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公开课端午节教案反思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大班教案 > 大班说课稿

大班主题公开课端午节教案反思

时间:2022-08-15 15:29:49

大班主题公开课端午节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大班说课稿的您有所帮助。

1、大班主题公开课端午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2、大班主题活动端午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是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对特有的民间节日感兴趣。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5、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和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那你们知道端午节有那些习俗吗?”

  二、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

  “老师这里有两张拼图,里面就藏着端午节的习俗。你们想来拼拼看吗?”

  请两名幼儿同时到黑板前拼图

  “你们看出来了吗?这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那你们知道赛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播放幻灯片并小结: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传说和屈原有关,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

  “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

  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

  “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

  幼儿边说边观看幻灯片,说出来给幼儿挂上相应的实物。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每个地区都有他们不同的庆祝仪式。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这些习俗中你最喜欢哪个呢?”

  “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那种习俗过端午节?”

  “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三、幼儿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幼儿分成两组进行“龙舟竞赛”

  幼儿就地坐下,两脚分开,手搭住前一幼儿的肩膀。再请两名幼儿做鼓手。

  “玩的开心吗?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粽子,一起来尝尝吧。”

  活动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

3、大班主题活动教案:端午节的由来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30号;《小朋友的书·我爱夏天》

  2.ppt,粽子;香袋;长命缕;雄黄酒;龙舟图片。

  3.建议家长事先为幼儿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

  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师:(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师:图片中的东西一起复述一遍你见过这些东西吗?在哪里见到的?

  幼:见过。家里,商店里、、、、、、师:现在,我们在家里,店里很容易看到这些物品,那小朋友们知道这些东西是在哪个节日里要用到的吗?

  幼:端午节师:老师听到好多小朋友说端午节,你们是怎么知道端午节的呢?

  幼:我爸爸/我妈妈、、、、、、给我讲的。

  师:小朋友们很认真,把爸爸,妈妈告诉你们的节日记下来了。没有错,这些东西呢,都要在端午节用的。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告诉老师,端午节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幼:6月6日(公历) 五月初五(农历)(给幼儿分析公历,农历)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幼:屈原、、、、、、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着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完)师:端午节和谁有关?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听得都很仔细,现在人们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幼:屈原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过端午节;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人们要纪念他啊?

  幼:人好,死了,爱国家、、、、、、(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怎样的感情)师:因为屈原爱自己的国家,他听到自己国家灭亡了,心里很难受,跳进了汨罗江,小朋友们说屈原怎么样啊?

  幼:很伟大、、、、、、师:屈原很伟大,当时人们听到屈原死的消息,他们怎么做的?

  幼:划小船,拿粽子、鸡蛋、、、、、、把雄黄酒倒进江里。

  师:人们划来小船打捞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鱼虾们吃屈原的身体,把粽子、鸡蛋扔进河里,把雄黄酒倒进江中,让水里的动物罪晕,不去伤害屈原的身体。

  师:人们对屈原好不好啊?

  幼:好师:因为屈原爱国家,爱人民,所以人民也热爱他。为了怀念他,以后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就是、、、?、、、端午节。所以在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呢,包粽子,赛龙舟也成了我们的习俗了。

  师:现在小朋友们清楚了没有,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啊?

  幼:纪念屈原。

  师:在什么时候?

  幼:农历五月初五师:我们都要干什些什么事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师:我们现在呢,在完整的欣赏一下这个故事,体会一下大诗人屈原的心情,和人们对他的热爱与怀念。

  课程反思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对中班幼儿来说,还比较陌生。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本活动开始部分我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龙舟、香袋等,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然后活动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为主展开从而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屈原这个人物对于幼儿来说不熟悉,更不了解这个人物,所以我结合挂图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使幼儿产生对屈原的敬佩之情。但是活动中看来,孩子对于古代的国与国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听的有点含糊,但是对故事的大致思想还是有一定的感受,为了使活动更加有效,我还给幼儿丰富了一些其它的经验: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鳝、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孩子整堂活动还是比较投入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世界,他会用自己独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灵世界。新课程提倡个性化阅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同样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作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的这种的感悟。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到屈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例,学生通过对“忠诚爱国,很有才干”,“在他的辅佐下……也得到改善”等语句的感悟,从而也使学生受到爱国的情感教育。达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4、大班主题公开课端午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4.让幼儿了解节日的由来,感受节日欢乐的气氛,一起欢度节日。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1.教师念儿歌总结。

