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文档大全 > 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时间:2022-07-16 13:38:22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反思的您有所帮助。

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本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指导学生把激情朗读和丰富想象有机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第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等词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春天来了,绿色的大自然正向我们徐徐展开……让学生初步感受绿色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第三、第四行中的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呼唤,我指导学生激情呼唤,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境之中。

学习第二至五小节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明亮的眼睛”曾经观察到的大自然动人的画面,回顾自己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感受,想象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欢乐和温馨,倾听大自然对自己的呼唤。

这首诗激情澎湃,生机勃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内在的意蕴,把握诗人情感的脉搏,不大声喊。同时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情绪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

2、排演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先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几个小故事,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可高了。于是我便告诉同学们,我们来排这一课的课本剧,大家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把它改写成剧本,可以加进自己想象的内容,学生惊奇极了。积极学写剧本,背台词,做道具,排练。通过排课本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习与游戏结合到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再活动也表现出一些问题,有一少部分的同学与人和作的能力较差,不知道该怎样参与到同学中去,特别是男同学合作能力更差。缺乏表现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3、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后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文本的妙句,细细品读,逐步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美的,有很多对称句,值得细细品品味。比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对称,写出了四个美丽的镜头。我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学生们通过交流,拓宽了想象的思路,仿写的句子比较贴切、形象,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柳树的青翠,牡丹的高贵。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森林的葱郁,花园的芬芳。”

比如“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文字美丽,又用了拟人的手法,节奏感强,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对我们的召唤。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

学到这样的句子时,我会和孩子们停步驻足,一边读一边欣赏,从字词到整个句子,不仅理解词语,同时感受词语的运用之巧妙,感受人物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朗读,一直充盈着整个教学,有感情朗读在逐步品味中慢慢得到培养,情感在慢慢朗读中得到升华。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本课围绕“为什么要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深入学习课文,并且由此让学生了解自然、亲近自然、走进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健康成长,并探索大自然的奥妙。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以读代讲。通过引导学生多层次的朗读,进一步感悟诗情,体会到探索大自然的乐趣。同时,在阅读文本时,我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这堂课上,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大自然是如此的生机,如此的令人热爱,如此的令人向往,不禁提醒自己,以后在教学诗歌时,不是就诗歌而教诗歌,而是要教会学生读出诗歌的文字之中的文字。

5、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品读文字,感受语言的美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教学本课,我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文本的妙句,细细品读,逐步感悟大自然的美妙。

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美的,有很多对称句,值得细细品品味。比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对称,写出了四个美丽的镜头。我让学生进行了仿写,学生们通过交流,拓宽了想象的思路,仿写的句子比较贴切、形象,如“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柳树的青翠,牡丹的高贵。用绚丽的色彩去描绘森林的葱郁,花园的芬芳。”

比如“鸣禽、野花要和你们联欢,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祖国的山水要和你们相聚,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文字美丽,又用了拟人的手法,节奏感强,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祖国对我们的召唤。类似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

学到这样的句子时,我会和孩子们停步驻足,一边读一边欣赏,从字词到整个句子,不仅理解词语,同时感受词语的运用之巧妙,感受人物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和祖国的热爱。朗读,一直充盈着整个教学,有感情朗读在逐步品味中慢慢得到培养,情感在慢慢朗读中得到升华。

6、《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首清新明快的诗歌。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思。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本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我指导学生把激情朗读和丰富想象有机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第一小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绿色的大门”、“清凉的绿阴”等词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春天来了,绿色的大自然正向我们徐徐展开……让学生初步感受绿色大自然的秀美与神奇;第三、第四行中的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呼唤,我指导学生激情呼唤,让学生深深地融入情境之中。

学习第二至五小节时,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明亮的眼睛”曾经观察到的大自然动人的画面,回顾自己置身于大自然怀抱中的感受,想象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欢乐和温馨,倾听大自然对自己的呼唤。

这首诗激情澎湃,生机勃勃,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内在的意蕴,把握诗人情感的脉搏,不大声喊。同时鼓励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情绪的变化,读出自己内心美好的感觉。

