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卖报歌教案反思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大班教案 > 大班说课稿

大班音乐教案卖报歌教案反思

时间:2022-08-11 19:34:54

大班音乐教案卖报歌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大班说课稿的您有所帮助。

1、大班音乐教案卖报歌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3. 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

  4. 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思想,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发声练习

  1=F 2/4

  5 5 4 4 | 3 3 2 2 | 1 - | 1 0 |

  yi ya yi ya yi ya

  三、简介聂耳

  1、导入(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

  总结:《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叔叔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2、简介聂耳:欣赏了庄严雄壮的国歌,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这就是聂耳叔叔)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

  板书: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读:聂耳

  繁体字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看看有什么特点?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我们来听个小故事。

  (放录音:聂耳的耳朵)

  总结:聂耳的耳朵是平时练出来的。

  四、学唱《卖报歌》曲谱

  1、聂耳叔叔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放录音学生回答)

  2、简介报童“小毛头”

  3、欣赏歌曲录音。

  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出示歌曲名称。

  简单介绍: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do re mi sol la)

  4、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5、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几个乐句。(4+4+4+4)找出相同句与不同句,贴上标记。唱一唱,每乐句的结尾音是否相同。

  6、.难点训练:

  A、5 3 5 3 2 | 1 3 2 |

  B、3 3 2 |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 6 1 2 |

  7、在老师伴奏下完整地视唱歌谱,错处老师及时指导纠正。

  五、课堂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由今天学生所熟知的卖报纸自然的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解放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并以故事形式介绍了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感受到了小报童悲惨的生活环境,把学生很快的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接着通过欣赏、感受、学习歌曲,进一步的感受并发现小报童对待这种悲惨的生活环境的态度——乐观、自信、向上!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刻认识到多么值得珍惜,要学习小报童在逆境中要乐观、向上的去面对。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情境导入——教师范唱表演——-学生感受——学唱歌曲——情感处理——总结。

  在整节课中体现:

  一、注重音乐的本质特点——感受。首先为学生创设歌曲中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打下基础,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等,通过对歌曲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到歌曲三段歌词表达了不同情感,通过不同的适合歌词表现内容的节奏、速度、力度就能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懂得这些音乐元素的变化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二、音乐的思维特点——想像。我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歌曲进行生动的表现,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进行生动的表现,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像的大门,从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注重音乐的组织特点——民主。在歌曲学习中,我采用了师生共同学习、学生自学、齐唱、接口唱等教学形式,体现了新课程中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地位,注重学生感受,放手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信心的增长中独立自信的表现音乐,并喜欢上音乐。

  四、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正确肯定,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但课堂中依然存在不足,对学生倾听的不够,指导就会不及时、不到位,再有还需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迎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在三只熊请客的情景中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并初步学唱《欢迎歌》。

  2、 尝试听辨不同的音色与角色形象进行匹配,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不同小动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三只熊》PPT。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愿意参加唱歌游戏。

  活动难点:

  听辨不同音色与角色形象进行匹配。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 这么漂亮的房子是谁的家?让我们走近看一看。

  2、 原来是三只熊的家,他们是谁?(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

  3、 今天它们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准备要开个生日餐会,想邀请许多朋友来参加。我们也一起去吧。

  二、朋友来做客

  (一) 小兔来了,熊妈妈来迎接,让幼儿感受旋律,初步熟悉歌词。

  1、“哎,有个小动物也想去,是谁呢?!”(点出“小兔” )

  “我们和小兔一起去三只熊的家吧。”(引导幼儿学小兔跳)。

  “三只熊的家到了。”

  “门上还有个门铃呢。”引导幼儿一起按门铃。(播放熊妈妈的声音)

  2、 “是谁唱着欢迎歌来欢迎小兔的?”(幼儿猜猜讲讲)

  (打开门,出现熊妈妈)“原来是熊妈妈。”“跟熊妈妈打个招呼吧”。(“熊妈妈你好!”)

  3、“熊妈妈唱的真好听,声音柔柔的,我们请熊妈妈再来唱一遍吧。”

  4、再欣赏一遍熊妈妈的歌。

  提问:刚才熊妈妈唱了什么?是怎么唱的?(教师重复歌词)

  “谢谢熊妈妈的歌!”

