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主题丰收的季节(下)教案
活动内容五:好玩的番薯造型
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番薯造型。
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作出不同的造型。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番薯若干;牙签、小棒、画笔若干;装饰用的各种纸等。
2、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谈话。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这些有趣的小动物、小饰物老师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二、启发思维。
1、教师随意地取出一个番薯,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番薯的外形像什么?可以做成什么?
2、想一想一个或几个番薯拼起来,可以做成什么?
三、讨论交流。
1、请小朋友相互讨论交流:我准备用x个番薯做什么?
2、再次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带来的作品,说说老师用几个番薯做成了什么?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启发幼儿根据番薯的不同外形,大胆想象,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作品。
2、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和特殊的创意,并及时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
五、展示幼儿作品,相互介绍。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用了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2、师幼一起评出最具形象奖若干个。
活动内容六:大豆、扁豆、四季豆
活动目标:
1、认识大豆、扁豆、四季豆,学习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习剥大豆,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只盘子,盘子里放大豆、扁豆、四季豆。
2、晒干的大豆若干。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秋天到了,豆宝宝们都成熟了,请大家来看看它们吧!
二、观察豆的不同特征。
1、出示图片,认识植株。
2、分别出示三种豆,让幼儿观察,将植株与果实一一配对。
让这三位豆宝宝找到妈妈。
3、说说各种豆的特征。
4、剥豆,认识豆荚和豆籽。看看里面果实。
5、观察三种豆豆荚的不同。
大豆豆荚小,绿色,上面有毛,摸上去比较硬、薄;扁豆的豆荚大、扁,有点紫色,摸上去较硬、较厚;四季豆的豆荚细长、绿色,摸上去厚、软。
6、观察比较三种豆籽的不同。
三、了解豆的食用部分。
1、提问:“你们喜欢吃大豆的什么部分?扁豆和四季豆呢?
2、小结:大豆剥了荚吃它的籽,大豆籽还可以晒干(出示干豆籽),做成豆腐、豆腐干豆浆---------,扁豆、四季豆的豆荚及豆籽都能吃,因为它们的豆荚很嫩。
3、教师小结。
大豆、扁豆、四季豆营养好,大家都喜欢吃。
四、师幼一起剥豆,然后将剥好的豆送到厨房。
活动内容七:粮食丰收了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重叠的方法画出景物,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体会布局的变化。
2、大胆表现自己见到过的粮食丰收的景象。
活动准备:
1、已经观察过水稻丰收的景象。
2、绘画用具:水彩笔,纸。
3、表现丰收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与欣赏。
1、 师启发幼儿回忆在田野里看的粮食丰收的景象。“我请几位幼儿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2、 教师出示田野里粮食丰收的照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二、讨论交流。
1、师:“我们已经看到过粮食丰收的景象,也看到过丰收的照片,那么如果让你来画,你觉得画什么可以表现粮食的丰收的情景?(丰收的田野、运粮忙、收割稻子……)
2、师提出作画要求:粮食丰收的画面一定要画上粮食,可以重叠画景象,但可以不画人。
三、自由创作绘画。
1、幼儿自由创作画画。
2、教师启发幼儿:远的景物要画的小一点,近的景物要画的大一点,排列要有疏有密。
3、师提醒幼儿要注意各种颜色的相互交叉,搭配。
四、相互评价。
1、师请幼儿相互看看画面是不是体现了丰收。
2、对于敢大胆创作,体现个性化的幼儿进行表扬。
活动内容八:棉花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棉花,知道棉花的结构组成。
2、能用语言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棉花的用途与好处。
3、大胆运用棉花棒等作画工具,进行绘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实物棉花一株。
2、已剥好的棉花若干。
3、火柴若干,水彩颜料,颜料盒,纸。
活动过程:
一、认识棉花。
1、教师出示一株实物棉花。“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株我们植物?(棉花)它是生长在哪里的?它长的怎样?引导幼儿从棉花的形状,颜色等方面回答)
2、师“请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棉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3、教师小结:哦,原来棉花是一株生长在地里,由根,茎,叶,花,果实组成,它的果实的白色的……
二、棉花的用途。
1、师:“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棉花的结构,形状,颜色,那你们知道棉花有些什么用吗?有我们好处吗?
