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幼儿教学和评价有机结合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学和评价完全是两回事。在教育实践中,它们也常常是相互脱节和割裂的,教师只关注如何教幼儿,但教得如何、效果怎样,却常常被看成是教学之外的事,无暇顾及了。这里,我们的观点是教师不仅要扮演教的角色,同时也要扮演评价者的角色,而且,教学的过程同时也应成为评价的过程,应该模糊教学与评价的界限。
谈到评价对于数学教学的意义,大家都不会有异议。一方面,有效的教学必须要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教学的效果如何,也需要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得以检验。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更适合于幼儿的实际水平,尤其是适合不同幼儿的个别需要。但是,也许会有教师提出,评价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种非常专业性的工作,而不是普通教师的能力所能为的,而且,评价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作为教师,整天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哪里还顾得上对幼儿进行评价呢?发展评价篇不可否认,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不过当我们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时,看法也许就不一样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专业研究者的作一样吗?我们认为,二者有一些本质上的共同点,如它们都要求用科学的方法搜集、分析有关幼儿发展状况的资料,都要求用客观的评价资料说话,而不是凭主观的印象作出判断。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评价又有其特殊的地方:
首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直接为教学服务,因此它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专业研究者对幼儿的数学能力进行评价时,通常要回避教学内容对幼儿的影响,才能看到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但是教师的评价则不然。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可以直接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作为评价的内容,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从中分析,幼儿对于哪些内容掌握得不太好,是教学过程的原因导致,还是幼儿发展水平所限?据此,教师可以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或教学要求。
其次,教学评价不追求结果的推广度,即它并不讲究评价对象能有多大的代表性,评价的结果有多少普遍的意义(事实上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儿发展的普遍规律)。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对全班幼儿进行全面的了解,也可以对个别幼儿进行深入的了解,而详价的结果则可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包括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
最后,教学评价是在教学中的评价,因此具有情境性。教师在与幼儿的真实的互动关系中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而幼儿也能真实地反映其发展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真正真实、有意义的评价。而在正式的测试情景中,我们未必能看到幼儿的真实表现。
基于以上几点,可以说教师作为评价者的角色是很有意义的。作为评价者的教师,完全不必被专业研究者的那些框框所束缚,而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随机地对幼儿进行评价,收集所需的信息。我们将在后面具体介绍课堂观察、临床访谈、作业分析等适合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运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