  (二)小鸡来了,小熊来迎接,幼儿初步跟唱。

  1、“叽叽叽,叽叽叽,这是谁来了?”(小鸡)“来了几只小鸡呀?”(两只)

  2、我们带小鸡一起到三只熊的家去吧。跟着老师学做小鸡的律动。

  3、 小鸡也来按门铃了。(播放小熊的歌声)。“是谁在唱欢迎歌迎接小鸡呢?”(出现小熊)。引导幼儿和小熊招呼。小熊的声音跟我们小朋友的声音一样可爱,我们也来跟着小熊唱欢迎歌好吗?(引导幼儿随着录音跟唱,学小熊唱歌)

  4、小熊说:“小鸡请进,请坐”。

  (三)小鸭子来了,熊爸爸来迎接。

  1、“瞧,有一群可爱的小鸭也来了”。“小鸭子走累了,坐下歇歇。”

  2、“我们来按门铃,听一听这次是谁来开门。”你怎么知道是熊爸爸。“原来熊爸爸唱歌的声音是粗粗的,低低的。

  (四)一起唱歌

  “熊妈妈唱得歌是柔柔的,熊宝宝唱得歌是稚嫩的,熊爸爸唱得歌是粗粗的低低的。那我们小朋友喜欢怎么歌声呀?”

  “我们一起和三只熊来欢迎今天参加生日会的小动物吧”

  活动反思:

  在出示小兔的时候我们,我们可以以儿歌的形式出现,如“耳朵长又长,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按门铃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一下,动作可以做得更优美一些。小鸡出示的形式很好,和小兔的有所不同,但是噱头还是不够,教师的肢体语言还要再夸张一点。让宝宝们学唱的时候可以模仿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的声音,这样也能更好地完成活动的目标。

  托班的教学活动最主要的是孩子开心,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学到一定的本领。托班对于每个孩子的语言都是要有小结的,而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地表扬她们。尤其是小年龄的孩子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学唱的时候我让孩子唱的还是比较少,还是需要多唱,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角色扮演进行演唱,以达到目标。

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礼貌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了解歌词。

  2.初步学唱《礼貌歌》,在教师动作的暗示下唱准弱起节奏和附点音符。

  3.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平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对不起”“没关系”。

  2. 录音机、录音磁带《礼貌歌》。

  活动过程:

  (一)在音乐《好孩子有礼貌》的伴奏下,幼儿随音乐按节拍进入活动室。说一说,平时常用的礼貌用语。

  教师:我们都是有礼貌的好孩子,你都会说哪些礼貌用语呢? (对不起、没关系、请、谢谢、您好)教师:昨天我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我很想把这件坏事变成好事,但我不知道怎样做才好,我唱给你们听一听,你们大家来帮助我,好吗?

  (二)幼儿熟悉歌曲旋律,了解《礼貌歌》的歌词内容。

  1.幼儿倾听教师稍慢的范唱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你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了解歌词内容。

  2.教师再一次范唱歌曲前半段,重点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只是眯着眼睛望着我”这句之前的部分歌词内容。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我”解决这件“不愉快地事情”。可以从“你---泼水的人”、“我---被水泼到的人”两方分别讨论: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高兴起来?

  4.教师范唱歌曲的后半段。

  (1)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2)教师帮助理解音乐的情节,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

  (4)结伴表演唱:幼儿两两结伴,边表演边唱歌。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歌曲里是不是也是这样说的。

  (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演唱歌曲,迁移记忆策略。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跟随音乐(较慢的)整首学唱《礼貌歌》。

  2.教师引导幼儿迁移记忆的策略,记忆歌词。

  教师:歌词这么长,你们在唱的时候觉得困难吗?假如我们不能很快的记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记住这些歌词呢?

  3.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记忆歌词的经验。

  教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记忆歌词的方法?

