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主题绕口令猫和包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宝(bǎo)、包(bāo)、猫(māo)、叼(diāo)。
3.喜欢说绕口令,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准备1.根据绕口令内容制作图标:小宝、小猫、包各四个。
2.图片一:小宝、小猫、包3.图片二:每一张都画有小宝、包、猫四张。(排列顺序各不同)三、指导要点1. 活动重点:理解内容,学习背诵绕口令。
2.活动难点:准确发音,能快速朗诵绕口令。
3. 指导要点:通过图标、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绕口令并找出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
四、活动过程1.图片激趣出示图片一:小宝、小猫、包。
提问:这是什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老师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内容)2.欣赏绕口令《猫和包》。
(1)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2遍。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图标按照绕口令的格式摆放出来。(例如第一句:小宝拿包逗小猫,老师把图标按小宝、包、猫顺序放置)(3)幼儿看着图标初步练习朗诵绕口令2-3遍。
提问:你在念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
教师小结:原来,这首绕口令的宝、包、猫、叼字读音相近,容易混淆,念起来较拗口,念快时容易念错,我们念的时候要注意。
3,练习读准相近音。
(1)老师读但不出声,让幼儿看老师的口型猜猜老师在读什么字,然后大声念出来并进行练习。
(2)游戏:击鼓传图片二游戏规则;听鼓声传图片,鼓声一停,图片在谁的手里谁就站起来大声念,其他幼儿跟着念。
4.借助图标学习绕口令。
(1)教师逐渐减少图标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绕口令内容。
(2)不使用图标练习朗诵。
5.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比赛。
(1)加入节奏练习:引导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帮助幼儿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2)尝试加快速度朗诵绕口令并进行比赛。
(3)"绕口令秀":鼓励幼儿朗诵自己掌握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五、评价要素1.是否能准确发音,并能不间断地快速朗诵绕口令。
2.能否积极、富有兴趣地投入到绕口令的游戏当中。
六、活动建议1.把图标投放区角中,让幼儿自主利用图标自主练习,或继续进行绕口令比赛活动。
2.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音: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附:绕口令猫和包小宝拿包逗小猫,小猫叼走小宝的包,小宝追猫去要包,猫叼包和小宝藏猫猫。
教学反思: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猫和包》,儿歌中的“宝、猫、包、叼”这几个字的发音很容易混淆,难以掌握。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接着示范朗读——练习混淆字的发音——根据图表学习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比赛。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握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2、大班主题绕口令猫和包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宝(bǎo)、包(bāo)、猫(māo)、叼(diāo)。
3.喜欢说绕口令,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准备1.根据绕口令内容制作图标:小宝、小猫、包各四个。
2.图片一:小宝、小猫、包3.图片二:每一张都画有小宝、包、猫四张。(排列顺序各不同)三、指导要点1. 活动重点:理解内容,学习背诵绕口令。
2.活动难点:准确发音,能快速朗诵绕口令。
3. 指导要点:通过图标、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绕口令并找出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
四、活动过程1.图片激趣出示图片一:小宝、小猫、包。
提问:这是什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老师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内容)2.欣赏绕口令《猫和包》。
(1)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2遍。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图标按照绕口令的格式摆放出来。(例如第一句:小宝拿包逗小猫,老师把图标按小宝、包、猫顺序放置)(3)幼儿看着图标初步练习朗诵绕口令2-3遍。
提问:你在念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
教师小结:原来,这首绕口令的宝、包、猫、叼字读音相近,容易混淆,念起来较拗口,念快时容易念错,我们念的时候要注意。
3,练习读准相近音。
(1)老师读但不出声,让幼儿看老师的口型猜猜老师在读什么字,然后大声念出来并进行练习。
(2)游戏:击鼓传图片二游戏规则;听鼓声传图片,鼓声一停,图片在谁的手里谁就站起来大声念,其他幼儿跟着念。
4.借助图标学习绕口令。
(1)教师逐渐减少图标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绕口令内容。
(2)不使用图标练习朗诵。
5.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比赛。
(1)加入节奏练习:引导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帮助幼儿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2)尝试加快速度朗诵绕口令并进行比赛。
(3)"绕口令秀":鼓励幼儿朗诵自己掌握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五、评价要素1.是否能准确发音,并能不间断地快速朗诵绕口令。
2.能否积极、富有兴趣地投入到绕口令的游戏当中。
六、活动建议1.把图标投放区角中,让幼儿自主利用图标自主练习,或继续进行绕口令比赛活动。
2.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音: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附:绕口令猫和包小宝拿包逗小猫,小猫叼走小宝的包,小宝追猫去要包,猫叼包和小宝藏猫猫。
教学反思: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猫和包》,儿歌中的“宝、猫、包、叼”这几个字的发音很容易混淆,难以掌握。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接着示范朗读——练习混淆字的发音——根据图表学习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比赛。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握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3、大班主题绕口令:瓜儿大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练习绕口令,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关(guan)","夸(kua)","瓜(gua)",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通过看图文以及轮流接念的方式学习绕口令。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图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标记:西关队、东关队、夸各若干。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学习绕口令,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活动难点:发准易混淆的字音。
