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韵律游戏教案香草咪咪
幼儿园大班韵律游戏教案:香草咪咪
◆游戏玩法建议
◎角色设计:
1、大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
2、一名幼儿扮演“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
◎游戏玩法:
A段:小老鼠随乐跟着“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大猫走一段,小老鼠跟一段。
B段:猫戏老鼠(猫用爪子去挠老鼠,老鼠保持造型不动。)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风格,了解其所表达的故事情节。
2、通过手部游戏、动作创编、故事情节累加,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
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以及模仿大猫、一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了解游戏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倾听乐曲A段,区分乐句,即哪一句是大猫走?哪一句是小老鼠跟?
2、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让小手在身体各个部位“行走”,分角色体验不同乐句。
3、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4、共同讨论B段中猫戏老鼠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5、教师扮演大猫,在第二次游戏时替换新的“散步动作”,幼儿扮演小老鼠,完整游戏。
6、个别幼儿扮演大猫,带领大家随乐游戏。
7、观看教师扮演的“急性猫”,猜测其动作含义,并和“急性猫”共同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引导幼儿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时,教师需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描述出幼儿的劫作特点,如行进的方向、位置的高低、肢体的动作变化等,让个体的经验在集体中得到共享,也为其他幼儿提供创编动作的线索和元素,拓宽创编的思路。
2、为帮助幼儿在游戏时控制自己的动作,教师扮演的“大猫”可时不时回头看,或用游戏化的语言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不被大猫发现?
3、教师扮演的“急性猫”可在动作节奏和游戏情节上有所变化。如动作节奏加快一倍、特殊的动作表达特别的含义:走路太快摔了一跤、一瘸一拐的往前走等。
2、大班韵律游戏活动真假美猴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 (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 (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 (7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 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 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 (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 戏。)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 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 乐第二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 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 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 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 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 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 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 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 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找一个空地方站好。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 。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 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八、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请一位 “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 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九、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回去我们可以玩一玩关于西游记的更多故事。
活动反思:
本活动通过游戏贯穿整个各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主学习。活动中,孩子们对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对于节奏的掌握也比较好,在学会边唱边表演的同时,注重了声情并茂的交流,对他们音乐活动中游戏的形式——合作游戏得到一种锻炼。
3、大班韵律游戏教案:香草咪咪
幼儿园大班韵律游戏教案:香草咪咪
◆游戏玩法建议
◎角色设计:
1、大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
2、一名幼儿扮演“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
◎游戏玩法:
A段:小老鼠随乐跟着“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大猫走一段,小老鼠跟一段。
B段:猫戏老鼠(猫用爪子去挠老鼠,老鼠保持造型不动。)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风格,了解其所表达的故事情节。
2、通过手部游戏、动作创编、故事情节累加,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
3、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以及模仿大猫、一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了解游戏情节“爱臭美,喜欢跳舞的猫出门散步”,倾听乐曲A段,区分乐句,即哪一句是大猫走?哪一句是小老鼠跟?
2、教师扮演大猫,幼儿扮演老鼠,让小手在身体各个部位“行走”,分角色体验不同乐句。
3、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4、共同讨论B段中猫戏老鼠的动作并随乐练习。
5、教师扮演大猫,在第二次游戏时替换新的“散步动作”,幼儿扮演小老鼠,完整游戏。
6、个别幼儿扮演大猫,带领大家随乐游戏。
7、观看教师扮演的“急性猫”,猜测其动作含义,并和“急性猫”共同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引导幼儿创编大猫走路的动作时,教师需用准确精炼的语言描述出幼儿的劫作特点,如行进的方向、位置的高低、肢体的动作变化等,让个体的经验在集体中得到共享,也为其他幼儿提供创编动作的线索和元素,拓宽创编的思路。
2、为帮助幼儿在游戏时控制自己的动作,教师扮演的“大猫”可时不时回头看,或用游戏化的语言与幼儿讨论:怎样才能不被大猫发现?
