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性别失衡成焦点
背景新闻:
2011年12月29日召开的四川省成都市学前教育工作会上透露,为改善幼儿教师性别比例,2012年9月,就读成都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将纳入免费师范生范畴,享受免学费待遇。
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点评:
幼儿教师队伍性别失衡已成社会关注热点
幼儿园教师的性别失衡问题并不限于成都,全国范围内亦是如此。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在我国幼儿教师性别比例方面,虽然男教师的比例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是速度缓慢,从2001年到2009年男教师的比例仅从2.17%增加到了5.19%,从业数量仅从1.37万人增加到了5.71万人,而同期女教师的数量则从61.64万人增加到了104.3万人。
有研究认为,男教师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不仅能促进幼儿性别认知发展,其“阳刚之气”还能对幼儿的个性发展甚至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如何提升幼儿园中男性教师的比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以及各级政府在制定学前教育政策时重要的考虑因素。
免收学费只是权宜之策
中国儿童产业研究中心认为,此次成都政府推出的“免费师范男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引受家庭经济因素影响较大的男性考生,不失为增加未来男幼儿教师的权宜之策。但事实上,幼儿园教师收入偏低、缺乏职业安全感及上升空间(民办幼儿园无编制,公立幼儿园编制稀少)、社会对于幼儿园教师的看法(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带孩子”)等因素才是幼儿园男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政府以及幼儿教育机构不在幼儿园教师的待遇等方面进行提升,通过免费的学费政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幼儿园男教师的“后备力量”,却并不能增加男教师的从业数量和保证就业男教师的稳定性,难以对调整幼儿园性别比例起到实质上的作用。
事实上,除了待遇水平外,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职能定位同样值得深思。由于幼儿园的职能包括保育和教育两部分,男性的性格特点以及家长出于保护孩子(尤其是女孩)的考虑,男教师并不适合做保育方面的工作;相反,在体育教育、幼儿园课程研发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职能更适合男教师,而这些工作的职业发展上升空间也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吸引男教师的继续执教。因此,相关机构必须对男教师的职能角色进行合理、明确的定位。
学前教育政策支持从硬件投入转向人才培养
从消息中可以看到,成都市除了在教师性别比例上进行调节外,还将展开幼儿教师、园长的相关培训,这反映出学前教育“国十条”出台后,地方政府已逐渐由注重大力兴建园所的硬件投入转为开始关注人才的培养。成都市作为教育部唯一调研并列入试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西部省会城市,在学前教育的投入水平和结构上无疑将对其他中西部城市在学前教育的投入方式上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此外,值得欣慰的是,无论从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正式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详见《儿童产业高层决策参考》第132期)还是从包括成都在内的地方政府制定各项教师人才培养的政策来看,这些消息都反映了在学前教育的推进工作中已经开始兼顾硬件、软件以及对教师的关注、关怀和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