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要按幼儿的意愿去行动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游戏

游戏要按幼儿的意愿去行动

时间:2013-04-26 15:57:02

游戏要按幼儿的意愿去行动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游戏的您有所帮助。

游戏要按幼儿的意愿去行动

          一个孩子的活动是不是具有游戏的性质,不是看活动的内容(他在做什么),也不是看活动的形式(他是以什么方式做的),关键是揣摩他在内心体验。在游戏的心理体验中最根本的特征是自由感,它表现为活动完全出于游戏者的内在动机,既不受外在要求控制,也不受外部奖赏诱导,且意识到游戏只是一种好像的真实,玩玩而已,旁人大可不必当真。于是,“玩什么”“怎么玩”“与谁一起玩”“用什么来玩”等一切都随游戏者自己的意愿而定。正是这种自由,让人感到轻松、愉悦,让人投入极大的热情,让人在随心所欲中变换花样,玩出智慧,玩出新意。

     丁丁是不是在游戏?仅“话题”文字所示,还很难作出准确判断。在此就本案例中所提供的线索谈几点看法。

     首先,医院游戏是丁丁自己选择的,但是角色是教师建议的。我们知道凡合作游戏必然会有角色分配乃至角色纠纷,协商的结果都应当满足游戏者的意愿,不如愿者往往宁愿退出游戏。我们主张让幼儿自己选择或协商角色的分配,但不否认必要时教师可以提建议,问题是教师的“动员”对丁丁是否具有“批示”性,丁丁的行为是否迫于权威;或者教师是否已将她的要求转化为丁丁的需要,成为其意愿而被欣然接受,这一点很关键。

     其次,不敢苟同的是教师对丁丁角色干预的出发点。实际上幼儿的“调皮”和“自控能力差”,往往表现在受教师高控制的他律行为中,而在游戏活动中,孩子却往往乐意执行规则,愿意放弃冲动,这是一种出于内部动机的自我控制因为只有当行为是自主的时候,才具有自觉性。以控制“调皮”和加强“自控能力”来作为干预游戏的理由,似乎是以外在目的控制游戏者的行为,这势必使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大大降低,从而不能从根本上达到培养幼儿意志力的目的。

     第三,游戏虽然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却不是现实生活的真实照搬。孩子们往往依据自己的兴趣和认知水平反映生活,因此游戏只是一种假想的非真实的装扮行为,完全不必苛责游戏行为与生活原型是否一致。随着孩子经验的丰富和认知的发展,这种一致性会自然加强。所以,“坚守岗位”不该是成人对   幼儿游戏的强制性要求。     第四,丁丁的“坚守岗位”是出于对活动的专注与热情而表现出的极大自制力,还是为追求教师表扬(外部奖赏)的一种目的性行为,或是迫于教师权威的一种无奈。如果是第一种情况,那说明“挂号工作”已经成为他感兴趣的意愿行为,他正耐心地等待着“病人”的到来(一般小年龄的孩子比较难做到,如果长时间没有“病人”来,一定会转移角色)。如果是后两种情况,那么丁丁的行为则不是游戏。看来,“话题”文字所提示的确实是后者,因为“丁丁显得无所事事”。但要准确判断的话,还应提示丁丁无所事事的客观事实。

     总之,游戏是一项参与性和自主性很强的活动,这种参与性和自主性是一种心理体验,仅靠表面的观察有时很难判断。活动的性质是不是游戏需要综合分析,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游戏是游戏者按自己的意愿去行动的,任何干预应以不违背游戏者的意愿为前提,否则,游戏将不成其为游戏。

幼儿园游戏推荐 园本主题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体育游戏设计注意点 幼师如何指导幼儿的表演游戏? 随机教育在角色游戏中应用 幼儿园如何投放游戏材料 浅谈幼师对游戏的指导策略 游戏案例:百变玩具任我玩 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能力 一日活动怎样选用民间游戏 有感于小班角色游戏 谈谈我对自主性游戏的认识 充分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自选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幼儿自主性游戏的观察与指导 民间游戏的传承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在游戏中成长

最新游戏 悄悄地支持幼儿自主建构 老师要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幼儿园里处处有“游戏” 幼儿园如何开展角色扮演游戏 皮亚杰与儿童游戏理论 游戏可以使幼儿获得的数学关键经验 幼儿游戏辅导中的放松活动 幼儿园玩沙游戏初探 游戏的发展和指导 在游戏中成长

相关信息 幼儿园小班六一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 幼儿户外活动方案汇总 幼儿园户外环境布置:大型玩具2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学方案合集 幼儿园橡皮泥手工作品:桃子 幼儿园环境布置:小班教室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动物吃什么 幼儿园我长大了主题墙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快来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