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船借箭》课文生字词等内容梳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我会写:
妒:嫉妒 妒忌 妒意 妒火 嫉贤妒能
忌:妒忌 猜忌 顾忌 肆无忌惮
曹:姓曹 南曹 天曹 曹官
督:都督 督促 监督 督战
委:委派 委托 委婉 委曲求全
惩:惩罚 严惩 惩办 惩前毖后
鲁:鲁莽 齐鲁 鲁菜 粗鲁
遮:遮掩 遮盖 遮蔽 遮人耳目
寨:水寨 山寨 村寨 安营扎寨
擂:擂鼓 自吹自擂 大吹大擂
呐:呐喊 吐纳 唢呐 呐喊助威
插:插秧 插花 插队 插嘴
形近字:
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
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
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
多音字:
调:diào音调 tiáo调节
擂:léi擂鼓 lèi擂台
近义词
:
妒忌——忌妒 商议——商量
推却——拒绝 委托——托付
预计——估计 紧急——紧迫
惩罚——处罚 吩咐——嘱咐
迟延——拖延 疑惑——困惑
反义词
:
推却——接受 惩罚——奖励
齐全——短缺 秘密——公开
理解词语: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迟延】耽搁;拖延。
【翎毛】羽毛。
【疑惑】怀疑困惑。
【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词语扩展: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刮目相看
如鱼得水单刀赴会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乐不思蜀吴下阿蒙
妄自菲薄
课内词语:
妒忌 军事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惩罚 探听 私自 布置
调度 水寨 呐喊 军令状
神机妙算
句子解析:
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5、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
6、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诸葛亮的笑,
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8、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出来。
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 “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问题归纳:
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2、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
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3、
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
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5、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真是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6、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⑥布置周密、准确。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第二部分(3~ 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部分(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
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所以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
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
4、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8、9
答:“阅读链接”对应文中的第自然段。
我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凝练,多为书面语;而现代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
课外拓展:
与诸葛亮有关的古诗:
《有感》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吃豆芽——小莱一盘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2、《草船借箭》课文主题课后习题答案,三国演义歇后语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
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所以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
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
4、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8、9
答:“阅读链接”对应文中的第自然段。
我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凝练,多为书面语;而现代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
课外拓展:
与诸葛亮有关的古诗:
《有感》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有关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吃豆芽——小莱一盘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3、《草船借箭》生字组词近反义词与词语解释
我会写:
妒:嫉妒 妒忌 妒意 妒火 嫉贤妒能
忌:妒忌 猜忌 顾忌 肆无忌惮
曹:姓曹 南曹 天曹 曹官
督:都督 督促 监督 督战
委:委派 委托 委婉 委曲求全
惩:惩罚 严惩 惩办 惩前毖后
鲁:鲁莽 齐鲁 鲁菜 粗鲁
遮:遮掩 遮盖 遮蔽 遮人耳目
私:私自 私心 无私 公私分明
寨:水寨 山寨 村寨 安营扎寨
擂:擂鼓 自吹自擂 大吹大擂
呐:呐喊 吐纳 唢呐 呐喊助威
插:插秧 插花 插队 插嘴
形近字:
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
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
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
多音字:
调:diào音调 tiáo调节
擂:léi擂鼓 lèi擂台
近义词
:
妒忌——忌妒 商议——商量
推却——拒绝 委托——托付
预计——估计 紧急——紧迫
惩罚——处罚 吩咐——嘱咐
迟延——拖延 疑惑——困惑
反义词
:
推却——接受 惩罚——奖励
齐全——短缺 秘密——公开
理解词语: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迟延】耽搁;拖延。
【翎毛】羽毛。
【疑惑】怀疑困惑。
【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词语扩展: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刮目相看
如鱼得水单刀赴会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乐不思蜀吴下阿蒙
妄自菲薄
课内词语:
妒忌 军事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惩罚 探听 私自 布置
调度 水寨 呐喊 军令状
神机妙算
4、《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的故事,一般学生都耳熟能详。教学时,我们是注重人物形象的条分缕析,还是引导学生客观、辩证地评价人物;是注重内容的讲解,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我的整个教学围绕以下三个目标展开:
1、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
2、感受人物形象,学会客观、辩证地评价人物。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所选内容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和“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节选、《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节选、《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节选)、《孔明智退司马懿》等。
