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切勿谈“药”色变
郑州市民徐女士的女儿这两天咳嗽一直没好。今天一早,她像往常一样,把女儿送到幼儿园门口,将药交给了生活老师,但却被对方婉言拒绝。幼儿园解释说,现在,他们对孩子在园服药,很慎重很敏感,请家长理解。
近期,幼儿园“事故”频见报端。提及“病毒灵”,家长们人心惶惶,幼儿园更是谈“药”色变。
诚然,园方在孩子们“吃药”这个问题上务必小心、严谨、慎重,更不能为求得“全勤”、不给家长退费之机,丧尽天良地给孩子喂服处方药。但对真正患病的幼儿、对有“喂药”需求的家长,一味地拒绝“带药入园”,难免不近人情,更是违背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时代意义。
时代发展快,生存压力大。为维持生计,“双职工”家庭已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这种家庭,缺乏独自看护孩子的能力,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顾不过来。幼儿园在引导孩子学习、发现新事物、培养好习惯的同时,也不自觉地扮演起保姆的角色,履行着家长的职责,免去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病毒灵”事件的风口浪尖,幼儿园对于孩子在园服药进行适当的规范,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可行的。事先告知家长、沟通家长,获得家长“签字”允许或首肯……这些都是负责任的表现,都是值得推崇的。但对确有需求的“喂药”一味地拒绝、“一竿子打死”,未免有点过犹不及、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