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赞赏的语言,何以吝惜?
乐乐自幼因患大脑炎留下后遗症。由于肢体活动不协调,平时走路常被绊倒。他的两只小手经常不受控制地抖动,刚上一年级时,他写的作业好似“天书”,字迹难以辨认,乐乐对老师说:“是我的手不听话,我真的写不好啦!”
是什么原因让乐乐说出这么泄气的话呢?在我和乐乐的家长交谈之后,感到最主要的是缺乏信心。乐乐的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有意无意地说:“这孩子手没准,做什么事都不成。”久而久之,家长的话在孩子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造成了他的自卑心理。
为了尽快消除乐乐的自卑的心理,使孩子找回自信,我和乐乐的父母商定,今后不要在他面前说他的“手没准”、“做什么事都不成”这类的话语,而是从正面鼓励孩子,肯定他做得好的地方,设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励孩子不断努力。身体健全的孩子尚需如此,更何况一个身有残疾的孩子呢?
家长接受了我的建议,此后,乐乐再回家写字的时候,无论是他的爸爸还是妈妈,总会挑出些他写得相对规范的笔画,夸他现在写的字进步了,而且还会给予他赞赏的微笑。当着外人的面再也不去打击孩子,而是常常赞扬乐乐的长处。
在学校,每次交来的作业,我都努力在他的作业本上寻找他写得最“漂亮”的宇指给他看,并告诉他哪些字写得规范、哪些字还需认真练习并耐心指导。在班里使乐乐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同学一样,只要肯于努力,就一定会取得进步。而且自己的手也“有准”了,字越写越进步。
同学们发现乐乐的变化后,也经常称赞他,这更让乐乐喜上眉梢,增强了练好字的决心。开始时,只是在他的作业本上找出大家能认识的字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一个学期下来,乐乐的作业本居然能让班里所有的同学和任课的老师看懂了,规范了,不再像过去一样去“猜谜语”了。乐乐不仅字越写越好,同时增强了动手能力,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看到乐乐的进步,他的爸爸和妈妈高兴极了。他们认识到,赞赏的语言可以改善一个人低落的情绪;可以给孩子信心、鼓舞和力量。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切都在于情绪,他们产生事实! 他们创造思想、理想……”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会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作为孩子最亲、最爱的人,赞赏孩子的话语又何以吝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