3、教师扮演的“急性猫”可在动作节奏和游戏情节上有所变化。如动作节奏加快一倍、特殊的动作表达特别的含义:走路太快摔了一跤、一瘸一拐的往前走等。
4、大班韵律游戏小黄鸭减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VCD和借助图谱提示,欢快自由地学习韵律操《小黄鸭减肥》。
2、在韵律活动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韵律性
3、感受乐曲欢快、活泼、幽默、诙谐的情趣。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音乐《小黄鸭减肥》、律动VCD《小黄鸭减肥》自制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学小黄鸭叫声情景导入
师:"听,是谁来了?"(小鸭)
这只小黄鸭呀是马戏团的一位演员,本来它想来为我们小朋友表演节目的,可是最近它发胖了,胖得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啊?大家给它想想办法吧。
二、音乐感受:
1、师幼交流讨论让小黄鸭减肥的方法
师:"小黄鸭走路也走不动了,也不能表演节目,这可怎么办呢?'
幼:"做运动减肥"
师:"做哪些运动呢?"
2、我们来教教小黄鸭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有节奏地表现各种运动的姿态(拍球、跑步、跳绳、踢毽子等)
三、学习律动《小黄鸭减肥》
师:"谢谢你们的帮忙,出了那么多的点子,小黄鸭最终把这些运动的动作整合起来编成了一套减肥操,这套减肥操可有用了,大家想看看小黄鸭的减肥操是怎么跳的吗?
1、幼儿欣赏律动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做做VCD中的动作
师:"小黄鸭是怎么跳的?它好像在做什么运动"
3、欣赏律动第二遍:
师:老师也好想学做这套小黄鸭的减肥操,你们想学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减肥操里一共有几个动作,每个动作做了几遍
4、利用PPT图谱学习记忆律动中的动作
师:你看到减肥操里有哪几个动作呢?(教师播放PPT)这个动作做了几遍?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师:你最喜欢哪个动作?大家也来试一试吧
师:你觉得那个动作有点难?谁会做这个动作的?大家都来试一试吧
师小结提升:原来这个减肥操一共有5个动作,每个动作做四遍
5、完整练习:
让我们跟着小黄鸭一起来做减肥操吧!
教学反思:
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幼儿情感体验与游戏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发挥着必须的作用。在实施音乐主题教育活动前,教师应充分担当起观察者的主角,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包括幼儿获得经验的方式,这样才能寻找到音乐素材的“生长点”。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表现”的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动静交替,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为今后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5、大班亲子手指游戏手指韵律操教案
目标:训练手指的灵活活动能力,发展手的精细动作。
过程:请家长与宝宝面对面坐着,在教师引导下,边朗诵儿歌《手指宝宝做早操》边活动手指。
手指宝宝做早操
早上空气真正好,(双手击掌三次)
手指宝宝做早操,(双手握拳左右摇摆一次)
伸伸臂,伸伸臂,(手指伸直两次)
弯弯腰,弯弯腰,(拇指不动,四指向下压二次)
锻炼身体真正好。(双手拇指翘起摇摆)
早上空气真正好,(双手击掌三次)
手指宝宝做早操,(双手握拳左右摇摆一次)
跑跑跑,跑跑跑,(双手握拳绕线状)
跳跳跳,跳跳跳,(双手伸出食指、中指上下摆动)
锻炼身体真正好。(双手拇指翘起摇摆)
6、大班韵律活动啄木鸟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以及真实的情境理解乐曲内容,创编简单的动作并用肢体表现啄木鸟为苹果树捉虫、治病的一系列过程。
2、知道故事情节能帮助自己分辨乐曲结构,有提示作用。
3、在表演时能加入表情眼神,使表演更逼真。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音乐内容课件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活动:
果园里,有些苹果树生病了,一点精神也没有,一只啄木鸟飞来了,她东看看西看看,仔细地检查,发现原来是虫子在捣乱。于是,它就“笃笃笃”地为大树治病。苹果树慢慢地好起来,感觉舒服多了。啄木鸟开心地拍起了翅膀。最后大树的病好了,啄木鸟高兴地抖动着翅膀,跳起了舞,可开心了。
二、幼儿听音乐,根据故事情节,分辨乐曲结构,学习创编动作1、师:有一段音乐,说的就是啄木鸟的故事,听听看,音乐中哪一段是苹果树生病,啄木鸟检查?哪一段是啄木鸟捉虫的音乐?哪一段是苹果树感觉很舒服长叶子的音乐?哪一段是啄木鸟跳舞的音乐?
