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课欣赏课命运交响曲评课稿
课题:音乐欣赏《命运》
科目:中学音乐
点评:伴着贝多芬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命运》交响曲,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这美妙的乐声中包含了多少对生命的思考?……今天聆听了一堂音乐课,受到了很多的的启迪。特别是老师扎实的音乐功底和素养,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一点体会:
1、课前准备充分。由于本节课需欣赏完整作品,课的容量很大。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老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自费购买相关影碟、制作了课件。围绕如何用简明、生动语言介绍?应教给学生哪些欣赏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精心设计了教案。
2、运用VCD视听工具,将抽象变具体,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恰当的运用VCD这样的视听工具可缓解这个难度,通过影像再现作品内容,表现作品思想,情景交融、身临其境,帮助了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
3、教师提高导入,紧扣教学主题: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教师介绍: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4、通过分段和完整的欣赏,学生从作品中领会到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2、钢琴课评课稿
钢琴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艺术课程,常常使孩子们一开始兴趣十足,没多久便望而生畏,以至抵触逃避,这是学习钢琴的一个普遍现象。我校钢琴教学的目的在于以钢琴为媒介和手段,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实践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品味。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钢琴演奏听觉感受,教师普遍采用的是“四手联弹”的形式,以弥补学生个人演奏技能的不足。曾老师的这节“四手联弹”钢琴课,把简单和弦配置和二人合作尝试两方面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无疑对孩子的音乐感受、音乐创造、音乐实践、音乐情趣和相互协作等方面大有裨益。
一、化难为易,提高兴趣。
钢琴的魅力,一是在其美妙的音色,更是在其无穷无尽的、妙趣横生的`和声音响的变化。一年级小学生钢琴普及教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演奏技能,让每人单手或双手弹奏单旋律,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学生很希望能向老师一样右手弹奏单旋律左手进行和声伴奏,希望小曲弹奏得更加动人,然而事实是钢琴普及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达到这一目标。为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丰富的钢琴演奏听觉享受,教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了“四手联弹”这一形式,即甲生弹奏单旋律,乙生弹奏分解和弦,通过孩子们的共同合作,使得个人弹奏难度降低,而音乐的音响得以丰满,可听性可赏性大大增强,从而为钢琴的学习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如此,通过合作,从音响上达到他们期望的美妙效果,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二、创造实践,快乐无限。
老师在课堂上不是简单地把Ⅰ、Ⅳ、Ⅴ级分解和弦进行机械传授,而是要求学生在演奏了《小蜜蜂》、《粉刷匠》、《铃儿响叮当》(上几节课已学)等曲目之后,通过认真观察和小组讨论,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他们发现:旋律中如果1、3、5三个音出现得较多就用Ⅰ级和弦伴奏,如果出现4、6、1较多就用Ⅳ级和弦伴奏,如果出现5、7、2较多就用Ⅴ级和弦伴奏,如果不能确定就看第一个音是什么音来选择和弦。通过观察,找到了规律,教师便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为自己熟悉的简单小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配置分解和弦伴奏,再与自己的搭档在钢琴上弹奏感受。可贵的是教师没有用“对”与“错”来评价学生的尝试,而是说:“听一听,用哪一个更好?”通过听觉感受上的比较,让学生作再次和弦选择,保护了学生创造实践的积极性,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相互协作,淡化自我。
在课堂上,学生明白了光弹单旋律不好听,只弹和弦分解更没意思,只有当两者精确地合为一体时,才成为美妙的音乐。而这“精确”的尺度往往是学生难于把握的。孩子们习惯于自我中心,只听自己弹得对不对、好不好,而不去关注别人的音响如何,于是弹奏中,不是旋律快了,就是和弦伴奏慢了,造成音响混乱,这是钢琴合奏教学中永恒的难点。唯一能够解决的办法是教师不断地对学生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不但要听自己的声音,更要听别人的弹奏,不拖不抢,步调一致,才能获得最佳的音响效果。学生在反复实践形成这一良好的合奏习惯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在内心深处形成了合作的意识,对其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是相当重要的。
3、九年级物理评课稿初三物理公开课评课记录
张老师首先对于本次上课做了一个自我总结:本次上课能够按照即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得益于卢老师事先准备好了的实验器材。为此特意卢老师及物理组所有老师表示感谢。张老师总结说,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感觉到教学水平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从本次上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成长,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及电流的大小和电流表的使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过程方法及电流表的操作使用等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探究知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学习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进度的把握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新课改的方向。
刘老师对本节课做了几点深刻总结,首先她对于本节课做出肯定。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刘芳老师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的实现了,但是一些细节方面还有持注意。例如,在画电路图的时候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精准,规范。最好用尺子作图。另外,在教学用语上,要注意用词严谨,对于理科教学,语言中不能出现应该是怎么样,理科教学不同于文科教学,它是要求思维严谨,数据真实有效。