  上次我们学歌曲时,老师出示了一张图,我们用的是看图学歌的方法;还有一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根据每句歌词的内容编了许多动作,然后在动作的帮助下记住了一首歌词很长的歌,那么我们这次学《礼貌歌》可以选用什么方法呢?(假如幼儿原有经验中没有记忆策略,建议教师可以选用动作记忆法和幼儿共同创编动作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幼儿反思:是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很快记住了这首较长的歌曲呢?)4.帮助幼儿明确在此活动中,可以重点运用“动作记忆法”来熟悉理解歌词。

  5.教师和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6.教师尝试逐步减少对幼儿的帮助,不带唱,或只唱幼儿有困难的部分内容,让幼儿尽快学会这首歌曲。

  (四)幼儿结伴表演,感受相互宽容带来的快乐。

  1.幼儿散点站位,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两个角色,共同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此时大家心情愉悦的原因,体验宽容带来的乐趣。

  教师:刚才我们还因为被人将水泼到鞋上这件事不高兴,为什么现在你很开心呢?

  活动延伸:

  1.这首歌曲旋律富有浓郁的新疆民族特色,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幼儿创编与音乐性质更加和谐的新疆民族舞蹈的动作,边唱歌边表演,从而更好的体验和表现音乐。

  2.环境创设:引导幼儿探索生活中的文明行为,然后教师和幼儿共同设计,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成小标记,粘贴在活动室的适当地方,以提示大家更好的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

  3.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向家长宣传“宽容与理解”的积极意义,以便在今后幼儿遇到问题时,成人能够以“宽容与理解”的心态,鼓励、支持幼儿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4.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日常看到过的文明礼貌行为,用纸、笔来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的节奏型较为复杂、变化较多,特别是弱起节拍,幼儿难得接触,不容易掌握。我一开始以“我昨天遇到不开心的事情”谈话导入,一下子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范唱歌曲请幼儿回答歌曲中相应的内容来熟悉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我及时画出简图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有了简图,幼儿很快掌握了第一段歌词,但幼儿在掌握附点音符时还有些欠缺,比如“那天我从你门前过”的最后一个字“过”和后面这句中的“你正提着水桶往外泼”中的“你”总衔接不上。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我让幼儿说了一些使好朋友和好的方法,幼儿想出的办法不是太多,我还是采用了简图的方式,但第二段中间一句对不起的话的内容掌握的不好,可能与我在之前提问的时候有关。我反思这一环节的失败,可能在我让孩子熟悉这里的歌词的时候只问了互相生气了应该怎样再和好?没有深入引导。于是我换了种教学方法,让幼儿思考:道歉的时候说了一句什么话?后来幼儿对这句歌词的掌握比较好。再者每次唱到“你”这个歌词,总是唱得很响。为了让孩子能尽快学会歌曲,我在活动当中加插了节奏型的学习环节,带领幼儿学打歌曲中出现的节奏,再配以歌曲中的歌词,一边打节奏一边唱。这样,孩子们既能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熟悉歌词,真是一举两得。

  整节活动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较高,声音都很宏亮。通过这节活动幼儿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同时幼儿也学会了相互之间的宽容,才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颠倒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2.体会歌曲的幽默、风趣,自主创编歌词。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颠倒歌》图夹文,视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动物王国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来听一听。(教师边做动作,边范唱)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欣赏图片,熟悉歌词,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1.根据小朋友说的,逐一出示图片,每出示一张唱一句。

  2.整理图片顺序。

  师:小朋友听得真仔细,把动物王国发生的有趣的事都说出来了,可是这个顺序跟歌曲里说的是一样的么?(师再次范唱)

  师:谁来帮这些图谱摆摆顺序?

  按顺序把图谱摆整齐,点出歌曲有两段。按顺序带领幼儿唱2---3遍。

  3. 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拎出重点休止部分,教师唱出两种不同唱法,幼儿进行对比。

  师:听听,老师唱的这两句有什么不一样的?(带领幼儿唱出休止符)

  三、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唱

  师: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表演的也很棒,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表演的最可爱!

  根据视频音乐,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四、幼儿创编歌词

  师:动物王国里除了这些颠倒的事情外,还有什么颠倒的事呢?请小朋友把你想到的事编到歌词里看看,谁来试试?

