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幼儿园“小学化”严重
家长望子成龙要求高,幼儿园无奈“拔苗”,小学老师——
幼儿园教学不要操之过急!
策划 赵娅琼 执行 见习记者 陈威屹
如今,越来越多学龄儿童入学前会写字、背单词、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家长为孩子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自豪,并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也因此由“学前”步入了“学中”。不少小学老师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很多本该属于小学学的知识,在幼儿园就学了,以至于小学阶段的部分知识不学就会,但这种状态又能持续多久?”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学前教育“小学化” ,但这一现象屡禁不绝,甚至愈演愈烈,形成社会热点。近日,记者围绕学前教育“小学化” 这一热议话题进行了走访。
父母尴尬“攀比”
“我也想让孩子多玩一会儿,让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但一看别的孩子不仅会背唐诗,还会弹钢琴,我心里就急了。”最近,家住的市区黄山路的李女士感到很纠结。
上个周末,李女士和朋友小孟两家人聚会,五岁的女儿和小孟四岁的儿子成为聚会当天的“焦点”。吃饭时,大家让两个孩子表演几个小节目助兴。没想到,小孟四岁的儿子一下子背诵多首唐诗,并说出一连串的英语单词,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令李女士尴尬的是,五岁的女儿“什么都不会”,在她的教导下,女儿说出了几句祝福语。李女士心里不平衡:“别的孩子会的东西,自己的孩子却不会。再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必须得下功夫好好补补才行。”周末一过,李女士便开始打听“幼小衔接班”。李女士说:“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女儿已经比别人慢一步了,我希望能通过参加辅导班,赶上去。”
采访中,不少幼儿家长告诉记者,同龄孩子的家长在一起聊天,经常以孩子能认识多少个字、能数多少数、能背诵多少唐诗等作为判断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要是自己的孩子什么特长都没有,就拿不出手”。
眼下,虽然距离小学招生还有一段日子,但不少“准”小学生们已被家长送进“强化班”,“恶补”拼音、珠心算及一些基本文化知识,提前适应小学生角色。
幼儿园无奈“拔苗”
记者采访市区几家幼儿园发现,部分民办幼儿园在招生时会向家长承诺教会孩子认识多少个汉字、学会多少个英语单词等。“我们也觉得孩子们很辛苦,也想让孩子多做游戏,那样我们的工作也轻松。但现在的家长都重视孩子学到多少东西,幼儿园也没有办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办幼儿园负责人告诉记者。
“现在的民办幼儿园都是自负盈亏,入园量是生存之本,要想保持较高的入园量就必须获得家长的认可。多数家长提出让孩子在幼儿园尽可能多学些知识,幼儿园就要根据家长的口味设置课程表。”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在“起跑线”上占得先机。而且,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上了小学会不习惯,幼儿园阶段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孩子就能“提前进入状态”。
因此,一些幼儿园为多收幼儿、多赚钱,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幼儿接受能力,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不断制造认识多少汉字、背诵多少篇唐诗宋词、记住多少英语单词、会算多少道题的教学神话,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自己的吸引力。
教育步骤参差不齐,小学老师难兼顾
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小学老师感受到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为小学教学带来的阻力,他们希望幼儿园教学不要操之过急!
吴老师在市区一所小学教一年级,她说:“现在的课越来越难上了,有些孩子不用教就会,而有些孩子却不识几个字,这让我们很难兼顾。按照正常的课程步骤,相当一部分学生失去兴趣,不按步骤来吧,还有些学生跟不上。”
从事十多年小学语文教育工作的陈老师说,虽然现在的学生入学后表现确实比十年前的学生强很多,但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的比起十年前明显增多。有的学生自恃识字多,不愿听老师讲拼音这类旧知识,上课开小差。等到三年级时,幼儿园的老本基本吃完了,上课不能集中精力听讲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也开始影响学生的成绩。结果,本来是很有潜力的一些学生,却出现了学习障碍,而要改掉这种不良习惯,需要很长时间。
此外,过早的接受教育让很多孩子对课堂产生恐惧和抵触感,阻碍孩子的全面发展。
陈老师告诉记者,学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具备系统学习学科知识的能力。3~6岁儿童的认知水平处于前运算阶段,以直觉思维为主,体质处于发育阶段,好动不好静,分心不集中,幼儿园学习小学知识的结果通常是弊大于利。一味的拔苗助长,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欲速则不达。因此,儿童学习应该重视本身的兴趣培养,幼儿家长平时应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不能只盯着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