之所以选取这些文本作为课内外资源的对接,一是因为这些文本都是选自《三国演义》,能让学生体验到阅读《三国演义》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二是因为“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能加深学生对人物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客观地、辩证地评价人物,《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故事能让学生认识到诸葛亮的“神”,是因为他不循规蹈矩,敢于打破思维常规,出奇制胜。
所以,课堂上在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内容,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后,着重品读课文,在感受人物的形象基础上,对接课外阅读资源——“孔明三气周瑜”的故事,让学生用心深入地阅读,从而客观地、辩证地评价周瑜与诸葛亮。
最后拓展阅读《孔明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帮助学生跳出“神机妙算”这一文本框框,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之所以能令周瑜自叹不如,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敢于打破思维常规——不是“造”箭,而是“借”箭。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这节课,通过课内外阅读资源的有效整合,很好地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激发了学生阅读中国名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达成了教学目标。
5、《鲁滨逊漂流记》生字词等课文内容梳理理解及课时练习
教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逊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鲁滨逊在严酷的生活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写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本课是《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和片段,重点。鲁滨逊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作者介绍: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英国,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小说家,有“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美称。《鲁滨逊漂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等对英国及欧洲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杰克上校》《罗克萨娜》等。
我会写:
惧:恐惧 畏惧 惧怕 惧色 临危不惧
凄:凄凉 凄清 凄惨 凄切 凄风苦雨
寞:寂寞 寞然 寞寞 落寞
宴:宴会 设宴 宴客 家宴 午宴 宴席
霉:发霉 霉菌倒霉
籍:古籍 书籍 户籍 国籍 党籍 学籍
聊:闲聊 聊天 聊胜于无 民不聊生
乏:乏味 缺乏 贫乏 乏力 人困马乏
栅:栅子 栅栏 铁栅栏 木栅栏
控:指控 控诉 掌控 控制
贷:借贷 贷款 农贷 信贷 车贷
剔:剔除 挑剔 剔红 剔牙 晶莹剔透
毙:毙命 枪毙
袭:袭击 夜袭 空袭 偷袭 寒气袭人
覆:颠覆 倾覆 覆没 覆盖 覆水难收
形近字:
惧(惧怕)慎(谨慎)籍(书籍)藉(狼藉)
聊(聊天)卿(爱卿)栅(栅栏)珊(珊瑚)
覆(覆盖)履(履行)稍(稍微)梢(树梢)
多音字:
畜 xù畜养 chù牲畜
作 zuō作坊 zuò作家
尽 jǐn尽管 jìn尽兴
劲 jìn劲头 jìng劲敌
近义词
:
畏惧——恐惧 凄凉——凄惨
安慰——宽慰寂寞——孤单
野蛮——蛮横忧伤——哀伤
反义词
:
畏惧——勇敢 简陋——豪华
野蛮——文明忧伤——高兴
接受——拒绝节省——浪费
理解词语:
【畏惧】害怕、恐惧,不敢面对。
【凄凉】寂寞冷落;凄惨(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寂寞】①冷清孤单;清静。②静寂无声。
【贷方】一个账户的右方,即付方,与借方相对,课文中是与坏处一致,与好处相对。
【倾覆】颠覆,覆灭;倒塌,翻倒;倾轧陷害。
【稍稍】逐渐;渐渐。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流落】穷困潦倒,漂泊外地。
【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圈养】关在圈里饲养。
【罗盘】测定方向的仪器,由有方位刻度的圆盘和装在中间的指南针构成。
【日晷(guǐ)】古代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仆役】仆人,旧时指被雇到家庭中做杂事供役使的人。
【萦系】记挂;牵挂。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宽慰】①宽解安慰。②宽畅欣慰。
【焉知非福】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前所未闻】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
【荒无人烟】十分荒凉,没有人家。
【重见天曰】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聊以自慰】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词语扩展:
形容荒凉的四字词语:
荒无人烟不毛之地不牧之地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枯枝败叶
人迹罕至 满目凄凉 鸡犬不闻
课内词语:
航海 荒岛 流落 湖水 凄凉
水源 野兽 帐篷 援救 寂寞
恐惧 联想 宴会 面积 淡忘
文明 犹豫 计算 缺乏 防止
日历 仪器 自动 事实 制造
缺少 栅栏 介意 无非 处境
苦闷 理智 控制 知足 隔绝
境地 缘故 热带 袭击 防御
手段 解除 远眺 望远镜
不可思议 焉知非福
词语搭配:
(简陋)的帐篷(寂寞)的生活
(成群)的山羊(不安)的心情
(愉快)地生活(荒芜)的土地
句子解析:
1、
这句话正是鲁滨逊孤岛生活的写照。他所要过的生活是人们从未听说过,他的心情是忧郁和寂寞的。一人置身于孤岛,可以说鲁滨逊面对的困难除了吃穿住的窘迫外,还有孤寂和绝望。如何战胜心灵上的忧郁和失望,是他在岛上住下去的关键。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写的都是“我”的眼中事,心中事,充分展现了“我”的内心世界,更具真实感。
2、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当意外来临时。鲁滨逊没有怨天尤人,灰心丧气,也没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而是很快接受了现实。“想办法”说明鲁滨逊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地行动起来应对困难。
3、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在孤岛上有一只狗在身边,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儿。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人是需要交流的,这种想法太强烈以后,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反映出鲁滨逊的孤寂和无奈。
4、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鲁滨逊经过二十多年在荒岛上的辛勤劳作,已经衣食无忧,并且有野人“星期五”陪伴,生活很愉快,因此差不多对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已经淡忘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7):具体描写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充满困难,而且很孤寂。
第二部分(8~10):写鲁滨逊记录并列出自己的处境,决心开始安排自己在岛上的生活。
问题归纳:
1、
答: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
2、
答:鲁滨逊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麦子,使自己有奶喝,有肉吃,还有了粮食。这些描写反映出鲁滨逊是一个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人,是一个有着顽强毅力的人。
3、鲁滨逊在柱子上刻上岛时间、自制日历,说明什么?
