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主题制作足球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会制作球网。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塑料网袋、包装水果的网袋、彩色的细小的电话线、细铁线、软线、大小不一的塑料圆圈、废旧蚊帐
活动过程:
1、谈话:启发幼儿说说各种球的玩法?怎样玩?在哪里玩?
2、讨论:怎样制作球网?
3、教师示范2种网袋的制作方法。
4、幼儿自选材料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观赏。
活动反思:
教师是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导者,观察者,要善于发现、捕捉孩子的经验、信息,适当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使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
2、中班主题制作图书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有一次我在与我班幼儿进行谈话时,发现我班大部分幼儿都非常喜欢小动物,喜欢看有小动物的图书,我想如果我和幼儿一起制作小动物的图书,这样不但能让幼儿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还能提高幼儿读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一些小物的特点。
2.尝试按小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3.体验师生共同合作的乐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准确地按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教师与幼儿一起小动物的图片(包括能飞的、能跑的、能游的、能爬的)A4纸若干;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环节
1.请幼儿到前面观察图片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2.教师与幼儿交谈
这些小动物们有什么不同?
它们是怎样活动的?
哪些小动物会飞?
哪些小动物会游?
哪些小动物会跑?
哪些小动物会爬?
3.为小动物找家
请幼儿将会飞、会游、会跑、会爬的小动物分类放好
4.制作图书
请幼儿将小动物的图片粘贴在A4纸上,将粘有同类小动物图片的纸放在一起,教师与幼儿一起装订图书。
三、结束环节
师生共同翻看图书,体验共同合作的乐趣。
活动延伸
可以选择幼儿喜欢的植物、交通工具等继续制作图书。
教学反思
我这节课的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我只在适当的时候给幼儿一些帮助。但在与幼儿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幼儿对小动物的特点了解不够,这节课动物图片准备的过多,这说明我对班中幼儿了解不足,我会在以后图书角活动中让幼儿慢慢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
3、中班主题活动制作足球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会制作球网。
2、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塑料网袋、包装水果的网袋、彩色的细小的电话线、细铁线、软线、大小不一的塑料圆圈、废旧蚊帐
活动过程:
1、谈话:启发幼儿说说各种球的玩法?怎样玩?在哪里玩?
2、讨论:怎样制作球网?
3、教师示范2种网袋的制作方法。
4、幼儿自选材料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幼儿的作品,让幼儿互相观赏。
活动反思:
教师是一个活动的支持者,孩子的引导者,观察者,要善于发现、捕捉孩子的经验、信息,适当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启发,使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
4、中班主题制作不倒玩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方式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下重上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通过制作不倒翁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激发幼儿在艺术创作中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2、难点: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并用鸡蛋壳制作不倒娃娃。
活动准备:
1、形象不同的"不倒翁"玩具(或用鸡蛋壳、废旧物品自制)3-4个。
2、让幼儿自带一个已洗净的空鸡蛋壳,塑料碗、沙子、小勺子、水彩笔、双面胶、废纸片、水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教学:
教师:小朋友,今天请大家猜个谜语,看谁猜得对?谜面是"一个娃娃精神好,一天到晚不睡觉.身体虽小力气大,千人万人推不倒。"谜底:不倒翁。
2、出示不倒翁玩具,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2)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倒翁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3)教师:今天我们来找一找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好吗?
二、活动指导:
(一)探究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1、看一看、说一说:可爱的不倒翁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外形特点:不倒翁玩具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吗?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倒翁会推不倒呢?从外部看,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从内部看,它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有什么不同吗?
2、观察、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教师:请小朋友分组观察、摆弄不倒翁玩具,看看谁能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请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教师: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呢?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4、归纳小结:
教师: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它的身体上面小下面大,而且它的底部是圆的;第二个原因是它的上面部分轻下面部分重,所以当我们推它的时候,它会向一边倾斜,但是底部重力的作用会使它不倒。
(二)小制作:不倒娃娃过渡语:小朋友,不倒翁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不倒翁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制做不倒娃娃,小朋友可要认真听好制作方法啊。
1、介绍不倒娃娃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师介绍不倒娃娃的制作方法:先把废纸片做成的简易漏斗对准鸡蛋壳上的小洞,然后用小勺子往鸡蛋壳里面装一些沙子,再倒日一点水,最后用双面胶封好小洞口,在鸡蛋壳上轻轻画出娃娃的五官和头发并涂上颜色。
2、幼儿尝试制作不倒娃娃教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鸡蛋壳作不倒娃娃。注意不要把沙子撒到自己或别人的眼睛。
3、交流分享作品幼儿制作完成后可以互相摆弄,看谁的不倒娃娃做得最好,最后将幼儿作品摆放展示,供全体幼儿观看。
三、活动结束
1、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这节课小朋友发现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还学会了自己制作不倒娃娃,小朋友真棒!今后小朋友只要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小手一定会越来越能干的。
2、收拾物品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1、幼儿手工制作《纸筒娃娃》
2、小游戏:不倒的娃娃
(1)让幼儿听教师口令轮换左右脚,单脚站立。
(2)逐步增加单脚站立的时间,若有幼儿双脚着地,或跌倒则退出游戏。
(3)教师逐步加快换脚的频率,若幼儿站立不稳则退出游戏。
(4)教师发出口令,幼儿双脚站立后不能再优点,教师轻轻推搡,能保持站立姿势的幼儿获得胜利,获得"不倒的娃娃"封号。
活动反思:
作为科学活动,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兴趣,探究出一个结果不应成为一节科学活动的重点。不唯上、不唯书,存有一份好奇和质疑应是我们在科学活动中带给孩子的珍贵理念,也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更新的观念。当然,活动中也存在较多的亮点。如教师能通过视频导入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与兴趣,在探索发现环节弱化老师的控制,更多的把课堂交给孩子,使孩子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探索,自由大胆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