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语言爸爸妈妈和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仿编活动,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事物间的关联。
3、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增强诗歌仿编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A、小朋友,你们家都有谁呀?
B、你们喜欢爸爸、妈妈吗?
C、你觉得在家里,爸爸像什么?妈妈像什么?你又像什么?
2、学习诗歌。(实物投影仪放大幼儿用书)
A、教师指图
1,提问:画上有什么?引导幼儿看图欣赏诗歌第一段。在朗诵中教师采用等待、放慢速度以及指图等暗示的方法,鼓励幼儿参与讲述。
B、采用同样方法观察图
2,学习诗歌第二段。
C、师生共同学习诗歌,并有表情的完整地朗诵诗歌。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部分内容。
4、情景表演《爸爸、妈妈和我》
请部分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先表演诗歌内容,再表演仿编内容。
5、 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在语言阅读区继续学习仿编,并分角色扮演仿编内容。
活动反思:
在组织实施此次活动前首先对原教材进行了认真地分析:这首诗歌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因此本次活动我将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创编诗歌,将已往传统的学会念诗歌、跟读诗歌转换为幼儿自己创编诗歌。语言活动容易让幼儿感觉抽象和枯燥,配上形象的图片,大大增强具体形象性,易于幼儿理解。
在新授诗歌的过程中,我始终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努力使幼儿达到“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理解地学”的目的。老师单纯的说教对比生动直接的视觉冲击来说显得那么的淡薄和无力,因此我了解到大班的幼儿心理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刺激为主,我们应该多为他们准备的是直观形象直接的东西,他们能理解,能产生共鸣!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于“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初步学习仿编儿歌。”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很快能够理解两两相关物体的朋友关系,通过已有经验进行创编时,有些小朋友非常的聪明,说明小朋友平时观察挺仔细的,能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活动中来进行仿编,如爸爸是泥土,妈妈也是泥土,我是泥里的小草,在爸爸妈妈身边生长;爸爸是池塘,妈妈也是池塘,我是池塘中的小鱼,在爸爸妈妈身边游玩……
2、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爱爸爸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分享爸妈对自己的细心照顾,并尝试关注爸妈的需要。
2. 愿意学习用语言、力所能及的行动表达自己对爸妈的感激和关爱。
3.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 积极参与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自编故事:《眼里的宝贝》、砖块若干、小卡片等。
活动过程:
一、起——创设情景,引发活动
讲述故事第一段。
主要提问:鸟妈妈眼里的宝贝是谁?
二、承——鼓励分享,感受亲情
1. 回顾、分享爸妈对自己的关爱,感受被爱的快乐。
主要提问:你是谁眼里的宝贝?他是怎么宝贝你的?
2. 讲述故事第二段
主要提问:鸟妈妈为什么会累得病倒了?
三、转——认知冲突,引发领悟
1. 爸妈有生病、有累的时候吗?
2. 你是怎么知道爸妈累了或者病了?爸妈的一天到底有多累?
3. 小实验:搬砖块。(体验爸妈的辛苦)
四、合——整合经验,促成成功
1. 教师举例:我感受到的宝宝的爱。
2. 解析信中的秘密(对爸妈爱的表达方法)
3. 幼儿分享爱爸妈的方法
尾声:延伸教育,关注未来
对每个爱我们的人及时、时时表达自己的感激和爱。
一起道一声:爸爸妈妈辛苦了。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大班社会活动,从这个活动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升华的是孩子爱的情感,要让孩子知道爱父母,怎样爱父母。由于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孩子都表现出了自私,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回报,所以对孩子的关爱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孩子首先爱的是自己,然后再是亲人,再是身边的人,再往后就是对祖国的爱,在大班进行爱身边亲人的教育是非常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也是极为需要的。
1、这个活动非常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也都在与自己的父母相处,孩子能 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一点一滴,这些都为这个活动奠定了情感基础,也使孩子在活动中有话可说,但是很多孩子只是能感受,却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方式去表达 对父母的爱,这个活动以此为切入点,不仅让孩子知道父母对自己的付出,更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也应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及做哪些事。
2、分享爸妈对自己的细心照顾,并尝试关注爸妈的需要。愿意学习用语言、力所能及的行动表达自己对爸妈的感激和关爱。两个目标进行活动。
3、活动中教师态度温和,声音轻柔,非常得有亲和力,这就使整个活动氛围轻松,孩子在活动中没有一丝紧张感,孩子都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为活动创编了手的情境表演,虽然很简单,却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又能很好地诠释故事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在活动中准备了砖块、爱心卡和音乐,这些材料是随手可得的,但却都体现了教师的用心:所选取的音乐紧扣活动主题,又能给活动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砖块是让孩子来体验付出和分担的,更能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辛苦,以及自己该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爱心卡是鼓励孩子让旁边听课的老师画的,增进了全场的融洽,而且最后汇集爱心卡,让孩子集中交流,互相分享彼此的经验。
活动建议:
今天这个活动是让孩子表达对父母的爱,我觉得以后可以生成一个有关爱的主题教育活动,从对自己的爱,到对父母的爱,再让孩子学习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爱,比如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残疾人、各行各业辛苦工作的人,还可以让孩子知道要爱各种小动物、爱大自然、爱祖国等等,相信在这样一系列的爱的主题教育活动之后,孩子的心胸会更宽广,爱的涓涓细流会连绵不断。
