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办园教师管理案例:态度与经验
作者: 沈烨 单位:嘉定区鹤旋路幼儿园
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推进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1世纪,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同时“80后”青年教师大批涌入校园,而“80后”这批新新人类的性格特质注定了他们的专业成长要经历由一个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过程。
一、背景:
随着嘉定区鹤旋路幼儿园的创建、开学,一大批“80后”新教师通过招聘进入我园,作为幼儿园的一股新生力量,目前已占全园教师人数的90%。从教师现状来看,现有任课教师16人,应届学前教育毕业的有8名,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有8名。
庞大的新教师队伍给我园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由于“80后”教师出生和成长阶段的特殊性,使他们相对其他教师也显现出独有的优点:
“80后”教师大多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创新,一般不会拘泥于成规。
“80后”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现代化教育手段,并大胆尝试多媒体教学。
她们年轻、好学、充满活力,其中不乏思想品质端正、各项能力均较强的优秀人才,但同时幼儿园的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化素养作基础,因此一些青年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给我园的正常工作运转带来了很大压力:
“80后”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过多的保护和依赖使得这些年轻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工作不够主动,常常会拨一拨、动一动,缺乏独立性和奉献精神。
这些新教师从学校走向幼儿园,其角色一下子还难以转变;她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但对于幼儿的特点不了解,对教材不熟悉,对新的理念的理解不足,使她们一开始的工作举步为艰。
为此,在新课程背景下,“80后”新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成为摆在我们幼儿园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案例介绍:
人物一:小陈老师(幼儿园保健老师):
小陈老师是中医药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刚来应聘时,清秀的外形以及专业对口的经历,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圈定了她。但踏上工作岗位后,我们就发现小陈老师对待本职工作不够主动,做事不知轻重缓急,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不会主动询问、主动学习,只是低着头羞涩地说:“我不会,我不知道。”对于工作中的失误也不及时总结缘由,往往用主观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开学不久,我园预约了妇保所专家来园指导后勤保育工作,专家们大清早就来到了我园准备观察小陈老师晨检的情况,可小陈还磨蹭在办公室,为了再多吃一口早饭竟这样差遣分管领导:“你先去,我再吃一口就来!”
人物二:小徐老师(行健应届毕业生)
小徐老师性格外向,个性强,对音乐尤其是摇滚类音乐有着较强的爱好,并擅长多媒体制作及美术手工制作,在教室环境布置中倾注了许多心血和智慧。但在一次我们的突击检查教师的案头工作(检查备课本及各类计划的制定)中,她告知我们备课本在家里忘带了,后来补交上来后,我们发现备课本的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的字迹完全不同,而且是通过照相机拍摄后打印出来的,我们反复询问原委,小徐老师的答复是:原先的备课本掉水塘里湿了,因此把湿了的几页用照相机拍后打印了出来……真是破绽百出,明明是拍摄了他人的教案用于应付检查,还要编造谎言来欺骗学校,一时真想寻找人证物证与她对质。但转念一想:小徐老师在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时非常投入,为幼儿园网页的丰富与完善花费了许多精力,但为什么今天要撒这个慌?为什么这么排斥备课呢?是对于新教材的难以把握而无从下手吗?我该用怎样的管理方式和态度对待这些个性鲜明的“80后”新教师呢?
人物三:小钱老师(有两年民办幼儿园工作经验的非专业教师)
小钱老师在我们幼儿园可谓是“老教师”了,在浦东一家民办幼儿园有过三年工作经验,各项能力也较强,因此在备课活动中我们往往请她多谈谈对课程目标制定、活动环节设计的想法。在一次备课活动中,正巧轮到小钱老师谈某一节课的目标制定,我满怀期待地想听听小钱老师的想法,没想到她制定的目标一听就是没经过思考与分析的,属于那种随便哪个活动都能照搬的目标,更何况上一周园本教研时,业务园长刚进行过“关于目标的制定”的培训呢!作为一名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我该怎样充分发挥她的优势,让她对工作保持一份执着的上进心和热情呢?
