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师版二年级下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学反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是一首围绕儿童生活选材、易于引起学生共鸣的现代诗。诗中描写的“我”把蛋糕、棉衣、歌片放在枕头边,托梦给卖火柴的小女孩送去,希望小女孩不再饥饿,不再寒冷,并且能在一起快乐地歌唱。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先布置让学生读一读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以达到激发学生同情心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弄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这堂课重点段的学习中,我先向学生们提了一些问题:
(1)小作者送了什么东西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2)为什么送这些东西?
(3)你从中知道小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重点段落,这样做效果不错,许多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能答的上来。接下来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我注重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我让他们说说从句子“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中体会到了什么?又是从哪一个词语体会到的?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已的理解说出自已的感受,然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也想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做点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说。
最后,我让学生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然后让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最后再让学生赛读,学生读得很美,很生动。因此,我觉得朗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在读中体会和感悟。
最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写一写自己想送给小女孩什么,以达到练笔和升华感情的作用。从下午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是动了脑筋的,都能从吃、穿、住、用、玩几方面着手,写得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2、西师版一年级下册《种子》教学反思
1、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作课堂最为重要的资源,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我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种子钻出地面后,他会看到些什么呢?课堂上这一环节是最出彩的,学生们兴致颇浓。下课时,我没料到有些没被请到说一说的同学要求我再给他们提供一次机会,他们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此时此刻,我感动极了,我想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对了,真正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训练。
读书活动其实也是学生体验情感的活动。而有情感体验的读书活动,才更具有生命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我范读有关文中的语句,实际效果很不错。我能感受到自己动情的朗读已打动了所有学生,为他们后面的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在指导朗读“种子”破土那一系列的动作时我先让学生画一画表示动作的词语,但任务比较难,学生很有困难,于是我领着同学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接着又让学生做做动作,开始学生很放不开,在我的引导和示范下,孩子们渐渐放开了手脚,动作大方了,读得语气上来了,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的上台了表演,教室里好不热闹,时间飞快的就过去了。以读代讲,以表演代替枯燥的一遍一遍的集体读,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了读的乐趣,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3、成功的预习,是上好课的基础。
预习是一种铺垫,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课文”,为学习课文做准备的阶段。谁说一年级不会预习,把预习要求给学生,邀请家长进行严格督促,老师及时到位的检查和表扬,学生就会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不信你试试,效果一定很好。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3、西师版一年级下册《生日礼物》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生日礼物是珍贵的,它寄托着送礼人的深情祝福。这篇课文短小活泼,意思简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知道小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可以捉害虫,保护庄稼,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乐趣。热爱鸟类,善待动物,就是热爱大自然,就是爱护环境。
教学前,我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收到过生日礼物吗?”学生异口同声说:“收到过。”我又问:“你们收到的礼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收到的礼物各种各样,我接着问:“你们收到生日礼物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学生回答。我趁机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文中的小朋友收到了什么样的生日礼物,他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都投入到了阅读课文之中,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课。学生找到后纷纷举手回答:“是一份特别的礼物,是一只美丽可爱的小鸟。”“他的心情怎样?”“高兴。”“他这么喜欢这只小鸟,那后来小作者又为什么把它放飞了呢?”“因为小作者要给小鸟自由。”“因为小作者爱护大自然。”从学生的回答我觉得学生已经学懂了课文。于是,我趁机对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的教育,从而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4、西师版一年级下册《种水珠》教学反思
《种水珠》是西南师大版课标一年级二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选文短小,充满童真童趣。主要描写一个天真的小姑娘看到妈妈的晾衣杆上有很多小水珠,就站上小方凳去摸,结果一碰到竹竿,小水珠就跳到地上不见了。小姑娘天真地想:这些小水珠种到地下了,能像其他种子一样长出水珠来吗?