2、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适时对幼儿的回答做补充说明。(如:可以做棉衣,棉鞋,棉裤,穿着舒服,暖和,不会过敏,对身体好……)
3、师小结:“原来棉花的用处和好处有这么多,我们应该感谢农民伯伯种出这么多雪白的棉花来。
三、我用棉花来画画。
1、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棉花,准备好了水彩颜料,火柴等材料,我想让你们用棉花来画一幅好看的图画。
2、教师示范作画:在火柴棒上绕上一些棉花,然后用棉花棒蘸需要的颜色,在画纸上画下来。
3、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用棉花做成棉签在纸上做画。
4、教师巡回观察,并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与帮助。
5、教师提醒幼儿要保持画面的整洁。
活动内容九:黄豆爷爷找朋友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1、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2、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 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 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 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 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3) 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 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 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活动内容十:妈妈的菜蓝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赛讲述蔬菜种类,让幼儿感受到秋天是蔬菜丰收的季节。
2、了解荤菜与素菜的合理搭配:荤菜少吃,素菜多吃。
活动准备:
幼儿画的各种菜,菜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蔬菜火车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们在中班的时候认识了许多的蔬菜,绿叶的菜,现在大班了,讲讲我们新认识了哪些蔬菜!
A:我的火车就要开,蔬菜、蔬菜快上来!
B:青菜、青菜上来了!
A:我的火车就要开,蔬菜、蔬菜快上来!
C:萝卜、萝卜上来了!
……
3、统计每一组一共讲了几种蔬菜。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数数。
二、帮妈妈买菜
1、妈妈每天都要买菜的,想一想妈妈的菜篮子里除了蔬菜还有什么菜?为了全家人的健康,今天妈妈叫我们去帮她去买菜,你会怎么配菜?
2、幼儿自己选择各种菜,并贴在菜篮子里3、统计自己的菜篮子里买了哪些菜,荤菜有几种,蔬菜有几种。
三、比谁配的菜最有营养。
1、看看有这么多的菜篮子,你们知道谁的配的菜最有营养吗?
2、还记得保健老师说过什么吗?(荤少、素多)
3、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菜配的有营养,哪些菜配的营养不合理?
4、这里有两篮菜,一个荤菜有1种,素菜有4种,另一个荤菜有2种素菜有6种,哪个更有营养呢?为什么?
5、让我们一起去问问保健老师吧!
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苹果丰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熟悉三种节奏型:︱Ⅹ Ⅹ Ⅹ Ⅹ︱、 ∣Ⅹ — Ⅹ —∣、∣Ⅹ— — —∣。
2.学习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的节奏。
3.尝试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三种节奏型、节奏及身体动作图谱、圆舞板、碰铃、铃鼓。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位小客人,咱们看看他们是谁。
2.出示三种节奏型让幼儿认识,并用嘴巴和小手拍一拍,所以说他们的节奏。
二、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听音乐,用身体动作看图谱表现节奏
1.这三种节奏型很调皮,他们就藏在这首好听的乐曲里,我们把他们找出来(出示节奏图谱)
2.引导幼儿找一找每种节奏型出现了几次。
3.引导幼儿整体用小手拍出节奏,再用身体动作整体打一遍节奏。
4. 用身体动作分声部听音乐打出整首乐曲的节奏。
三、尝试用乐器演奏乐曲并学习看指挥。
