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音乐教案爱护小树苗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爱护小树苗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内容富有情节性,生动描写了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曲调活泼而富有童趣,2/4拍的节奏强弱明显,歌曲结构简单,整首歌曲唱起来很流畅,适合中班幼儿演唱。此首歌曲有两个教学点:(1)歌曲中的切分音,掌握好了这一知识点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歌曲中“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难点:唱准切分音,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二、过程实录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理解歌曲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2.初步唱准切分音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3.懂得爱护小树苗、关心的树苗的成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2.物质准备:八字形双排座位,图片两张,节奏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演唱歌曲《郊游》入场,引起幼儿兴趣。
春天来了,天气可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郊游吧?边唱边两两拉手入场。瞧!路旁有两排小椅子,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2、练声,熟悉歌曲旋律。
(1)公园里可真热闹,听!小鸟在唱歌了。教师示范唱“叽叽叽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歌曲第一句音乐)
(2)教师提问:小鸟是怎样唱歌的?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幼儿观察,学唱切分音。
(3)小蜜蜂出来采蜜了,它也唱了起来。“嗡……”;池塘里的小青蛙也唱起了歌“呱……”。
评析:这一环节是导入环节,让幼儿在愉快的《郊游》歌曲中进教室,创设了特定的情景,让幼儿融入与该情境中,调动了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在练声环节,又将难点前置,帮助幼儿很好的掌握了切分音。
二、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一,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歌词
(1)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示范念第一段歌词。
(3)根据歌词内容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出示图二,理解并记忆歌词第二段。
3、教师与幼儿完整念歌词。
4、教师与幼儿在旋律的伴奏下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1)小鸟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把这件事轻轻的告诉小鸟。
(2)小鸟有把这件事大声告诉了蝴蝶。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解决了歌曲的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同时对幼儿进行了相应的环保教育。但是在记忆歌词的这个环节,教师花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减少。将音乐更快的进入。
三、学唱歌曲《爱护小树苗》
1、教师示范完整唱歌曲。
青蛙听到了这件事把它唱成了一首歌。
2、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唱。
3、与幼儿共同讨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1)小姐姐看见小弟弟在摇树,心情怎么样?该怎样唱?
(2)小姐姐喊小弟弟来浇水的时候,心情又怎样?
(3)师幼共同演唱,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4、教师与幼儿相互对唱。
评析:在这各环节中,教师采用了一系列教学策略让幼儿学唱歌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建议教师在这一环节采用请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伴唱的方式进行,效果会更好。
三、活动后思考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首先在运用整体教唱法时,我特别注意了前期铺垫工作。教师的整首范唱,个别节奏如切分音的学习,歌词的学习都为整体教唱打下了基础。其次,注意变化形式、灵活运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整个教学活动要幼儿从头到尾整首学唱,一边一边的重复是不符合纲要精神的,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比如无伴奏整体教唱,因为幼儿跟人声学唱比跟乐器学唱容易些,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另外还运用了分组表演唱、个别和集体的对唱等形式。再针对较难掌握的地方进行分句教唱。这样不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和疲劳。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将切分音的节奏,引导幼儿单独进行尝试学习。然后再利用整副节奏谱引导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歌词。这个过程注重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新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运用游戏的语言、创设游戏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尊重了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
2、大班体育爱护小树苗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健康游戏发展幼儿绕障碍走、跑的能力,提高幼儿动作的灵敏性;
2、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以及教育幼儿爱护小树苗。
活动准备:皮球四个,装水饮料瓶幼儿人手一个,用废旧饮料瓶制作的小树苗若干,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四路纵队入场,向右转,成体操队行散开,老师带幼儿一起跟音乐做准备操,活动幼儿全身各个部位。
二、基本部分。
1、给小树苗巡逻。启发幼儿想办法,绕小树苗花样走,鼓励幼儿想出多种不同的办法。
2、给小树苗浇水。幼儿持瓶双臂侧平举绕小树苗走。(加大手臂负荷绕障碍走)
3、接力赛。加大活动量,绕障碍跑。接力赛三次。距离为10米。
三、结束部分。放松活动,打“保龄球”。分为四组,玩若干次。活动结束。
3、中班健康活动教案:爱护眼睛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眼睛的构造、用途。知道6月6日是世界"爱眼日"。
2、教育幼儿爱护眼睛,学习保护眼睛的方法。
3、引导幼儿学习缓解眼睛疲劳的保健操。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眼睛的构造图,故事眼镜和鼻梁,幼儿不良行为的情景图(也可以是孩子和老师的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眼睛》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颗黑葡萄。
上大门,下大门,关起门来就睡觉。
二、了解眼睛的构造,用途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处?中间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的最中间的小圆点是什么?眼睛是用来干什么的?
