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节奏乐喜洋洋教案反思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大班教案 > 大班说课稿

大班音乐节奏乐喜洋洋教案反思

时间:2022-07-15 14:32:34

大班音乐节奏乐喜洋洋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大班说课稿的您有所帮助。

1、大班音乐节奏乐喜洋洋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节奏乐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乐器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玩具,利用不同的节奏型,通过对乐器的演奏,培养孩子们的乐感,感受不同音乐的性质,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能用响板、铃鼓演奏两种不同的节奏型为乐曲配伴奏。

  2、学习用分奏、合奏等演奏方式表现乐曲,发展协调配合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对《喜洋洋》这首乐曲的内容和特点已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响板、铃鼓、喜洋洋乐曲、响板和铃鼓的图片、字卡(强、弱)

  节奏卡(1):2/4 X X ︳X X ︳

  节奏卡(2):2/4 X — ︳X — ︳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用手和乐器正确的打击节奏。

  活动难点:用响板、铃鼓采用分奏和合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不同节奏型完整的演奏乐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播放《智慧树—我也跳跳跳》,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学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正确的打击节奏。

  1、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复习乐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重点提问:乐曲的名字是什么?它有几段?哪两段是相同的?相同的两段节奏是快还是慢?第二段呢?

  2、认识节奏型,并运用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1)出示节奏卡(1):2/4 X X ︳X X ︳

  讲解节奏型,重点提示幼儿在2/4拍中,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教师示范打击方法,幼儿跟学。

  播放音乐,幼儿徒手练习节奏型(1)。

  再次播放音乐,请幼儿拿响板用节奏型(1)为乐曲配伴奏。

  (2)出示节奏卡(2):2/4 X — ︳X — ︳

  引导幼儿与节奏卡(1)做比较,教师讲解节奏型,并示范正确的打击方法,幼儿跟学。

  播放音乐,幼儿徒手练习节奏型(2)。

  认识铃鼓,并教给幼儿正确的打击方法。

  再次播放音乐,请幼儿拿铃鼓用节奏型(2)为乐曲配伴奏。

  三、用响板、铃鼓采用分奏和合奏相结合的方法完整的演奏乐曲。

  1、将幼儿分成两组,并讲解演奏方法:教师在节奏卡(1)前贴上响板的图片,让第一组幼儿拿响板用节奏型(1)演奏第一段乐曲;教师在节奏卡(2)前贴上铃鼓的图片,让第二组幼儿拿铃鼓用节奏型(2)演奏第二段乐曲;第三段乐曲两组幼儿一起合奏。

  2、教师讲解指挥手势。

  3、两组幼儿各拿响板和铃鼓运用两种不同的节奏型跟音乐分奏、合奏。

  4、两组幼儿互换乐器再为乐曲进行伴奏。

  四、活动延伸:教师为幼儿准备更多的乐曲让幼儿配伴奏。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鉴于此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丰富幼儿的艺术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喜洋洋》教案反思

  活动背景:

  节奏乐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乐器也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玩具,利用不同的节奏型,通过对乐器的演奏,培养孩子们的乐感,感受不同音乐的性质,提高孩子的音乐感受力。

  活动目标:

  1、在理解乐曲的基础上,能用响板、铃鼓演奏两种不同的节奏型为乐曲配伴奏。

  2、学习用分奏、合奏等演奏方式表现乐曲,发展协调配合能力,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对《喜洋洋》这首乐曲的内容和特点已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响板、铃鼓、喜洋洋乐曲、响板和铃鼓的图片、字卡(强、弱)

  节奏卡(1):2/4 X X ︳X X ︳

  节奏卡(2):2/4 X — ︳X — ︳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尝试用手和乐器正确的打击节奏。

  活动难点:用响板、铃鼓采用分奏和合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不同节奏型完整的演奏乐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播放《智慧树—我也跳跳跳》,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二、学习两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正确的打击节奏。

  1、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复习乐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重点提问:乐曲的名字是什么?它有几段?哪两段是相同的?相同的两段节奏是快还是慢?第二段呢?

  2、认识节奏型,并运用节奏型为乐曲伴奏。

  (1)出示节奏卡(1):2/4 X X ︳X X ︳

  讲解节奏型,重点提示幼儿在2/4拍中,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教师示范打击方法,幼儿跟学。

  播放音乐,幼儿徒手练习节奏型(1)。

  再次播放音乐,请幼儿拿响板用节奏型(1)为乐曲配伴奏。

  (2)出示节奏卡(2):2/4 X — ︳X — ︳

  引导幼儿与节奏卡(1)做比较,教师讲解节奏型,并示范正确的打击方法,幼儿跟学。

  播放音乐,幼儿徒手练习节奏型(2)。

  认识铃鼓,并教给幼儿正确的打击方法。

  再次播放音乐,请幼儿拿铃鼓用节奏型(2)为乐曲配伴奏。

  三、用响板、铃鼓采用分奏和合奏相结合的方法完整的演奏乐曲。

  1、将幼儿分成两组,并讲解演奏方法:教师在节奏卡(1)前贴上响板的图片,让第一组幼儿拿响板用节奏型(1)演奏第一段乐曲;教师在节奏卡(2)前贴上铃鼓的图片,让第二组幼儿拿铃鼓用节奏型(2)演奏第二段乐曲;第三段乐曲两组幼儿一起合奏。