四、交换乐器演奏,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苹果丰收》是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的一首打击乐曲目,这首乐曲旋律优美,动听,表现了人们在丰收的果园里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在上课之前,我就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特别的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去上这一节课,更别说是上好了。因为之前所看到的打击乐课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实在是有些难,而且没有一点趣味性,那样的模式对于我来说也实在是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做才好,在我个人来说是没有信心以那样的形式上好这节打击乐课的,因为无论是孩子还是我自己都是一个新手,而且对于刚上大班的孩子来说,如果一点趣味也没有的话,他们的注意力靠什么来吸引呢?因为单纯的打击乐器是很枯燥、很乏味的,所以我的压力很大。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去上,怎么上完全是自己的事情,所以我感觉到特别的轻松,在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也很好,我也很轻松的就把教学目标完成了。
3、大班主题活动教案:丰收的秋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许多的变化,叶子变黄了,果子熟了……。而这些自然界的变化也正是教育引导孩子的良好时机。利用这个时机我组织孩子进行了一次野外活动——秋游,我园是一所县幼儿园,地处县镇、农村交界处,有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幼儿更进一步的走近大自然,亲身体验一次农民伯伯丰收时的忙碌,体会一下农民伯伯丰收的喜悦,感受农田里面真“热闹”。同时这次秋游幼儿还收集了秋天的各种种子,体验了集体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充满情趣、形象化的语言,理解诗歌内容并乐意学讲诗歌中优美的词句。
2、乐意倾听并学习词语。发音较准确。
3、能够安静入神地倾听,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4、知道秋天是丰收季节,增进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读说词语“小麦、玉米、棉花、石榴”,并发音正确。
教学难点
朗诵诗歌并理解其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已实地感受过秋天农民丰收的情景,并讨论过。
2、资料准备:
(1)幼儿用书《语言》,儿歌挂图一张。
(2)儿歌录音带,录音机,VCD及相关碟片。
(3)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石榴”等词语卡片以及实物。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回忆秋游活动的情景。
教师一边指着桌面上孩子们秋游时收集的种子,一边说:
1、 “你们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呀?”幼儿——小麦、玉米、黄豆、水稻等。
2、 “这些都是哪里来的?”幼儿——是上次秋游时收集的。
3、 “原来,它们都是秋天的果实呀,那你们知道秋天除了我们采集到的果实,还有那些果实啊?”幼儿——各种水果(石榴)和种子。
二、 欣赏挂图,初步识儿歌。
1、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中都有哪些果实?”
教师朗诵一遍儿歌,幼儿倾听,回答老师的提问。
2、教师:“刚才你们都听到儿歌中有哪些果实?”(小麦、玉米、棉花、石榴)
3、教师出示儿歌挂图。
教师边指着挂图,边朗诵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
教师:
(1)“请小朋友说说秋天到了哪些地方?”(麦田、棉花地、玉米地,果园)
(2)“请小朋友一起来玩接字成句游戏(教师读出前四个字,幼儿接着读出剩下的字 )。“秋天到,秋天到,小麦弟弟笑弯了(腰),玉米爷爷(点点头);石榴姐姐涨红了(脸),棉花奶奶(哈哈笑)。”
三、师生共同小结
1、师幼一起朗诵儿歌,感受丰收的忙碌与喜悦。(农田里面真热闹)
2、表演丰收的秋天
教师:“小朋友朗诵的这么好听,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把诗歌表演出来。”(幼儿分角色表演)
四、扩展延伸
1、给家长一封信,让家长配合,提供各种渠道,让幼儿收集更多的果实,进一步理解主题“丰收的秋天”。
2、经常进行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
3、仿编儿歌。
