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散文诗小树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欣赏及幼儿的自身活动,初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2.能大胆想象,尝试创编散文诗。
3.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渗透德育教育。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树叶》。
2.绘画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诗歌《小树叶》。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散文诗《小树叶》,我们一起来听吧!
二、分段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1.欣赏散文诗《小树叶》前半部分。
(1)小蜜蜂怎么了?小蜜蜂怎么会跌落在河边的呢?
(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蜜蜂呀?
(3)这只小蜜蜂跌落在河边的水面上,它心里会怎么想呀?
(4)小蜜蜂好害怕、危险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小蜜蜂呀?
2.继续欣赏散文诗。
(1)那么散文诗里是谁帮助了小蜜蜂呢,它是怎么帮助它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是谁帮助了小蜜蜂,它是怎样帮助小蜜蜂的呀?
(3)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小树叶啊?
3.第二遍欣赏散文诗。
(1)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边听边想最喜欢哪一句。
(2)你最喜欢哪一句?
4. 跟念散文诗一遍。
5.听录音为诗歌创编动作。
6.幼儿听录音表演诗歌。
三、创编诗歌。
1.散文诗里的小树叶是一片非常乐于帮助别人的小树叶,它除了帮助小蜜蜂,还会去帮助很多同伴。假如你是一片小树叶,你会去帮助谁,怎么帮助它呢?
(1)幼儿相互讲述,自由创编。
(2)请个别幼儿起来讲述想法。
2.启发幼儿把想法画出来。
要求:小朋友说得真好,等会请把你的想法画下来,并把它编成一首散文诗。
3.幼儿自由绘画。
4.请幼儿尝试把画中的内容编成散文诗。
5.请个别幼儿起来朗诵自己创编的散文诗。
四、延伸活动。
你的小树叶还会帮助谁呢,让我们把我们编的散文诗给其他同伴听听吧!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态、赞许的语言,鼓励幼儿探索、表现。在理解动词睁、停的时候,师生互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幼儿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理解了动词的含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小树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倾听、欣赏散文诗,使幼儿试着理解散文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帮助幼儿进行情感新体验的尝试。
3.培养幼儿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在散文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绘画纸、记号笔、蜡笔人手一份。
2.录音机、磁带、背景图、贴绒教具。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会怎样欣赏。
难点:情感体验的尝试。
活动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1.以歌表演《秋天》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学树叶飞,进教室入座。
2.咦,小树叶飞到哪里去了?
(二)欣赏散文诗及教师示范朗诵
1.让我们来听一听小树叶到底飞到哪里去了?听完后说一说你们还听到了些什么?(放录音)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帮助整理)
2.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诗里还讲了些什么?(一边欣赏,教师一边摆弄背景图上的贴绒教具)
3.我们一起来轻轻地念一遍。
4.小朋友念得真好!现在,我来说一说好吗?(十分动情地朗诵散文诗)
提问:听了这首很美的散文诗,你们有什么感受?为什么有这种感受?
引导幼儿讲出:
<1> 我觉得很难过,因为小树叶再也不能回到大树妈妈身上了。
<2> 我也很难过,因为小蜜蜂虽然得救了,可是小树叶自己却死掉了。
<3> 小树叶做好事,它很善良,可是它只能在水面上了,我非常难过。还可适当提醒幼儿:你们觉得小树叶怎么样?为什么?
5.小朋友,老师和你们一样为小树叶为了救别人自己却变成小船而难过,同时也为小树叶感到骄做,感到高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呀?(启发幼儿从小树叶舍己救人和助人为乐的行为上试着去产生另一种情感体验)
6.对呀,小树叶有一颗善良的心,它非常勇敢地去救小蜜蜂,我们为它感到骄傲,感到高兴。
(三)再次欣赏散文诗
1.让我们再听一次散文诗,这次听时,老师有一个要求,想一想你最喜欢诗里的哪一句话?等会儿请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欣赏散文诗,并与同伴谈论诗中内容)
2.小朋友,我们在听诗的时候,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小树叶帮助别人的美丽画面,不知你们听的时候是否会有这种感受。请大家试一试,闭上眼睛听散文诗。
(四)幼儿边听散文诗边作画
让我们一边听,一边把刚才看到的那幅美丽的画用手中的笔画下来,好吗?
(幼儿试着将画按散文诗顺序连接,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具有散文诗内容的画)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态、赞许的语言,鼓励幼儿探索、表现。在理解动词睁、停的时候,师生互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幼儿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理解了动词的含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大班散文诗落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内容,激发欣赏散文诗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参照原文进行联想,仿编。用动作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感受。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挂图、录音。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都飘到哪儿去了呢?
二、幼儿完整的'欣赏教师朗诵的配乐散文诗,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
1、诗歌的题目叫什么?
2、落叶都飘到哪里去了?
三、教师出示图片,有感情的朗诵配乐诗,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学习短句。
1、树叶落在地上,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2、树叶落在沟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3、树叶落在河里,谁爬过来了,它把树叶当成了什么?
4、树叶落在院子里,谁看见了,它是怎么说的?
四、幼儿分角色边欣赏散文诗边表演。
五、启发幼儿进行联想。仿编。
树叶还会落在哪里呢?谁会看见,它会把树叶当成什么?