7、排演课本剧,激发学习兴趣──《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先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几个小故事,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可高了。于是我便告诉同学们,我们来排这一课的课本剧,大家选择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把它改写成剧本,可以加进自己想象的内容,学生惊奇极了。积极学写剧本,背台词,做道具,排练。通过排课本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习与游戏结合到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再活动也表现出一些问题,有一少部分的同学与人和作的能力较差,不知道该怎样参与到同学中去,特别是男同学合作能力更差。缺乏表现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8、《自己去吧》教学反思──《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自己去吧》是一篇蕴涵着一定深刻道理的童话故事,其中,文章是在妈妈和孩子的两次对话中展开。课文内容通俗易懂,学习课文后要使学生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节课重点分析第一自然段小鸭子学游泳。教学难点是:从阅读中领悟小鸭子的妈妈为什么要它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围绕这一难点进行设计,如何突破难点?则运用补充创设一个麻雀妈妈这一新形象来教学解决难点问题。新加入的麻雀妈妈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

【教学片段】

师:鸭妈妈怎么说?

生: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师:小朋友,我是麻雀大婶,我觉得这只鸭妈妈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单独去游泳,要是淹死了怎么办?我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呢!我就从来不让我的孩子单独干点什么,他要我帮他,我都答应,小朋友们,你喜欢哪个妈妈呢?喜欢我还是书上的鸭妈妈?

生:我喜欢鸭妈妈。

师:为什么呀?我多爱我的孩子呀!什么事我都帮他做,你们怎么不喜欢我呢?

生:因为麻雀妈妈你太胆小了,不让小鸭子自己练游泳,它就很难学会。

生:你什么都不让小鸭子做,它以后什么事情都不会了。

师:可我真怕小鸭淹死,怎么办?

生:鸭妈妈你不用担心,小鸭子天生就会游泳,我奶奶乡下的鸭子就是这样。

生:我知道小鸭子是不会被淹死的,它的脚上有璞,羽毛上有油,这样子它就不会淹死了。

师: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鸭妈妈对小鸭能游泳是有把握的,它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要锻炼小鸭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你们说对不对?再自己读读鸭妈妈的话。

【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以鸭妈妈说的话为主线,根据鸭妈妈的话,补充创设一个麻雀妈妈,还有麻雀妈妈吐露心扉的一段话,设计上麻雀妈妈对待孩子学本领的态度与鸭妈妈态度的截然不同。第一让学生读了鸭妈妈和麻雀妈妈的话,在思维上有一定冲击,在选择中思维得以开启,在说出理由的同时表明学生已经完全能够理解鸭妈妈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要锻炼小鸭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个道理。第二通过补充新形象,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并让教学过程变成引起学生极大兴趣并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究的活动。而且通过对鸭妈妈和麻雀妈妈话的讨论和理解,学生更好的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激情朗读抒发鸭妈妈对小鸭子的和蔼和喜爱之情。第三通过运用补充创设一个新形象和有关内容,指导学生阅读。为文本的学习突破难点,加深认识,丰富了文本体验,领悟了深厚情感。

9、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在教教材的观念中,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就是知道课文讲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理清课文的条理,得到一些写作知识.教教材是从教材出发回到教材,教材成为教学的中心和主宰,而教学的主体——学生和教师则被偏离于教学的外围,处于被动的地步,一个是被动地接受,一个是被动地执行.久而久之,教师就沦为知识的传声筒,学生就沦为知识的接受器.而按照用教材教的观念,教材不是教学的中心所在,不是教学的蓝本,只是一个凭借,一种资源.一个用字,赋予教师教材加工者,教材开发者,教材创新者的角色地位,还学生以教学的中心地位.用教材教要求教学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成长提高为归宿,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另外,以往的教学只要求讲知识点,而现在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湘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7课《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的是老师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带领学生采集树叶标本,说明只有留心观察,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在执教这篇课文之前,我按照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两种观念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并对这两种教学设计进行了反复推敲与比较,最终在用教材教的执教实践中,进一步体会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

教例一(片段,按教教材设计)

1.通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2.找一找课文中描述树叶颜色和形状的部分.

生划出句子:

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

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针,有的像扇子,有的边缘像锯齿……

3.读句子,认识省略号,了解省略号在句中的意思.