教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丰收的秋天》,重点是学会朗诵儿歌,难点是尝试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用绘画以及讲述的方式仿编儿歌,并乐意在集体面前有表情地朗诵儿歌。我设计了一套图文并茂的教具,并为这首儿歌配了优美的音乐。
活动开始我提问导入,我问小朋友:上次秋游我们一起体验了丰收的喜悦,收集了许多果实。我又问,那秋天除了我们收集到的这些果实还有那些果实?这个问题是发散小朋友的思维。等小朋友说出了更多的果实,我再把小朋友的回答编成了一首儿歌《丰收的的秋天》。我请孩子们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当孩子们回答出儿歌中的话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孩子们边看挂图边朗诵儿歌,一会儿就学会了,掌握的很好,重点得到了突破。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是请小朋友根据儿歌的句式结构仿编儿歌了,我提问:“玉米爷爷点点头,棉花奶奶哈哈笑,那位小朋友能同样仿编一句”。可是小朋友的回答都是很简单的一句话,根本就不象儿歌,朗诵的时候也没有原来的儿歌优美。我想:可能这样空手仿编儿歌对大班的小朋友有一定的难度。
于是,我重新调整了设计的方案,在最后的仿编儿歌处改成先观察再仿编,我决定先给每个幼儿看一些秋天各种果实的图画,根据儿歌句式结构分成四段,要求幼儿在空的地方添上物体和称谓及形容词,然后再用四句好听的话说出来,这样就是一首完整的儿歌。我试用我修改的方式进行教学,结果效果很好,难点处也突破了。
通过此课的教学,我觉得有时候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自己想想真的挺简单的,但孩子做起来就比较难,我想在以后设计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慎重,不单要备教案,还要备幼儿,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4、大班主题丰收的季节(下)教案
活动内容五:好玩的番薯造型
活动目标:
1、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番薯造型。
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作出不同的造型。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番薯若干;牙签、小棒、画笔若干;装饰用的各种纸等。
2、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谈话。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这些有趣的小动物、小饰物老师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二、启发思维。
1、教师随意地取出一个番薯,引导幼儿观察这个番薯的外形像什么?可以做成什么?
2、想一想一个或几个番薯拼起来,可以做成什么?
三、讨论交流。
1、请小朋友相互讨论交流:我准备用x个番薯做什么?
2、再次引导幼儿观察老师带来的作品,说说老师用几个番薯做成了什么?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启发幼儿根据番薯的不同外形,大胆想象,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作品。
2、教师巡视观察指导,及时发现幼儿的需要和特殊的创意,并及时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
五、展示幼儿作品,相互介绍。
1、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用了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
2、师幼一起评出最具形象奖若干个。
活动内容六:大豆、扁豆、四季豆
活动目标:
1、认识大豆、扁豆、四季豆,学习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习剥大豆,体验劳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一只盘子,盘子里放大豆、扁豆、四季豆。
2、晒干的大豆若干。
3、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秋天到了,豆宝宝们都成熟了,请大家来看看它们吧!
二、观察豆的不同特征。
1、出示图片,认识植株。
2、分别出示三种豆,让幼儿观察,将植株与果实一一配对。
让这三位豆宝宝找到妈妈。
3、说说各种豆的特征。
4、剥豆,认识豆荚和豆籽。看看里面果实。
5、观察三种豆豆荚的不同。
大豆豆荚小,绿色,上面有毛,摸上去比较硬、薄;扁豆的豆荚大、扁,有点紫色,摸上去较硬、较厚;四季豆的豆荚细长、绿色,摸上去厚、软。
6、观察比较三种豆籽的不同。
三、了解豆的食用部分。
1、提问:“你们喜欢吃大豆的什么部分?扁豆和四季豆呢?
