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语言故事小猴找家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我结合目前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农村发生的变化,通过动物找家的故事情节拟人化的把农村的新面貌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有序、连贯地讲述并表演。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录音、头饰。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画短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问:刚才在动画片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随机点击相应的画面,如:高高的大树、小小的池塘、弯弯的小路)
2.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画面内容。(故事的前半部分)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1、出示废墟画面,启发幼儿大胆猜测。
提问:小猴旅行回来看到了什么?它的家哪儿去了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如:房子破旧拆迁了、大树移走了,池塘填平了,这里有可能会建大厂房、新小区等)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会动脑筋,你们说的都有可能哦!
小猴的家不见了,它心理怎么样?它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想想看。
幼儿相互讨论。
小朋友的想法都不错,那小猴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听故事吧!
(三)、继续播放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1、播放录音故事。
2.提问:小猴是怎么做的?
小猴遇到了哪些朋友?
首先遇到的是谁?它是怎么问的?大象伯伯是怎么回答的?
小猴还分别遇到了谁?它们又是怎样回答的?
小猴最后找到家了没?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的呢?(师随机点击相应的课件、并鼓励幼儿学说对话)小猴喜欢现在的家吗?(出示小猴的新家)为什么?
3.师小结:是的,如今小猴的家道路变宽了,河道变美了,环境变漂亮了,它可喜欢了!
4.师幼再次边看图边讲故事。
(四)、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我们该给这个故事取个什么名字呢?
这个故事里有哪几个动物呢?你们想不想来表演?
幼儿自由分配角色,戴上头饰进行表演。(教师独白)(五)、启发幼儿思考,进行情感教育。
1.师:孩子们,小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它漂亮的新家。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怎么样?(幼儿自由讨论并说明理由)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该怎样来保护它呢?
2.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说说如何将家乡建设地更美。
师小结: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还要从现在起保护我们的家乡,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活动延伸:
1.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拍一拍周围的环境或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制成图画书,放到阅读角,互相阅读。
2.在游戏区域中投放材料,创设情境,让幼儿继续创编故事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整个活动幼儿能做到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快乐游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直接以动画片的形式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故事的前半段。第二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提问,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大胆猜测,想出多种答案,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第三环节:通过观看生动的课件,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掌握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情境表演是本次活动的高潮,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都想上台表演。
本次活动通过动物找家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了小猴的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情感发生迁移,联想到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幼儿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家乡,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活动延伸中,我提供了多种材料,创设了游戏环境,给每个幼儿表演的机会。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想象力的提高。
附:故事:
小猴找家小猴的家在一个小村庄里。前面有两棵高高的树,一个小小的池塘,一条弯弯的小路。小猴每天在大树上跳来跳去,爬上爬下。
一天,小猴和朋友们出去旅行,它们玩了好多天,走了好多地方,玩得真开心。后来,小猴告别了朋友们,它要回家了。
小猴走呀走,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原来的村庄不见了,高高的大树不见了,小小的池塘不见了,弯弯的小河也不见了。我的家哪儿去了呢?唉,我还是去问问朋友吧!
小猴走呀走,看见了大象伯伯。"大象伯伯,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儿去了吗?""原来的村庄拆迁了,现在建成了一排排整齐的新楼房。"小猴走呀走,看见了小草弟弟。"小草弟弟,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儿去了吗?""原来的大树移走了,现在家家门前都有花草树木。"小猴走呀走,看见了白鹅哥哥。"白鹅哥哥,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儿去了吗?""原来的池塘填平了,现在的河道可美了。"小猴走呀走,看见了小兔姐姐。"小兔姐姐,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儿去了吗?""原来的小路没有了,现在的大路可宽了。"小猴听了大家的话,正在想到哪儿可以找到自己的家,只见妈妈从一幢漂亮的房子里走出来了,小猴高兴地跑过去问:"妈妈,这里是我的家吗?""是啊,整个村庄搬迁了,大家都住上了新楼房,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你喜欢吗?""喜欢",小猴紧紧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开心地笑了。
2、大班语言小猴挠痒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尝试运用动作和声音表现挠痒痒的乐句。
2.感受情景游戏带来的愉快情绪。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玩具大树、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挠痒痒
1.师:宝宝们,你们玩过挠痒痒的游戏吗?今天老师来和你们一起挠痒痒好吗?
2.老师挠几位幼儿,提问:“挠痒痒是什么感觉?”
3.师:我又要来挠痒痒咯。老师再次挠幼儿痒痒。提问:“被人家挠痒痒,你会发出什么声音啊?”
二、学唱歌曲。
1.师:老师今天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也要来玩挠痒痒的游戏,我们来看看是谁啊?“哦,是毛毛虫,我们一起来跟它打声招呼,好不好?毛毛虫你好!”
2.师:听,毛毛虫唱着歌爬出来的。范唱啦啦啦……毛毛虫怎么唱的歌?学唱啦啦啦……
3.出示大树,师:毛毛虫唱着歌要去哪里呢?看,毛毛虫唱着歌爬到大树爷爷的身上了,大树爷爷会怎么笑呢?