4.用两个词语来概括树叶的颜色和形状.

5.板书:

颜色五颜六色

形状千奇百怪

6.师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树叶的颜色不只是绿色,而是五颜六色,形状也是千奇百怪的,说明只有留心观察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

该教学设计,我只停留在教教材上,重点放在讲知识点上,被动的把书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虽然能弄懂课文讲了什么,但学生并没有亲身观察的经历和深刻,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为了改变这种缺陷,我又在新课程的新理念的指导下,从教教材出发设计并实施了以下教学过程.

教例二(片断,按教教材设计)

一,课前采集树叶,制作标本.

课前我安排了一项课外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们分成学习小组到公园,路边等不同地方采集形状各异,色彩不同的树叶作成标本,仔细观察,并把观察所得记下来.

二,精读课文,赏析理解.

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呢

1.找一找课文中描述树叶颜色和形状的部分.

生划出句子:

原来,树叶不仅有绿色的,还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

树叶的形状更是千奇百怪,有的像针,有的像扇子,有的边缘像锯齿……

2.展示采集的树叶,让学生自由补充树叶还有那些颜色和形状.

学生A:我采的树叶形状像一把梳子.

学生B:我在家门前摘了一种叶子,上面小下面大就像一个葫芦,真有意思

学生C:我捡的这片树叶是彩色的.它上面有三种颜色,你看它的左边是绿色但右边已慢慢变成黄色和红色.

10、《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紧扣课题,让学生质疑。学生问了如下问题:
1、为什么说大自然时绿色的课本?
2、怎样打开大自然这本书?

学生在深入理解、朗读、体悟了诗歌意象后,我顺学而导,引导学生进行了诗歌意境的探究,并以“生活里洋溢着欢乐和温馨”这一句作为情感突破口,逐层解构诗歌意境。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心境与文本的语境打通了。

大自然是本无字书,他蕴含了无穷无尽的知识,孩子们从生动的诗句中不经意间体察到了“宽广的胸怀”“辽远的视野”“生命的价值”,并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在这种和谐的课堂里,学生轻松打开了“语文教学的课本”,打开了大自然的课本,也打开了人生的课本。

11、《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我都为学生课堂反应的木讷而苦恼。精心设计的一个问题满怀期待地问下去,很多时候得到的却是无言的冷对,每当那时,我便感觉心寒,有几次甚至动怒,结果却更加糟糕。自责、埋怨、气愤……一股脑涌上心头,仿佛有一块巨石严严实实地压在心头。

升入五年级了,我感到再也不能这样了。于是,开学初,我就大力鼓吹课堂积极举手的重要性。并告诉学生,语文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它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宇宙苍穹,小至花鸟虫鱼,世间万事万物尽收“囊”中。从这门学科里,我们可以跨越时空,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迷人风景,可以迈进故事王国,聆听一个个绚丽多姿的故事,可以与先圣今贤对话,获得智慧的启迪,精神的滋润,可以浸润在母语世界,领略母语的丰富与微妙……我甚至还把从孙建峰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句“没有唯一的答案,只有缺席的遗憾”一次次地念叨给学生听。期望有更多的学生勇敢自信地表达心中的想法。

今天,我走出《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课堂,顿觉轻风拂面,神清气爽,因为,我这“欲望的深壑”终于在今天的课堂中得到了“填补”。

说来惭愧,对诗歌的教学,我向来恐惧,从“实用”的角度考虑,能够背出便万事大吉。诚然!这应该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却让我颇伤脑筋。在备课时,我想细化设计,精心预设,却难以下笔。无奈之下,只是列了个提纲:1、细细品味课文,扣住有关词句去体会、评价这“课本”怎么样。2、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深入研读。3、体会这“绿色的课本”如何去打开。第二版块几乎是完全的“生成”,究竟学生会有怎样的体会与感受我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

