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把学习“排序”作为理解数序的基础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方法

幼儿把学习“排序”作为理解数序的基础

时间:2013-09-21 10:47:13

幼儿把学习“排序”作为理解数序的基础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方法的您有所帮助。

幼儿把学习“排序”作为理解数序的基础

排序与排列虽然都有一一排放某些物品的意思,通常大家也不太在意区分这两种说法,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排列是指按一定模式来摆放物体,例如按一个圆片,~个方片,再一个圆片,再一个方片……这样的规律进行摆放;或按物体双维特征,如颜色与形状,将同色物体排在同一列,同时将同一形状的物体排在同一行。

排序通常是指对两个以上的物体或集合,按某种特征的差异有顺序地摆放物体。比如将一组套娃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或将一组圆柱按从粗到细的顺序进行排队等,这些都称之为排序。  

排序的学习不仅需要幼儿能够对相似物体的差异进行两两比较,而且需要幼儿对序列所具有的传递性(若物体A>B,而B>C,则可断定A>C)和双重性(即在一组大小不等的物体A、B、C中,物体B>C,同时B<A,则C<B<A)有一定的理解。因此,排序的学习是需要通过二定步骤的操作练习才能逐渐掌握的。 

那么,排序的学习与幼儿理解数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数序的特点:数序即数的顺序,自然数之间的数差为1,单数或双数之间的数差为2,都是以等量递增的。这与我们在观察楼梯时,发现楼梯之间的高度相同、楼梯逐层递增的感觉是一致的。但如何让幼儿理解这种抽象的数与数之间类似楼梯状的等差关系呢?生活中有很多成等差关系的物体序列为幼儿理解数的序列提供了绝好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通过搬动、摆放序列物体来调整位置,就可以直观地体会到物体之间的差异性、传递性和双重性,当幼儿在建立起这种称之为“序列化”或“系列化”的逻辑观念后,就有可能迁移到对数系列的顺序性认识,从而逐步达到认同和理解的水平。例如可以先引导幼儿排长短卡片,然后排等差递增的长条点卡,最后排数字的顺序。因此,我佃应把学习“排序”作为幼儿理解数序的基础,通过大量排序经验的积累,发展幼儿判断推理能力及逆向思维的能力。

前面提到排序的学习活动需要通过一定步骤的操作练习才能逐渐掌握,这里所指的步骤可以这样设计(以差异性排序为例):

(l)提供全范例板,让幼儿先用重叠对应的方式将排序材料与范例重合。(其实这一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排序,但它却可以激发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领悟排序的规则)

(2)依然提供全范例板,让幼儿用并置的方式将排序材料一一对应排在范例图的下面。(这一步骤,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迁移范例板的排序规则)

(3)提供相同材料的半范例板,让幼儿依据开头的方式排出两个循环节,然后再根据已排模式的规律接下去排一排。(至此,幼儿正处于即将领悟模式规律的前期水平,半范例将有助于幼儿摆脱对范例的依赖,达到独立排序的水平)

(4)让幼儿根据要求(如排序的方向标记)独立对物体进行排序。(幼儿达到这一水平,才可以视为理解排序了)

(5)提供有序列空缺的排序板,让幼儿自己从中发现排序的规律,并进行填空。(幼儿如能完成这一步,可视为完全理解排序规律)

幼儿园方法推荐 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随机通达教学方式” 生成课程的内容从哪里来 “非理性”的教师,激情的教育 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园本行动策略 幼儿园教研工作:会说 敢说 愿意说 幼儿园园本培训实效的实践探索 有效开展幼儿园园本科研的做法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班户外体育活动 如何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大班幼儿自主开展制作活动初探 家长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挖掘操作材料对幼儿教育的潜在作用 学会欣赏、夸奖、鼓励、榜样等正面教育方法 如何让幼儿动起来的教育案例 让老师在享受幸福快乐中教育幼儿随笔 如何引导幼儿模仿行为的积极性 兴趣为幼儿打开智慧之门 让幼儿按年龄分班比较好

最新方法 幼教论文:在教学活动及个别化活动中的指导 如何在幼儿园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班幼儿养成教育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要为留守幼儿护航 幼儿园要寓教育于儿童需要 幼儿教师需提升“问”的艺术 如何幼儿园组织与指导表演游戏 在常规教育中促进师幼共同成长公开课 通过学习“等量判断”促进幼儿“数目守恒”观念的获得

相关信息 幼儿园小班六一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方案 幼儿户外活动方案汇总 幼儿园户外环境布置:大型玩具2 幼儿园橡皮泥手工作品:桃子 幼儿园环境布置:小班教室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动物吃什么 幼儿园我长大了主题墙 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快来洗手 幼儿园中班社会:搬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