易婵娟老师对于本节课也作出了评价,她从教学过程出发,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
3、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4、 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5、 当堂检测、巩固升华
她认为这个教学过程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她认为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学过程还应该有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
物理组组长罗忠湘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次物理组组织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是很成功的。每位老师都在这次活动中有了提高。要提高教学水平,公开课这样的教学活
动要多组织,每位老师都应该主动,自觉上公开课,这样才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
最后经过物理组全体认真总结,大家一致认为:
本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
1、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突现采用类比的手段将一些概念具体化,落实了这些概念的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
2、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
3、展示了该老师是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本节课的具体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学习时机。上课的教师充分考虑到物理知识自身的特点,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去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教程。通过实验手段降低学生对抽象概念理解的难度,再引导学生把这些直观的感性认识进行扩展抽象上升理性认识,最后把这些认识和知识加以巩固。
2、充分利用教学素材,启迪思维,教师在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这一原则,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尽量还给学生,无论是概念理解,还是方法选择,都尽量让学生自己主动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等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丰富体验,获取知识,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有明确集中的教学目标,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必要之处作适当设疑点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3、有效地进行教学调控,教师对调控能力较高,体现在有效地根据学习内容和任务处理教材,教学环节紧凑,教学容量恰当,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准确、亲切,教态自然,整个节的的时间分配基本合理,重点概念突出,祥略得当。
总之本节课充分运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启发式教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失为一节成功的课例。
4、《月光曲》评课稿年级语文课稿
《月光曲》一课记叙了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课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意境优雅,适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阅读训练的好材料,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关键在于让学生正确的回答课后的.问题,能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突破难点,想象第九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的美;理解贝多芬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听了胜利大街小学徐聪聪老师所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阅读教学,感受颇深,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了年段教学特点,深刻领悟编者的意图,进行了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些许感受:
一、徐老师注意了引领学生静心默读、动情诵读,体现了语文课的“读”味。学生读的形式较多,有自读、试读、抽读、评读、齐读等。如为了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老师设问:“听了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会怎么想?”,并且让学生“用心读,看能否走进他们的内心?”品读时注意了不断地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人物的情感世界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二、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教者紧紧抓住二至六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乐曲,第九自然段贝多芬记性创作《月光曲》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感受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理解《月光曲子》的内容。紧扣文章的主题,编者的意图,流传的是贝多芬的精神。加强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促进了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文本对话。
三、 注意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自读自悟、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的设问注重了珍重学生的感受,如“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等。
综上所述,一堂好的语文课:要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发情感;联系实际体验,沟通情感;拓展想象,加深理解,深化情感;有感情朗读,内化并升华情咸。只有这样才能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5、小学音乐课一年级牧童评课稿
四年级的一节音乐课——《牧童》。这节课一开始,徐老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很好。
一、老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快乐美。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通过“听一听”环节充分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美;“唱一唱”环节充分地感受到快乐美。