  2.去教室里继续寻找端午节的其他活动。

  活动延伸:

  美工区:用彩色纸折粽子,尝试编蛋网兜。

  生活区:继续学习包粽子,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

  语言区:讲讲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与传统故事。

  教学反思: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5、大班主题公开课国庆节教案反思

  活动主题: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迎来了祖国62岁生日,为了让孩子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并知道国庆节的来历及有关因庆节的一些知识(如国旗,国徽),丰富孩子的社会知识,我们决定组织 孩子共同参与,制作国庆主题墙的布置。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国旗,让幼儿了国旗的特征。

  2、通过收集门票及名且古迹照片,让幼儿知道我国的名胜古迹及民旗文化,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唱歌曲《国旗红红的哩》《国歌》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安排:

  1、9月26日至9月30日,第一周,幼儿动手制作国旗,学慢有关国庆节的歌曲。

  2、10月1日至10月7日,第二周,幼儿及家长收集风景照片及门票。

  知识储备:

  1、老师向幼儿讲解国庆节的来历及相关知识。

  2、带领 幼儿了解我国的名胜古迹。

  活动过程:

  一、教师与幼儿共同交流有关国庆节的知识。

  1、国庆节的来历,国庆节是哪一天。

  2、认识国旗、国徽的特征。

  3、知道我国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并学唱歌歌曲《国旗红红的哩》

  二、幼儿动手制作国旗,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发放红色及黄色的即时贴,带领幼儿共同制作国旗。

  三、认识中国地图和首都北京。

  出示中国地图,让幼儿说说它的名称,形状,找出首都北京在地图上的位置。

  都是介绍 中国地图:让幼儿知道,我们中国所有的地方都被缩小绘制在图上,它的形状像一只公鸡,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知道中国北京有那些名胜古迹!

  四、利用十月一日外出旅游的机会收集门票及照片,布置主题墙。

  五、让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门票及照片。

  版面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首先幼儿了解到了国庆节的意义,也认识了国徽的国旗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玩的很开心,也很快乐。不足之处就是在让幼儿画国徽和国旗的时候五角星没有体现出来,在画画上要加强。

6、大班主题公开课九九重阳节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让孩子明白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假日之一,有其奇特的教学与习俗习惯。

  2、明白"重阳节"的来源。

  3、让孩子明白"敬老爱老"是祖国的光荣传统,要敬爱长辈。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教学预备:

  1、音乐"常回家看看"

  2、剪辑中央电台夕阳红栏目里,百岁长辈美好生活的绝妙片断。

  3、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请孩子听歌曲"常回家瞅瞅"

  交流:

  1、你们刚听到的是什么歌曲?

  2、歌曲中表现的是啥内容?

  (小孩与大人一块儿探望长辈,回家团聚的场景)

  3、导出长辈节:我们孩子有自个儿的节假日,长辈亦有自个儿的节??日,推荐(农历9月九日)即是长辈节。

  4、你们明白长辈节是怎样来的吗?

  二、推荐重阳节的来历:

  1、长辈节也称重阳节,相传在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叫恒景的名士,9月九日那一天,全家一块儿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那时听说這樣可避邪。所以,重阳节登高之后就渐渐构成一种习俗。打那之后,在九九重阳这一日有很多诗人都做诗来纪念。

  2、播放古诗《9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幼儿学习这首诗。

  三、自制礼物送给家中的长辈。

  教学反思:

  我园历来重视家园共育,加强德育工作。为了使这一良好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萌发孩子主动关爱爷爷、奶奶们的愿望,增进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此次加强了节日氛围的营造。

7、大班主题端午节教案反思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活动二:绘画“端午节”

  一、活动要求:

  根据幼儿自己已有的经验,想象并表现端午节的快乐。

  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

  二、活动准备:

  丰富有关端午节的民间习俗。

  三、活动过程:

  回忆端午节。

  提问:端午节你过得快乐吗?