教者 抓住课题中“种”字做文章,既引导学生学习了这个多音字的读音,体现了低年级教学以字词教学为主的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围绕这个字组词,质疑,收到了激发兴趣的效果。
实际上,现在的公开课教学,老师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在开讲时抓住课题中的关键词激趣质疑。笔者曾专门收集特级教师们的开讲教学方法,也发现多数都能抓住课题大做文章,使一开讲就产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产生疑惑(学习动力)的功效:有的抓住课题让学生读出味来。如王菘舟老师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让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课题,或突出“威尼斯”,或突出“小艇“,让学生明白,课题朗读重音的不同,凸现的意思和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窦桂梅老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也是将“秋天“和“怀念”一词颠倒让学生读,感受不同的效果。有的抓住课题指导学生书写。如特级教师贾志敏教学《新型玻璃》一文时,边板书“型”字便讲些写字时应注意的地方,突出了这个生字教学。有抓住板书课题时机教育学生工整书写的。如笔者教学《鲸》一文时,边板书便告诉学生:写字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就像做人一样要认认真真。有在课题书写时故意漏写词语,引导学生质疑的。如靳家彦老师教学《有这样一个村庄》时,故意将“这样”两个字写掉,让学生指出,顺势引导学生读文理解这样的村庄是怎样的村庄。收到极好的效果。
总之,课题是文章的灵魂。教学时抓住课题做做文章,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5、西师版二年级下册《看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看黄果树瀑布》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常瑞写的一篇游记。课文主要写了京京在阳阳的带领下游览了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看到了瀑布的壮丽与神奇。
本课的课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点展开:
一、找出描写瀑布声音与样子的句子,并通过句子的描写通过想象感知瀑布的壮丽与神奇。
为了能让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我首先出示了阅读小提示:
1、远处传来一阵像( )的声音,是( )的声音。
2、找出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来。
3、中国最大的瀑布是( ),有( )高。
4、找出描写瀑布样的句子,用直线勾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动笔。
主要是对描写样子的句子进行了细读,特别是“瀑布落到深深的潭中,不珠溅得比山崖还要高,银光闪兴,晶莹耀眼,像给大山罩了一层洁白的面纱”通过反反复地读,并让学生找出句了中的美词,想像画面,从对动词“溅、罩”的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从而感受到瀑布的壮丽
二、初步感知按一定顺序观察的写法。
本课有几个具体的观察点,通过点拨让学生课文中阳阳观察瀑布的不同地点,并读读他从不同点看到的瀑布的样子的句子,使学生对按一定顺序观察景物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并结合练习题再对观察的顺序巩固了一遍。
本课中较好的做法:
将课堂教学与同步作业结合起来,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现场反馈,有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阅读教学跳出以前的只读的单一,通过读前带问题,读中动笔,读后交流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文的学习活动中来,让老师能更快地了解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6、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看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看黄果树瀑布》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制作精彩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图、色并茂的特点,有利于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课前导入时,随着风景如画的图片的出现,教室里一片惊呼声,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叫道:“太美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就调动出来了,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整节课学生们情绪饱满,学习效果较好。
二、运用多媒体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瀑布,有许多的学生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茫茫然。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精读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资源把课文描述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了雄伟壮观的瀑布,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引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模仿学习,在课文朗读中除了学生自己朗读外,还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上播放课文录音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音中能够注意字音、停顿、轻重、速度、节奏和语调等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学生观察多媒体画面进行想象,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美丽的画面,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瀑布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情感也自然流露在朗读之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教学中,自己总是希望面面俱到,自己的语言也不够精炼,所以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努力学习、实践,争取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7、西师版二年级下册《会唱歌的木叶》教学反思
《会唱歌的木叶》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描写大山充满生机,鸟语欢歌,山中小阿姐热情好客,用木叶歌和小鸟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山里小阿姐纯真可爱的形象,赞美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特别是体会课文最后一段话所表达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认生字,记生字,分析字的结构,口头组词造句。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干什么,孩子们读后知道是我和小阿姐闯山,小鸟们知道有客人闯山有何表现?从鸟儿们的歌声和跳跃中看出了动物与人的和谐。阿姐和小鸟们的问好、祝福、交谈分析得出人和动物的和谐。阿姐吹出的美妙的木叶歌把动、植物都深深吸引体现出阿姐的纯真可爱。从“我”看见树上挂着串串绿色的歌这句话里看出,作者已深受和谐的感悟,感悟到大山的每一片绿叶都是充满生命激情的绿色之歌,此时已分不清是木叶给了阿姐吹木叶歌的天赋,还是阿姐带给木叶动听的歌声。孩子们学习了课文,都觉得惊叹,动物居然能和我们交流,好神奇呀!孩子们沉浸在语言描绘中,请孩子们马上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孩子们畅所欲言,想象满树的音符,树下我和阿姐还有动物们一起欢乐地做游戏......
