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黑幼儿园”成流动儿童“乐园”
调查动机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有群众举报称,在流动人口集中租住区,出现了不少无资质的“黑幼儿园”。这些“黑幼儿园”生意红火,而相关管理部门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黑幼儿园”为何能大行其道?《法制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特别调查
法制网记者 申东
场地不达标,甚至连幼儿做操的室外操场也没有;师资不达标,所聘请的老师没有教师从业资格证。这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些社区民办幼儿园的真实状况。尽管没有资质,但由于入园门槛低,这些民办幼儿园成了来银川打工者孩子的“乐园”。
据不完全统计,银川市现有200多所民办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87.7%,其中只有近百所幼儿园拥有《办学许可证》,其他都属无证“黑幼儿园”。《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些“黑幼儿园”办学资质较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教育主管部门对是否取缔这些“黑幼儿园”也十分头疼。
多藏身在流动人口租住区
银川市政府微博近日接到群众举报,称在银川市最大的流动人口租住区——金凤区康居A区,有一家“黑幼儿园”。微博上说,幼儿园里30多个孩子挤在一间营业房内,而这间房子只有20多平方米,房子上面还有两层,每层都有这么多的孩子。“满屋子都是厕所的味道,很难闻。大热的天,孩子的健康能有保证吗”?
根据群众举报的线索,银川市相关部门找到了这家幼儿园,现场的情景与微博上描述的情况基本一致。调查人员同时发现,康居A区里,在500米的半径内,竟然有近10家幼教机构。从一般的私营学前班,到社区主办的正规幼儿园,还有品牌教育机构,一应俱全。
据了解,银川市民办学校的教育资质都由县区教育局审批,以兴庆区为例,根据《兴庆区民办教育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如果想办一所幼儿园,校舍面积至少400平方米,注册资金不低于20万元,流动资金至少5万元,除了必要的师资力量外,学校的校长必须拥有教师资格证,或具有3年以上从事相应的学校管理工作经验。
在记者暗访的多家民办幼儿园中,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的民办幼儿园数量很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校舍面积根本无法达到。很多不具资质的幼儿园,都选择在商业门面房中“定居”,这里显然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就是,为了节省空间,孩子午睡的小床都是可以拉伸折叠的塑料床。而户外空间不是在房顶上,就是在门前圈出非常可怜的一点儿空地中。
这些硬件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几乎全部面对的是外来务工者。一家“黑幼儿园”的园长说:“城里的孩子差不多都有去处,我们这里便宜,离家也近,更不用托关系,所以很多人都选择我们。”
来银川市打工的李金贵,平时找些散工过活。28岁的他有一个3岁的女儿,由于妻子平时也在做帮工,女儿就只能送到附近一家条件很一般的幼儿园。
“我知道这所幼儿园没有资质,但是价格便宜。公立幼儿园和条件好的民办幼儿园,收费高不说,又很难进去。孩子有个地方受教育,我也能安心打工赚钱。”李金贵说。
取缔“黑幼儿园”陷两难境地
银川市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街道办事处教育专干告诉记者,她所在的辖区内共有25所民办幼儿园,其中14家没有办学资质,而她也不否认这种有条件的默许,“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不断下发停办通知书,可这些幼儿园还是照开不误,我们只能每隔一段时间去看看,监督一下,不要存在安全隐患就好”。此外,在她的辖区之内,共有3万流动人口,大多数是青壮年打工者,因此孩子也就特别多。
《法制日报》记者采访银川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些幼儿园虽然未经审批,但客观上依然存在,而坚决取缔不具办学条件的幼儿园自始至终都是我们在幼儿园监管工作中的一个方向,但是,取缔之后又会牵出另一串问题。”
这名负责人所说的另一串问题是,许多无证幼儿园的承办人在办园初始有过借、贷款行为,有的甚至依靠借高利贷办园。他们的家庭都要靠幼儿园的经营来维持生计,幼儿园若被取缔,他们将再次面临就业甚至生存问题;从学生的角度讲,多数外来打工人员等由于自身的经济能力而无奈地将孩子送到这些“不达标”的幼儿园,如果取缔这些无证幼儿园,那么这些流动儿童又何去何从?
记者了解到,针对这些无证幼儿园一时难以被取缔的现状,银川市今年试水幼儿园“公建民办”,由政府出资建设幼儿园的硬件,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均可申请承办幼儿园。同时,银川市还规定各县市区财政设立公有民办园扶持、奖励资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辖区内公有民办幼儿园进行考核。 来源: 法制网——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