3.指导要点: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图文、注意倾听、积极参与游戏,在看图文、玩游戏的活动中学会准确念读绕口令。
四、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交代规则:老师把"关"字说给一排的第一个人听,一直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时大声念出,若念对那全体幼儿就跟着练习发"关"字的音。(同样方法练习发"夸、瓜"字的音。)
2.学习绕口令。
(1)教师朗诵绕口令。(提示幼儿听一听绕口令中有刚才我们传字游戏中的哪个字)
(2)绕口令讲了些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绕口令1到2遍。
3.绕口令游戏
(1)分组开展游戏。
将小朋友分成"东关队"、"西关队"两队,采用轮流念绕口令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提示幼儿念绕口令时,声音响亮、清楚、正确的一队就添上一个瓜,如果说错了,就不给瓜。最后 ,数一数、比一比、哪一队的瓜最多,就是胜利的生产队。)
(2)教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轮流接说绕口令,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
教师:西关队种冬瓜。
幼儿:东关队种西瓜。
教师: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幼儿: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3)分组一对一开展游戏。
分别请两队的幼儿,一对对地轮流接说绕口令。
教师和其他幼儿评判,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添画冬瓜和西瓜。
教师带领幼儿数一数"东关队"的西瓜和"西关队"的冬瓜数量,评出胜利者,并给予掌声奖励。
交换生产队,游戏重新进行。
4.小结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关、夸、瓜)教师小结:原来,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的句子,念起来较拗口,念快时容易念错,只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就会读得又快又准又好。
五、评价要素
1.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游戏。
2.是否念准、念清楚易混淆的字。
六、活动建议
1.日常生活动经常与孩子玩绕口令游戏。
2.家长与孩子在家中玩类似游戏。
附:绕口令
瓜儿大西关队种冬瓜,东关队种西瓜。
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西瓜大,冬瓜大,今年的瓜儿个个大。
活动反思
绕口令对于孩子们来说,接触的非常少,但它特有的快节奏的朗诵,使幼儿非常的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认真,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能够把绕口令朗诵下来。
4、大班绕口令主题白猫和黑猫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喜欢学习绕口令,能口齿较清楚地背诵绕口令。
2.引导幼儿注意倾听词句,能敏捷地变换拗口的词句。
二、活动准备
1.图片: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图1)
2.幼儿用书(绕口令内容的图片三幅。(图2--4))
3.排练表演。道具:白猫,黑猫面具各一副。绿色地毯一块及半湿泥巴。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能口齿较清楚地念绕口令;
2.活动难点:能敏捷地变换拗口的词句。
3.指导要点: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同时引导幼儿听听、看看、说说、念念,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词句,变换拗口的词句。
四、活动过程
1.介绍角色,引起学习兴趣。
(1)猜一猜教师:今天来了一对好朋友,请你们猜猜是谁?教师念谜语:"胡子翘,妙妙叫,夜晚捉老鼠,白天睡大觉。"猜猜是谁?
(2)看看,讲讲(猜出后出示图片白猫和黑猫)瞧!这一对小猫多可爱,可爱在什么地方?
(3)想一想教师: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可是有一天,这对猫的鼻子都成了花鼻子,这是怎么回事?
2.观看情景表演,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1)情景表演
(2)表演后问白猫、黑猫为什么哈哈大笑?
3.听听、念念我把刚才白猫黑猫玩耍时发生的趣事,编成一首绕口令给你们听。
(1)教师以平时速度示范朗读绕口令。朗读后问: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哪句话很有趣?(幼儿按自己的意思讲,教师以绕口令句强化印象。)
(2)以三幅小图提示,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词句。
图一:白猫、黑猫有什么不同?它俩怎么会成花鼻子?(学习1-2句)观察图二-四:在自由讲述的基础上,学习3-7句
(3)幼儿看图,教师以较快的速度朗读绕口令,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
(4)互助与练习。看谁的本领大,会自己看着图,自己学会这绕口令,千万别把词读错了。
(5)教师以快速示范朗读绕口令,增进幼儿学习的兴趣,知道绕口令要念得很快。
(6)幼儿跟随教师快速念,体会和找出念得快时,容易读错的词。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练习由慢速到逐渐加快速度,只有多练习,舌头才会变得更加灵活,说话才会更加清晰。
五、评价要素
1.是否喜欢听、念绕口令,感受绕口令带来的乐趣。
2.是否在口齿清晰、快速地读绕口令。
六、活动建议
1.在语言角看图练习读绕口令。
2.在幼儿比较熟练的基础上,进行绕口令比赛。
情景表演(幼儿戴着猫面具出场,自我介绍与表演)白猫:我叫白猫。 黑猫:我叫黑猫。
白、黑猫:我两颜色相反,你们千万别搞错哟!
白猫:我是白猫黑鼻子。 黑猫:我是黑猫白鼻子,有趣吗?
白猫: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去玩耍,好吗?
黑猫:好,到草地上玩吧。(白猫走到有湿泥巴的绿色地毯,并在地上滚来滚去,乘幼儿不注意时,收沾脏泥巴,往面具的鼻子上粘。)白猫:哎呀,你的鼻子脏了,我来给你擦鼻子(用沾有泥巴的手去抹黑猫的鼻子)。
黑猫:你的鼻子也脏了,我来给你擦鼻子。(动作同上)(白猫黑猫相互对视,手指点对方的鼻子,捧腹大笑。)附绕口令白猫和黑猫白猫黑鼻子黑猫白鼻子白猫黑猫滚地玩泥巴弄脏两鼻子白猫给黑猫擦鼻子,黑猫给白猫擦鼻子,哈哈,他俩都成了花鼻子。
活动反思:
绕口令对于孩子们来说,接触的非常少,但它特有的快节奏的朗诵,使幼儿非常的感兴趣。在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认真,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能够把绕口令朗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