说明鲁滨逊有着丰富的航海知识,能细心地根据自然现象推测时 间和确定自己的位置,用刀刻斫痕的方式来记录时间,并把记时间的大柱子立在自己上岸的地方,以便经过此处的船只能够发现。足以说明鲁滨逊是个充满智慧的人。
4、鲁滨逊“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 坏处”和“好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想到坏处无奈,想到好处欣慰。鲁滨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理智地面对现实,能够知足安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创造了生存的奇迹。
5、从鲁滨逊的经历中,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鲁滨逊的经历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人。
课文主题: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等情节。“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明能干、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课后习题答案:
1、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2、默读节选的片段。
鲁滨逊克服的困难有:
答:①没有固定的住所;②孤立无援;③缺少食物④缺少生活所需的工具;⑤野人的威胁。
鲁滨逊的心态变化:
由开始的悲观、孤寂转变为积极乐观、知足安命。
鲁滨逊
:①不甘平庸,敢于冒险,追求自由,不畏艰难。
②镇定自若,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的意志。
③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机智勇敢。
④对生活充满希望,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完成,具有实干精神。
3、
示例:
妈妈去外地出差十几天了,我感觉生活学习乱了套。
坏处:
1.早晨没有人喊我起床。
2.中午只能在学校吃食堂。
3.家庭作业没有人帮我检查。
4.双休日只能待在家里,不能像以前一样跟妈妈去游乐园。
5.好久没有吃到妈妈包的饺子了。
好处:
1.每天晚上自己定好闹钟,早晨闹钟一响赶紧起床。
2.跟同学们在一起吃饭挺热闹的。
3.写完家庭作业自己检查一遍,比以前细心多了。
4.双休日在家里阅读名著。
5.自己动手包了一次饺子,虽然包的饺子不好看,也没有妈妈包的饺子好吃,但是心里很高兴。
妈妈不在家的日子,虽然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是我开始变得独立起来,收获还是很大的。
第一课时
一、从下面几组字中,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 )(妻凄)凉 ( )(宰寄)杀
( )(叛判)乱 ( )(荒芜)岛
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帐篷 一( )轮船 一( )海风 一( )围巾
一( )山羊 一( )荒岛 一( )破帆 一( )火柴
一( )星星 一( )火光 一( )拖鞋 一( )墙壁
三、圈出每组词语中的一个别字,把对的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寒风呼啸 天崖海角 煎熬( )
2.忐忑不安 荒无人烟 账子( )
3.煞费苦心 交尽脑汁 遭遇( )
4.自做自受 汹涌澎湃 倒霉( )
四、用“续”组成词语,填入下面句子中,使之合适。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 )搬到岸上。
2.阴雨连绵的坏天气( )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3.最近,我( )看了几场足球赛。
4.我们虽然在市运动会上取得了冠军,但是还要( )努力,争取在省赛中冲入前三名。
第二课时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闻所( )( ) 聊( )( )慰 与世( )( )
知( )( )乐 郑重( )( ) 用( )( )尽
( )晒( )淋 ( )( )万分
二、按照课文填空。
这些工具的()使一切工作都进行得非常吃力。所以我差不多费了()的工夫,才把我的小小的()围墙做完。那些木桩都很重,很不()搬动,我费了很长的(),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了。因此有时我差不多要费两天的工夫把一根()砍好,搬回来,第三天才把它打进泥土里面去。
三、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以下事情:
(1)
(2)
(3)
(4)
2.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问题。
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滨逊。
4.文中“畜养”一词的意思是( )
A.饲养 B.指家养的兽类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凄凉宰杀叛乱荒岛
二、一(顶)帐篷一(艘)轮船一(阵)海风一(条)围巾一(只)山羊
一(座)荒岛一(张)破帆一(盒)火柴一(颗)星星一(束)火光
一(双)拖鞋一(面)墙壁
三、1.涯 2.帐 3.绞 4.作
四、1.陆续 2.持续 3.连续 4.继续
第二课时
一、未闻以自隔绝足常其事之不日雨恐惧
二、缺乏一整年木栅栏容易时间至于时间木桩
三、1.(1)打猎
(2)捕鱼
(3)畜养山羊
(4)种粮食
2.吃喝
3.是一个有坚强意志,聪明能干的人
4.A
【提升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chǔ jìng gěng gài wèi jù
( ) ( ) ( )
jiǎn lòu jì mò jiù yuán
( ) ( ) ( )
yě mán pàn luàn
( ) ( )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写在横线上。
(1)A.xù B.chù
牲畜畜养畜产
(2)A.quān B.juàn
羊圈圈养圈地
(3)A.chǔ B.chù
处境用处处理
3. 选词填空。
安慰 慰问
(1)儿子的成功使母亲饱受磨难的心得到了些许的( )。
(2)每年的春节,政府都会去( )那些烈士的家属。
凄凉 凄惨
(3)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命运十分( ),令人潸然泪下。
(4)远行的游子置身于异国他乡,一种( )之感油然而生。
4.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 )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1)在选段中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2)鲁滨逊从不幸的处境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是
。
(3)画“”的句子的意思是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逊·克罗索,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在大海中沉船遇难,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我且把此岛称之为“绝望岛”吧。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也九死一生。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悲痛欲绝,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没有获救的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只见那只大船随涨潮已浮起,并冲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这大大出乎我意料。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上船,把我所能搬动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有时也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
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安上两层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加上草皮,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像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选段中共讲了哪几件事?