  2、教师讲解指挥手势。

  3、两组幼儿各拿响板和铃鼓运用两种不同的节奏型跟音乐分奏、合奏。

  4、两组幼儿互换乐器再为乐曲进行伴奏。

  四、活动延伸:教师为幼儿准备更多的乐曲让幼儿配伴奏。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鉴于此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音乐欣赏成了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次活动通过多媒体的直观、生动,视听结合的教学形式来突破难点。以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来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丰富幼儿的艺术情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3、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小乐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打击各种生活用品,懂得不同质料的东西敲击后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的道理。

  2、学习动作表示节奏乐中的休止,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铁盆6只,塑料碗6只,瓷杯6只,不锈钢盆6只,节奏条4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大3班来了几位新朋友,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闭上眼睛,听一听?(分别敲击杯子、盆子、碗)

  师:○ ××|○ ××|×× ××|×-

  你听 你听 谁在 唱歌 呀

  我听 我听 小碗 在唱 歌

  师:今天我们来了这三位朋友,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小结:不同材料做成的东西敲击后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们就请这三位朋友来唱歌。

  怎么唱,你们知道吗?

  二、幼儿分组尝试

  1、师:桌子有小碗、小盆与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还有一根节奏,请你用这些东西正确地敲出这些节奏。来,去试一试。

  2、幼儿自己尝试。师:如果你们一小组觉得困难,请你们大胆地去寻求老师的帮助。

  3、师:请小朋友拿着你的东西坐好,把东西放在椅子下面,谁来告诉我,你们一小组打的那一条节奏。

  4、师:等等,我突然有个问题。“这儿怎么有那么多的○”,这是什么意思?

  5、师:噢,明白了,请你试试吧。(幼儿分条打节奏,幼儿学一学)

  6、师:打得不错,能把这四条节奏连起来吗?试一试。

  幼儿将节奏条连起来打。

  三、利用肢体语言,表现节奏

  师: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一下,老师是怎么打这个节奏的。我在哪些地方做了哪些动作?

  师表演,在休止的地方用扭腰表示。

  师:你们想用这样的方式试一试吗?(幼儿自由表演)

  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四、总结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活动有趣吗?还想玩吗?下课以后,自己和朋友一起再玩一玩。

  活动反思:

  在活动开始,我直接给幼儿呈现打击乐器,让幼儿通过两次击打,发现随意的击打和在音乐伴奏下的敲击之间的不同,接着复习各种幼儿自己打出的节奏,既充分引导孩子体验了节奏中蕴含的秩序性,又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幼儿由以往按老师出示的节奏谱合奏转变为按自己创造的节奏型演奏,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4、大班音乐活动围个圈圈(节奏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复习巩固绘画音符。

  2.帮助幼儿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

  3.肢体律动感受音的长短。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木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圈圈游戏

  师:小朋友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来围个圈圈?

  幼儿:嘴巴、眼睛、手掐腰、腿。

  师:那我们可以一起来表演吗?

  二、歌曲

  1、唱“围个大圈圈”则大声唱,“围个小圈圈”则小声唱。

  2、绘画音符。

  三、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

  1、创设情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喜欢吃苹果到圈圈家做客。

  ta 吃一个苹果,titi 吃半个苹果

  告诉幼儿ta吃一个走的慢,titi吃半个苹果走得快

  2、唱歌带入律动(用多种方式)

  3、幼儿围圈唱歌,并跺脚拍拍子

  四、肢体律动

  创设情境,打蚊子;当音停则敲一下乐器。

  活动反思:

  歌曲本身比较简单,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掌握歌曲并不是重点,更多的是让幼儿能够在歌曲中感受节奏。 孩子特别喜欢音乐中加入游戏,依据本节课的难易程度在设计过程中我更加注重幼儿的情绪,让他们在游戏中能够玩的更好。 从幼儿的活动效果看,孩子都能达到音乐目标,但在肢体律动环节幼儿不太容易在最后的一拍上拍准,经过多次练习后他们熟悉了音乐慢慢能够跟上。

5、大班音乐活动节奏乐《拔根芦柴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指导幼儿在熟悉乐曲旋律与节奏的基础上,学习身体动作总谱。

  3、要求幼儿注意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练习。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釵、磁带、录音机、节奏谱一张、小动物头饰及各种节奏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律动:《挤奶》、《拍手点头》。∣

  2、游戏:

