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刚上大班的阳阳独自一人坐在数学区,他手上拿着一副牌,眼睛不停地看着周围的小朋友。不一会儿,昊昊跑来问他:“我们一起玩打牌的游戏好吗?”阳阳点点头,并对昊昊说:“我来发牌。”昊昊不同意:“包包剪剪锤,谁赢了谁发牌。”阳阳也不同意:“是我拿的牌,我发牌。”昊昊想了想,同意了。发好牌,阳阳又说:“我先出牌。”昊昊说:“应该是有红桃3的先出牌,我有红桃3,我先出牌。”“不,我先出牌。”阳阳叫着,并放下一张牌说:“一对4。”昊昊生气地说:“不跟你玩了。”丢下牌便走了。
善于合作是现代社会人的必备素质。一些幼儿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使得其在与人的沟通、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存有一定的困难,加之独生子女合作意识的培养往往被忽略,造成这类幼儿不善与人沟通、不会与人合作等。上面的阳阳就是缺乏合作交往技能的典型例子。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也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的有效场所。那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呢?
1.数学活动的设计要突出合作意识——让幼儿体验合作的需要
数学活动有可以独自一人完成的活动,也有需要两人以上合作完成的活动。在着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时,救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数学教育目标设计一些突出合作要求的“抽乌龟”等数学游戏。如果教师设计有合作需求的数学活动越多,进行合作性数学操作的机会就越多,合作意识培养的契机就会多些。
但是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及发展水平而定。小班的幼儿应以平行游戏为主;小班末期和中班的幼儿,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双方配合共同完成一个游戏的活动,如“什么不见了”、“我写数字请你猜”等活动.
让幼儿体验同伴在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从而让其在活动中主动增强与同伴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对于中班末期和大班阶段的幼儿,可以在幼儿前期合作意识的基础上适当提供一些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分胜负)的活动,如“打牌”游戏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其中虽有竞争,但与同伴之间的合作却是必不可少的,此时教师要观察、引导,以增强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2.数学活动的环境营造要生动点题——给幼儿创设合作的氛围
环境分为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部分。精神环境的营造主要是指给幼儿创设宽松、平等、愉快的活动氛围,让幼儿能够自由、自主地参与活动,愿意、乐意与他人进行合作;物质环境的营造主要是指区角环境的营造,如在区角中贴上一些表示合作的图画或标记,可以是一些生动的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图画,也可以是由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的图示、标记……这些物质环境的提供,一方面给幼儿创设合作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起到一种积极的暗示作用。
3.数学活动的指导要做到合理评价——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
正确合理的评价能够对幼儿的活动起到导向作用,因此教师应在指导的过程中突出对幼儿合作行为的坪价。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合作的行为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如对于主动邀请同伴与自己一起玩数学活动的幼儿,教师的表扬会增强其合作的意识;对于被邀请的幼儿,教师的鼓励也会使其渐渐克服胆怯、羞于交往的心理,逐步学会与人合作,从而提高合作意识。在数学活动评价的环节中,教师可对善于合作的幼儿进行表扬,也可请他们与大家进行经验的交流,使幼儿在成人与同伴的肯定、关注、赞赏中获得自信,从而促使他们的合作意识愈加强烈与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