎物,绝对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会说出宝石的秘密,付出最高昂的代价。故事按照我们的期待方向发展。
(4)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商量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不祥的预感!海力布必须经受考验!他会不会把鸟儿们说的话告诉大家呢?故事一定会这样走到这一步!巨大的挑战和激烈的冲突一定会降临!
(5)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呀。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老人的话在情在理,怎样说服大家赶紧搬家?不管他们?说出真相?海力布怎么办?故事讲到这里,扣人心弦。
4.这是文中一些十分重要的关键细节,大家的认识已经很清楚。还有一些细节,课文讲得并不十分清楚,但是,听众可能很感兴趣,怎么办?
比如:龙王在海力布提出要他嘴里的宝石时为什么低头想了一会儿?他为什么没有那么干脆地把宝石立即给海力布?
比如:海力布得到宝石后,可能经历了哪些事情?宝石怎样帮助了海力布?
比如:同行的猎人发觉海力布的“神奇本领”后,有没有逼着问海力布背后的原因?遇到这样的情况,海力布是怎么应对的?
比如,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大家都不相信,海力布会有怎样的表现?会怎样催促大家?
比如:乡亲们看到海力布变为石头后,悔恨交加,他们会无比自责地说些什么呢?
5.全班讨论。
6.当我们把这些非常关键的细节了然于胸,把听众感兴趣的一些问题通过我们的想象加以细化,那么我们再来复述故事,是不是更有吸引力呢?
7.学生挑战创造性复述。
8.师生评议。
评议标准:在保留故事主要情节的基础上,关键细节复述得是否准确到位,大家感兴趣的细节是否进行了创作。
【设计意图:抓住细节做文章,引导学生将故事复述得更加感人。首先抓住关键细节,体会这些细节的重要性,这样就会避免复述时丢掉任何一个重要细节。其次抓住听众感兴趣的细节,激活学生的想象将细节细化,让故事更加饱满、富有吸引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复述训练。】
四、变换身份,复述故事
1.同学们,大家的复述越来越棒!现在,我们来一次更高难度的挑战,好吗?
2.刚才,大家都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来复述这个故事,现在,我们变换一种身份,再来讲述这个故事,看看谁能圆满完成这个任务:
(1)如果你是亲眼看到海力布变为石头的一个小伙子或者一个大姑娘,或者是一个小孩子,你怎样把刚才发生的一切讲给海力布的爸爸妈妈听?
(2)如果你是海力布救下的那条小白蛇,你得知了海力布的故事,你怎样把海力布的故事讲给自己的亲人听?
(3)如果你是一位导游,带领游客来到这个著名的景点,你怎样把海力布的故事讲给游客们听?
(4)如果你是一位蒙古族老人,你怎样把英雄的故事讲给子孙后代听?
3.学生挑一个角色复述故事。
4.师生评议。
评议标准:在转换身份后,复述者讲述故事的语言与身份是否符合;在保留故事主要情节的基础上,有没有自己的创造。
设计意图:
【继续加大难度,引导学生换一换身份来讲述这个故事。这里面涉及到学生看问题角度的变化、情感的变化、讲述对象的变化,所以讲述的内容、语气都要做相应调整。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锻炼更充分。】
五、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1.这块名叫“海力布”的石头,现在已经成为了各民族游客朋友争相参观的景点,蒙古同胞想在石头边立一块石碑,告诉大家这块石头的来历。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完成这个任务。
2.推荐阅读:像《猎人海力布》这样的少数民族民间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三月三的传说》《孔雀公主》《百鸟衣》……课后可以找来读一读,感受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
设计意图:
【结合课后习题练笔,用一段话简要介绍石头的来历,是一种精炼表达的训练。推荐其他民间故事,把学生引向阅读的海洋。达到学一篇、带一串的目的。】
【板书设计】
9猎人海力布
救小白蛇救乡亲们
乐于助人 心地善良 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执笔:陈德兵)
(此设计摘自新世纪出版社《培生新教案 小学语文优课设计》五上,即出。)
《猎人海力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民间故事主题)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和“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不管是创造性复述故事还是缩写故事都要以理解故事内容为基础,了解故事的情节及故事是如何发展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出主要信息,保持原文的中心意思不变,缩写和复述故事就顺理成章了。所谓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创造”的生发点是在叙述简略的地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故事增加情节,丰富故事细节或转变角色讲述故事。因此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和激发学生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课文特点,我将《猎人海力布》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在学生通读课文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故事的情节,了解故事的线索,知道故事是如何推动发展的,把握关键情节,初步感受人物品质。