(2)读了本文鲁滨逊在困难中的表现,联系我们学习及生活过程中遇到的苦难,应该怎样面对?
6.请向你的朋友推荐名著《鲁滨逊漂流记》,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答案:
1.略 2.(1)B A A (2)B B A (3)A B A
3.(1)安慰 (2)慰问 (3)凄惨 (4)凄凉
4.(1)但是
(2)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3)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5.(1)①沉船遇难,“我”流落到荒岛;②“我”到沉船上搬运东西;③“我”寻找地方,构筑住所。
(2)理由一:《鲁滨逊漂流记》让我懂得了在遭遇困境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坚强地活下去。
理由二:这部小说中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滨逊这个人物。他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
6.略
6、《乡下人家》生字词等课文内容梳理预习
教材分析:
《乡下人家》这篇文章按照房前院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替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介绍:
陈醉云,著名现代书法艺术大师,原名陈英儒,自号醉云楼主,广东台山人。小时候深受祖父陈绍典毛笔书法的熏陶。1962年移民来美,定居旧金山。陈醉云不仅是一位现代书法艺术坚强的拓荒者,而且也是一位坚强勇敢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不拘形式、爱憎分明、用词精练而含蓄。著有《寒星集》《乡下人家》《爱的乐章》和《醉云集》 等。
生字扩词(建议抄写):
构:构成 结构 构造 构思 虚构 构想
饰:装饰 掩饰 首饰 饰演 文过饰非
蹲:蹲着 蹲下 蹲坐 蹲立 蹲班 蹲点
凤:凤凰 凤冠 凤爪 凤仙花 凤毛麟角
序:顺序 秩序 序幕 序文 前后有序
例:照例 病例 案例 例外 史无前例
率:率领 率队 直率 轻率 草率 表率
觅:觅食 寻觅 觅路 寻死觅活 追风觅影
耸:耸肩 高耸 耸立 耸动 耸人听闻
踏:踏步 践踏 踏空 踏勘 脚踏实地
倘:倘若 倘使
绘:绘画 绘图 描绘 彩绘 绘声绘色
谐:和谐 谐音 谐趣 诙谐 亦庄亦谐
寄:寄住 寄生 寄宿 寄托 寄信 寄钱
眠:催眠 睡眠 安眠 失眠 入眠 冬眠
形近字:
饰(装饰)怖(恐怖)
凤(凤凰)风(刮风)
例(举例)列(列队)
率(率领)摔(摔倒)
倘(倘若)尚(高尚)
绘(描绘)会(开会)
多音字(建议背诵):
结:jiē开花结果 jié结论
场:chǎng广场 cháng一场雨
冠:guān桂冠 guàn冠军
踏:tà脚踏实地 tā踏实
近义词
:
装饰——装扮 朴素——朴实
独特——特别 鲜嫩——新鲜
照例——按例 率领——带领
倘若——倘使 和谐——祥和
反义词
:
朴素——华丽 独特——普通
照例——破例 附近——遥远
理解词语:
【时令】季节。
【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鲜嫩】新鲜而嫩。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率领】带领(队伍或集体)。
【倘若】表示假设。
【天高地阔】大地辽阔,天空高远。文中形容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
【和谐】①配合得适当;②和睦协调。文中是第一种意思。
词语扩展:
AABB式:
甜甜蜜蜜 星星点点 隐隐约约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恍恍惚惚
郁郁葱葱
课内词语:
屋檐 构成 装饰 凤仙 顺序
华丽 独特 照例 率领 觅食
踏步 倘若 和谐 甜蜜 梦乡
催眠曲 天高地阔
句子解析:
1、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
,写出了母鸡犹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食物,雄鸡则俨然一位在阅兵的将军,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家人、守护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2、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高地阔”在这里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意思与“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类似;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把“天高地阔”换成“津津有味”或“狼吞虎咽”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天高地阔”这个词既强调吃的动作,又强调吃的心情,还有边吃边聊的意思。而“津津有味”和“狼吞虎咽”则感受不到那份愉悦、快乐和惬意。
3、
这句话把红霞、飞鸟、乡下人家在一起的画面比作田园风景画。
描绘了一幅乡下人家吃晚饭的画面;傍晚,红霞辉映,微风轻拂,倦鸟归巢。乡下人家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作者将这美好的景象比喻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同时称红霞、微风、归鸟为农家人的“好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
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
写纺织娘“唱起歌来”流露出作者对这声音的喜爱之情, 拟声词“织,织,织,织啊”渲染了这种声音的美妙。
5、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催眠曲的特点是轻、柔美。连这么轻柔的声音都能听见,说明乡下人家的夜晚宁静祥和。
6、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
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写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瓜、养花,养鸡、养鸭。
第二部分(5~6):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乡下的景象。
第三部分(7):概括总结乡下人家在不同季节都有着迷人的风景。
问题归纳:
1、课文主要写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乡村房前屋后和春夏秋三个季节及白天、傍晚和夜晚的独特迷人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2、作者怎样通过描写普通的乡村景物来体现乡村的独特迷人?