2、小结:大豆剥了荚吃它的籽,大豆籽还可以晒干(出示干豆籽),做成豆腐、豆腐干豆浆---------,扁豆、四季豆的豆荚及豆籽都能吃,因为它们的豆荚很嫩。
3、教师小结。
大豆、扁豆、四季豆营养好,大家都喜欢吃。
四、师幼一起剥豆,然后将剥好的豆送到厨房。
活动内容七:粮食丰收了
活动目标:
1、尝试用重叠的方法画出景物,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体会布局的变化。
2、大胆表现自己见到过的粮食丰收的景象。
活动准备:
1、已经观察过水稻丰收的景象。
2、绘画用具:水彩笔,纸。
3、表现丰收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与欣赏。
1、 师启发幼儿回忆在田野里看的粮食丰收的景象。“我请几位幼儿来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2、 教师出示田野里粮食丰收的照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二、讨论交流。
1、师:“我们已经看到过粮食丰收的景象,也看到过丰收的照片,那么如果让你来画,你觉得画什么可以表现粮食的丰收的情景?(丰收的田野、运粮忙、收割稻子……)
2、师提出作画要求:粮食丰收的画面一定要画上粮食,可以重叠画景象,但可以不画人。
三、自由创作绘画。
1、幼儿自由创作画画。
2、教师启发幼儿:远的景物要画的小一点,近的景物要画的大一点,排列要有疏有密。
3、师提醒幼儿要注意各种颜色的相互交叉,搭配。
四、相互评价。
1、师请幼儿相互看看画面是不是体现了丰收。
2、对于敢大胆创作,体现个性化的幼儿进行表扬。
活动内容八:棉花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棉花,知道棉花的结构组成。
2、能用语言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棉花的用途与好处。
3、大胆运用棉花棒等作画工具,进行绘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实物棉花一株。
2、已剥好的棉花若干。
3、火柴若干,水彩颜料,颜料盒,纸。
活动过程:
一、认识棉花。
1、教师出示一株实物棉花。“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株我们植物?(棉花)它是生长在哪里的?它长的怎样?引导幼儿从棉花的形状,颜色等方面回答)
2、师“请你们仔细地观察一下,棉花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3、教师小结:哦,原来棉花是一株生长在地里,由根,茎,叶,花,果实组成,它的果实的白色的……
二、棉花的用途。
1、师:“现在我们已经清楚了棉花的结构,形状,颜色,那你们知道棉花有些什么用吗?有我们好处吗?
2、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适时对幼儿的回答做补充说明。(如:可以做棉衣,棉鞋,棉裤,穿着舒服,暖和,不会过敏,对身体好……)
3、师小结:“原来棉花的用处和好处有这么多,我们应该感谢农民伯伯种出这么多雪白的棉花来。
三、我用棉花来画画。
1、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棉花,准备好了水彩颜料,火柴等材料,我想让你们用棉花来画一幅好看的图画。
2、教师示范作画:在火柴棒上绕上一些棉花,然后用棉花棒蘸需要的颜色,在画纸上画下来。
3、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用棉花做成棉签在纸上做画。
4、教师巡回观察,并及时对幼儿进行指导与帮助。
5、教师提醒幼儿要保持画面的整洁。
活动内容九:黄豆爷爷找朋友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1、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2、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 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 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 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 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3) 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 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 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活动内容十:妈妈的菜蓝子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赛讲述蔬菜种类,让幼儿感受到秋天是蔬菜丰收的季节。
2、了解荤菜与素菜的合理搭配:荤菜少吃,素菜多吃。
活动准备:
幼儿画的各种菜,菜篮子等。
活动过程:
一、蔬菜火车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我们在中班的时候认识了许多的蔬菜,绿叶的菜,现在大班了,讲讲我们新认识了哪些蔬菜!
A:我的火车就要开,蔬菜、蔬菜快上来!
B:青菜、青菜上来了!
A:我的火车就要开,蔬菜、蔬菜快上来!
C:萝卜、萝卜上来了!
……
3、统计每一组一共讲了几种蔬菜。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数数。
二、帮妈妈买菜
1、妈妈每天都要买菜的,想一想妈妈的菜篮子里除了蔬菜还有什么菜?为了全家人的健康,今天妈妈叫我们去帮她去买菜,你会怎么配菜?
2、幼儿自己选择各种菜,并贴在菜篮子里3、统计自己的菜篮子里买了哪些菜,荤菜有几种,蔬菜有几种。
三、比谁配的菜最有营养。
1、看看有这么多的菜篮子,你们知道谁的配的菜最有营养吗?
2、还记得保健老师说过什么吗?(荤少、素多)
3、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哪些菜配的有营养,哪些菜配的营养不合理?
4、这里有两篮菜,一个荤菜有1种,素菜有4种,另一个荤菜有2种素菜有6种,哪个更有营养呢?为什么?
5、让我们一起去问问保健老师吧!