第二课时将在第一课时掌握故事情节,能简要叙述故事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劝搬家救乡亲”的部分,引导学生想象海力布和乡亲们会怎么想,怎么做,还会说些什么,从而进行创造性复述故事,也能更深入的体会到海力布舍己救人的品质。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代讲,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篇幅比较长,所以我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提醒学生用上前单元学习的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两个故事“救白蛇和救乡亲”,接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这两个故事的部分,找出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汇报交流把握故事的情节,然后继续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这两个故事之间有什么?是什么贯穿着两个故事推动着情节发展?宝石有什么作用和禁忌这一情节能不能去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这一主要教学目标达到了,为复述故事和缩写故事打下了基础。
二、紧扣双基,夯实字词教学。高年级语文字词教学虽然不是重点但是不是不教,只是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我在教学字词时做了三个小设计:1、以检测闯关的形式来学习生字;2、以小老师的身份来提醒大家这些生字在读音、书写方面有什么要注意的;3、“开火车”的方式读词语,其他同学做纠察员。这样学习既符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给每一位学生展示的机会。首先,教学中我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其次,我以问题导向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故事情节,不会因为学生回答不出来老师就代讲,给学生充足的阅读和思考的空间,始终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再次,引导学生用简略的语言给故事情节做小标题。并交流海力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交流讨论中尽可能的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
四、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这一环节我通过填空的形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上安排不够紧凑,在教学检测字词时的用时稍微多了一点,使得教学时间不够,让学生根据小标题简略的叙述故事这一环节没有得到展示,不能甄别出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很是遗憾。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后的,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以此来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7、《猎人海力布》句子解析与重点问题解答
句子解析
1.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
海力布的心理描写,看出他时时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2.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
从海力布神态“大吃一惊”和动作“他急忙跑回来”告诉大家,说明海力布是个心中有他人的人。
3.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这几句话是对海力布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第一句说明海力布心里明白,要让乡亲赶快离开,就必须将要他们搬家的原因清清楚楚地说出来,不然他们是不会搬的。第二句话是说时间不能再拖延了,灾难马上就要发生,乡亲们的生命正面对着灾难的威胁。第三句话表现别无办法可寻,只有以牺牲自已的生命,来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了。这段描写,充分地将海力布在危难关头决心牺牲自己保护乡亲们的品质,十分真切地表现了出来。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
2.文章的开头就说这是一一个“动人”的故事,你认为该个故事的哪些地方最动人?
我认为最动人的地方是海力布为了说服乡亲们搬家,自已说出真相,变成石头。他知道自己告诉别人鸟的话后,就会变成石头,可是为了救乡亲们,他选择牺牲自己。他的行为太伟大了,非常动人。
3.从海力布得知可怕的消息后的表现,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从得知可怕消息后白海力布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看出海力布是个热心助人,心里有别人的人。
4.海力布明明知道,如果把鸟儿的话说出来,自己会变成石头,为什么他还要说?
