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专家质疑传统早教观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研究

幼教专家质疑传统早教观

时间:2013-08-05 10:45:36

幼教专家质疑传统早教观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研究的您有所帮助。

幼教专家质疑传统早教观 

著名幼教专家程跃,是中美联合培养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程博士对我国儿童早期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早教观点。
 
一、“在游戏中学”说不
  一直以来,学前教育中就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孩子要在游戏中学,在玩中学”。一些早教专家对此也持肯定态度,甚至认为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此,程博士有不同看法?
  程博士认为:目前,学前教育界几乎异口同声地认为游戏是幼儿发展的主导活动,把幼儿教育看成游戏教育。游戏已成为幼儿教育法定的主宰。你不谈游戏,你就不是搞幼教的,非游戏不足以说明你搞的是科学的幼儿教育。人们似乎不再思考与发展有关的一切问题,只要评价你是否在搞游戏,如果没有或是搞了其他方式,你就是不懂学前教育规律,就是违背幼教科学。那么,游戏果真是幼儿教育的惟一法宝吗?游戏果真是促进幼儿智力的主导方式吗?有没有更好的路径寻求孩子在幼儿期获得更好的发展呢?我认为,发展是多因素的。学习是多元的,生活是学习,探索是学习,交往是学习,模仿是学习,游戏是学习,坐下来学也是学习。单纯强调游戏的作用显然是有问题的。

  首先,游戏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发展是有梯度和
难度要求的,游戏设计者很难遵循一个梯度或难度规律设计极有效地促进发展的游戏课程。

  其次,在一个还不会自主活动的小婴儿那里,要求他做主动游戏几乎不可能,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非游戏的促进发展的方式。

  其三,在家庭自然的学习状态下,孩子实际每一天的各种学习活动,以游戏为主导的并不多见。如听故事这类的听觉学习,需要安静、注意力集中;如阅读类的视觉学习,需要专注;如看电视类的视听学习等,需要坐下来,全神贯注;如绘画类的手眼协调性活动,需要坐下来,安静专注;器乐学习更是这样,而运动技能学习需要练习,等等。每一天发生在孩子成长中的行为,都与游戏无大关系。在幼儿园里,只有那些希望调动孩子好奇心,引起孩子关注的事才需要游戏的介入。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游戏只是培养兴趣的桥梁。一旦孩子有了学习的兴趣,那么他所从事的各种活动都是一种乐趣。

二、亲子关系关键看质量
  目前一般幼儿园要求孩子3岁入园。许多早教专家认为,3岁之前孩子最好不要让保姆看,也不让老人看,要与父母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好地建立亲子关系。

  程博士观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强调,父母要和孩子多在一起以建立亲子关系。但人们在强调孩子不能“离开”父母时,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概念,即:亲子关系是质量关系。亲子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质量水平,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不良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时间,不良的亲子关系也是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决定的。父母的教育观念与行为不当时,花的时间越多、投入越大,危害也就越大。所有顽固的不良品质的形成,都是家长花去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建立起来的。如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占去了每天父母全家的主要精力,追喂、哄喂、骗喂,轮流喂,方法用尽,计策用完,筋疲力尽,到头来培养了偏食、挑食、少食、零食、进食无规律等坏毛病。而过分的关注,也是亲子时间中常见的问题,视线总是围绕着孩子,脚步总是紧跟着孩子,寸步不离,孩子在哪家长就在哪。稍有一点“风吹草动”,家长就会随即做出反应,结果是导致了孩子过分依恋、社会适应性差等问题。

  因此,不能仅泛泛地说,孩子要多和父母在一起;更要强调,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质量关系。还有一点家长必须清楚,“亲子”关系不仅仅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准确地说应当是养育者和孩子的良好关系。孩子成长的早期是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时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孩子并不会因为入园,就错过了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期。可以说,在亲子关系建立的关键期里,与所有养育者建立起来的关系我们都可视为  “亲子”关系。因此,1岁多送孩子来婴幼园,只是给孩子提供了更多的亲情模式,一个孩子不仅和父母,同时和老师们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一个孩子建立信任感、认同感、适应能力都会有极大的好处。在金色摇篮里,我们看到一个几个月进园的孩子甚至没有认生期就与所有接触她的人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顺利地度过了“信任对怀疑”这一心理发展时期。

三、早期识字好处多多
  孩子究竟早期识字好还是上学后识字好,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有专家认为几个月的孩子就要学习识字,但也有的专家认为这个时期识字是弊多利少。

  程博士:随着时代的变化,婴儿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生儿一出生就进入了一个有着多媒体视觉环境的空间,电视、电脑、VCD,动画、广告、游戏,这些运动的、色彩的、画面的东西就不断刺激婴儿的大脑,这时的大脑正处在一个快速建构的可塑时期。这些影响使得婴儿的大脑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处理画面的信息处理系统,从而占领了大脑视觉区域的大部分空间,使得文字阅读能力下降。为了给大脑竞争一个阅读中枢,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孩子出生开始;为了能够成功地进行阅读,早期识字已是势在必行。

  其次,早期是大脑视觉发展的关键期,文字学习相比后期要容易的多,越到后期人的识字能力越低,成人扫盲是世界上最大的难题。因此,从学习投入回报看,也应该抓住早期识字这个关键时期。
 
 其三,字词是阅读的工具,没有基本的词汇量无法进入阅读阶段,早期识字是早期阅读的必由之路,而早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智慧的提高、知识面的扩大有着重大的影响。大凡早慧的孩子90%以上是有阅读能力的孩子。

幼儿园研究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活动的新方法新策略 在传承与创新中彰显园本课程的生命力 “有备而来” 让教研更有效 园长是教研的首席研究者 对集体园年级组长培训的研究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发展的支撑体系 引导家长转变安全教育的观念 巧用儿歌助握笔 绘画教学中促使幼儿发展的关键点 一个小班涂鸦活动引发的思考 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打牢基层教研工作的根基 幼儿园角色区平静现象教研实录 幼儿教育小学化隐性危害透视 幼儿园混龄教育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 如何让调皮宝宝在反思教育中成长

最新研究 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已成趋势 学校教育不可能补齐学生所有短板 幼儿园要创设属于幼儿的生活场 不要让“规矩”磨灭幼儿的个性 从感恩节包饺子到幼儿园“去小学化” 对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研究 如何调动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初探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幼儿素质教育与教师素质 关于《培养3~4岁幼儿自信感的研究》的总结报告

相关信息 幼教大班数学学习2—9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传统中秋佳节五分钟演讲稿 幼教培训工作总结范文 幼教小班案例:内向可爱的小玥玥 幼教德育工作总结报告 质疑课题,触摸文本——《蚕姑娘》教学反思 传统元旦节专题演讲稿范本 幼教案例:孤僻、任性的幼儿教育 传统民俗走进鲤城区幼儿园 孩子学包粽子搓汤圆 传统佳节中秋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