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双向互动,助职业适应与成长
作者:曹云 单位:闸北区安庆幼儿园
与徒弟小史老师相处已经快一年了,这几天我看着她从容地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看着她一本正经地与孩子讨论着常规问题的时候,看着她认认真真按时交给我课后反思的时候……我的感触特别深。
小史老师是一个85后的非专业的新教师,刚刚上班的时候性格内向起来一句话也不说,激动起来说话像机关枪,生气起来不管场合;对孩子的教育颇为理想化,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有时候大大咧咧常常忘记有时候却非常斤斤计较……
才开始接触她的时候我颇有些不适应,不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接触这样85后的小孩,我怀疑自己真的是不是老了?不理解这个年龄的小青年为什么与我当初太多的不同。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彼此磨合着,彼此寻找一个适合的方式来与对方沟通。可能作为师父的我会感觉更加艰难,因为我不是一个特别有带教经验的老师,但是我在主观愿望上又特别希望能够把小史老师引到规范的道路上,让她成为一个有自己特色的老师。起点越低我就觉得越有挑战感。但是前提一定是徒弟也要有这样的想法,两个人的劲往一处使。可是接触下来却觉得我主动地手把手教,效果却不慎理想。表现为:
教得多了等于白教,全部忘记了;只说一点两点又没反应
用引导性的语言提出问题理解了却不会举一反三,得重复说N次
需要上手的内容太多(教育教学、家长工作、小年龄的保育、安全……),无从下手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我全部承担下来,2个月没有早晚班全天候进班。我痛苦着,但是一定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想:
怎样有效地双向的互动而不是我单方面的灌输?
怎样有效地激发徒弟对于职业的主观、主动地适应?
怎样有效地寻找一个切入口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园领导的指引和同事的帮助下,我不断地了解小史老师的思想动态,反思自己的带教策略,摸索带教的有效途径,总结点点滴滴有效的经验……终于走出了这个过程。现在反思中,我非常有感触。下面我尽可能详细地谈谈在对85后新老师带教上一些自认为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 分清“情”与“理”,梳理新教师的职业认识
我与徒弟之间相差只有6岁,首先我对徒弟说明我们在工作中是师徒关系,在工作中的问题我会知无不言,对事不对人;私下我们是朋友关系,我会尽力关心帮助朋友,有什么感受尽可以向我诉说。
但是我们要分清情与理的关系。不能把私人感情带入工作中,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向以前那样想生气就生气,不考虑场合。在对小史老师进行了一个推心置腹的访谈,发现她对我们这个职业有着以下的困惑:
心理压力 刚刚上班时候感到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一是面临着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换,更是面临着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期”。我们幼儿园又是示范幼儿园,面对高要求、高质量的节奏,她显得无所适从。
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方面,小史老师更加愿意和周围同年龄的同事(例如喜欢和范莹莹在一起,)以及和同龄的家长交往(平时喜欢和陈宇杰的爸爸妈妈沟通,因为他们夫妻都是80后的小家长)。
突出问题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障碍:胆怯、紧张心理,对于如何处理好与幼儿家长的矛盾及与园长和同事沟通还缺乏经验与技巧,对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地位困惑不解等等,由此产生一系列的苦恼与烦闷,如果这些不及时调适,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专业的发展。
我的帮助:针对这个问题,我站在“情同姐妹”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她疏导困难,推心置腹向她说明一个新教师职业认识应该包括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
针对其心理压力大——以情诱导:
1、我基本每天与小史老师交谈,理解她的压力,给她积极的信心。当个人不能忍受压力,又缺少心理支持的时候,最佳的选择是寻求交谈。在一定的时间,针对她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给她以帮助和指导,使她能够适时解压,放松心情,觉得自己的压力得到了师傅的理解。
2、订出自己每个阶段发展的目标,实施一反思一调整,这样可以增加成功的机会,避免因期望值过高而造成心理上的负担,产生不良情绪,这样,小史老师形成了积极的自我认识,自信、乐观,不断追求、完善自我,保持自己在工作中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针对其人际交往紧张——以理教导:
1、 鼓励小史老师大胆在“大家来灌水”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多的老师都积极回应小史老师的帖子,给了她极大的信心。这样虽然两处分园见不到面,但是也让小史老师感受到同事之间互帮互助的情感。