因为海力布不仅平时热心地帮助别人,遇到困难替他人着想,更令人钦佩的是,在乡亲们遇到灾难的时候,他只有把事情说清楚,大家才会相信,只有牺牲自己,才能换来乡亲们的平安,所以他尽管知道说出来会变成石头还是说了,表现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崇高品德。
8、《江南》同步练习
1.补全下列字的音节。
ji____ li____ b____ c____ n____
江 莲 北 采 南
2.按要求完 成 练习。
(1)“可”的笔顺:________________。共( )笔,组词:( )。
(2)“西”的笔顺:________________。第五笔是( )。
(3)“东”的第三笔是( ),共( )笔,组词:( )。
3.读一读,选 一选。(填序号)
①东 ②南 ③西 ④北
(1)早(zǎo)上,太阳(yánɡ)从(cónɡ)( )方升(shēnɡ)起。
(2)傍(bànɡ)晚(wǎn),太阳从( )方落(luò)下。
(3)秋天到了,大雁往 ( )飞;到了春(chūn)天,大雁又飞回( )方。
4.读一读,完成 练习。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______,鱼戏莲叶______,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把句子补充 完整。
(2)这首诗写的是我国________的美丽景色。
(3)“莲叶何田田”中 的“田田”的意思是( )(填序号)
①莲叶像一块块的水田,一片又一片。
②莲叶长得很茂盛,非常可爱。
(4)读了这首诗,我的眼前浮现出________的景象。(填序号)
①人们抓鱼 ②鱼儿嬉戏
参考答案
1.āngáněiǎián
2.(1)五 可以
(2)东西
3.(1)①(2)③(3)②④
4.(1)东 西(2)江南(3)②(4)②
9、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人物关系图,简要概括这个故事
2.研读关键情节,体会主人公海力布奉献自我的精神
3.从人物性格出发,选择合适情节,展开创造性复述
教学重难点:
借助关键情节,体会人物性格
从性格特征出发,展开创造性复述
教学过程
一、揭题倒入,初识猎人海力布
1.联系阅读体验,说说对“猎人”一词大家是如何理解的?
2.学生交流:捕猎为生的人,残忍的杀害动物的人,勇敢和猛兽搏斗的人
3.结合预习:说说你对文章中猎人的印象
二、借助人物关系图,概说猎人海力布故事情节
1.默读课文,说说看本文围绕海力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关注人物:尝试按照出场的先后次序,把文章中的人物找出来(猎人海力布,小白蛇,村民)
3.以主人公为核心,利用人物关系图,概括故事。
(1)主人公海力布和这些次要人物都发生了哪些故事
海力布→(拯救)小白蛇→(酬谢报道)海力布→(告知洪水消息)村民→(怀疑)海力布→(说出真相,变成石头)村民→(后悔纪念)海力布
(2)在概括中相机教学“酬谢”的酬字的书写过程中,左边的酉下面一横不要遗漏,便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说说酬谢的意思(关注酬谢要给出报答的物品)
4.尝试着根据任务关系图,大概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从具体情节出发,体会猎人海力布的性格特征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看你读到了一个怎么样的猎人海力布?你是从哪里看出这样的性格特征的?
2.联系具体文本,交流
(1)出示“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
(2)出示“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就多了”
(3)出示“要救乡亲们,只能······”
3.关注次要人物相关情节
(1)出示“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无论如何都不要说出动物对他说的话,否则就会变成石头的这样的故事情节” 这段话能否删去?
(2)有人说,将海力布劝说村民二村民不信任的故事情节直接去掉,故事会更简单,海力布奉献自我的品质越突出,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四、从人物性格出发,尝试对猎人海力布展开创造性复述。
1.尝试转述
正因为海力布奉献自己,拯救他人的行为,所以获救的村民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他们将海力布的故事传到大江南北,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你会怎样和别人说一说这个故事。
(1)小组交流,以村民的视角转述这个故事需要注意什么?(人称的转变)
(2)小组交流,村民将这个故事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海力布奉献自己的伟大,你觉得哪些情节可以突出一些(关键情节)
(3)尝试转述其中最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情节——海力布劝说村民
2.尝试续编
我们作为村民转述的故事非常精彩,让听众感动,他们纷纷表示这样一位甘于奉献自己的猎人海力布,却以化作石头这样的一个悲剧结束了自己的的一生,实在是令人惋惜,你能为他重现创造一个美好的结局吗?