2、请幼儿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见东西的感觉。
小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没有眼睛我们什么也看不到。
三、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眼睛的必要性和保护眼睛的办法。
1、欣赏故事《眼镜和鼻梁》
提问:眼镜和鼻梁为什么吵架?最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结:眼镜带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视眼,没有眼镜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眼睛。
2、欣赏情景表演或看图片(1)小朋友在用脏手揉眼睛。
提问: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小结:小朋友的脏手上有很多的细菌,如果用脏手揉眼睛会让眼睛生红眼病,我们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干净的毛巾、手绢或者卫生纸擦。
(2)小朋友头趴在桌子上画画。
提问:这个小朋友哪个地方做的不对?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平时还要注意什么事情?
小结:看书,画画时眼睛不能距离纸太近,也不要躺着看书,否则容易得近视眼。我们要在看书画画时抬起头,眼睛离开约1尺的距离。平时还要注意不要看电视的时间太长,看书时间长了要向远处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锐的东西,多吃一些对眼睛有好处的胡萝卜、动物肝脏等食物。
四、引导幼儿做简单的锻炼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师示范眼睛保健操--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向上、左、下、右转动,用手指轻轻按摩眼睛周围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按摩下面的肌肉,按摩太阳穴等2、幼儿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和老师一起做眼睛保健
4、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动物的音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设计该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能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在农场里》。
2、 让幼儿在学唱歌曲的同时,能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并懂得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3、 在了解动物的习性的基础上,为熟悉的歌曲创编语言节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能积极的参与表现音乐。
2、能从动物的叫声中体会音乐的节奏。
活动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头饰若干、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给幼儿每人发一个小鸭子头饰)
1、 师:小鸭子们,(幼儿答应)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农场。大家坐好啦,准备开车咯!(发生练习)
2、 师:小鸭子们我们到站咯,我们一起去看看农场里都住着谁?(播放音乐《母鸭带小鸭》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做律动)
提问:这个农场里都住着什么小动物?(幼儿说说)
我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引导幼儿回答)
3、 师:学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选择几名幼儿示范)
4、 (播放《在农场里》)
师:你听出来了吗?小动物们唱歌欢迎我们呢。
二、学唱歌曲《在农场里》
1、播放歌曲,并请幼儿回答有哪些小动物欢迎我们。
2、小动物的声音真好听,让我们一起学学(接龙)老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
3、小朋友真棒小动物的歌曲一下子就学会了,下面我们边唱边边做动作,老好好观察那位小朋友最出色我们请他上来表演。
(再次播放歌曲)请优秀的幼儿上来表演示范。
三、创编语言节奏
1、再次播放歌曲,幼儿自由谈论农场里还有什么小动物没空来唱歌欢迎我们。
2、他们是谁呢?如果他们来了,他们会怎样唱呢?(幼儿自由描述)
3、还有那些小动物要来欢迎我们?我们也来把他创编到节奏里面去。
4、幼儿跟着音乐创编歌曲。
四、歌表演
师:这首歌曲我们今天已经很熟悉了吧,下面请你们用形象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来完成歌曲的演唱。
(评选出表演最优秀的来表演给大家看)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参观了农场,动物们唱了一首歌欢迎我们。我们学会了吗?学会了我们就一起来表演一次。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让幼儿体会到演唱的欢快,在教学中幼儿配合的很积极,整体效果不错,可细听下来幼儿在音高的把握上还不够,主要是演唱方法不对,课堂中我忽略了这一点,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细节部分,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另外,我将创编环节放在之后感觉也不是很好,应该放在学唱歌之前,这样会更利于幼儿创编演唱歌曲,唱准歌曲。
5、中班歌唱活动:爱护小树苗
幼儿园中班歌唱活动:爱护小树苗
活动目标:
1、初步唱出歌曲中“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心情。
2、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理解歌词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3、懂得要爱护小树苗、关心小树苗的成长。
活动准备:
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活动过程:
1、熟悉歌曲旋律。
(1)在《爱护小树苗》的旋律声中进入教室。
——我们一起去散散步,好吗?找个小椅子坐下来。
(2)随音乐合拍地拍手。
——宝宝们,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拍拍手。
(3)创编其他身体动作,随音乐律动。
——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动作?
教师根据幼儿创编的动作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三遍。
——我们来学学他的动作。
2、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范唱歌曲。
——刚才我们听的那首曲子,老师还能把它唱出来呢!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歌曲中所唱的内容,理解歌词,并学念歌词。
——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师根据幼儿回答帮助幼儿归纳歌词,并引导幼儿一起学念。
——小朋友做了些什么?周围的人是怎么说的?
(3)教师再次范唱歌曲2—3遍。
——后来小树苗怎么样了?我们再来听一听。
(4)完整念歌词2—3遍。
——这个曲子的名字就叫《爱护小树苗》。
3、学唱歌曲。
(1)随歌曲旋律念歌词。
——下面,我们听着音乐来说一说爱护小树苗的事情。
(2)合着歌曲旋律主动学唱歌曲。
——我刚才看见有的小朋友已经跟着琴声唱起来了,你们想不想来唱呀?