三、我的启示:
面对一所新开办的幼儿园,面对一群对于新课程理念还不够清晰的“80后”的新教师,原先的我,对如何让新教师的迅速成长信心满满,以为只要新教师慢慢把教学经验积累了,业务能力提高了,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可是面对现状,我开始认真思考,在新课程背景下,是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放在首位还是“端正新教师的工作态度,增强青年教师的岗位意识、责任意识”作为教师头等大事?是经验>态度,还是态度>经验 又或是态度+经验……通过全方位的权衡,我园从三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和努力。
启示和尝试一:正视问题,面对现实,以师德培训为抓手,助新教师顺利上路
水桶原理中这样阐述过,一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最差的那块板。新教师刚踏入幼教岗位,有的几乎从未接触过孩子,恰恰是幼儿园这只大水桶中这块最短、最薄弱的板,但新教师又是我园师资主导构成,是未来三年幼儿园的主力军。我们只有面对现实,把水桶中这块最短、最薄弱的板增厚增高了,才能让水桶中装更多的水。
在全园培训中,我们以师德培训为抓手,以态度决定一切为话题,以诚信与责任为根本,转变新教师工作态度。我们请来了师训部、教研室专家为我们作了《新时期幼儿园教师的十项核心素养》以及《态度决定一切》等专题报告,帮助新教师更快适应教师角色,增强了职责意识。我们还请来了园区内成功经营的企业家代表,和新教师进行思想上、工作上的交流,帮助新教师提高了自己的岗位的服务意识,增强了新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唤醒了新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为了激发80后新教师不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自信,挖掘潜能,并能发现周围同伴的闪光点,我们还通过教师写星、说星、评星活动,自我推荐,互评,评选出年度“鹤幼闪亮明星”(根据80后教师的特点设定奖项:服务明星、奉献明星、合作明星),激励每位教师发现自身及同伴的闪光点,并获得初步成功感。活动中,大家深深感受到我们默默耕耘着的园丁们和后勤工作人员的团结、合作和凝聚力,教师们用欣赏的目光发现并讲述了周围同伴及自己朴实但感人的事例,泪光与掌声在活动中不断涌现,彼此欣赏,彼此学习,活动激励着大家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启示和尝试二:提供空间,等待成长,尊重教师个别差异,促新教师个性化发展
树上的花朵总是先开一朵,再开一朵,然后便是一大片。植物的某种特性,往往蕴涵着极富哲理的客观规律,新教师也总是要经历一个“慢慢长大——逐渐成才——开花结果”的历练过程。新教师代表着幼儿园发展的未来,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所在。但是,她们的成长需要过程,在她们成长的最初阶段总是处于弱势,需要学校给予特别的呵护,提供完善的保障,有效帮助他们成长。
在园本培训过程中,总是发现新教师有的在设计活动方面领悟较快,而有的在把握幼儿一日常规方面比较好,还有的在新理念方面更容易接受等,针对在培训中出现的不同“开花”现象,我们在培训中也允许个别差异的出现,让先“开花”的先“结果”,慢“开花”的给予等待的时间,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让新教师个性化发展。我们倾听:倾听新教师的想法、感受、理由,把握她们最真实的心态;我们肯定:肯定新教师的进步(即使横向比较她并不起眼)、肯定她们的发现、肯定她们的研究(哪怕非常不成熟);我们共同商量:小到一个话题、方案的确定,大至办园目标、规划的确定,都与教师在协商讨论的过程中求得共识;我们宽容: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同时帮助她们进行分析、反思,进而获得有益的经验。一年来,我们的孩子和青年教师在市、区教育局等部门举办的各项评比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们的教研氛围、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教研室专家们的肯定。
启示和尝试三:立足课堂,分析肯定,帮助新教师客观分析现状,推动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新教师的茫然、不知所措,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灌输,如果一味以教的方式去带教她们,只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而要通过对话,为教师提供可操作、可尝试的建议,帮助教师学会思考,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获得对现象、问题的理性认识。我们创造宽松、激励的听课环境,建立平等、开放的评课氛围,让新教师在看他人、想自己、抛观点、谈感受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反思。
蝴蝶要经历破茧而出的痛苦才能得到令人赞叹的美丽。今天的“80后”教师,尚未显示出特异的色彩,因为一切都在成长之中,我们将以态度+经验,两手一起抓的方式开展培训,我们期待着一个全新的开始,也相信一个不会遥远的金色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