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音乐公开课碰一碰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碰一碰
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活动,应是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是一个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去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乐于与同伴交往,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尝试创编歌词。
2、学习和同伴合作地游戏,体验和同伴亲密接触的快乐。
活动准备:
娃娃木偶两个,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律动《手腕转动》
要求幼儿合着音乐的节拍转动手腕。
2、引题,学唱歌曲
(1)出示木偶,引起幼儿兴趣。
(2)播放歌曲,操纵木偶表演。提问:两个娃娃在干什么?
(3)教师范唱歌曲一遍,边进行木偶表演,请幼儿学着和旁边的幼儿鼻子碰鼻子。
(4)幼儿跟唱。
(5)请幼儿跟着音乐唱一遍,和旁边的幼儿表演相应的动作,交换伙伴后重复练习。
3、创编活动
(1)启发幼儿思考,两个好朋友除了鼻子碰鼻子地玩,还可以碰触什么部位玩?
(2)请幼儿根据创编的内容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种活动比较能刺激幼儿的神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能在音乐声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要求幼儿能边唱歌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但是通过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示范,这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本次活动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的,采取了边唱边与幼儿一起玩的形式,这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和动作。此外,在活动中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碰一碰”的热情,也给幼儿与幼儿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不足的一点:幼儿在创编的过程中不够大胆,教师引导的不够。
2、小班音乐课碰一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会唱歌曲《碰一碰》,能听音乐合拍地跳。
2、 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相互触摸的动作。
3、 认识、区别身体部位,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兔妈妈头饰一个,小兔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兔宝宝和妈妈在甜美的睡觉,大公鸡叫了,大家揉揉眼睛,伸伸懒腰。
兔妈妈说:兔宝宝,起床以后要刷牙、洗脸,做一个干净的宝宝,好吗?
律动:生活模仿动作――刷牙、洗脸2、 基本部分:
(1)、兔妈妈说:我的宝宝可真干净呀!妈妈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吗?游戏的名字叫《碰一碰》。宝宝们,我们可以和谁碰一碰呀?碰哪些地方呢?我们来试一试。
(2)、兔妈妈说:妈妈还会唱《碰一碰》的歌呢,你们想不想听呀?
A、教师清唱一遍B、幼儿学唱一遍:宝宝,愿意和妈妈一起唱吗?
C、示范游戏:让妈妈找一个兔宝宝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还有的宝宝就给我们拍拍手好吗?
D、刚才兔宝宝们还想了许多好玩的动作来碰一碰呢,我们也来做一做吧!(脸、屁股、)3、 结束部分:
听着音乐跳出去。
附歌曲:
1=C5 54 3 32 | 1 3 1‖1 2 3 4 | 5 6 5|找呀 找呀 找朋 友5 4 3 2 | 1 3 1| ×× × | ×× ×‖找到 朋友 碰一 碰。碰哪 里? 碰碰手。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刚入园时,他们不仅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有一定的自我中心倾向,还在社会交往方面表现出一些缺憾,如退缩、拒绝、远离等,与同伴之间还没有达成很好的沟通。为此,我选择了了《碰一碰》这个音乐活动设计相关教案,组织教学。
《碰一碰》这首歌曲表达了朋友与朋友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友好的情感,歌词浅显易懂,歌曲容易学唱。孩子们可以通过对歌词进行动作的演绎,体验与同伴碰头、碰肩、碰手的快乐,初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现在正值小班开学初,孩子们与同伴的交往经验不足,因而,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我将该活动分成两课时完成。这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唱歌曲,理解“碰”动作,通过参与音乐游戏,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为了更好的让孩子理解“碰”动作,我将原歌词做了适当的调整,将“鼻子碰鼻子”改成小手碰肩膀,让孩子们切身体验 “碰”动作的含义。整节活动有序的组织,孩子们情绪积极,课堂氛围轻松,孩子参与活动的欲望强烈,活动状态活而不乱,教学目标能够较好的完成。发现的情况有两点:主配班的配合需要加强;孩子们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经验,让活动更有效深入地开展。
3、小班音乐公开课碰一碰教案反思
小班音乐活动:碰一碰
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活动,应是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是一个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去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乐于与同伴交往,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唱歌曲。尝试创编歌词。
2、学习和同伴合作地游戏,体验和同伴亲密接触的快乐。
活动准备:
娃娃木偶两个,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律动《手腕转动》
要求幼儿合着音乐的节拍转动手腕。
2、引题,学唱歌曲
(1)出示木偶,引起幼儿兴趣。
(2)播放歌曲,操纵木偶表演。提问:两个娃娃在干什么?
