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教研,魅在细节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研究

温暖教研,魅在细节

时间:2012-08-27 14:35:16

温暖教研,魅在细节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研究的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温暖教研,魅在细节

作者: 王朝红 单位:浙江省遂昌县示范幼儿园 来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社会的浮躁,令很多人不想关注细节,因为细节不能创造很大的政绩。而随着精细化管理时代的到来,细节决定成败,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不可回避的事实,企业中如此,教育中亦然。许多不见效果的教研活动,几乎都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缺失求真务实的精神。在“教研制度校校有,教研活动年年新”的今天,园本教研怎样展现自己的朴实无华,怎样让教师乐在“研”中,可以在“细节”上做文章。

一、在细节中让教研“温暖”
  教研的中心是教师的发展,教研的主人是全体教师,因此,教研的精髓是以人为本,教研的支柱是创设“和谐、关爱、合作、支持”的教研氛围,让全体教师每天都生活在温暖的关爱和激励中,对教研永葆自信和激情。
  营造温暖教研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而能左右这一教研氛围的也许就在细节。一句扫兴的话,能让大家刚燃起的激情烟消云散;一个感人的举措,又能让大家眼前豁然开朗、重振旗鼓。

  案例:一次,园长外出培训一个月,留给老师们的任务是积极开展区域环境创设,为全县区域活动观摩研讨会作准备。老师们积极行动了起来,除了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外,难免要消耗一些色卡纸、双面胶等纸张和材料,引起了一些后勤人员的议论:这样是不是太浪费了?一些教师为此犹豫不前,良好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似乎面临打击。园长中途回园闻讯,给大家发了一条真挚而感人的短信:大家好,好久不见,很想念你们!周日到幼儿园一转,发现各班的区域环境创设都有令人惊喜的创新和变化,这点滴变化背后所付出的心血,我自然能深切体会。我仿佛一一看到了全园上下为此奔波忙碌的身影和乐在其中的面貌;又一次品味到了我们这个团队蓬勃向上的朝气和灵动睿智的创造力,这一直是我园引以为豪的无价之宝!同时我坚信,老师们一定会想尽办法,花最小的钱办最大的事,区域材料中的种种被“化妆”过的废旧物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请接受我最诚挚的拥抱吧!……这番发自肺腑的贴心话令教师们感动不已,并重新振作起来,更坚定地投入到区域环境的创设中去。www.chinajiaoan.cn

  要让教研温暖,应注意以下细节:
  首先,这一“温暖”应体现在园领导对教研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和专业程度。这些常常被教师们看在眼里,评在心里,并左右着她们对教研的态度。“教育学是迷恋学生成长的学问”,“一个不懂得专业的校长,不是一个好校长。”因此园领导应从细节入手改变自己检查者、旁观者、监督者的角色,成为园本教研的参与者、合作者、研究者。比如:不妨上一堂公开课、承担一次课题研究;主动和老师一起去家访;积极参加听课、评课和互动交流;经常深入一线参加教研组的活动等,努力实现“和教师一起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奔跑”。

  其次,这一“温暖”应体现在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和尊重。比如,每次教研任务完成后,或看到教师的点滴进步后,主动送上一句赞美,一份感谢,或给予整个教研组以时间、经费、物质上的嘉奖;让教师拥有自主安排活动、自主生成课程的空间;让教师拥有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权力;让教师拥有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机会。改“检查”为“观察”;改“排名次”为激励教师的闪光点;改“找缺点”为引导教师分析教育行为的有效性……努力建构领导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教研平台。

  第三,这一“温暖”应来自于群体协作的教研氛围。如集体备课活动、精品课展示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快乐学习小组活动等,既能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又能增进友谊,打造团队精神。在这样“温暖”的教研氛围里,教研是属于大家的、欢迎大家的,教研的成绩也是大家的,每个人都能非常自信而有尊严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独特的领域,积极地发展。每一个骨干教师和每一次优异成绩的背后,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心血,使教师们在温暖教研中充分体验共同成长的欢欣,从而对教研“情有独衷”。