三、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对新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郭老师这节课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已体现出郭老师的不懈努力和优良的音乐基本功。相信她今后会更加出色。
另外,教学中还应注意几点:
1、歌词小黑板应抄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时应注意听歌曲的前奏与间奏掌握节拍。
总体来说在听完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非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6、小学音乐课《茉莉花》评课稿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本次小学音乐优质课竞赛评委组的一名成员。通过这次竞赛活动,我认为,无论是评委还是参赛教师,本次活动都给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探索的机会,同时也为参赛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下面我就本次竞赛活动中有关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大家相互探讨和交流一下。
首先,从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和歌唱教学的要求上来看。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三部分。其中唱歌是主要内容,我们参赛教师在本次音乐优质课竞赛中抽到的教学内容都是唱歌这一部分。小学唱歌主要以齐唱为主,到小学中年级可加入二部轮唱和二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范唱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并通过对歌曲的介绍、分析和处理,生动地揭示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为了提高学生表现歌曲的能力,进行歌唱的技巧训练十分重要。歌唱的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圆润的发音和清晰的咬字吐字。为了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培养独立掌握正确的音准和节奏能力,在训练和教唱中,要适当使用乐器,如电钢琴,电子琴等。
其次,我简单说一下本次竞赛活动各位参赛教师在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一方的优势和不足。
本次活动听了总共13位教师的课。从总体上来说,老师们在这方面表现都很好,无论是对歌曲的介绍、分析和处理,还是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歌曲演唱技巧的训练等都很到位,而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认真仔细。如对歌曲的调式、拍子、节奏、情绪、速度、力度以及对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常识——附点音符、切分节奏、倚音等都能清晰明了的传授给学生。而且我们部分老师在教学中还巧妙的运用学生最感兴趣的游戏,学生爱吃的水果作比喻进行节奏训练,如长征小学的王晓兰老师,用“对暗号,进家门”的游戏让学生练习节奏,向阳小学的王世莲老师用“快吃葡萄香蕉梨”进行节奏训练,既让学生掌握了节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再比如乐雅小学的伏晓明老师,育才小学的揚玉萍老师用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雨声作为歌词让学生读节奏,学生按节奏朗读,声音洪亮,学习兴趣浓厚,为学生后边把握歌曲节奏做了很好的准备。当然,也有部分教师由于不是专业音乐教师,在这方面有些欠缺,虽然能对歌曲中涉及到的音乐常识讲解清楚明了,但在给学生范唱范奏时音准和时值把握的不是很准确,如音符上加“顿音”记号时,演唱时应是轻快、短促和欢快的,但有些老师再给学生范唱时唱不出这个特点,但我相信我们的老师都已经尽力了,只是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力不从心罢了,不过我相信通过这次竞赛活动以及今天我们的交流与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你会做得更好。
接下来我就歌唱技巧和乐器伴奏这一方面再和大家学习交流一下。歌唱前
首先要调整好学生的姿势、呼吸,还有必要进行简单的发声训练,学唱歌谱或乐谱时,尽量要求学生发音要自然圆润,咬字吐字要清晰。关于这一点,其实我发现好多老师或多或少都做到了一些,但不是很明显,唱歌前都没有进行发声训练,只是在教唱歌曲或歌谱时一带而过。但是也有几位教师做得特别好,如旱平川中心小学的刘晓勤老师,他自身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唱歌时声音是竖起来的,很浑厚,很圆润,而且无论在教唱歌谱还是演唱歌词时,都很注意这一点。还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唱歌曲时也时刻提醒学生用自己最美的声音去演唱,唱歌时要坐端等。除此之外,教师在范唱时一定要按照歌曲的艺术特点声情并茂的去演唱,只有老师做得好,学生才能做得更好。比如像《茉莉花》这首歌,歌谱中有连音线的音符较多,还有附点音符,带连音线的音符在演唱时要有附点音符的演唱效果,所以教唱时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如乐雅小学的賀春琴老师,对带有连音线的音符演唱比较准确,而且教唱歌曲时表情也很丰富,并且要求学生唱出南方民歌的'柔美和细腻,唱出茉莉花的美。其实一首歌曲只要我们完全按歌谱来演唱,演唱时注意歌曲的调式、节奏、速度、力度、情绪,并能在演中很好把握这些音乐记号,那么就能很好的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说到调式,我想再补充一点,在教唱歌曲时,不要随意改变歌曲的调式,因为我们的教材在编排时,大多数歌曲都是按儿童正常发声音区来定调的,如果我们随意改变歌曲的调式,那么这首歌曲的色彩就会大打折扣,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教师都喜欢用自己熟悉的调去演唱或弹奏。说到弹奏,在训练和教唱歌曲时,大多数老师都能使用乐器为歌曲伴奏,而且伴奏时节奏、速度的把握比较准确。但作为一名专业音乐教师,在这里我有一点小小的建议:在教唱歌谱或歌曲时,开始时最好使用右手单旋律,因为这样学生听得更清楚,有助于学生对歌谱音准和节奏的把握,促进内化知识,提高能力。当学生唱会歌曲后进行演唱时,左手可根据实际需要恰当的选择运用分解和弦,八度、跳音及琶音伴奏,这样使歌曲的和声丰富起来,激发学生唱歌的浓厚兴趣和欲望。但伴奏时要根据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以及歌曲的音乐情绪来选择伴奏的方式,如《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采用八度和跳音,更能彰显进行曲的风格,再比如说《茉莉花》这首歌,比较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细腻,应多用琶音伴奏。
下面我再来说说,对于二声部合唱歌曲在课堂教学中的处理。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一堂课能够学会一首二声部歌曲还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数老师在教唱二声部歌曲时,先让学生唱熟第一声部,然后让学生学习第二声部,在合。还有些老师在教唱时,通过视频、音频、教师范唱、学生分组练唱等形式进行,教唱很认真。特别是我们的牛长清老师和刘晓勤老师,更是充满激情,牛老师是我们本次活动中年龄最大的,但他对待教学那种执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确实令我感动。我想,在这方面,他是我们年轻教师学习的榜样,尽管他的琴技不是太好,但他用右手单旋律给学生一遍又一遍教唱第二声部,那种认真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一节课学生肯定不会完全把握,只要我们提到了、努力给学生教唱了,至于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是说我们教师能力有限,而是有些知识的学习本身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练习和巩固。而且我们音乐新课中对于音乐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再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而是看学生是否达到了身心愉悦的目的。
