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康。
《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就幼儿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的积极配合显得更为重要。当今的教育是师幼互动、亲子互动教育,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单是幼儿园的事,如果幼儿园教育是一套,家庭教育又是一套,这就必然使幼儿园教育力量大打折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的需要依次分为生活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家长,除了要保障小孩有足够的营养,有稳定的家庭生活外,要引导小孩参与社会交往,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多给小孩自由,让小孩在自由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为了使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为幼儿创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使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充分发展潜能,形成健全的人格。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应该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权益,把他们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人来看待和教育。通过学习和研究,老师的观念有了质的转变,特别是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能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生动活泼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也能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实际调整教学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成功的机会,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不断增强自信心。
2、促进了教师、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
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心理氛围,老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收集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文章,通过幼儿园网站家园直通车或家长园地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还利用来园接待时间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典型的有心理问题的案例,通过家长学习、家教经验交流、资料宣传等,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 、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在与扬佳凯妈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她说:“我的孩子在班级中个儿最小,又不爱交际,有时很自卑,我就担心他会被同伴欺负。”幼儿这位家长在心理有了一定的顾虑,所以每次回家第一个任务就是问孩子:“今天小朋友欺负你了吗?”如果孩子说被小朋友打了,第二天早上扬佳凯妈妈就会去找那个打人的孩子,有时还要训斥几句,这样一来,闹得家长与家长之间产生争吵现象。老师了解情况后,就主动找扬佳凯妈妈,让她知道孩子性格孤僻、忧虑跟环境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今教育,作为家长要从自身做起,首要的任务是家长自己也要保持一种愉悦的心境,因为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多运用鼓励的语言,大人不能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其次要对幼儿进行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困难,碰到挫折,我们要抓住这些机会,正确引导孩子如何解决、去面对,而不是家长一备地责备孩子。对孩子自己能解决地事情应让孩子鼓励勇气自己来做,对孩子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要跟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勇敢地去面对,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通过多次交流,扬佳凯妈妈也消除了顾虑,她还经常问老师幼教杂志,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也会跟老师一起探讨,现在的她也掌握了一些关于健康教育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