2、师完整播放音乐一次,引导幼儿认真倾听自由做动作。
3、逐段欣赏。
A. 你觉得这段音乐说了什么事?(播放“查病”音乐,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内容)B. 师:啄木鸟会怎样查病呢?(幼儿扩散回答)C. 集体在“查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检查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D. 欣赏“治病”音乐,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一跳一跳的、很快等)是啄木鸟在干什么的音乐?(引出治病)E. 师:啄木鸟会怎样为苹果树治病捉虫呢?(引导幼儿将动作创编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F. 集体在“治病”音乐和背景中自由表演啄木鸟捉虫的动作。(注意动作、表情、眼神的引导的)G. 欣赏“苹果树长叶子,啄木鸟跳舞”音乐,提问:苹果树身上的虫被啄木鸟捉掉了,感觉怎么样?(很舒服、慢慢地、很高兴等)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创编大树长枝叶、啄木鸟跳舞的动作,集体表演)三、完整学习表演。(播放背景和音乐)1、集体学习表演动作。
2、幼儿分角色表演,(男孩当苹果树,女孩当啄木鸟,然后反之。)四、集体在《啄木鸟》的音乐背景中做飞翔动作出室。(结束)
7、大班音乐游戏香草咪咪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感受乐曲诙谐、欢快、跳跃的风格,了解其所表达的故事情节。
通过手部游戏、动作创编、故事情节累加,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变化。
体验音乐带来的想象以及模仿大猫、一同游戏的快乐。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音乐《香草咪咪》
活动过程:
创编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师:有一只大猫特别喜欢跳舞,就连走路的时候都会像跳舞那样一扭一扭的,这只大猫还很爱臭美,在星期天的早晨穿上漂亮的衣服、还化化妆出去散步。住在隔壁有一群调皮的小老鼠,就喜欢逗这只大猫玩游戏,大猫去散步,小老鼠也跟在后面学走路,可是小老鼠又怕被大猫发现,它们总是悄悄的。你们知道吗?它们在游戏时还有好听的音乐,我们来听一听。
欣赏音乐《香草咪咪》,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
播放音乐,幼儿欣赏,感受音乐的变化。 讨论音乐带来的感受。
师:刚才我们听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音量的大小,声音高的是大猫走。) 带领幼儿欣赏乐曲A段。
师:声音高的来是猫出来散步了,这可是一只爱臭美的猫,它会做哪些动作呢?(幼儿尝试创编,对应的动作,并相互模仿、练习) 刚才小朋友听到音乐的前面有一段没唱歌的地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动作呢?(大猫化妆的动作)2. 带领幼儿欣赏乐曲B段,创编猫去逗老鼠的动作。
师:这只大猫在散步的时候总觉得有老鼠跟着,这只大猫怎么去逗这些老鼠呢?(猫去给老鼠挠痒痒老鼠装死)师:创编结束动作。
听音乐完整游戏“香草咪咪”。
师:那我们一起来玩玩这个游戏吧!教师加大大猫动作的难度,让“小老鼠”们去尝试模仿游戏师:你们想的动作想的太好了,我还有更难的动作,你们敢不敢去做呢?看我这只大猫能不能抓住你。
1教师加大动作的难度,让幼儿儿模仿游戏。
2角色交换,请幼儿创编做大猫的动作,游戏一次。
3邀请急性子的猫来表演游戏,幼儿模仿,教师小结.
幼儿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反思:《香草咪咪》是一首节奏明快的歌曲,教师夸张的动作形象表现出了一只爱臭美、爱跳舞的猫。教师的引导过程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由熟悉音乐——创编单个动作——随音乐变化动作。在这节课中,教师将音乐生动化、游戏化,幼儿在自然地情境中发展了能力。费老师本着“尊重幼儿”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教师完全尊重幼儿的意愿,引导幼儿大胆地想象创造,运用不同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活动中充满了教师智慧、灵活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