5、大班主题丰收的季节(上)教案反思
一、主题背景:
秋季是农村丰收的季节,收获的各种蔬菜、瓜果、粮食对农村的孩子来说非常之熟悉,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操作的很大空间,广阔的田野是幼儿活动的一方土地、一个世界,幼儿亲自采摘的瓜果、蔬菜等又是很好玩的操作材料,当我们专注它上时,会发现它们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能将通过蔬菜、瓜果、粮食等教育资源渗透幼儿园教学的五大领域中,贯穿整个主题教学活动,在主题中它能让幼儿体验农民秋季收获的喜悦,感受农民伯伯种植、培育、采摘的辛苦。本主题带着幼儿亲身实地去探究、去发现、去想象、去操作、去表现,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秋季是蔬菜、瓜果和农作物丰收、成熟的季节,了解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亲身体验田间劳动和收获的快乐;
2、认识秋季常见的瓜果、蔬菜和农作物,知道粮食的来源,种植粮食的过程,以及粮食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爱惜粮食,尊重人民的劳动成果。
3、借助蔬菜、瓜果、稻穗开展一些设计制作表现、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三、主题内容:
(一)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活 动 目 标秋收忙
1、引导幼儿观察农民伯伯收割水稻的过程。
2、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粮食成熟的季节
1、通过实地参观,感受丰收田野的美景,体验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2、知道秋天是粮食成熟的季节,初步认识水稻、番薯等农作物。
快乐猜猜猜
1、学猜有关秋天农作物、水果的谜语,学说谜面,对猜谜语活动感兴趣。
2、培养好奇心,提高分析、联想能力。
奇妙的水果树
1、在画水果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颜色、图案装饰水果,然后将其剪下,幼儿集体装饰成一棵水果树。
2、知道秋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好玩的番薯造型
1、喜欢自己动手制作番薯造型。
2、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作出不同的造型。
大豆、扁豆、四季豆
1、认识大豆、扁豆、四季豆,学习比较它们的异同。
2、学习剥大豆,体验劳动的乐趣。
粮食丰收了
1、尝试用重叠的方法画出景物,有疏有密地安排画面,鹈鹕布局的变化。
2、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语句讲述自己见到过的农村粮食丰收的景象。
棉花
1、通过观察,认识棉花,知道棉花的结构组成。
2、能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棉花的用途与好处。
3、能大胆运用棉签等作画工具进行绘画,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黄豆爷爷找朋友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豆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妈妈的菜篮子
1、通过比赛讲述蔬菜种类,让幼儿感受到秋天是蔬菜丰收的季节。
2、了解荤菜与素菜的合理搭配,知道要多吃蔬菜,少吃荤菜。
(二)区域提示:
美工区:让幼儿收集句子橘子皮,供幼儿用撕、剪等方法制作菊花;投放一些稻草、豆梗等让幼儿自制一些玩具。
阅读区:准备一些花生、柿子、石榴、橘子等实物,准备百宝箱一只为幼儿猜谜语等。
角色区:增设食品商店,投放一些幼儿从家里带来的蔬菜、水果,供幼儿玩区角活动和角色游戏用。
科学区:为幼儿准备一些水果与干果,让幼儿欣赏、探索。
(三)环境创设:
(1)在自然角中投放一些本地常见的,秋季成熟的蔬菜、水果、稻穗等,供幼儿欣赏、交流。
(2)在活动一角投放整株的水稻、棉花、新鲜的番薯等供幼儿造型、欣赏和交流。
(3)投放有关爱惜粮食和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图书及一些粮食作物的谜语、古诗,工幼儿看看、念念、画画。
(四)家园共育:
让家长有空时带幼儿去田野走走、看看,参加一些简单的秋收劳动;利用休假等时间带孩子到水果店里去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水果,或让孩子直接参与一些采摘活动,去水果店时让孩子参与一些买卖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并请家长为孩子准备1—2种秋季成熟的瓜果,放到自然角或与同伴们分享,鼓励幼儿关心集体,为集体、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五)日常活动:
1、主题活动前做好家园联系工作,让家长带领孩子去田野参观,并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2、让幼儿在自家的菜园地里种植管理一些简单易种的蔬菜,鼓励孩子帮助家长采摘瓜果,在收割时节,让幼儿帮助家长翻晒稻谷等,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3、体育游戏:开展〈〈运瓜〉、〈〈抢收抢种〉〉、〈〈运送粮食〉〉、〈〈摘果子〉〉、〈〈运菜忙〉〉等活动,每个活动都围绕主题进行。
4、角色游戏:开展〈〈水果店〉〉、〈〈买水果〉〉等活动。
5、区域活动:开展〈〈水果拼盘〉〉、〈〈番薯造型〉〉等活动。
6、午餐前让幼儿说说所吃的蔬菜名称、菜的做法及营养价值,自己家所种植的蔬菜有哪些?自己采摘过哪些瓜果?最喜欢吃哪些蔬菜?并谈谈它们所含有的营养素。
7、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主题墙的布置。如:“秋季水果多又多”等。
四、特色体现:
关键活动之一:《粮食成熟的季节》
这个活动,我们主要是通过让幼儿实地去参观,感受丰收田野的美景,体验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让孩子们认识了水稻、番薯等。
(1)带幼儿参观稻田,我们通过3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让幼儿远看的稻田是怎么样的?风吹来时稻田里的稻子像什么?第二,近看的稻田又是怎么样的?第三,稻谷又是怎么样的?让幼儿轻轻摘下谷子观察,这次活动效果很好,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标。
(2)观察了番薯地,幼儿初步了解了番薯,并让幼儿通过想象,说出了番薯藤像什么?它的叶子又像什么?并参与了农民伯伯的挖番薯活动。最后还得到了农民伯伯赠送的许多番薯、番薯藤供我们小朋友做番薯造型等。回幼儿园后,我们组织孩子们还制作了番薯藤项链、小挂饰,孩子们玩得都很投入,很开心,此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
关键活动之二:《秋收忙》
让幼儿去实地观察农民伯伯收割水稻的过程。
(1)观看用镰刀收割的情景。
(2)收割机收割水稻的情景。
(3)让幼儿参与拾稻穗的活动。
本活动让幼儿亲自经历农民伯伯劳动的过程,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秋收劳动的繁忙景象,并让幼儿参与了拾稻穗的活动,整个活动让幼儿从观察—体验——自己亲自参与劳动,发展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劳动能力。
关键活动之三:《好玩的番薯造型》
孩子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美丽动人的不同的番薯造型,设计出不同的动物等,此活动使幼儿玩得非常快乐,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由于这个主题是初次进行尝试,在教案设计、活动开展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希望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五、附教案:
活动内容一:秋收忙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农民伯伯收割水稻的过程。
2、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活动准备:
1、选定一个农民正在收割水稻的地点。
2、每位幼儿一张报纸供休息时用。
活动过程:
一、安全教育: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活动的地点,并检查幼儿的装束。
2、请幼儿在去的路上注意要听老师的指令,不能随意走开来。
3、走到田野里要保护好庄稼,不能采摘和踏掉庄稼。到达目的地后要注意安全。(电、打稻机等)二、教师带领幼儿排好队出发。
三、到达目的地:
1、组织幼儿在田埂上观察农民伯伯收割水稻的过程:
用镰刀割水稻——打稻机脱粒——把稻谷装在口袋里——把稻谷运回家——稻谷散放在水泥场上晒。
2、教师组织幼儿在收割好的田里拾稻穗。
四、休息并交流:
1、请幼儿说说来到田野看农民伯伯劳动和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
2、你们看见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3、我们参加了什么劳动?劳动时你觉得怎么样?
五、教师带幼儿回园:
带一些整株的水稻回幼儿园,放在自然角中。
活动内容二:粮食成熟的季节活动目标:
1、通过实地参观,感受丰收田野的美景,体验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
2、知道秋天是粮食成熟的季节,初步认识水稻、番薯等农作物。
活动准备:
1、联系好参观场所:种有水稻、番薯的田野。
2、让幼儿做好外出郊游的准备。
3、锄头一把。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来到参观现场,交代参观的内容与要求。
二、引导幼儿参观稻田。 启发提问:
1、远看这一片稻田是怎么样的?风吹来的时候,稻田里的稻子像什么?