在这节课中,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但对生字的识记上下的功夫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识字方面还要加强力度,多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和动植物间的和谐程度在不断下降,孩子们在学习了课文以后,能关爱动植物,可动物们在饱受了人类的伤害之后,还能放下心来和人类和谐共处吗?让我们停止所有的伤害行为,为动物,也为我们人类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和谐社会吧!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8、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花孩子》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花孩子》一课,课虽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结束。
一、识字教学方面
低年级教学识字教学是重点,识字任务重,如何落实阅读教学中的识字任务,新课程标准强调随文识字、强调自主识字。在本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已借助拼音读课文,让生在文中把生字圈画出来,让生在读中的多次见面巩固,然后再利用小游戏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二、引导生理解课文方面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本节课在教学中己注意到这一点,但在具体操作上却表现不尽人意思。因为上课时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本以为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让生读,学生已基本上能把课文读下来了。谁知因为时间太短,学生不能充分读熟课文,对课文内容不能充分了解,给后面的的理解造成了困难。通过这次教训,我再一次认识到了预习的重要性。以前,总认为课前让生预习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充分的解,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时,学生就会索然无味。现在比较得失,还是应该把预习放在课外,课文读通以后课堂上才能读出感情来。
二、细节不容忽视
自己做事一向大大咧咧,课堂上不注意细节。如上课因为发现学生不注意听讲,突发奇想,想到用评比课堂之星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仅仅布置了却没有落实。板书随意性大。孩子身上有母亲的影子,学生身上或多或少有老师的影子。做为一名老师,为了更好影响自己,就不能由着性子来,想办法克制自己的不足,努力把自己完美的一面呈现给学生。
另外,这节课下课时任务没能像预想的那样圆满完成,除了课前预习不够充充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又犯了一个贪的毛病,想讲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以后在确实目标时要求一定要注意不能面面俱到,一节课要有重点,要想办法突破重点。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9、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耳朵上的绿星星》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紧扣低年级识字教学重点,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阅读教学体现了“实”、“活”、“巧”的特点,有效促进学生识字、写字、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一堂充满人文情怀、课堂实效性高的语文课。
1.识字教学体现一个“实”。教师始终把握学生年段特点,以识字为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在自由读书中认字,在逐句检查朗读中分散识字,在认读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和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等形式中识字,在不断深入的课文阅读感悟、词语理解及生字的反复浮现中进一步巩固和运用生字,在指导写字中识字等,有机渗透识字、写字的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使本课的识字教学形成“随机潜入、水到渠成”的特色,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识字的快乐。
2.词语教学体现一个“活”。词语教学是低年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师采取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结合学生生活体验理解、借助动作表演理解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体现灵活、多变的特点。在检查朗读句子时理解“甜滋滋”一词,当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到“甜滋滋”就是心里很高兴时,老师及时引导“听到你们美美的朗读,老师心里也甜滋滋的。”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对于“善良”一词的理解,教师的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在有感情地朗读和扮角色表演中感知松鼠的美好心灵,再说说为什么喜欢小松鼠,进一步体会小松鼠的善良,再举例说身边善良的人和事让学生具体感知善良的行为,将理解与运用融合在一起,将理解词语、感悟课文、说话练习、思维发展、写字指导有机整合在一起。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10、西师版二年级下册《谁住顶楼》教学反思
《谁住顶楼》是本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均是围绕儿童生活选材,再现了儿童的情感世界,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获得情感体验。
《谁住顶楼》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的是:新楼盖好了,动物们围绕着谁住顶楼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从动物们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邻里间的和睦友好、互相谦让的气氛。全文以小马、小兔、小猴、小狗的对话为主要形式进行描写,而贯穿全文的主线仍然是“谁住顶楼”。