  师: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动脑筋想一想,一起编一编。

  教后反思: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老师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应该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

  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 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方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

  在第一次范唱时,我没有解释“颠倒”的含义,以至于后面的创编歌词,孩子们不能及时创编。

  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刷牙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学前班正是幼儿换牙的时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牙齿的话题,同时,龋齿问题在幼儿中也严重存在,针对这一现状,我在本班开展《刷牙歌》的主题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刷牙的作用和正确刷牙的方法。

  2. 学念儿歌。

  3. 认读词语:刷牙。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1. 了解刷牙的作用和正确刷牙的方法。

  2. 认读词语:刷牙。

  活动准备

  1. 主题活动录音带学前班①(春季)1盒,录音机1台。

  2. 每个幼儿主题活动图画书《工具百宝箱》1册、牙齿模型1个、牙刷1把。

  活动过程

  1. 互动交流。

  组织幼儿说一说应该怎样保护牙齿。

  2. 欣赏儿歌。

  教师朗诵儿歌,让幼儿听完后回答:“为什么要刷牙?什么时候要刷牙?”让幼儿边看《工具百宝箱》第48页边听教师朗诵儿歌。结合活动,认读词语:刷牙。

  3. 学念儿歌。

  ⑴请幼儿找出儿歌中相同、相似的句子。

  ⑵采用分句问答的形式教幼儿念儿歌,指导幼儿发准翘舌音:齿和刷。

  ⑶指导幼儿跟着录音带完整地朗诵儿歌。

  4. 学刷牙。

  ⑴教师问:“怎样刷牙才是正确的?”鼓励幼儿说出或做出动作。教师用牙齿模型示范正确刷牙的方法,幼儿模仿练习。

  ⑵播放《刷牙歌》,幼儿跟随音乐齐刷牙。指导幼儿完成《工具百宝箱》第49页练习。

  教学反思

  幼儿都知道刷牙可以保护牙齿,但事实上幼儿不喜欢刷牙,不知道怎样正确刷牙。活动中不仅让幼儿懂得如何刷牙,而且让刷牙有了音乐,有了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幼儿在意识上接受了,所以他们变得愿意刷牙,喜欢刷牙了。

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卖报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3. 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

  4. 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思想,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发声练习

  1=F 2/4

  5 5 4 4 | 3 3 2 2 | 1 - | 1 0 |

  yi ya yi ya yi ya

  三、简介聂耳

  1、导入(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

  总结:《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叔叔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2、简介聂耳:欣赏了庄严雄壮的国歌,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这就是聂耳叔叔)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

  板书: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读:聂耳

  繁体字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看看有什么特点?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我们来听个小故事。

  (放录音:聂耳的耳朵)

  总结:聂耳的耳朵是平时练出来的。

  四、学唱《卖报歌》曲谱

  1、聂耳叔叔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放录音学生回答)

  2、简介报童“小毛头”

  3、欣赏歌曲录音。

  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出示歌曲名称。

  简单介绍: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do re mi sol la)

  4、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5、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几个乐句。(4+4+4+4)找出相同句与不同句,贴上标记。唱一唱,每乐句的结尾音是否相同。

  6、.难点训练:

  A、5 3 5 3 2 | 1 3 2 |

  B、3 3 2 |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 6 1 2 |

  7、在老师伴奏下完整地视唱歌谱,错处老师及时指导纠正。

  五、课堂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由今天学生所熟知的卖报纸自然的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解放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并以故事形式介绍了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感受到了小报童悲惨的生活环境,把学生很快的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接着通过欣赏、感受、学习歌曲,进一步的感受并发现小报童对待这种悲惨的生活环境的态度——乐观、自信、向上!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刻认识到多么值得珍惜,要学习小报童在逆境中要乐观、向上的去面对。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情境导入——教师范唱表演——-学生感受——学唱歌曲——情感处理——总结。

  在整节课中体现:

  一、注重音乐的本质特点——感受。首先为学生创设歌曲中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打下基础,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等,通过对歌曲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到歌曲三段歌词表达了不同情感,通过不同的适合歌词表现内容的节奏、速度、力度就能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懂得这些音乐元素的变化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二、音乐的思维特点——想像。我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歌曲进行生动的表现,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进行生动的表现,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像的大门,从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注重音乐的组织特点——民主。在歌曲学习中,我采用了师生共同学习、学生自学、齐唱、接口唱等教学形式,体现了新课程中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地位,注重学生感受,放手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信心的增长中独立自信的表现音乐,并喜欢上音乐。