作者善于通过对普通的乡村事物拟人化的描写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如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渲染了乡村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课后习题答案:
1、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
答:可以画六幅:
①瓜藤攀檐图;
②鲜花绽放图;
③雨后春笋图;
④鸡鸭觅食图;
⑤乡村晚餐图;
⑥月夜睡梦图。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
示例:我喜欢“月夜睡梦图”,它让我知道了乡下人家辛苦一天后能够享受到甜蜜夜晚的幸福。从他们的无忧无虑中可以看出他们喜欢乡村生活,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3、 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形象生动的句子,抄写下来。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笋破土而出写成“探出头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鲜嫩的笋从土里出来的情景。
b、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这句话写出了乡下人家边吃边聊,说话毫无拘束,尽情地享受乡村生活的那份愉悦、快乐和惬意。
4、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吧!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地方,注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哦!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
例:我们的乡村是个美丽蛾地方。春天万物复苏,桃红柳绿。迎春花盛开,银燕从南方飞来……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像。夏天,万物生长盛旺,百花盛开,稻田里的秧苗绿油油的,就好像给大地铺上了绿色的大地毯。果园里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生机盎然……秋天,稻团里的稻谷金灿灿的,好像是给稻田铺上了金黄色的大地毯,从远处望去格外耀眼。果园里的石榴一个个露出圆圆的笑脸。柿子树挂满了许多红红的小灯笼,好似在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喜讯,农民伯伯个个都笑开颜。
课外拓展:
描写农家生活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一翁卷《乡村四月》
2乡下人家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拼音,写汉字。
pān dēnɡ zhuānɡshì shùn xù pǔ sù tàn tóu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小河 一( )浓阴
一( )石狮子 一( )春雨
一( )风景 一( )农家风光
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写在后面的括号中。
1.红梅有独特的风格。它在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开花。( )
2.她衣着朴素,大方。( )
3.她今天穿着一身晚礼服尽显出华丽精致的美感。( )
4.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和谐社会。( )
四、本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图、()图、()图、()图、()图、()图,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是特点。
【答案】
一、攀登装饰顺序朴素探头
二、一(条)小河一(片)浓阴
一(对)石狮子一(场)春雨
一(道)风景一(派)农家风光
三、独特——奇特 朴素——朴实
华丽——华美 和谐—— 祥和
四、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独特、迷人
第二课时
一、给下列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鸡冠(ɡuàn guān)花 朴素(sù shù) 率(shuài lǜ)领 例(lì nì)如
二、形近字组词。
风()探()耸()倘()
凤()深()茸()俏()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形容词。
( )的浓阴 ( )的竹竿 ( )的风景
()的藤()的笋()的农家风光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答案】
一、冠(ɡuàn)素(sù)率(lǜ)例(lì)
二、
风(大风)探(探头)耸(高耸)倘(倘若)
凤(凤凰)深(深浅)茸(毛茸茸)俏(俊俏)
三、(绿绿的) (青青) (迷人) (长长)(鲜嫩)(独特)
四、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绿藤和叶、青红的瓜,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提升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 )瓜架 ( )南瓜
( )尾巴 ( )旗杆
( )桌椅 ( )梦乡
二、用“_____”画出每组里不是同一类的词语。
1.凤仙 芍药 鲜花 大理菊 鸡冠花
2.丝瓜 苦瓜 地瓜 冬瓜 哈密瓜
3.母鸡 老鹰 狗 猪 鹅
4.燕子 螳螂 蝉 天牛 纺织娘
5.彩云 红霞 乌云 白云 星星
6.傍晚 晌午 时间 黄昏 夜晚
三、改写句子。
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雄鸡走过来。(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读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2.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重点段落品析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融洽( ) 天高地阔( ) 和谐( )独特( )
2.你最喜欢文段中的哪一句子?用“ ”画出来,请你也说说原因。
3.想象:在冬天,乡下人家又会是怎样一道风景线?用一两句话写一写。
4.你觉得家乡有哪些景点是美丽的,令人向往令人欣赏的?