  击鼓节奏快,幼儿做跑的动作;击鼓节奏慢,幼儿做走的动作;鼓声停,幼儿做不同的动作造型。

  3、出示小动物及动物叫声节奏型,幼儿模仿动物叫。

  青蛙:ⅹ ⅹ∣ⅹ ⅹ 小羊:ⅹ -∣ⅹ -

  小狗:ⅹ ⅹⅹ∣ⅹ ⅹⅹ

  小鸭:ⅹⅹ ⅹⅹ ∣ⅹⅹ ⅹⅹ

  啄木鸟:ⅹ0 ⅹ0∣ⅹ0 ⅹ0 母鸡: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4、教师敲门,让幼儿模仿说出节奏型。

  ⅹⅹ ⅹ∣ⅹⅹ ⅹ

  5、组织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拍手。

  6、指导幼儿随音乐学习身体动作。

  7、出示图谱,看指挥分声部学习身体动作。

  8、用乐器代替身体动作,进行分声部练习。

  (1——10)小节:ⅹ ⅹⅹ (铃鼓、碰铃、圆舞板)

  (11——12)小节:ⅹⅹ ⅹⅹ (铃鼓)

  (13——14)小节:ⅹⅹ ⅹⅹ (碰铃)

  (15——16)小节:ⅹⅹ ⅹⅹ (圆舞板)

  (17——18)小节:ⅹ ⅹⅹ (同1——10)

  (19——20)小节:(全部乐器演奏,铃鼓摇奏的同时向外侧画弧线)

  9、听音乐,看指挥进行乐器演奏。

  10、加入大鼓、釵练习演奏。

  节奏:ⅹ ⅹⅹ ∣ⅹⅹⅹ

  鼓 釵 鼓 釵

  11、交换乐器练习演奏。

  活动反思:

  因我班幼儿打击乐已有一定基础,所以选了这一首稍有难度的乐曲,这首乐曲所用乐器种类比较多,通过简单的分部联系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大鼓、大镲的插入有一定的难度,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掌握的比较好。今天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大鼓和大镲,以后的练习可为其他小朋友提供机会。

6、大班打击乐喜洋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

  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2、 幼儿座位排成马蹄形。

  3、 老师带领值日生在课前摆放乐器在椅子下面。

  4、 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杀鸡宰鸭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杀鸡宰鸭》

  二、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1、 师:快过节了,人们又是杀鸡宰鸭,又是唱歌跳舞,到处呈现出一派喜洋洋的景象。让我们伸出双手跟着老师唱谱的节奏,一起来拍拍头拍拍肩,拍拍我们的小手吧!

  2、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

  3、 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

  三、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1、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琴声,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

  2、 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四、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 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

  2、 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

  五、学习配器方法

  1、 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2、 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六、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习。

  七、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 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

  2、 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

  活动反思:

  教师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制作的CAI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解决音乐教育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儿童画获奖作品环境下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感受乐曲到理解乐曲再到表现乐曲,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都十分强烈,他们能用连贯的语句、词汇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能用肢体动作的快慢来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能用不同节拍来表现A、B、A’乐段,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幼儿早教图片,他们尽情舞蹈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愉悦,最后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方式来结束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名年青的幼儿教师,我一直为上音乐欣赏课所困惑,这次教育实践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鉴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音乐欣赏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活动试图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视听结合幼儿早教音乐的教学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获得音乐欣赏的愉悦体验,发展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推荐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朋友船 中班体育说课稿:红色冲刺 大班安全说课稿:着火了,怎么办?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摇篮 大班音乐说课稿:我的皮鞋踏踏响 大班科学说课稿:物体怎样移动 大班歌曲说课稿:小鸟小鸟你真好 大班数学说课稿:排序 幼儿园大班科学说课稿:茎输送水 幼儿园大班智力游戏说课稿:造火车 《猴子学样》说课稿_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案20篇 大班做做玩玩20篇教案 大班常规及品德教育教案20篇 大班艺术下学期活动教案20篇 大班防诈教案20篇 大班音乐课20篇教案 幼儿园优质大班课教案20篇

最新大班说课稿 大班主题教案了不起的人教案 大班音乐教案劳动最光荣教案 大班主题教案水里的动物教案 大班主题教案保护小动物教案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捏泥人教案 大班民间游戏教案炸坦克教案 大班主题教案哭脸和笑脸教案 大班主题人生活在陆地上好还是生活在海洋里好?辩论教案 幼儿园学前班音乐人人夸我好儿童(歌曲表演)教案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人类的好朋友——青蛙说课稿教案反思

相关信息 大班语言活动方案策划 大班健康教案蔬菜水果变干净 大班健康手的本领大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竹子大变身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神奇的扑克教案反思 大班陶艺多啦A梦的创想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6的分合教案反思 大班美术数字创意变形画教案反思 大班语言公开课小马过河教案反思 大班主题有趣的十二生肖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