  你觉得端午节中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幼儿讨论并讲述)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精心构思。

  提出要求:

  把你在端午节中最快乐的一件事画出来,注意选择合适的底色表现节日的欢乐氛围。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鼓励幼儿将端午节时印象最深或最快乐的事画下来。

  作品评析及展览。

  引导幼儿相互评价作品,交流过节的感受。

  四、自由活动

  活动反馈:

  幼儿对于端午节的生活经验还是有的,但有的幼儿经验较丰富,有的幼儿这方面经验较少,例如,白塘镇前两天举行了赛龙舟活动,刘晓舟、吴德鹏等幼儿也参观了赛龙舟,请他们来讲述自己的见闻,他们讲得有声有色,其他的幼儿也听得津津有味,由此可见利用同伴资源进行教育也是一种好方法,他们往往说的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语言又浅显易懂。

  活动三:美丽的龙舟

  (一)活动要求:

  1.引导幼儿模拟构造龙舟,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

  2.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1.准备花片、积塑、各种玩具。

  2.组织幼儿参观龙舟的画展。

  (三)活动过程:

  1.结合端午节的划龙舟比赛,引导幼儿根椐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龙舟的基本特征(幼儿也可自由讨论)。

  2.引导幼儿想想用什么玩具拼插龙舟?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舟的三角形船头、还有龙的形态,特别是龙头的建构。

  3.幼儿分组制作龙舟,采用各种已学的技能进行拼插。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拼插龙头,指导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拼插龙舟的龙头。

  4.启发幼儿可大胆设计不同的龙舟,装饰龙舟的外形。

  5.将幼儿自己制作的龙舟放在活动室的周围,并让幼儿互相参观、交流、评评谁的龙舟最有特色、最有创新。

  三.户外体育活动:

  见周计划。

  活动反思:

  1、幼儿对建构活动有浓厚兴趣,他们喜欢各种结构材料,尤其是花片、积塑。在拼插物体造型时,在颜色搭配、牢固程度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幼儿在拼插龙舟时,特别是龙舟的龙头拼插的比较难,所以在活动中我重点引导幼儿如何拼插龙头或是引导幼儿用其它的办法来解决如:用纸张画出龙头来,然后贴在积塑上等等。也有一部分幼儿拼插好龙舟后自己坐在龙舟上划龙舟玩的很开心。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推荐 幼儿园大班环保课说课稿:植树造林 幼儿园大班主题说课稿:鸟的家族 视频:幼儿园说课比赛《学习6的组成》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动物怎样过冬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安全标志 幼儿园大班珠心算活动说课稿 大班说课稿:看图讲述《调皮的小老鼠》 大班童话说课稿《古塔上的鸟》 幼儿园大班美术说课稿:五彩脸谱 大班音乐说课稿:小老鼠送礼 大班语言说课稿:古塔上的鸟 大班舞蹈说课稿:采茶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茎输送水 幼儿文学语言作品活动教案20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精选20篇 大班做做玩玩20篇教案 幼儿文学类教案20篇 大班音乐课20篇教案

最新大班说课稿 大班主题公开课端午节教案反思 大班舞蹈达坂城的姑娘教案反思 大班自信培养我的本领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唐老鸭减肥记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民族娃娃找家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公开课好朋友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游戏火车开了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小货郎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公开课打电话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有趣的棕榈叶教案反思

相关信息 大班语言活动方案策划 大班健康教案蔬菜水果变干净 大班健康手的本领大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竹子大变身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扑克教案反思 大班陶艺多啦A梦的创想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合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数字创意变形画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小马过河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有趣的十二生肖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