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加减运算发展水平的诊断评价
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通常把它分为三个水平: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和概念水平的加减。与此相应,幼儿进行加减运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从逐一计数到逐一加减,再到按数群加减。
4岁以前,幼儿基本上不会加减运算,他们不懂加减的含义,更不会使用“+”、“一”、“一”等运算符号,也不会自己动手将实物分开或合拢进行加减运算。4岁以后,幼儿能够借助于动作(如将实物合并或取走)进行加减运算,即动作水平的加减。5岁以后,幼儿能够利用表象进行加减运算。表象水平的加减有两个层次:一是实物表象或图像表象,即面对实物或图画进行加减运算;二是心理表象,如解答口述应用题,幼儿需要在头脑中再造物体的表象。在幼儿末期,部分幼儿能够达到抽象概念的发展水平,即不再借助于具体的表象,完全在抽象符号的水平上进行加减运算,但不是所有的幼儿都能达到抽象概念的水平。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家长或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加减运算的训练,使他们熟练掌握了加减运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达到了抽象概念水平。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幼儿不仅能不借助于具俸的事物解决抽象的符号运算问题,而且要理解加减算式的抽象含义。具体地说,就是能够用抽象的加减算式表达具体事件,同时能够用不同的具体事件解释同一个加减算式,才能认为该幼儿达到了抽象概念水平。下面我们就给出各个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
l、概念水平的加减
该水平的评价指标分为两个部分:符号运算能力和符号理解能力。
符号运算能力的测查,可以通过做算式题来进行。
符号理解能力的测查,可参考下面的例子:
教师:(口述)假设桌上有3个球,老师又拿来2个,桌上一共有多少球?你能不能用算式表示出来?
幼儿:5个。(并写出算式3+2=5)
教师:请你想一想,“3+2=5”这个算式还能表示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请你说一说。
幼儿:我开始有3块饼干,后来又拿来2块,那我就有5块饼干,就可以用3+2=5来表示。
教师:那你能不能说说,“5-2 -3”这个算式可以表示什么事情呢?
幼儿:我开始有5块饼干,后来吃掉了2块,那我还剩下3块饼干。
教师:还可以表示什么事情呢?
幼儿:一共有5个苹果,我吃了2个,还剩下3个……
(评价:幼儿若能通过以上的问题,就可视为已经达到抽象概念发展水平。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幼儿应能用不止一件事情来和某个算式相对应。)
2、表象水平的加减
表象水平的加减可以通过解答口述应用题和自编口述应用题来测查。在上面的例子中,实际上已经包含了这一内容。如果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里就不必重复,视为通过。
如果幼儿不能正确解答口述应用题,我们就可以降低一个层次.出示一张图片,根据图意向幼儿提出加减运算的问题,同时也可要求根据图意自编题目,这些都可以考察其对加减运算的理解能力。
如果幼儿不能做到看图解答应用题,则可以向其呈现静态的实物,然后由教师向他口述应用题(但不能辅以动作)。幼儿也不能借助于动作来完成,否则视为不通过。
(评价:如果幼儿既能正确解答应用题,又能够根据一幅图编出不止一道加减应用题,说明他已经在表象水平上理解了加减运算的意义。)
另外,有的幼儿能够解答应用题,但不能看图自编应用题,可能是由于他不理解应用题的结构,但也说明他还不能很好地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有的幼儿在减法问题上会表现出困难,同样说明他的发展还不完善。表象发展评价麓
水平的加减有不同的层次,从实物的、图像的到心理的表象,抽象层次依次提高。
3、动作水平的加减
在上面的测查中,如果幼儿在呈现实物的情况下,还不能理解或不能解答问题,则说明他的加减运算概念可能还停留在动作的水平。这时,教师可允许他借助于合并或拿取的动作来完成任务。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在进行加减运算发展水平的评价时,应从高级水平向低级水平逐级降低要求,而不是相反。当确信幼儿达到某个水平时,便可终止测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