4.幼儿自由学学。
5.师:我们来听听大树爷爷是不是像你们一样笑的。
6.师范唱:哈哈哈哈。师:大树爷爷怎么笑?
7.师:毛毛虫给大树爷爷挠痒痒还有一段好听的音乐呢,我们一起来听听。
8.幼儿欣赏音乐。
9.师:我们跟着音乐也用好听的声音唱唱这个有趣的事吧。
10.学唱歌曲两遍。
三、听音乐玩游戏。
1.师幼扮演毛毛虫,唱到13 53 63 |5--|处,教师引导幼儿挠“大树”痒痒。
师:我们小朋友唱得这么好听,真棒!我们一起来当一回毛毛虫也去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好吗?
2.请幼儿用一个手做毛毛虫,另一只手做大树,进行游戏,可反复进行。
师:我们的两只小手就是毛毛虫和大树爷爷,我们接下来听着音乐一边唱一边给大树爷爷挠痒痒吧!”
3.在游戏中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挠痒痒是出自小班建构书里的一节音乐课,是一首非常有趣快乐的儿歌。活动目标为:体验歌曲带来的愉悦情绪;会用声音和动作表现挠痒痒的乐趣。幼儿天性喜欢快乐,快乐的活动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挠痒痒是小班幼儿嬉戏和用来表达亲密的方式之一。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考虑到小班的年龄特点,纯粹的歌唱活动,就会很单调,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会很高,所以设计成了音乐游戏,以游戏为主。幼儿喜欢,参与性高,课堂就会活跃。这次活动《挠痒痒》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旨在通过师幼和幼幼在感受身体接触以及游戏带来的愉悦情绪的同时,更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增进友谊,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3、大班语言小猴出租车教案反思
一、活动背景:
幼儿最喜欢听讲故事,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积极思考、乐于表现的强烈愿望。故事《小猴的出租车》讲述了小猴开着一辆普通的出租车,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伴,这对于现在以自我为中心、遇到困难易退缩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而活动过程中注重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求异、自主表达、勇于续编。
二、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积极编讲故事。
2、大胆地参与讨论,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3、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森林的背景图一张,蛋宝宝、大白鹅、出租车的贴绒教具。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出租车贴绒教具,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是一辆什么样的车?它是谁的?
师:原来这是一辆小猴的出租车。想一想小猴的出租车可以干什么用呢?
教师小结:原来小猴的出租车可以给大家带来许多方便。于是小猴开着新买的出租车出门了。
2、教师边演示贴绒教具边讲述故事:
“嘀嘀嘀……”开着开着,小猴看见大白鹅在马路边一瘸一拐地走着,小猴便停下车问:“大白鹅,怎么啦?”大白鹅愁眉苦脸地说:“哎!别提了,刚才我在散步时,一不小心把脚扭了一下。哎哟!好疼呀!”小猴马上拍拍胸脯说:“不要紧!上我的车吧!我送你去医院!”大白鹅边说谢谢边上了小猴的车,就这样小猴把大白鹅送到了医院。小猴帮助了大白鹅心里非常高兴,大白鹅受到了小猴的帮助心里也甜滋滋的,他们说了声“再见”小猴就开着出租车走了。
小猴又开着出租车在森林里跑着,忽然听见一阵哭声,小猴连忙下车,寻声望去是蛋宝宝在草丛中哭。小猴关心地问:“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蛋宝宝边哭边说:“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猴说:“别急,我送你回家。”蛋宝宝高兴地答应了,可是当蛋宝宝跟着小猴来到出租车旁,打开车门一看,却摇摇头不高兴了。
师:咦,蛋宝宝为什么摇摇头不高兴了啊?
幼:车子在开时摇摇晃晃,蛋宝宝会从座位上滚下来摔破的。
幼:蛋宝宝身体圆溜溜的,在汽车里坐不稳,不小心就会摔下来的。
幼:汽车的座位是硬的,蛋宝宝摇来摇去会破的。
师:原来蛋宝宝的顾虑和小朋友想的一样,所以蛋宝宝才直摇头呢!那小猴怎么办呢?我们赶快帮帮小猴吧!