2、 帮助小史老师认清职前人际关系很单纯,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关系就考虑得多,在主观认识上必须做到与集体中的每个人建立并保持协调友好的关系,如与领导、与同事、与家长等。在交往中教她与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适应、以诚相待来真诚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良好的人际交往中寻求心理的支持,获得发展。
二、 思考“引”与“悟”,提高新教师的职业反思能力
新教师由于职业适应比较慢,常常是“对孩子有爱心、少教育,对工作有热情、少方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有想法、少质量的反思,”这一些问题反映在平时的许多不适宜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影响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但是通过我以往不成功带教经验我发现:光靠说教,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此,不光我要有的放矢地“引”还需要小史老师自己去“感悟”。
怎样培养她主动地“感悟”并且养成习惯呢?我发现小史老师这样的老师她有一些零散而不系统的理论知识缺乏感性的经验,所以我认为:自己的感悟能力的应该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大量教学实例,积累各种“背景性知识”,理解组织教学的原理和一般教学经验,探究优秀教师的教学与他们的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聆听“反思支持者”外显的、展开式的反思活动,了解反思的基本思路。
例如观摩现场教学或录像,要尝试把执教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讲述出来,尽量详尽、全面。因为讲述过程本身就是对他人的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我对小史老师的要求进行补充,并且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新教师关注关键问题,并且向上课老师提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个问题。
三、 尝试“研”与“试”,激发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特长
由于我们幼儿园是数学特色的幼儿园,而且有着很多年数学教学研究的经验,小史老师起初也想尝试数学教学的研究。我支持她这个想法,并且说明了我们幼儿园有这个良好的土壤。但是在后来的接触中,我发现小史老师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这方面她很聪明,也很有自己的想法。于是我鼓励她往美术特色方面多研究,多尝试。
特色就是一种积极创新的意识、结合自身特点,通过不断探索、总结、修正、改正,最终形成的独特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我鼓励小史老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认清自己,找准定位
要有自己的特色,首先就应该明白自己的“特色”在哪里。除了专业方面的留心和积累,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自身的气质,是幽默、充满激情还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等等。我发现小史老师的特色就是与孩子之间的无缝交流,情感传递。给人非常贴近孩子,非常童趣的印象。
2、特色要有意识地去融合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的特点融合进去,让自己的特色接受实践的考验。比如应彩云老师的课,她的幽默是一直贯穿于教学中,他非常善于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某个契机,展示自己的幽默本色,让孩子乐于学。
3、努力地钻研,大胆的尝试
我鼓励小史老师在进行教学展示的时候,大胆从自身特长、爱好出发,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的美工活动。(附件11《教案——去旅行》)从这次活动中看到:小史老师的教学理念在转变,教学行为也在改变,教学手段能体现自己的创新。新苗奖无论是成功的尝试还是留有遗憾的不足,相信她都从中获得了新的启发和收获。
四、 适时“退”与全力的“推”,鼓励新教师的快快成长
经常感受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许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对于小史老师这样的新教师来说,就算平时的教育教学师傅看得再好,一旦公开活动就紧张、发挥不稳定这也是她的职业成长的一道考验。
就比如这次的园内的说课比赛,在比赛之前小史老师就表示过“头皮发麻,站着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摆放了”。我不禁想到:目前由于学校扩园建设,招收了较多的新老师,应该在这些职初教师培养机制中给予新教师更多的机会在园内以各种方式交流,例如外出听课之后回来的模仿教学、说课、甚至是新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技能评比等等。让这些苗苗能够经历更多的风雨,快快长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