  四、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正确肯定,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但课堂中依然存在不足,对学生倾听的不够,指导就会不及时、不到位,再有还需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7、大班语言卖报歌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卖报歌》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卖报歌》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卖报歌》含反思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3. 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

  4. 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思想,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

  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发声练习

  1=F 2/4

  5 5 4 4 | 3 3 2 2 | 1 - | 1 0 |

  yi ya yi ya yi ya

  三、简介聂耳

  1、导入(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

  总结:《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叔叔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2、简介聂耳:欣赏了庄严雄壮的国歌,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这就是聂耳叔叔)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

  板书: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读:聂耳

  繁体字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看看有什么特点?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我们来听个小故事。

  (放录音:聂耳的耳朵)

  总结:聂耳的耳朵是平时练出来的。

  四、学唱《卖报歌》曲谱

  1、聂耳叔叔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放录音学生回答)

  2、简介报童“小毛头”

  3、欣赏歌曲录音。

  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出示歌曲名称。

  简单介绍: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do re mi sol la)

  4、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5、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几个乐句。(4+4+4+4)找出相同句与不同句,贴上标记。唱一唱,每乐句的结尾音是否相同。

  6、.难点训练:

  A、5 3 5 3 2 | 1 3 2 |

  B、3 3 2 |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 6 1 2 |

  7、在老师伴奏下完整地视唱歌谱,错处老师及时指导纠正。

  五、课堂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整节课我以情感为主线贯穿始终,由今天学生所熟知的卖报纸自然的引出一位特殊的卖报人物——解放前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小报童,并以故事形式介绍了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自然的引出课题《卖报歌》,使学生感受到了小报童悲惨的生活环境,把学生很快的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接着通过欣赏、感受、学习歌曲,进一步的感受并发现小报童对待这种悲惨的生活环境的态度——乐观、自信、向上!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刻认识到多么值得珍惜,要学习小报童在逆境中要乐观、向上的去面对。

  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情境导入——教师范唱表演——-学生感受——学唱歌曲——情感处理——总结。

  在整节课中体现:

  一、注重音乐的本质特点——感受。首先为学生创设歌曲中特定的情境,为学生更好的感受歌曲打下基础,其次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通过聆听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情绪等,通过对歌曲进一步的理解,感受到歌曲三段歌词表达了不同情感,通过不同的适合歌词表现内容的节奏、速度、力度就能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懂得这些音乐元素的变化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二、音乐的思维特点——想像。我让学生在学会歌曲后,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对歌曲进行生动的表现,每个孩子都可以充分发挥想像力,用不同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进行生动的表现,并展示了自己的才能,用音乐打开学生想像的大门,从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注重音乐的组织特点——民主。在歌曲学习中,我采用了师生共同学习、学生自学、齐唱、接口唱等教学形式,体现了新课程中生为主体,师为主导地位,注重学生感受,放手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自信心的增长中独立自信的表现音乐,并喜欢上音乐。

  四、注重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优缺点,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与正确肯定,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

  但课堂中依然存在不足,对学生倾听的不够,指导就会不及时、不到位,再有还需加强课堂的驾驭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推荐 幼儿园大班舞蹈说课稿:采茶 幼儿园大班环保课说课稿:植树造林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变废为宝 大班综合活动说课稿:奇妙商店 大班主题说课稿:万里长城 大班主题说课稿:乌鸦喝水 大班科学说课稿:奇特的花草 大班科学说课稿:有趣的影子 大班语言说课稿: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摘草莓 大班数学说课稿:排序 心情预报(幼儿园大班健康说课稿) 幼儿园安全课教案20篇 大班优秀教案及反思20篇 幼儿园健康体检教案20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详案范文20篇 幼儿园卫生保健课教案20篇 大班手工卡纸教案20篇

最新大班说课稿 大班音乐教案卖报歌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捉泥鳅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跳竹竿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小燕子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大风车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石头汤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花之舞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找春天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逛超市教案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红星歌教案反思

相关信息 大班语言活动方案策划 大班健康教案蔬菜水果变干净 大班健康手的本领大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竹子大变身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扑克教案反思 大班陶艺多啦A梦的创想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合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数字创意变形画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小马过河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有趣的十二生肖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