怀揣着忐忑走进了课堂,开始了“大自然之旅”。开始交流了,学生的反应与我的预想相差无几——了了几只手,真有点鹤立鸡群的感觉。但我没有像以往那样面露嗔色,而是微笑着请一位女生回答。这位女生选择的是第四小节,她说,这一节是祖国山水的呼唤,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勇敢地向前进。不然,就没有无法获得成功。我心头一喜:头开得不错啊!于是,我大家称赞,鼓励学生围绕这一节继续交流。大概是受到第一位女生发言的启发,举手的人越来越多,纷纷发言,有的说:要想看到山上美丽的风景,就要勇于攀登,不能半途而废,这里山上的美丽风景其实指的是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有的说:这句话是用了拟人的方法,通过祖国山水的话,号召我们少年儿童要有勇气、有胆量,去挑战困难和挫折……接着,我通过引读、男女生分别读的青山、绿水的话等方式,引导学生读书内化。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我时而激情范读,时而盛赞学生的发言,时而指导学生读书,学生们兴致勃勃,饶有趣味地朗读课文、畅谈体会。都能比较好地感受到诗歌的美妙意境和绵绵意蕴。比如,一名男生在谈到“让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时说道:这句话描绘的景色可真美,而且好像是在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像翠竹一样的挺拔,像松柏一样苍劲。这样的体会可谓是独到,充满了个性化色彩。

整节课,我都处于欣喜若狂的状态,结课时,我对学生说:我没有想到同学们能想到这么多,如此丰富多彩的体会是你们用心读书的结果。你们是我的老师!孩子们会心一笑,我继续“鼓吹”:语文课上最美的风景就是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读书体会,因为每一个体会都是智慧的结晶。老师讲得再多,也仅仅是一种智慧,如果每个人都发言,那么我们在一节课上,我们就收获39种智慧。(我们班共39个人。)

最后,我们在齐读声中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

回想这节课,我想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除了归功于此前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教育”,还有这么两点因素:1、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每次学生的发言我都没有像审判官式的给出一个冷冰冰的对与否的评价。对回答得好的,我加以鼓励,对于回答有所偏差的,我强调这是他的独特体验,鼓励继续交流。2、营造了一个浓烈的情感氛围。充满激情的课堂评价语言,对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深入挖掘,让学生的身心被情感浸润着,在这情感的催发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恐怕“情动而辞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2、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反思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大自然美丽的呼唤,是祖国热情的呼唤。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文题蕴含丰富,以“绿色的课本”喻“大自然”,形象贴切且引人遐想。作者孙友田是当代诗人,他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召唤少年儿童热爱自然,勇于探索,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诗歌的语言凝练、简洁,感情色彩浓烈,跳跃性也强。赏读诗歌,不能只满足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还要通过这些凝练、简洁的语言,走进诗歌所描绘的境界中。所以在学习诗歌第二部分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在朗读诗歌后说说“大自然的课本里”都有些什么,接着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一幅幅美好的画面,畅谈体会,相互提示,丰富、发展、深化、升华想象,这样,原来凝练、简洁、跳跃性很强的文字,就变成了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有情有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 “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田野的肥沃”,“丰收的果园”,“珍奇的鸣禽”,“野花的烂漫”。学生犹如置身于大自然美景之中,与作者的心灵交汇,相互融合,不禁怦然心动、心旷神怡。整堂课的教学,我和孩子们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如此的轻松。

幼儿园反思推荐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 春笋教学反思 蘑菇该奖给谁教学反思 三个小伙伴教学反思 春晓教学反思 蚕姑娘教学反思 会走路的树教学反思 问银河教学反思 长城和运河教学反思 鸟岛教学反思 台湾的蝴蝶谷教学反思 13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反思 江南春教学反思 永远的白衣战士教学反思 暖流教学反思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最新反思 一年级拼音教学反思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新课标的误读与反思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反思与对策 对语文教学效果低的反思 语文界需要反思什么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十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对新语文课堂的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反思 《秋天的雨》教学反思

相关信息 绿色环保大厅(幼儿园大厅环境布置图片) 绿色食品标语67句 打开包装袋的秘密_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绿色的小树_幼儿园墙面环境设计图片 绿色环保大厅(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图片) 绿色环保生态社区宣传标语73句 绿色出行的标语和口号67句 绿色的门(幼儿园区角环境布置图片) 绿色的蝴蝶(小朋友的树叶粘贴画) 绿色蝴蝶(小朋友制作的树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