幼:把蛋宝宝放在一个塑料袋里,把它挂在方向盘上。
幼:不,塑料袋会破的,还是放在口袋里,这样蛋宝宝还可以透透气。
幼:小猴把蛋宝宝捧在手里就好了。
其他幼儿:不行,这样开车不安全。
幼:在座位上铺上海绵,把蛋宝宝放在上面,蛋宝宝就不会滚了。
(评语:在活动中教师鼓励、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个人观点,既讲究发问的策略,又妥善引导幼儿问答)
3、编讲故事:
(1)幼儿相互编讲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办法让小猴把蛋宝宝安全地送回了家,请把你的好办法编进这个故事里,让故事变的更完整,然后讲给你周围的好朋友听。(教师做个别指导)
(2)请个别幼儿编讲故事
(大部分小朋友讲完一遍故事后),师:谁愿意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幼儿编讲故事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并引导幼儿对编讲的故事给予适当地评价)
4、续编故事:
“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想来坐一坐小猴的出租车。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坐小猴的出租车时小猴会遇到困难,它又是怎么解决的呢?请你把它编到故事里去。”
(评语:开放性地提问,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积极性很高,大部分幼儿参与了活动,我认为主要以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在幼儿对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实施的。在活动过程中,先运用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线索,学习故事中的对话,为幼儿的续编故事奠定了基础;在幼儿自由讨论时,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能力给予恰当引导,允许幼儿有分歧,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理由和想法,形成一种宽松的语言环境,肯定了幼儿的想象,促进了“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变得感想、乐说,并在想想、说说中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整个活动图文并茂,声情并举,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学得主动轻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大班语言故事小猴找家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幼儿园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我结合目前幼儿所生活的环境,农村发生的变化,通过动物找家的故事情节拟人化的把农村的新面貌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深切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从而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有序、连贯地讲述并表演。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幼儿对周围的环境有所了解。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故事录音、头饰。
四、活动过程:
(一)、播放动画短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问:刚才在动画片里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随机点击相应的画面,如:高高的大树、小小的池塘、弯弯的小路)
2.引导幼儿完整地讲述画面内容。(故事的前半部分)
(二)、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
1、出示废墟画面,启发幼儿大胆猜测。
提问:小猴旅行回来看到了什么?它的家哪儿去了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如:房子破旧拆迁了、大树移走了,池塘填平了,这里有可能会建大厂房、新小区等)小结:小朋友们,你们真会动脑筋,你们说的都有可能哦!
小猴的家不见了,它心理怎么样?它会怎么做呢?请小朋友想想看。
幼儿相互讨论。
小朋友的想法都不错,那小猴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继续听故事吧!
(三)、继续播放课件,了解故事内容。
1、播放录音故事。
2.提问:小猴是怎么做的?
小猴遇到了哪些朋友?
首先遇到的是谁?它是怎么问的?大象伯伯是怎么回答的?
小猴还分别遇到了谁?它们又是怎样回答的?
小猴最后找到家了没?是怎样找到自己的家的呢?(师随机点击相应的课件、并鼓励幼儿学说对话)小猴喜欢现在的家吗?(出示小猴的新家)为什么?
3.师小结:是的,如今小猴的家道路变宽了,河道变美了,环境变漂亮了,它可喜欢了!
4.师幼再次边看图边讲故事。
(四)、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我们该给这个故事取个什么名字呢?
这个故事里有哪几个动物呢?你们想不想来表演?
幼儿自由分配角色,戴上头饰进行表演。(教师独白)(五)、启发幼儿思考,进行情感教育。
1.师:孩子们,小猴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它漂亮的新家。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怎么样?(幼儿自由讨论并说明理由)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该怎样来保护它呢?
2.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说说如何将家乡建设地更美。
师小结: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好好学习,长大后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还要从现在起保护我们的家乡,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草坪,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活动延伸:
1.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拍一拍周围的环境或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制成图画书,放到阅读角,互相阅读。
2.在游戏区域中投放材料,创设情境,让幼儿继续创编故事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整个活动幼儿能做到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快乐游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活动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直接以动画片的形式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故事的前半段。第二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提问,通过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大胆猜测,想出多种答案,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第三环节:通过观看生动的课件,学说故事中的对话,掌握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情境表演是本次活动的高潮,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都想上台表演。
本次活动通过动物找家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了解了小猴的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情感发生迁移,联想到我们现在居住的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幼儿懂得要热爱自己的家乡,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在活动延伸中,我提供了多种材料,创设了游戏环境,给每个幼儿表演的机会。有助于幼儿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想象力的提高。
附:故事:
小猴找家小猴的家在一个小村庄里。前面有两棵高高的树,一个小小的池塘,一条弯弯的小路。小猴每天在大树上跳来跳去,爬上爬下。
一天,小猴和朋友们出去旅行,它们玩了好多天,走了好多地方,玩得真开心。后来,小猴告别了朋友们,它要回家了。
小猴走呀走,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原来的村庄不见了,高高的大树不见了,小小的池塘不见了,弯弯的小河也不见了。我的家哪儿去了呢?唉,我还是去问问朋友吧!
小猴走呀走,看见了大象伯伯。"大象伯伯,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儿去了吗?""原来的村庄拆迁了,现在建成了一排排整齐的新楼房。"小猴走呀走,看见了小草弟弟。"小草弟弟,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儿去了吗?""原来的大树移走了,现在家家门前都有花草树木。"小猴走呀走,看见了白鹅哥哥。"白鹅哥哥,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儿去了吗?""原来的池塘填平了,现在的河道可美了。"小猴走呀走,看见了小兔姐姐。"小兔姐姐,你知道我的家到哪儿去了吗?""原来的小路没有了,现在的大路可宽了。"小猴听了大家的话,正在想到哪儿可以找到自己的家,只见妈妈从一幢漂亮的房子里走出来了,小猴高兴地跑过去问:"妈妈,这里是我的家吗?""是啊,整个村庄搬迁了,大家都住上了新楼房,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你喜欢吗?""喜欢",小猴紧紧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