(3)教师范唱歌曲一遍,边进行木偶表演,请幼儿学着和旁边的幼儿鼻子碰鼻子。
(4)幼儿跟唱。
(5)请幼儿跟着音乐唱一遍,和旁边的幼儿表演相应的动作,交换伙伴后重复练习。
3、创编活动
(1)启发幼儿思考,两个好朋友除了鼻子碰鼻子地玩,还可以碰触什么部位玩?
(2)请幼儿根据创编的内容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音乐与游戏相结合的活动,这种活动比较能刺激幼儿的神经,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活动中,孩子们能在音乐声有趣的和伙伴一起碰一碰小手,碰一碰小脚,开心的笑着,游戏着。要求幼儿能边唱歌边与同伴合作游戏,刚开始时幼儿只记得去寻找自己的朋友而忘记了唱歌,但是通过老师与幼儿之间的示范,这让孩子能更好的掌握了游戏的规则。本次活动是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的,采取了边唱边与幼儿一起玩的形式,这就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歌曲和动作。此外,在活动中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碰一碰”的热情,也给幼儿与幼儿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更多的朋友。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不足的一点:幼儿在创编的过程中不够大胆,教师引导的不够。
4、幼儿园小班音乐公开课碰一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愉快地参加游戏,并注意在游戏过程中不与他人挤在一起。
2.乐意边唱边与同伴合作游戏。
3.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内容及教师提示进行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准备:幼儿已学唱歌曲《碰一碰》。
2.教师准备:布娃娃一个。
活动过程:
1.教师一边演唱歌曲,一边手拿布娃娃随音乐内容与幼儿互动进行游戏。
2.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布娃娃唱歌,引导幼儿找一个朋友听指令玩游戏。重点指导幼儿注意听清楚教师的指令,“碰”之后,再开始做动作,并注意碰的动作不要太用力。
3.启发幼儿想想还可以用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去与朋友碰一碰,边唱边做动作。!出自:屈老.师!
4.教师与幼儿共同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在游戏中不与他人挤在一起。
活动提示:
1.刚开始游戏时,可引导幼儿先集体商量好碰哪里,由老师说出,熟练后可先确定一名回答问话的人,这名幼儿会碰哪里,全体都碰哪里。
2.在音乐区角活动中可以提供此音乐,供幼儿结伴玩耍。
3.可作为亲子游戏,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父母可与孩子玩一些稍有难度的身体接触游戏,如:小脚碰肩膀等。
附录
碰一碰
1=C 4/2
( 1 1 3 4 ∣5 5 3 ∣4 4 2 2 ∣ 1 - )∣ 1 3 4 ∣
找 一个
5 3 ∣ 6 4 ∣ 2 –∣ 1 3 4 ∣ 5 3 ∣ 4 2 ∣
朋 友 碰 一 碰, 找 一个 朋 友 碰 一
1 – ∣ 4 4 ∣ 6 –∣x x x x ∣ x 0 ∣
碰 碰 哪 里? x x碰 x x
1 1 3 4 ∣ 5 5 3 ∣4 4 2 2 ∣ 1 - ║
(动作)
游戏玩法:
两两结伴游戏。
1 ~ 8小节:一边唱歌,一边走路。
9 ~10小节:脸转向教师唱。
11~12小节:教师合唱:**碰**
13~16小节:两名幼儿将指定的地方碰在一起。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由于我采用了边唱边和幼儿一起跳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的动作。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玩耍和碰触、与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游戏。使孩子体会到了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动作,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赏”“碰触”的热情,同时对身体各部分的名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圆圈的动作、换朋友的动作我又是以游戏的形式在商讨中引导幼儿学习的,这样既满足了幼儿自由表现、自主创编的愿望,同时幼儿在艺术审美能力上也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