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活动,知道手电筒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帮助人们照亮。
2.学习用推、按、拧等方法开手电筒。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开法的手电筒。
2.图片《手电筒亮起来》。
活动重点:
认识不同外形的手电筒,了解手电筒的用途。
活动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开手电筒。
审美元素:
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探索,通过用推、按、拧等方法打开手电筒,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利用电光进行的手影、彩影等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手电筒,供幼儿认识,观察。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手电筒)手电筒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里面有电池,有小灯泡,开关)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摆弄手电筒,感知手电筒的不同外形特征:
师:今天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手电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相互观察同伴手中的手电筒,你们手中的手电筒一样吗?(不一样,形状不同,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不同)你手中的手电筒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手电筒是什么样的)
3.和幼儿一起讨论手电筒的用处:
师:手电筒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时候你要用到手电筒?
师小结:手电筒主要是人们用来照明的,天黑了,人们走夜路时要用手电筒来照亮路,家里停电了,我们也用手电筒照亮屋子等等。
4.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开各种各样的手电筒。
(1)幼儿自由探索使用手电筒。
(2)引导幼儿交流在探索过程中自己的发现。
(3)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总结:电筒是各种各样的,打开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手电筒开的时候要推一下,有的要转一下,有的要按一下。
5.出示图片《手电筒亮起来》,让幼儿一起玩"手电筒的游戏"。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重了以幼儿的自由探索为主的科学活动方式,始终围绕:为什么手电筒亮起来了?这条主线展开,幼儿对活动内容掌握还是不错的,能正确区分出电池的正负极,并能正确安装手电筒,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但在实验的环节,也存在着不足:如实验次数过多,为保证每名幼儿都能掌握活动内容,实验时间有点长,幼儿交流的时间缩短。在科学活动中,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易碎的小灯泡,电线里面的金属丝等,应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小班科学风车动起来教案反思
风车动起来(科学)
活动目标:
1、探索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体验玩风车的乐趣。
2、能用清楚的语言描述自己玩风车的感受与发现。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各样的风车。
活动过程:
1、自由玩风车,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引导幼儿拿着风车,自由地跑跑、走走,体验转动的乐趣。
(2)提醒幼儿观察快跑的时候风车会怎么样、慢走的时候风车又会怎么样。
2、探索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风车动起来的?
(2)鼓励幼儿边说边示范自己让风车转动的方法。
(3)小结:让风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如拿着风车跑、走、摇吹等。
3、自由探索让风车转得很快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让风车转得更快的?
(2)小结:让风车转得更快的方法有快跑、快走、使劲吹……
4、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评价。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把风车放在科学区里,让幼儿继续探索让风车转得快的方法。
教学反思:
我所设计的这次活动能适应大部分小班幼儿,从整体上来看,这个活动是比较成功的,幼儿的兴趣得到了很好地激发,在活动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操作的乐趣,活动结束后更加体验到助人为乐的成就感。
3、小班科学手电筒亮起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活动,知道手电筒是多种多样的,能够帮助人们照亮。
2.学习用推、按、拧等方法开手电筒。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开法的手电筒。
2.图片《手电筒亮起来》。
活动重点:
认识不同外形的手电筒,了解手电筒的用途。
活动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开手电筒。
审美元素:
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大胆探索,通过用推、按、拧等方法打开手电筒,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利用电光进行的手影、彩影等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出示手电筒,供幼儿认识,观察。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呀?(手电筒)手电筒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里面有电池,有小灯泡,开关)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摆弄手电筒,感知手电筒的不同外形特征:
师:今天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手电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相互观察同伴手中的手电筒,你们手中的手电筒一样吗?(不一样,形状不同,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不同)你手中的手电筒是什么样的?(请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手电筒是什么样的)
3.和幼儿一起讨论手电筒的用处:
师:手电筒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时候你要用到手电筒?
师小结:手电筒主要是人们用来照明的,天黑了,人们走夜路时要用手电筒来照亮路,家里停电了,我们也用手电筒照亮屋子等等。
4.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开各种各样的手电筒。
(1)幼儿自由探索使用手电筒。
(2)引导幼儿交流在探索过程中自己的发现。
(3)在幼儿探索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总结:电筒是各种各样的,打开的方法也不一样:有的手电筒开的时候要推一下,有的要转一下,有的要按一下。
5.出示图片《手电筒亮起来》,让幼儿一起玩"手电筒的游戏"。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注重了以幼儿的自由探索为主的科学活动方式,始终围绕:为什么手电筒亮起来了?这条主线展开,幼儿对活动内容掌握还是不错的,能正确区分出电池的正负极,并能正确安装手电筒,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探究安装手电筒的乐趣。
但在实验的环节,也存在着不足:如实验次数过多,为保证每名幼儿都能掌握活动内容,实验时间有点长,幼儿交流的时间缩短。在科学活动中,会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易碎的小灯泡,电线里面的金属丝等,应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4、小班科学皮球跳起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球、拍球活动、知道有气的 球跳得高、没气的球跳不起来。
2、观察手动充气工具充气的过程,感知皮球的外表变化。
3、喜欢参与科学小游戏,对科学活动感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有气的球,尝试拍、滚过球。
2、物质准备:瘪球三个,手动充气工具一个。
活动过程:
1、玩球活动。
(1)教师(出示瘪皮球):这是什么?(皮球)你以前玩过吗?
(2)请几个幼儿上来玩一玩瘪皮球,其他幼儿观察。
教师:今天玩的皮球和我们以前玩的皮球有什么不一样?(这个皮球拍不起来)
2、感受空气。
(1)今天我们玩的皮球为什么拍不起来呢?(因为它没气了)
(2)认识充气工具,感受充气工具里出来的气体。
教师出示手动充气工具,让幼儿认识这是给皮球充气的。用手动充气工具,在幼儿的表面皮肤(脸上、手上)打气,让幼儿感受充气工具里出来的气。
3、给皮球充气,感受球逐渐变鼓的过程,知道手动充气的方法。
(1)教师:我们来给皮球充气吧,气要从哪里才能进去呢?我们来一起找找看皮球的充气孔在哪里。
(2)教师和个别幼儿用手动充气工具给2只皮球充气,让幼儿幼儿双手捧着皮球,感知皮球渐渐鼓起来的过程。
4、幼儿玩球,感受充足气体的皮球跳得高。
(1)教师:现在充满气的皮球和刚才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呀?(现在的有气,能跳起来;刚才的没气球跳不起来。)
(2)教师:现在皮球有气了,可是皮球宝宝跳得很低,谁有办法能让皮球宝宝跳得高一点?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得出结论:气的多少与球的弹跳高度有关,气越足,皮球跳得越高。
(3)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5、游戏:比一比,谁的皮球跳得高?
教师把皮球都放掉气,幼儿来给它充气,然后拍皮球。比一比,谁的皮球跳得最高?
游戏可进行3-4遍。
教学反思:
以往的教学就是老师先示范,幼儿跟着学。现在我让幼儿自己先尝试着玩,老师再总结,然后大家跟着学,最后又让孩子们自己用不同的办法玩球。这样就可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