二、在细节中让教研“快乐”
  传统教研在以下细节存在弊端:内容死板、过程机械、教师被动、结果不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用耳朵听一听、用本子记一记、凑合着说一说的配角,活动一结束在教学中还是回归“本色”,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样的教研活动没有实际意义,更没有快乐可言。怎样展现教研的魅力,令教师徜徉其中、乐此不疲呢?www.chinajiaoan.cn


  在实践中我们采取以下策略:
  1、细化教研内容
  园本教研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研活动,研究的目的是促使儿童实实在在地进步,教师实实在在地成长,幼儿园实实在在地发展。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带领全体教师努力在细节中把握教研切口,解决实际问题。

  纵观我们听研究过的问题,有两个特点,一是范围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领域,还涉及到德育、评价、健康、安全、保育等各个角落;二是切口小,问题小到“孩子的水是否喝够”、“接送卡制度怎样执行到位”、“怎样的亲子活动家长乐意参与”、“期末怎样为孩子评奖”等等。

  由于这些细节问题来源于日常活动,贴近于教师生活,教师们都有切身体会,在研讨时可谓是不怕“说不来”就怕“说不完”,当我们将她们的金点子汇编成册,取名为《我们自己的名言》时,教师们在感动之余倍添了参研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揭开了“研究”的神秘面纱,令教师们感悟到“研究”不再是专家的专利,也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它实实在在的把握在自己手中。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话说,做自己想做的事,还真是其乐无穷。而且,问题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能充分体现“以研促教”的教研思想以及教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最高境界。

  案例:一次,针对“午睡室的被子怎样叠放最科学”这一问题,我们组织保育员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保育教研活动。我们一改往日坐在会议室里死气沉沉的“纸上谈兵”为到午睡室去开“现场讨论会”,保育员们站在她们熟悉的岗位上,少了许多拘谨、多了许多自信,话匣子一打开马上就进入了角色,各抒己见、各展身手,并当场约定就在当天下午(幼儿起床后)来一个叠被竞赛,邀请全体教师观摩评比……这一活动的意义在于: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出”。而这一意义的产生取决于我们选择的教研问题既小又实际,保育员们天天在面对,最有发言权。这一关键的细节所产生的效应令我们再次找到了园本教研的信心和乐趣。

  2、精选教研方式
  为了让教师进一步成为教研的主人,提高教师之间互动、分享和合作的密度,我们把握住“精选教研方式”这一细节,力争在教研活动中让人人动起来,人人说起来,人人乐起来。每次我们都会为教研方式的选择而煞费苦心。比如,变学习书本上的案例为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变“知识竞赛”中的个人答题为利用教研组的团队力量集体答题;变制度、要求为“温馨提示”、“园长寄语”;变简单的普通话竞赛为自编自演木偶剧展示活动等等。为的是让教师在喜闻乐见的教研活动中,在“向同事学习”、“向自己挑战”、“向同行展示”中快乐成长,以此来诠释园本教研的真正内涵。此外,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常常在桌子的摆放上下功夫,或围成圆桌、或分组摆放、或搭成擂台,让教师们耳目一新;有时又会备上一些小点心、小奖品、小礼物,让童心未泯的教师回归童年;还会将中、老年教师美誉为“青春宝”、“特邀嘉宾”“学长、前辈”,隆重推出参加青年教师的小组活动……这些别出心裁的小创意常常给面带倦容的教师们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感动,为营造轻松快乐的教研氛围立下汗马功劳。

  案例:11月18日,对示范幼儿园全体教师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放学后,大家齐聚在装饰一新的音乐厅举行了以“家长工作的艺术”为主题的“温馨沙龙”活动。活动分A 、B、C三组(抽签产生),各组自行推选主持人、书记员、服务员、摄影师各一名,在轻柔的音乐、美味的食物、温馨和谐、自由宽松的交流氛围中,全体教师畅所欲言,对各自家长工作中的金点子以及困惑问题等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之后各组书记员对每组的研讨情况进行了总结交流,业务园长就此话题作了专题辅导。最后,全体教师在园长的带领下为示幼美好的未来唱响了“同一首歌”,将整个沙龙活动推向高潮。从活动开始到结束,教师们一直沉浸在兴奋和幸福之中,并直言:这样的精彩下次再来!教研成效可想而知。

