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部分"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拔苗助长几时休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在“数学认知”这一项中,对“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做了如下界定:3—4岁(
小班),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4—5岁(中班),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比4多1,2和3合在一起是5;5—6岁(大班),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在目前“幼儿园小学化”被热炒的时期,特别是大班的孩子正面临“幼升小”,一个6岁的孩子,只要求会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行吗?教育部的“一纸政令”能否遏制“拔苗助长”?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幼儿园:担心家长不答应
“山东省一直对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十分重视,在给孩子一个欢乐健康童年的同时,进行基础的学习教育。我们幼儿园在对5-6岁的孩子教育时,一直坚持10以内的加减运算。”采访中,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但记者走访发现,“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在烟台还是不能忽视,特别是针对即将面临“幼升小”的大班孩子。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南郊一家幼儿园,教室里,老师先是带着孩子们跳舞,然后一起玩游戏。之后,带着孩子一起背诵李白的《静夜思》。据了解,该幼儿园背诵古诗是每天的“必修课”。在另一家幼儿园,一位大班老师正在教孩子写字,该老师告诉记者:“大班的孩子要是连字都不会写,家长会认为老师不负责,肯定有意见。”“10以内的加减法都会吗?”记者问。“都会,百以内的都会。”说起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位老师有些得意。据了解,目前烟台不少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不但会写字算术,还得学习英语,一些收费昂贵的双语班也很受欢迎。说起教育部的这一规定,采访中,很多幼儿园表示,他们肯定是支持的,但家长不一定答应。
家长:支持和反对各占半壁江山
本来是给孩子们带去欢乐的幼儿园,为什么会有课业负担压在孩子的肩头?采访中,不少老师认为,是社会的大环境造成的。“我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也是一位母亲,对这个问题感受特别深。谁都知道幼儿阶段该学习什么,但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大多数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福山某幼儿园姜老师告诉记者:“如果不教,家长会和幼儿园沟通。如果沟通没有反应,有的家长还会将孩子转走。正是因为这样,不少幼儿园都提前学习文化知识。”
对于教育部的《指南》,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支持和反对的声音都有,而且势均力敌。孩子正在上大班的张凯是典型的支持者。“作为80后我深有体会,我的小时候老师就教好多东西,感觉很累。现在是没有办法,其他孩子都学,咱能让自己的孩子不学吗?”采访中,记者发现支持者大都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应该还给孩子们快乐的童年。而反对的声音则认为,是一个童年重要,还是一生重要。
小学:“幼儿园小学化”弊大于利
如今在幼儿园大班教授文化知识被称为“小学衔接课”,对于这种现象,一些小学老师也谈了自己看法。“我市的一些优质小学,其实还是有点看客下菜,尤其是对不在片区的学生,他们一般会进行一个考试,如果在幼儿园,文化知识不好的孩子,就很难过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幼儿园小学化还有一个弊端,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还要再学一遍。结果就造成好像懂了、又没有懂的‘夹生饭’。提前学习了知识的孩子,在小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据该老师介绍,很多在幼儿园学过小学内容的孩子,刚入学时各方面表现的确不错,成绩也很优秀,但是到了三四年级成绩就降了下来。原因就是过早接触小学课程,导致他们上课注意力分散,结果这种习惯就带到了高年级,造成学习成绩下滑。
教育专家:“拔苗助长”小心“见光死”
其实,教育部的“一纸政令”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新政要求大大减轻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负担。对此,鲁东大学老师张成良十分赞同。“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和宗旨,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幼儿身体和心理发展均不够成熟和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文化知识,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其次,在幼儿阶段过早、过多地进行知识技能的灌输,孩子容易出现急躁、厌学等。”
张成良认为,表面上看,幼儿园阶段学习文化知识可以让孩子们更早地开发智力,但无形中偏离了幼儿的成长发展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很有可能在孩子上学后遭遇“见光死”,出现不愿意学习、精神紧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