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健康意识。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活动准备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健康意识。
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水)。
2、水果盘四个(分别盛有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1、让幼儿观察饮料瓶,说说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
2、教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它是盛什么的?
(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饮料瓶,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
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二、自由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
1、幼儿自由玩空饮料瓶
(1)教师:饮料瓶有很多的玩法,我知道你们都想试试,你们可以拿一个玩,也可以拿两个,
还可以拿多个玩,还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吧!(幼儿自由尝试)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幼儿玩法,并指导。
(2)交流玩法:
你的玩法真好,给大家表演一下。
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
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2、幼儿自由玩装有东西的饮料瓶
(1)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玩的是空饮料瓶,如果瓶子里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
来咱们试一下。
(2)出示准备好的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不同颜色的水。
(3)教师:小朋友们把这些东西装进瓶子里,慢慢地装,装好后拧紧瓶盖,这样里面的东西就不会洒出来。可以装一瓶,也可以装几瓶。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块玩。
(幼儿把瓶盖拧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装这些物品,教师指导幼儿把瓶盖拧紧。)
(3)让幼儿自由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并指导幼儿玩法。
(4)交流玩法,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2、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方案_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怎么进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镜子的用途,知道镜子能照出人或物体。
2、通过照镜子和参与照镜子游戏,感知镜子中的我,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
3、乐意照镜子,积极参与照镜子游戏活动,对用镜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并用过镜子。
2、物质准备:镜子人手一面。
活动过程:
1、出示镜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瞧!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自由摆弄镜子,探索、感知镜子的特征。
让幼儿自主玩一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镜子的认识。
3、“照镜子”感知自己五官以及表情。
教师:镜子里有什么?动一动镜子,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瞧一瞧,镜子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照镜子做各种表情和动作。启发幼儿说说:照镜子时,你发现什么?
3、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教师;你在哪里见过镜子?还有谁用过镜子?
4、引导幼儿开展“照镜子”的游戏活动。
5、想幼儿介绍“照镜子”游戏的玩法,启发幼儿想一想: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镜子里的人,老师做什么,小朋友应该什么?
鼓励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感知镜子里的人和照镜子人的动作的一致性,体验照镜子的快乐。
活动反思:活动开始让幼儿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初步探索、感知了镜子的特征。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都非常的感兴趣。对着镜子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动作,但是让幼儿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的时候,幼儿还不能表达。最后的“照镜子”游戏活动让幼儿模仿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变化,通过游戏体验了照镜子的快乐。
3、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方案_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怎么进行
活动目标:
1.了解西红柿的生长过程。
2.观察植物生长变化。
3.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照相机,种植地。
活动过程:
一、观察西红柿的叶子(第一周)
西红柿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有几片叶子?请小朋友数一数。
二、继续观察西红柿(第二周)
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西红柿(第三周)
你发现了什么?
地上为什么会有裂纹?
我们应该怎样做?
小结:给西红柿浇水,就像小朋友们口渴了要喝水一样。
四、观察西红柿(第四周)
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反思: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势利导地进行随机教育,是教师比较难以把握的。往往会将自己的猜测和推想强加于幼儿,使组织和安排的活动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符合。细心观察幼儿的好奇心及兴趣,及时给予支持、合作、引导。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实施教育,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方案_小班科学领域教学怎么进行
活动目标
尝试种植,提高探索兴趣和持续观察的兴趣,培养初步的劳动意识和竞争意识。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过程
1.种植活动
(1)激起幼儿种.种子的愿望: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吗?出示教师为幼儿准备的小盆、小铲子及各种.种子。
(2)请幼儿选一种.种子,和种子标本图对比,确认是什么种子。
(3)教师讲解示范种植过程:在小盆内挖开土,放入种子,然后盖上土,最后浇上适量的水。
(4)幼儿尝试种植,在盆上贴上相应的种子图标和自己的姓名(教师随机提供指导和帮助)。
大部分幼儿选择了蔬菜类种子,能按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但挖土深浅、浇水量不易掌握。
(种植活动不作为本系列活动的重点,旨在激发幼儿继续观察。)
2.观察、管理
一两周后,部分种子出土了,有的还没有动静。
(1)教师和幼儿一起每天观察,比较种子的生长情况。
幼1:我种的青菜籽发芽了,长出了两片小叶子。
幼2:我的蚕豆也发芽了,比他的青菜长得高,叶子也比较大。
幼3:我的黄豆怎么还没发芽呢?