(1) (2)
六、阅读理解。
我爱乡村的傍晚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③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空气 ( )地呼吸
( )的晚景 ( )地欣赏
( )的夕阳 ( )地爱抚
( )的炊烟 ( )地啃着草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1)阔别已久:
(2)车水马龙:
3.读画横线的句子,这三个句子分别用了 、 、 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一边……一边……”“仿佛”各写一个句子。
一边……一边……
仿佛 :
4.作者按由到的顺序观察了的乡村,抓住了 、 、 及 等有特点的景物进行描写,突出 ,抒发了作者 的情感。
七、你眼中的乡村景致又是什么样子的?
参考答案: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搭)瓜架(种)南瓜
(耸)尾巴(竖)旗杆
(修)桌椅(进)梦乡
二、1.鲜花2.地瓜3.老鹰4.燕子5.星星6.时间
三、1.桌椅饭菜被他们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2.神奇十足的雄鸡挺着胸脯,大摇大摆地走过来。
四、1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2.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
五、1.和谐 海阔天空 和睦 独到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因为这段话描绘了非常美的乡下傍晚之景,使人身临其境,为之动容。
3.寒冬腊月时候,飞雪蒙蒙,一片银装素裹,远处的了了炊烟直升天际。
4.如明镜般的湖水 长满野草的小山丘
六、1.(清新)的空气(美美)地呼吸(美丽)的晚景(尽情)地欣赏
(柔和)的夕阳(轻轻)地爱抚(袅袅)的炊烟(悠闲)地啃着草
2.(1)阔别已久:离别家乡很久了。
(2)车水马龙:形容街道十分热闹。。
3. 一边……一边……–明明一边走路,一边哼着小曲。
仿佛–眼前千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盘旋,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生命之画。
4.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及引颈高歌的大水牛
七、每天清早,空气清新,树枝上的小鸟在愉悦地歌唱,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快乐。这里的空气是清新的,还有一股甜甜的薄荷味;到处绿树成荫,来到一条小溪边,清澈见底的河水,溪底是各种各样的雨花石,还有小鱼在欢快地做游戏呢!……勤劳的农民伯伯早已在辛苦地工作了;可爱的小朋友们笑着、闹着,在捉蝴蝶,两旁的树丛中,蛐蛐、蝈蝈唱着动听的歌儿,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啊!
7、《草船借箭》课文生字词等内容梳理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文中的许多内容还前后呼应,如,结尾与开头照应。这样严谨的结构,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约1400)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我国章回小说的鼻祖。其主要作品为《三国演义》。其他作品:《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书中人物介绍:
诸葛亮(181-234) 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我会写:
妒:嫉妒 妒忌 妒意 妒火 嫉贤妒能
忌:妒忌 猜忌 顾忌 肆无忌惮
曹:姓曹 南曹 天曹 曹官
督:都督 督促 监督 督战
委:委派 委托 委婉 委曲求全
惩:惩罚 严惩 惩办 惩前毖后
鲁:鲁莽 齐鲁 鲁菜 粗鲁
遮:遮掩 遮盖 遮蔽 遮人耳目
寨:水寨 山寨 村寨 安营扎寨
擂:擂鼓 自吹自擂 大吹大擂
呐:呐喊 吐纳 唢呐 呐喊助威
插:插秧 插花 插队 插嘴
形近字:
妒(妒忌)护(保护)委(委托)季(季节)
惩(惩罚)征(出征)私(自私)和(和平)
寨(水寨)赛(比赛)呐(呐喊)纳(接纳)
多音字:
调:diào音调 tiáo调节
擂:léi擂鼓 lèi擂台
近义词
:
妒忌——忌妒 商议——商量
推却——拒绝 委托——托付
预计——估计 紧急——紧迫
惩罚——处罚 吩咐——嘱咐
迟延——拖延 疑惑——困惑
反义词
:
推却——接受 惩罚——奖励
齐全——短缺 秘密——公开
理解词语: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推却】拒绝;推辞。
【委托】请人或机构等代办。
【迟延】耽搁;拖延。
【翎毛】羽毛。
【疑惑】怀疑困惑。
【调度】管理并安排(工作、人力、车辆等)。
【虚实】虚和实,泛指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
【支援】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
【弓弩手】古代军队中负责射箭的兵土。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军令状】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受罚。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词语扩展: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刮目相看
如鱼得水单刀赴会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乐不思蜀吴下阿蒙
妄自菲薄
课内词语:
妒忌 军事 委托 照办 预计
紧急 惩罚 探听 私自 布置
调度 水寨 呐喊 军令状
神机妙算
句子解析:
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课文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概括诸葛亮挺有才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事实。“妒忌”正是周瑜与诸葛亮发生矛盾的起因,为故事的展开埋下了伏笔。
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这是周瑜设好的圈套,明里共商军事,暗里设陷阱害人。他明知故问,意欲加害诸葛亮,表现了他的险恶用心。而诸葛亮的简洁回答,表现了他的胸有成竹。
3、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4、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
这里用了排比的句式,语气强烈,渲染出故事的紧张感。情况如此紧急,诸葛亮表现得超乎寻常的沉着冷静,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智慧过人。
5、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这一句环境描写突出江上雾大,其作用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无误。只有这样的天气,才会让疑心多虑的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让弓弩手射箭,这是借箭成功的条件之一。