7、小学音乐课评课稿
现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时间段,新的教学方法还刚刚起步,老的教学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如何上好一堂让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尤其是对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 ,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今天魏娜老师上的课是二年级的一节音乐课——第9课《美丽的动物——1、大鹿》。这节课一开始,林老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以带学生去做“森林之旅”的音乐活动形式贯穿整堂课。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一、老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通过听《龟兔赛跑》片段,在分别读一读和拍一拍龟、兔的节奏活动中,充分地感受了歌曲旋律美;唱《大鹿》,引导学生从音乐旋律中充分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勇敢的动物形象——大鹿,懂得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学生初步唱出了歌曲中第一部分要唱得短促、跳跃,力度适当控制;第二部分力度稍强,情绪饱满,表现出团结起来力量大的精神面貌。老师启发学生加入动作表演,使学生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学生听着歌曲的录音,设计小兔、大鹿、猎人的动作和表情,分角色进行了表演,较积极地表现出歌曲的'内容及自己的想像。
三、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资料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对新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 ,朱老师这节课能取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已体现出朱老师的不懈努力和优良的音乐基本功。相信她今后会更出色。
另外,教学中还应注意几点:
1、歌曲大歌片应抄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后十六分音符时注意,老师要引导学生划拍读准歌词节奏,尤其是:“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要读得清晰、准确。
8、音乐课欣赏课命运交响曲评课稿
课题:音乐欣赏《命运》
科目:中学音乐
点评:伴着贝多芬时而激昂、时而舒缓的《命运》交响曲,老师向同学们抛出了问题———这美妙的乐声中包含了多少对生命的思考?……今天聆听了一堂音乐课,受到了很多的的启迪。特别是老师扎实的音乐功底和素养,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一点体会:
1、课前准备充分。由于本节课需欣赏完整作品,课的容量很大。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老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自费购买相关影碟、制作了课件。围绕如何用简明、生动语言介绍?应教给学生哪些欣赏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怎样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精心设计了教案。
2、运用VCD视听工具,将抽象变具体,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恰当的运用VCD这样的视听工具可缓解这个难度,通过影像再现作品内容,表现作品思想,情景交融、身临其境,帮助了学生对作品进行理解。
3、教师提高导入,紧扣教学主题:贝多芬在《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便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教师介绍: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本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4、通过分段和完整的欣赏,学生从作品中领会到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9、英语学科研究课评课稿发言稿
尊敬的郄教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
大家早上好!
这学期在学校教导处的组织和安排下,英语学科以“立足教材、有效拓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教研活动。我们本次开展这样的主题式英语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让我们的英语老师能掌握教材的编写体系和框架结构,深入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并能灵活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隐含的知识和文化。
同时让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恰当、合适的拓展资源,丰富和弥补原有教材的资源,做到既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又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这本学期的研究过程中,既达到了促进学生发展,又达到了提升我校英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
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基于学情、基于教材、基于发展”这一主旨思想。刘洋老师以带领学生参观迪士尼乐园为主线,把新授课处理为复习加拓展的.活动课。重视了既复习教材中的四个基本词汇,又拓展了silvery,purple,gray和golden这四个相关的颜色单词。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能灵活自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刘洋老师若能更加紧密的练习实际生活,做到学习生活化,语用真实化,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和练习的空间和时间,效果会更好。
余娟老师的课以参加生日聚会为主线,通过读前、读中和读后,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她的课堂中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特别是略读、精读、限时读,让学生在自读、小组合作中培养阅读能力。如何增强拓展资源的趣味性,准确性,使提供给学生的学习素材更地道、更规范,这也值得我们所有英语老师去思考和完善。
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的看法和讲解或许不够成熟,敬请各位专家、领导和同事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