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教案元宵节花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尝试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灯、包元宵。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小班幼儿,请小班幼儿每人带一盏花灯。
2、幼儿已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知识,并带一盏自制的花灯。
3、将幼儿的花灯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4、米粉、豆沙馅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相关民俗。
引导幼儿向小班弟弟妹妹讲述自己对元宵节的经验。
教师小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元宵节这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包元宵、吃元宵,赏花灯、玩花灯。
2、教师和幼儿一起包元宵。
师幼交流包元宵的方法。
幼儿一起玩包元宵。
教师提醒幼儿洗干净手,并指导幼儿做元宵。
3、幼儿玩花灯。
幼儿欣赏大家带来的花灯。
教师指导幼儿赏灯,并找出自己喜欢的花灯。
幼儿到户外玩灯。
教师指导本班幼儿向小班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并一起玩灯,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2、大班语言活动元宵节—花灯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儿歌形式创编内容。
2、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请幼儿带一些灯笼来园。
活动过程:
1、 复习儿歌《花灯谣》
师:“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的那首儿歌,你们还记得吗?”(记得)
“那儿歌的名字叫什么?”(花灯谣)
“我们大家用好听的声音来念一念吧!”
幼儿齐念儿歌。
2、 创编活动。
①提问:
师:“元宵节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花灯?你喜欢什么灯?”
②幼儿相互讨论。
③请幼儿大胆发言。
④将幼儿喜欢的花灯创编到儿歌里面,并一起念一念。
⑤把自己创编的儿歌念给好朋友听。
3、教师简单小结,用小红花鼓励积极创编儿歌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用好朋友和自己的名字替代宝宝和浩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体验欢快的节日氛围。本次活动的一个难点是感受儿歌押韵的特点,能准确地发出姥、闹、摇、浩等音。可通过活动也发现孩子们对儿歌的押韵始终比较难理解,对“闹”这个读音也始终有部分幼儿读不准,使得这一难点没有很好的掌握、理解。我想如果以后碰到这样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可以把诗歌中押韵的字“姥、闹、浩、谣、宝”等用有颜色的笔画出或做一标记,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发现押韵这个特点,我想这样效果会好些,从而有效地达成每一个教学目标。
3、大班元宵节教案:元宵花灯会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尝试带领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玩花灯、包元宵。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事先联系好小班幼儿,请小班幼儿每人带一盏花灯。
2、幼儿已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知识,并带一盏自制的花灯。
3、将幼儿的花灯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4、米粉、豆沙馅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相关民俗。
引导幼儿向小班弟弟妹妹讲述自己对元宵节的经验。
教师小结: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元宵节这天人们会与家人团聚,包元宵、吃元宵,赏花灯、玩花灯。
2、教师和幼儿一起包元宵。
师幼交流包元宵的方法。
幼儿一起玩包元宵。
教师提醒幼儿洗干净手,并指导幼儿做元宵。
3、幼儿玩花灯。
幼儿欣赏大家带来的花灯。
教师指导幼儿赏灯,并找出自己喜欢的花灯。
幼儿到户外玩灯。
教师指导本班幼儿向小班幼儿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并一起玩灯,体验活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4、大班元宵节教案:制作花灯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问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活动过程: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供幼儿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5、小班元宵节教案:元宵闹花灯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花灯。
2.《手工》幼儿用书、剪刀、胶水、针、线、花灯范例。
教学流程:
一、以"元宵闹花灯"为题,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花灯。
师:你喜欢哪一盏花灯?为什么?(让幼儿互相交流感受)
二、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制作花灯的兴趣。
组织幼儿讨论:你想怎么制作花灯?(鼓励幼儿大胆讨论、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想出的制作花灯的方法)
三、教师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
教师按范例讲解制作花灯的步骤,重点强调沿虚线折时要用手将折痕按平,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
四、交代要求。
1.折时要对齐、按平。
2.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教师全面巡视幼儿的制作情况。
2.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着重帮助他们沿虚线剪制时几层纸张要捏紧。(指导并观察幼儿重叠折剪的方法,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提醒幼儿折时要对齐、按平,并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4.将幼儿制作的花灯悬挂起来。
六、幼儿互相欣赏、评价,结束。
1.幼儿欣赏同伴制作的花灯,感受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美。
2.组织幼儿评价同伴的作品,教师围绕"重叠折剪的技能"进行小结、评价,结束。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6、大班教案:元宵节花灯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学习制作花灯的方法。
知道花灯组成的结构。
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参与节日游戏。
教学准备
红色彩笔、红绳、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
一盏红红的花灯。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主题
1、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将来临,我们又要迎来什么节啊?
2、过元宵节都会有什么哪些活动啊?
3、家家户户都会在外面挂上什么啊?是不是我们幼儿园也挂花灯啦?
4、大家喜不喜欢花灯啊?花灯漂不漂亮?
二、说说花灯的结构
1、出示花灯,仔细观看花灯。
2、大家说说花灯都由什么组成。
3、说说自己家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
三、教制作花灯
1、看看我们需要用的材料,知道材料的名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让大家认真观看如何制作的。
3、再让幼儿们亲手制作,教师来进行一旁的督导。
四、总结
1、大家展示出自己做的花灯,共同欣赏观看。
2、比一比,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原因在哪?
3、大家一起提着花灯走出班级,自由活动。
教学结束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