(3)有重点地练习。歌曲中两种不同的呼唤语气。
(4)有表情地歌唱。第一段因为很焦急速度稍微快一些;第二段快乐而迫切,速度稍加快。
4、即兴歌表演。
组织幼儿边唱边做动作,教师集中幼儿的动作,带领大家边唱边表演。并从中进一步懂得要爱护、关心小树苗。
6、中班音乐教案:爱护小树苗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爱护小树苗
一、活动前思考
1、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内容富有情节性,生动描写了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曲调活泼而富有童趣,2/4拍的节奏强弱明显,歌曲结构简单,整首歌曲唱起来很流畅,适合中班幼儿演唱。此首歌曲有两个教学点:(1)歌曲中的切分音,掌握好了这一知识点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歌曲中“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歌词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难点:唱准切分音,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二、过程实录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理解歌曲内容,主动学唱歌曲。
2.初步唱准切分音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3.懂得爱护小树苗、关心的树苗的成长。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2.物质准备:八字形双排座位,图片两张,节奏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演唱歌曲《郊游》入场,引起幼儿兴趣。
春天来了,天气可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郊游吧?边唱边两两拉手入场。瞧!路旁有两排小椅子,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2、练声,熟悉歌曲旋律。
(1)公园里可真热闹,听!小鸟在唱歌了。教师示范唱“叽叽叽喳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歌曲第一句音乐)
(2)教师提问:小鸟是怎样唱歌的?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幼儿观察,学唱切分音。
(3)小蜜蜂出来采蜜了,它也唱了起来。“嗡……”;池塘里的小青蛙也唱起了歌“呱……”。
评析:这一环节是导入环节,让幼儿在愉快的《郊游》歌曲中进教室,创设了特定的情景,让幼儿融入与该情境中,调动了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在练声环节,又将难点前置,帮助幼儿很好的掌握了切分音。
二、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一,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歌词
(1)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示范念第一段歌词。
(3)根据歌词内容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2、出示图二,理解并记忆歌词第二段。
3、教师与幼儿完整念歌词。
4、教师与幼儿在旋律的伴奏下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1)小鸟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把这件事轻轻的告诉小鸟。
(2)小鸟有把这件事大声告诉了蝴蝶。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是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解决了歌曲的重点理解歌词内容,同时对幼儿进行了相应的环保教育。但是在记忆歌词的这个环节,教师花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减少。将音乐更快的进入。
三、学唱歌曲《爱护小树苗》
1、教师示范完整唱歌曲。
青蛙听到了这件事把它唱成了一首歌。
2、教师与幼儿一起完整唱。
3、与幼儿共同讨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1)小姐姐看见小弟弟在摇树,心情怎么样?该怎样唱?
(2)小姐姐喊小弟弟来浇水的时候,心情又怎样?
(3)师幼共同演唱,唱出“快别摇树”的焦急和“快来浇水”的迫切性情。
4、教师与幼儿相互对唱。
评析:在这各环节中,教师采用了一系列教学策略让幼儿学唱歌曲。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唱。建议教师在这一环节采用请个别幼儿表演,其他幼儿伴唱的方式进行,效果会更好。
三、活动后思考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是人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及节奏图、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取了整体教唱法、情绪感染法和节奏朗诵法。
第一种方法整体教唱法,整体教唱是把歌曲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也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形象来接受的,这样幼儿容易进入歌曲特定意境,引起幼儿一定的情感体验带着感情演唱。整体教唱法比较适合音乐艺术的特点。首先在运用整体教唱法时,我特别注意了前期铺垫工作。教师的整首范唱,个别节奏如切分音的学习,歌词的学习都为整体教唱打下了基础。其次,注意变化形式、灵活运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整个教学活动要幼儿从头到尾整首学唱,一边一边的重复是不符合纲要精神的,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比如无伴奏整体教唱,因为幼儿跟人声学唱比跟乐器学唱容易些,在没有伴奏的情况下幼儿更能听清歌词、曲调的特点。另外还运用了分组表演唱、个别和集体的对唱等形式。再针对较难掌握的地方进行分句教唱。这样不会使幼儿感到乏味和疲劳。
第二种方法是节奏朗诵法,主要在学习理解歌词的环节运用。这是帮助幼儿掌握歌曲节奏和记忆歌词的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将切分音的节奏,引导幼儿单独进行尝试学习。然后再利用整副节奏谱引导幼儿边拍节奏边朗诵歌词。这个过程注重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
第三种是情绪感染法,新纲要告诉我们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儿在音乐活动时很容易受到情绪的感染。运用情绪感染法在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的过程中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活动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另外,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是两个小朋友从一开始的“把树摇”到后来的“把水浇”这一故事情节,本身就具有游戏情节性,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能始终都让幼儿沉静在表演游戏的快乐之中,效果会更好。运用游戏的语言、创设游戏的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从而尊重了每个孩子的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