(2)与幼儿一起挖开土观察,了解、分析种子不发芽的原因。
有的种子,如毛豆已烂了,是因浇水太多;有的种子埋得太深,难以发芽。
(3)帮这部分幼儿重新补种,以保留其对种子的关注关趣。
反思:
幼儿自己种植、自己管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探索,在和同伴种植情况的比较中,又培养了幼儿观察力、比较能力及初步的竞争意识。
5、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方案_小班科学领域活动大全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健康意识。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活动准备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健康意识。
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水)。
2、水果盘四个(分别盛有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1、让幼儿观察饮料瓶,说说对饮料瓶的认识及了解。
2、教师:这些瓶子上面都印有什么?它是盛什么的?
(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饮料瓶,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
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吗?
二、自由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
1、幼儿自由玩空饮料瓶
(1)教师:饮料瓶有很多的玩法,我知道你们都想试试,你们可以拿一个玩,也可以拿两个,
还可以拿多个玩,还可以几个小朋友一起玩,玩吧!(幼儿自由尝试)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幼儿玩法,并指导。
(2)交流玩法:
你的玩法真好,给大家表演一下。
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
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2、幼儿自由玩装有东西的饮料瓶
(1)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玩的是空饮料瓶,如果瓶子里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
来咱们试一下。
(2)出示准备好的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不同颜色的水。
(3)教师:小朋友们把这些东西装进瓶子里,慢慢地装,装好后拧紧瓶盖,这样里面的东西就不会洒出来。可以装一瓶,也可以装几瓶。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小朋友一块玩。
(幼儿把瓶盖拧下后,根据自己的意愿装这些物品,教师指导幼儿把瓶盖拧紧。)
(3)让幼儿自由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并指导幼儿玩法。
(4)交流玩法,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6、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
一、幼儿情况分析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对一些简单的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感知物体的数量的理解能力差。对数与数之间的落差关系理解能力差,对于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不能够理解,由于这些意识还没有养成,还有待进一步培养。
二、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
(一)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
1、知识方面
(1)在生活中观察和摆弄各种物体、探索各种现象,获得对事物特征及其联系的粗浅理解。
(2)在生活,游戏及其他活动中理解建立初步的数学关系。
2、能力方面
(1)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像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运用以有的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感方面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喜欢探究和思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关心和爱护周围环境中的事物,亲近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二)科学领域的内容
1、科学、(自然、科技)部分
认识身边自然环境中常见事物,包括有生命物质(动物、植物等)和无生命物质(砂、石、土、水、阳光、空气等),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了解它们和生活的具体联系。
2、数学部分
学习分类、排序和对应、包括: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及多种特征进行分类,按物体内在的包含关系,按物体量的差异及按某种规律进行排序;将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用一一对应的逻辑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等。
学习10以内自然数及其加减运算,包括;感知物体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理解数与数的数差关系,认识数的组成,体验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识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整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技能。
认识几何图形,辨认常见的正面图形、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认识立体图形,应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认识量、区别和比较物体和各种量的差异,感受量的守恒,在比较量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学习生活中常见饿数学知识,如认识人民币、认识空间、认识时间和时钟等。
三、科学领域教育活动的实施
1、内容的广泛性
科学教育的内容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同时决大多数的科学内容的各种形式呈现在幼儿的常生活中,吸引着幼儿去注意、去探索。
2、知识的逻辑性
科学知识揭示的自然世界中的逻辑联系,因此逻辑性是它的重要特点,而数学知识所缺的事物之间抽象的数量关系,更是一种逻辑性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
1、我会放玩具(数学)19、云朵朵(科学)
2、甜甜的糖果(科学)20、自然角里的小乌龟(科学)
3、喂宝宝吃饼干(数学)21、高大的梧桐树(科学)
4、感官游戏-奇妙的口袋(科学)22、小树叶找妈妈(科学)
5、分糖果(数学)23、开汽车(科学)
6、感官游戏—神奇的罐子(科学)24、踩影子(科学)
7、水果有几个(数学)25、冷冷的水(科学)
8、种大蒜(科学)26、冻冷花(科学)
9、大大小小的树叶(数学)27、暖暖的帽子(科学)
10、一串红(科学)
11、小小送货员(数学)
12、苹果娃娃(科学)
13、铺地板(数学)
14、我喜欢的水果(科学)
15、放烟花(数学)
16、有趣的核(科学)
17、娃娃超市(数学)
18、照镜子(科学)
7、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方案_小班学习活动方案大全
活动目标:
1、教幼儿学习扣纽扣的方法。
2、在操作过程中发展幼儿手指肌肉活动,使幼儿两手互相配合协调。
一、活动准备:
大娃娃若干,每个娃娃穿一件背心,在幼儿学解纽扣的基础上进行。
二、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带娃娃到公园去玩玩,但是带娃娃到公园去先要帮他把衣服穿好。
(二)教幼儿帮娃娃穿衣服:
1、老师讲解示范:
先给娃娃穿上衣服(将娃娃的手伸进袖口)然后把衣服对整齐。一只手的食拇指那着纽扣,另一只手的大拇指伸进纽扣洞,由食指帮忙,将纽扣塞进纽洞。这样一个纽扣便扣好了。(老师先后示范扣三粒纽扣)
2、幼儿操作:
(1)让幼儿学习先扣最下面的一粒纽扣,再找旁边的纽洞。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3、老师检查娃娃衣服上的纽扣是否都扣整齐了。
(三)带娃娃外出散步。
8、幼儿园小班科学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耳朵和鼻子的用处,了解一些简单的保护方法。
2、能用耳朵听辨不同声音,学习用鼻子闻气味的方法。
3、对听声音、闻气味活动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电话一只(有电话声响的)或手机中的各种铃声。
2、密封罐,装有沙子、铃铛、积木等。
3、密封但有气孔的果奶瓶人手一只,分别装醋、臭豆腐、风油精、麻油。
4、空气芳香剂一瓶。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玩指“五官”游戏,引起兴趣。
二、闻气味,感知鼻子的用处。
1、教师在教室喷香水,提问:你们知道这个罐子里有什么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都用鼻子闻一闻,香不香?