2、近看每一棵水稻上面都长着什么?(学习词:稻穗)稻穗为什么是下垂的?它好象在做什么?
3、请小朋友轻轻摘下一粒谷子,轻轻咬开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教师小结:水稻是我们这里的主要粮食,它喜欢住在水田里,每年秋天是水稻收获的季节,水稻的稻穗上都是谷子,谷子可以加工成米,然后就可以煮成米饭了。
三、引导幼儿参观番薯地并启发提问:
1、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一块什么地吗?
2、请你找一找,番薯宝宝藏在哪里呀?
3、教师小心地用锄头挖出番薯,并让幼儿说说番薯的皮是什么颜色的?它长得像什么/4、引导幼儿观察番薯藤。
(1)这些番薯藤像什么?它的叶子又像什么?
(2)启发幼儿用番薯藤做小挂饰。教师讲解示范:将番薯藤一节一节地折断,留一边番薯誊表皮连住即成,看上去像一串串珠子。
教师小结:番薯也是粮食作物,它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番薯的味道吃起来有点甜。
四、带幼儿整队回幼儿园,结束活动。
活动内容三:快乐猜猜猜活动目标:
1、学猜有关秋天农作物、水果的谜语,对猜迷活动感兴趣。
2、学说谜面。
3、培养好奇心,提高分析、联想能力。
活动准备:
1、花生、柿子、石榴、橘子等实物。
2、“百宝箱”一只,盘子若干只。
活动过程:
一、应法引发幼儿猜谜的兴趣。
教师:今天,请小朋友来猜谜语,我们要猜的谜语都是要吃得东西,它们现在放在“百宝箱”内,如果你们猜出来了,老师就拿出来给你们看。
二、猜谜。
1、老师逐一说出谜面,幼儿猜谜。
(1)黄酱瓶
(2)小小红坛子口儿小, 装满红饺子,打开酱瓶子, 吃了红饺子,挖出红珠宝。 吐出百珠子。
(石榴) (橘子)
(3)麻房子
(4)身穿黄卦子红帐子, 头上戴帽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脱下小帽子,味儿甜滋滋。
(花生) (柿子)
2、请猜对的幼儿说出谜面,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猜。
3、教师公布谜底,出示实物,并根据谜面逐句核对。
三、请幼儿学说谜面。
四、幼儿作谜面,大家一起猜谜。进一步发挥想象力。
活动内容四:奇妙的水果树活动目标:
1、在画水果的基础上学习用各种颜色、图案装饰水果,然后将其剪下,幼儿集体装饰成一棵水果树。
2、知道秋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用绿色和咖啡色纸剪出一棵大树,将大树贴在黑版上或墙面上。
2、图画纸人手一份及辅助用品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大树)这是一棵奇妙的水果树,在秋天会结出各种各样的水果你们一、激发兴趣。
说说会有哪些水果呢?请小朋友画出来,然后剪下贴到树上去,变成一棵奇妙的水果树。
2、今天请小朋友一起设计各种各样的水果,然后将这棵树变成一棵奇妙的水果树。
(1)用水彩笔画出水果的能廓,再给水果涂上漂亮的颜色。
(2)用剪刀把各种水果剪下,贴到水果树上。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1、鼓励幼儿设计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水果。
2、涂色时色彩要均匀,并表现出色彩的渐变。
三、欣赏奇妙的水果树。
请幼儿欣赏水果树上的水果,感受水果的多样性及色彩的美丽。
活动反思:
秋天是一个五彩缤纷、果实丰收的季节,围绕“丰收的季节”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丰富了对秋天的认识,产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一个主题又结束了,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有的方面进步了,可有些方面还有些欠缺。如有部分幼儿在绘画方面能力较弱,他们不会用多种色彩来绘画,审美能力较差。还有幼儿在区角游戏后不会收拾、整理玩具,有的孩子一听到收起来的音乐就马上跑教室里去了,玩的东西也不去管了,有的孩子在那里收拾,可收拾的不整齐。只有少数幼儿会收拾的很整齐。在这两方面还需在今后的活动中继续培养孩子,使他们能在短时间有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