(1)小组合作,自由创编
(2)小组交流,比较,关注续编结局是否合乎情理,是否有铺垫
(3)展示
3.尝试变换顺序
出示《西游记》中《猴王出世》的开头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看到这样一段开头你迫切的想
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变换故事的顺序,将最吸引人眼球的情节放在故事开头。
10、《猎人海力布》课文原文与课文朗读
[qq-video vids=d0926nn3fzz]
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上有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他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回去,我爸爸一定会好好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实在是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老龙王对海力布十分感激,要重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已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无论动物说了什么话,都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您马上就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能听懂飞禽走兽的语言,能知道哪座山上有哪些动物。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他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议论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就是倾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_____________
本文是民间故事,由甘珠尔扎布整理,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11、《匆匆》同步练习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泪(潸潸)
眼( ) 绿( ) 急( ) 乐( )
汗( ) 白( ) 笑( ) 哭( )
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确乎:
涔涔:
潸潸:
徘徊:
三、读句子,看看下面各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中。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4.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5.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
四、填空。
《匆匆》是一篇(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文章紧紧围绕“ ”二字,细腻地刻画了。他写过的同一体裁的作品有、。
五、阅读《匆匆》片段,回答问题。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仿照这句话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句子。
的时候,日子从。
的时候,日子从。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答案
:
一、眼(巴巴) 绿(油油) 急(匆匆)乐(呵呵)
汗(津津)白(茫茫)笑(吟吟) 哭(啼啼)
二、
【确乎】确实;的确
【涔涔】形容汗、泪、水等不断往下流的样子。
【潸潸】形容流泪不止。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三、1.比喻2.拟人3.反问4.排比5.设问
四、散文 朱自清 匆匆 时间流逝的踪迹 《春》《背影》等。
五、1.—— , ;, ;, 。
2.排比 略
3.跨 飞 溜 闪 时间在无声无息中快速流逝
4.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5. 日子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同步练习2
一、下列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涔涔(cén) 潸潸(shān) 赤裸(nuǒ)
徘徊(pái huái) 遮挽(zhē wǎn)
B.蒸融(zhēng róng) 伶俐(líng lì) 秧苗(yāng)
枯萎(wěi) 锻炼(duàn)
C.三番五次(fān) 优雅(yǎ) 勃勃生机(bó)
萦绕(yíng) 肩胛(jiá)
D.刹那间(chà) 歉疚(jiū) 鞠躬(jū)
不知所措(cuò) 一摞碗(luó)
二、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赤裸裸 一番 锻练 机敏 名义
B.惊羡 幅度 附合 暄哗 附庸
C.挪移 蒸融 幸而 基业 优雅
D.消受 堂皇 薄弱 涔涔 钮扣
三、比较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不知道。()
2.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时间的流滴在我的日子里。()
3.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叹息里,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闪过了。()
四、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标出文中的排比句,试谈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你知道吗?在上面的文段中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请认真思考一下,试将这一处对比的作用写在下面。
3.文中一连串的设问句具有抒情性,它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试概括上文内容或者说出上文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五、请你写出两条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并说说它对你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B
二、C
三、1.√2.×3.√
四、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用排比句式描绘春景,形象地表明了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2.“燕子可再来、杨柳可再青、花儿可再开”与“逝去的日子不再回”形成对比。用形象化的对比引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使文章形象而流畅。
3.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4.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五、示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些名言告诉我时间飞逝,不要等到白发苍苍后才后悔莫及,现在就要树立理想、珍惜时间,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精彩。
12、《太阳》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ā jūnfánzhí liáng shi shè shì dù
()()( )()
gū jì shū cài dì qū zhì liáo
()()( )()
二、用关联词将下列句子分别合成一句话。
1.太阳离地球太远了。太阳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 没有太阳。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2.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3.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第二课时
一、文中描写了太阳的哪些特点?()(多选)
A.大B.远C.热D.高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永远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1.找出选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 )——( ) ( )——( )
2.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
答案
第一课时
一、杀菌繁殖粮食摄氏度估计蔬菜地区治疗
二、1.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虽然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3.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1.列数字2.打比方3.列数字举例子
第二课时
一、ABC
二、1.光明黑暗温暖寒冷
2.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可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