在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教学中,我完成了预先制定的两大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新楼房里的居民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懂得要为别人着想,要给别人以方便。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四步法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生字、词语;
2、激趣导入新课;
3、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分角色读课文并拓展延伸。
在教学中,我随时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习惯,训练孩子们说完整的话并正确使用基本的标点符号,注重倾听孩子的反馈意见并积极纠正孩子出现的错误,不否定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课文的第二个环节时,我采用设问的方式来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如:新楼盖好了,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可是在搬进新楼以前,他们却遇到一个问题,聪明的孩子,你们知道是什么问题吗?由此设问导入新课,直接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谁住顶楼;在孩子们明确老牛年岁大不能住顶楼后,接下来挨着出场的小马、小兔、小猴、小狗他们的对话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因此,我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感悟文章主题思想,比如,在学习小马和小兔的对话中,我分别请两个小组的孩子进行表演读;在学习小兔与小狗的对话时我有采用的是:谁喜欢小兔子谁就带着感情朗读,结果好多孩子都模仿不同小动物的特点有序的练习着……在充分阅读揣摩的基础与老师串讲的基础上,孩子们不难理解本篇课文的主题。我还特别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孩子们进行感悟,如:小马自告奋勇的说,这自告奋勇一词就体现了小马对老牛的关爱;在课文第5自然段小猴子反对小兔子的话语中,出现了5对反义词,我趁机要求孩子先寻找规律,再在此基础上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反义词并读读记记,最后再把这几组反义词送回句子中,读一读,还把它们读得重一些,由此又挖掘出小猴对小兔的关心。
在教学得最后环节是分小组、分角色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孩子们还不约而同的加上好些动作,表情也很丰富,感情也在不经意间流露了出来,课文的理解自然也不在话下。
课后反复琢磨,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一些缺陷:
1、当提出“顶楼有那么多的不方便,动物们为什么要争呢,它们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时,有学生的回答已揭示了主题:动物们争的是困难,把方便让给别人。我欠缺了应有的教学机智,没能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找出动物们最初争住顶楼的共同想法,再去深究它们具体怎样争。
2、应更加注重学生们的朗读训练,平时还得加强训练,使朗读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
3、应进一步强调:动物们反对的理由其实也是在为别人着想,这个“理由”直接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出来了,更容易体现主体。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11、西师版二年级下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学反思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是一首围绕儿童生活选材、易于引起学生共鸣的现代诗。诗中描写的“我”把蛋糕、棉衣、歌片放在枕头边,托梦给卖火柴的小女孩送去,希望小女孩不再饥饿,不再寒冷,并且能在一起快乐地歌唱。
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先布置让学生读一读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课一开始,我就先让学生谈一谈读后的感受,以达到激发学生同情心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弄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二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这堂课重点段的学习中,我先向学生们提了一些问题:
(1)小作者送了什么东西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2)为什么送这些东西?
(3)你从中知道小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学重点段落,这样做效果不错,许多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也能答的上来。接下来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我注重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我让他们说说从句子“你别问,这是为什么?”中体会到了什么?又是从哪一个词语体会到的?孩子们都能根据自已的理解说出自已的感受,然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也想为卖火柴的小女孩做点什么吗?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说。
最后,我让学生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我采用的方法是教师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想象,然后让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最后再让学生赛读,学生读得很美,很生动。因此,我觉得朗读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在读中体会和感悟。
最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首小诗,写一写自己想送给小女孩什么,以达到练笔和升华感情的作用。从下午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是动了脑筋的,都能从吃、穿、住、用、玩几方面着手,写得不错,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本文来源于yuwen.chazidian.com,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