6、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一字摆开”既便于行动,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增大。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这些都表现了诸葛亮的思虑缜密、安排巧妙。
7、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语言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鲁肃吃惊,害怕曹军出来进攻,而诸葛亮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诸葛亮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与鲁肃的吃惊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他对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诸葛亮的笑,
笑曹操不敢出兵(胜利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胜利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从诸葛亮的笑中,我们能体会到他的从容自信、宽容大度。这一笑,笑出了他的胸有成竹,笑出了他的运筹帷幄,笑出了他的神机妙算,笑出了他的英雄本色。
8、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是为了能两面受箭,也为了保持船体平衡,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充分显示出来。
诸葛亮敢逼近曹军水寨,不是贸然行动,也不是一意孤行。而是因为他完全掌握了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再者是利用大雾天气,让曹操不敢轻易出兵。此行 “借箭”,不是他信口开河,而是他周密考虑、巧妙安排之后的行动,所以才不费吹灰之力,借走十万支箭。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表现了他高超的军事智慧才能。
问题归纳:
1、周瑜让诸葛亮造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故设下造箭的圈套,以公事为由,意欲加害诸葛亮。
2、诸葛亮为什么答应造箭?
诸葛亮为顾全联吴抗曹的大局,不计个人得失。
3、
周瑜知道在当时,三天肯定造不出十万枝箭,既已立下军令状,完不成是要杀头的。周瑜以为他的计谋要成功了,所以很高兴。
4、周瑜既然想加害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征求诸葛亮的意见呢?
周瑜看似在征求询问诸葛亮的意见,表示对诸葛亮的尊重。实际上他的话语中充满杀机,用心险恶。
5、诸葛亮为借箭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船和军士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真是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6、鲁肃是周瑜的部下,为什么诸葛亮敢于向他求助?
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
7、借箭过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①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②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③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
④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⑤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⑥布置周密、准确。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他,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第二部分(3~ 9):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三部分(10):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嫉贤妒能、不顾大局。
诸葛亮:神机妙算、顾全大局、豁达大度、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有胆有识、知人善用。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企图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展现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课后习题答案:
1、默读课文。
答: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经过: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公事为由,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意欲加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志,立下军令状,做好准备工作,利用草船向曹操成功“借箭”十万多支,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周瑜了解经过后,自叹不如。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主动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已经识破周瑜的奸计,对如何获得十万支箭有了成熟的想法,可以说胸有成竹。诸葛亮这样做,可以打击周瑜的锐气,让他心服口服。通过读前文可以知道,周瑜妒忌诸葛亮,所以周密策划,安排了这番对话,假借公事,步步为营,想把诸葛亮逼到“死无退路”的境地。这“高兴”,是周瑜自以为是、得意忘形之态。他为诸葛亮没有识破他的计谋而高兴,为自己阴谋得逞而高兴。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
读课文前,我对文中的人物是通过电视剧和爷爷讲的三国故事了解到的。我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我还想了解诸葛亮的“空城计”、“七擒孟获”、“三气周瑜”、“火烧赤壁”等故事。
4、读读课后“阅读链接”部分,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原著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
8、9
答:“阅读链接”对应文中的第自然段。
我发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是简洁凝练,多为书面语;而现代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
课外拓展:
与诸葛亮有关的古诗:
《有感》
平生心事付悠悠,风雨燕南老楚囚。
故旧相思空万里,妻孥不见满三秋。
绝怜诸葛隆中意,羸得子长天下游。