六、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
活动反思:
本学期的"跨班跟进课"活动,我执教的是大班的散文诗《落叶》,在三次执教的过程中,我在不断地专研教研、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调整活动环节的设计,以力求使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我自己在三次执教的过程中的一些所想所思。
一、教材的处理1.第一遍读散文诗《落叶》之后,我发现这篇散文诗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中间的三段内容,它具有一个非常规整的句式,语言非常优美。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我可以将这三段的内容作为一个重点内容来引导幼儿学习。
因此在第一次执教中,我制定的活动的教学目标中的第二条是:学习句式"树叶---小动物---",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我制定的活动难点是: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学习句式,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2.第二遍读散文诗《落叶》之后,我发现散文诗的最后一段在句式上其实是在之前的三段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在内容上是对前三段内容的一个提升。如何来处理这一段的内容,是分开学习还是结合之前的三段内容,在之后的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该如何体现,这些思考便影响和指引这我接下来的教学设计。
第一次执教时,我在欣赏散文诗的最后一段时是将这一段单独拿出来让幼儿的,在学习完前一段散文诗后用"我们再接着听下去"来作为过渡,这样的处理方式显得比较生硬。因此,在第二次执教时,我在幼儿学习完前一段散文诗(集体朗诵)后,直接在背景音乐声中将最后一段的内容呈现给幼儿,这样的处理方法不仅使幼儿觉得新奇,也使环节之间的过渡更为顺畅。
3.第三遍读散文诗《落叶》之后,我发现了散文诗的第一段内容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导入,可以通过对第一段内容的呈现来和自然地引出全文。
在前两次执教中,我采用的图片是静止的,而且在呈现图片后提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学习散文诗没有多大的帮助,还使得导入部分过于繁琐。因此,在第三次执教时,我采用的PPT落叶图片是动态的,而且在图片呈现以后,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秋天到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直接呈现散文诗第一段内容,使幼儿进入散文诗的优美意境,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细节的处理1.句式的学习在句式的学习过程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看、听、说为主体的语言环境,调动幼儿说的欲望,促进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言。
其一:第一环节的初步感受散文诗内容,在我朗诵散文诗的时候没有出现PPT画面,通过一个提问"---"让幼儿自由地说说自己听到的。其二,第二遍朗诵散文诗时配上PPT画面,再次通过一个提问"---"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说一说。两次内容的呈现不同,提问指向的重点不同,使幼儿逐步进入带散文诗的世界中去。同时,借助图式,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架,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
2.动词的处理散文诗重点内容中出现了"躺"、"坐"、"藏"三个动词,动词的出现使小动物与落叶之间发生的事情更加有趣、生动,如果将动词的学习融入进去,一定会使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更加深刻。
其一:集体试试躺的动作,请个别小朋友学学坐的动作,个别、集体试试藏的动作。其二:为最后的角色表演活动做好铺垫。
3.图片的呈现动态落叶图片的选用,使秋天的景象更为生动、真实,相比较静态的图片而言,起到的效果一定会更好一些,也更能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四副背景大图的使用,使最后的角色表演环节充满趣味,激发了幼儿继续学习、游戏的兴趣。
通过这次的"跨班跟进课"活动那个,我在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活动方案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经验,我认为:
首先,一定要反复研读、分析教材内容,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要做到"反复细读、品味全文"。
其次,一定要处理好教材中的细节部分内容,要做到"反复思考、体现细节"。
4、大班散文诗小树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倾听、欣赏及幼儿的自身活动,初步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2.能大胆想象,尝试创编散文诗。
3.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渗透德育教育。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小树叶》。
2.绘画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诗歌《小树叶》。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散文诗《小树叶》,我们一起来听吧!
二、分段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1.欣赏散文诗《小树叶》前半部分。
(1)小蜜蜂怎么了?小蜜蜂怎么会跌落在河边的呢?
(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蜜蜂呀?
(3)这只小蜜蜂跌落在河边的水面上,它心里会怎么想呀?
(4)小蜜蜂好害怕、危险呀,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小蜜蜂呀?
2.继续欣赏散文诗。
(1)那么散文诗里是谁帮助了小蜜蜂呢,它是怎么帮助它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是谁帮助了小蜜蜂,它是怎样帮助小蜜蜂的呀?
(3)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小树叶啊?
3.第二遍欣赏散文诗。
(1)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边听边想最喜欢哪一句。
(2)你最喜欢哪一句?
4. 跟念散文诗一遍。
5.听录音为诗歌创编动作。
6.幼儿听录音表演诗歌。
三、创编诗歌。
1.散文诗里的小树叶是一片非常乐于帮助别人的小树叶,它除了帮助小蜜蜂,还会去帮助很多同伴。假如你是一片小树叶,你会去帮助谁,怎么帮助它呢?
(1)幼儿相互讲述,自由创编。
(2)请个别幼儿起来讲述想法。
2.启发幼儿把想法画出来。
要求:小朋友说得真好,等会请把你的想法画下来,并把它编成一首散文诗。
3.幼儿自由绘画。
4.请幼儿尝试把画中的内容编成散文诗。
5.请个别幼儿起来朗诵自己创编的散文诗。
四、延伸活动。
你的小树叶还会帮助谁呢,让我们把我们编的散文诗给其他同伴听听吧!
活动反思:
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肯定的目光,微笑的神态、赞许的语言,鼓励幼儿探索、表现。在理解动词睁、停的时候,师生互动,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幼儿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理解了动词的含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