三、在细节中让教研“完美”
  校本教研为何存在有数量无质量、有模式无效果的不良倾向,其问题不仅仅在于内容和形式,而更在于研究过程是否深入、细致。即使开展同样内容和形式的教研活动,最后的结果也会因为其过程是否精致而截然不同。为了把平凡的教研做到极致,我们倡导全体教师从“细节”入手崇尚完美教研。完美是一个赏心悦目的结局,而我们更欣赏的是追求完美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和精益求精。

  案例:合力打造精品课活动,是我园园本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教研组进行集体选材、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听课、评课、反思、再备课、再上课、再反思的循环过程,使每位教师在此过程中都亲身经历了思维的碰撞、观念的洗礼,最后各有所获。每次精品课在设计时,我们会不断地审视细节:是否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了?是否让每一个环节都活起来了?是否将每分每秒都用起来了?每次试教结束时,又会有一些细节问题浮出水面:哪一个环节教师说的太多?哪一项操作缺乏参与和互动?哪一个活动孩子不感兴趣?每次精品课成功之后,大家在兴奋之余还会对某些细节念念不忘:哪句评价有问题;哪个环节有漏洞……虽然每节课都要经历3至5次的试教、评议、修改,一路走来难免有困惑、有弯路、也有惊喜,甚至还有一些疑难问题至今未找到答案,但是,教师们在细节的推敲中逐渐地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原来完美离自己并不遥远,只要有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和在日常工作中日积月累,那么,细节必定成就完美。

  我们的目标不是通过一次次精品课去成就一名名优秀教师,我们更在乎的是:每个成员在这样的集体思辩中,在这样一次一次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检验过程中思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是否在她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我们把这样磨出来的课,叫“精品课”,意义是这节课里蕴含着精细化的园本教研过程。这是我园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研究共同体”在专业上发展的真实过程。

  回想起我园的园本教研,并未留下可圈可点的理论和模式,但却留下了真情和温暖,留下了对精细教研的执着追求,留下了对教研过程中点滴细节的无穷回味:想出新点子时的兴奋、陷入困境时的迷茫、不同意见时的辩论、试教成功时的喜悦以及掌声响起时的感慨……

  也许大家还记得,神舟六号在发射之前,曾对一百多处细节进行了改进,正是这种绣花般的精雕细琢,成就了神舟六号的完美和辉煌,也让我们再次看到了细节的魅力,再次坚定了我们在细节中成就完美教研的决心和方向。

  让我们一起努力:温暖教研——从细节开始!

幼儿园研究推荐 园本教研制度建设初探 经历探究过程发现科学现象 幼儿园教师应该成为儿童研究者 特色课程开发的价值探索 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武术课程运行探究 教研组管理的三种境界 在制定和实施教研计划时的困惑和思考 从“尊重规律 聚焦文化”出发的思考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发展的支撑体系 混龄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在活动中促进小班幼儿自主探究 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可以不上学前班 品牌在探索学校办园新模式中的作用 活教育与幼儿园纸艺 “家长陪同入园”的反思 适合幼儿学习才艺的最佳年龄 中外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最新研究 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已成趋势 学校教育不可能补齐学生所有短板 幼儿园要创设属于幼儿的生活场 不要让“规矩”磨灭幼儿的个性 从感恩节包饺子到幼儿园“去小学化” 对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研究 如何调动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初探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幼儿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关于《培养3~4岁幼儿自信感的研究》的总结报告

相关信息 教研组工作述职报告 教研员个人工作计划 温暖的故事100篇 教研组长辞职报告 温暖人心的微信签名个性签名115句 教研组大会讲话稿 温暖幸福好听的qq个性签名129句 细节决定成败的心得体会小学范文600字 温暖人心的生日贺词89句 教研主任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