一死皎然无复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三国演义》有关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吃豆芽——小莱一盘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8、《找春天》生字词等课文内容梳理预习
一、易读错的字
冲出(chōng) 棉袄(ǎo) 遮掩(zhē)
嫩芽(nèn) 解冻(jiě) 触到(chù)
二、易写错的字
“寻”的上部是“彐”,第二笔右边不露头;
“柳”的右部是“卯”,不要漏写第三笔撇;
“荡”是上下结构,第七笔”ㄋ”一笔写成。
三、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冲(冲出 冲动) 寻(寻找 寻问)
姑(姑姑 姑娘) 娘(姑娘 大娘)
吐(吞吐 吐出) 柳(柳树 柳枝)
荡(荡起 荡秋千) 桃(桃树 桃花)
杏(杏花 杏子)
四、近义词
探—伸 触—碰 寻找—寻觅
害羞—羞涩 仔细—认真 解冻 —融化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五、反义词
害羞—大方 仔细—马虎
六、多音字
藏 cáng ( 躲藏 ) zàng( 宝藏 )
冲chōng (冲出) chòng(冲着)
奔 bēn ( 奔跑 ) bèn ( 投奔 )
七、词语搭配
脱掉棉袄 冲出家门 奔向田野 寻找春天
一朵野花 一个音符 害羞的小姑娘 解冻的小溪
仔细地找
八、好句积累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八、课文分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也许能在操场边发现刚探出头的小草;我们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许能在天空中发现飘飘摇摇的风筝;打开课本,我们还会在课文插图中发现春天的影子;读着课文,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就是那几个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的孩子,体会到寻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发现春天的欣喜。
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作者把春天比作一个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着嫩绿的秀眉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娴熟地弹奏着动人的音符,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九、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参考答案:春天像小姑娘,她害羞,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丽,有嫩绿的眉毛和色彩斑斓的眼睛;她活泼,熟练地弹奏着动人的音乐,快乐地荡着秋千,兴奋地叫着、笑着。
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样读更好。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第一句话中,“探”字把“小草”写活了,“眉毛”写出了春天的生机。朗读时把小草当成一个调皮的孩子,用上扬的语调把春天灵动的气息读出来。
第二句话中,“看”“听”“闻”“触”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描述春天来临时的景象。重读“看”“听”“闻”“触”。带着兴奋、喜悦的语气来读,读出对春天浓浓的喜爱之情。
选做:你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仿照第4~7自然段或第8自然段说一说。
参考答案:小鸟在枝头唱歌,那是春天的歌声吧?
小草铺满了大地,那是春天的衣服吧?
小燕子在空中翻飞,那是春天的文字吧?
图文解读
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
本文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于网络,好的资源值得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找春天
1.找出选文中AABB式的词语。
_
_
2、选文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是把比作。
3.读一读,连一连。
小草 叮叮咚咚 春天的眼睛
野花 吐出嫩芽 春天的琴声
树木 探出头来 春天的音符
小溪 一朵两朵 春天的眉毛
4.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①触到 ②听到 ③看到 ④闻到
了她,我们
春天来了!我们了她,我们了她。
①叫 ②摇 ③荡 ④笑
秋千,在风筝尾巴上
她在柳枝上哇,在桃花、杏花枝头__……
5、主题积累(抄一抄描写春天的词语)
莺歌燕舞 桃红柳绿 万紫千红 百花争妍
【答案】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叮叮咚咚例:小草比作春天的眉毛③②④①
③②②①④
9、《草船借箭》课文原文与朗读
[qq-video vids=f3067olfqgz]
5.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
本文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相关内容改写。
10、《小壁虎借尾巴》生字笔顺拼音组词等课文知识点归类
一、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捉(捉虫)(活捉)(捉住)(捉拿)
条(面条)(金条)(字条)(条件)
爬(爬行)(爬树)(爬山)(爬虫)
姐(大姐)(姐姐)(空姐)(姐妹)
您(您早)(您好)
草(花草)(水草)(小草)(草木)
房(房子)(书房)(门房)(房间)
三、会认字及组词
壁bì(墙壁)(壁虎)
墙qiáng(墙角)(围墙)
蚊wén(蚊子)(蚊蝇)
咬yǎo(咬断)(咬住)
断duàn(断开)(断裂)
您nín(您好)(您的)
拨bō(拨开)(拨水)
甩shuǎi(甩开)(甩掉)
赶gǎn(赶走)(赶快)
房fáng(房屋)(房间)
傻shǎ(傻瓜)(傻乎乎)
转zhuǎn(转头)(转身)
四、多音字
难:nán(难看、难题)nàn(难民、空难)
转zhuǎn(转身、转变) zhuàn(转动、转圈)
五、易写错的字
爬
:部首是“爪”,不要写成“瓜”。
姐
:右边是“且”,不要写成“目”。
房
:上部是“户”,不要写成“尸”。
六、近义词
难看──丑陋 难过──难受、伤心
方向──方位 掌握──了解、控制
七、反义词
难看──好看、漂亮、美丽 借──还
难过──开心、高兴 新──旧
八、课后习题
说说小壁虎找谁借了尾巴,结果怎么样。
参考答案: 小壁虎找小鱼、老牛、燕子借过尾巴,可是小鱼要用尾巴拨水,老牛要用尾巴赶蝇子,燕子要用尾巴掌握方向,它们的尾巴都不能借给小壁虎,最后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
九、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叙述小壁虎向小鱼、老黄牛、燕子借尾巴的经过,向我们介绍了鱼、牛、燕子尾巴的用途以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课文寓科普知识于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之中,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使孩子们既学习了科学知识,又受到了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