2、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鼻子闻“气味瓶”,注意不紧贴鼻子,也可用手扇动提问:这里有很多气味瓶,气味瓶里是什么味?怎么才知道?
3、幼儿闻气味,并与老师同伴交流,闻到的气味。
三、玩“听听猜猜”游戏感知耳朵的用处。
1、寻找自己的耳朵,了解耳朵的用处。
2、请幼儿听辨不同声音:电话声、铃声、并请幼儿玩玩“声音罐”听听发出的声响。
四、了解保护耳朵、鼻子的方法提问:鼻子和耳朵都是我们身上的宝贝,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们?
五、阅读幼儿用书——我有耳朵和鼻子。
1、引导幼儿看图说说:图上小朋友的脸上少了什么?请幼儿添画。
2、认一认,汉字“耳朵”,说说:耳朵有什么用?
3、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请幼儿学一学这些声音,并在能发出声音的圆圈里涂色。
4、看图说一说:图中小朋友用手指着什么?认一认汉字:鼻。
5、想一想,人的鼻子有什么用,动物的鼻子有什么用。
6、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哪些东西?哪些东西有香味,启发幼儿在有香味的方格中打√。
9、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方案_小班音乐活动方案汇总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准备:
准备外婆头饰一个,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组织形式灵活性》
(二)谈话: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
(三)欣赏歌曲:
1、录音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个别能力强的: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学习要求针对性》《以上几个环节体现了递进性》做让幼儿动脑筋做船、搭桥体现《教学方法的探索性》有外婆《体现环境》(听音乐幼儿在听觉感受)(幼儿做动作有了动作感受)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外婆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10、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方案_小班社会领域教学方案合集
活动目标:
1、结合情景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请大班幼儿配合老师情景表演(小鸡、小猫、小狗);图片(头饰)若干个(小羊、公鸡、小青蛙、小鸭);玩具小动物每个幼儿一个;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小动物来做客
(电话铃声响,教师接电话,有小动物要来做客)师:动物之家的小动物打来电话要来我们班做客,陈老师答应了,你们欢迎他们吗?(欢迎!)那你们猜猜会有哪些小动物会来呢?(幼儿自由回答)
二、情景演示,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并在此基础上学念诗歌。
(敲门声)师:哦,肯定是小动物来了,我去开门。(开门)小动物你们来了,欢迎你们。(小动物介绍自己,如:我是小鸡,叽叽叽,大家好!教师引导幼儿也跟小动物打招呼)(教师逐一亲亲小鸡,小猫,小狗并说,亲亲小鸡,欢迎你,“小动物”笑一下,并发出声音,如:叽叽叽。)
教师提问:
1、哪些小动物来到了我们班?
2、老师怎样欢迎他们的?(亲亲)
3、他们的表情怎样?(笑了)
4、还发出什么声音?(叽叽叽、喵喵喵、汪汪汪)
师:我们可以编成一首好听的儿歌。(教师朗诵念儿歌,并配上相应的动作)
师:我们小朋友一起跟老师来念好吗?(幼儿跟念儿歌)
三、角色游戏,仿编儿歌。
师:小朋友们,那你们想想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会来我们班做客呢?小动物们还带来了一些小动物,你们看有谁?(教师出示头饰,让幼儿说出是谁,学他叫声,然后请学得好的做这个小动物进行角色表演)
四、活动延伸:亲亲小动物
师:小朋友,老师请你找一个小动物,与他做朋友,亲亲他,好吗?(让幼儿在音乐声中找一个玩具小动物,亲亲小动物,自由做各种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