3、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幼儿大都生活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之中,他们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他们认为他们的幸福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大班的孩子,也该学会明白一些道理,为了让孩子知道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在家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考虑搞这样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讲述、体验、感受浓浓的亲情。
2、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和期望,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3、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不足,以后注意纠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讲述、体验、感受浓浓的亲情。
2、讲述具体事例,能引起孩子们对父母的敬意,感恩父母。
3、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不足,以后注意纠正。
活动准备
1、 提前要求幼儿了解父母的生日、喜好(爱吃的食物、喜欢穿
的衣服样式、颜色、业余爱好等)
2、了解父母的职业
3、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
1、请孩子们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说说父母的职业、爱好、喜欢吃的食物、喜欢的运动等。
活动开始,要找一个胆子大的、语言表达流畅的孩子起一个带头作用,然后再鼓励想说又不敢主动站起来的孩子。营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气氛。
2、分组交流,让每位小朋友都有讲话的机会。
二、夸夸我的爸爸妈妈
1、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起早贪黑、整天忙碌的典型事例。
引导孩子讲,让孩子知道讲什么?该怎么讲?(工作多么辛苦呀、家务活重呀等等)
2、讲讲爸爸妈妈怎么疼你、爱你?
引导孩子从吃的、穿的、玩的,害怕摔着、碰着,病了又是如何照顾、担心等等,使幼儿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温馨的亲情。
三、如何报答我的爸爸妈妈
1、分组讨论:怎样汇报生我养我的父母?鼓励幼儿互相出主意,提建议。让孩子学会感恩
2、想一想自己能帮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自己原来哪些地方做得不好?怎么办?
四、为表现好的小朋友佩戴小红花,鼓励小朋友们继续努力。
五、老师寄语:我们都应该好好地爱我们的爸爸妈妈
小朋友们,既然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的爱我们,我们也应该爱我们的爸爸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这话一点也不假。妈妈给了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给了我们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教学反思
经过几天的敏思苦想,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我感觉现在的孩子太需要从小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生在幸福里,长在甜蜜里,没有丝毫的苦可言,大人不管多累,也舍不得让孩子受苦,但是孩子们并不知道大人的苦和累,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父母就应该这样做,为了让孩子知道父母爱的伟大、爱的无私,知道感恩父母。这节课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让孩子们介绍父母;第二,让孩子们夸夸父母;第三如何报答父母;第四,表现好的孩子佩戴红花;第五,老师呼吁大家都要爱自己的父母。通过这样几个环节的交流,让同学们从新去认识父母的辛苦,明白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呵护充满泪和汗水,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孩子们经过爱的回味,一定会在未来的人生历程中,知道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4、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我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1、《我妈妈》解读:《我妈妈》是英国儿童画家安东尼•布朗。这本《我妈妈》和2000年出版的《我爸爸》是安东尼•布朗给爸爸和妈妈的献礼。《我妈妈》和《我爸爸》撰写文字的手法非常相似,两本书都是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和妈妈。布朗同样运用对比的句子,形容妈妈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妈妈的歌声像天使,吼叫起来又像狮子;或者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又像犀牛一样强硬。此外,他也使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柔软得像沙发……
2、我在第一次读到这本绘本时,正好是母亲节,后来我想对于大班学生来说真正的去观察一个人,展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真的很难。孩子们只看到了不和自己心思的一面,如:粗暴的妈妈,唠叨的妈妈,甚至讨厌的妈妈。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妈妈,能够更好的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妈妈,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这本书。《我妈妈》没有说教,所要反映的是我们常常提到的“妈妈爱我,我爱她”这样一个内涵,但是仔细分析这个绘本我们会发现,要让孩子在阅读中理解这样一个内涵还是有一定难度
3、我想通过这个绘本的阅读与欣赏让幼儿对母爱形成初步的认识,通过形象的语言于图画感受母爱的伟大.
活动目标
1、在图片中理解绘本故事。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绘本故事。
3、感受绘本语言,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感受种种母爱
难点:通过形象的图画联想母爱
活动准备
爱我你就抱抱我》音乐 《我妈妈》绘本ppt.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爱我你就抱抱我》音乐,带领幼儿做律动,初步感受爱,引导幼儿说出对音乐的理解。说出爸爸妈妈是怎么样表达对他们的爱的。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
师:你们怎么知道他们爱你们?怎么感受到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总结幼儿对爱的理解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做饭,买衣服,陪你们做游戏…….这些都表示他们爱你。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外国大画家在他是小朋友的时候他妈妈是怎么爱他的。
2、播放课件《我妈妈》ppt1,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图片
师: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师:图片中的妈妈美吗?
师:图片中的妈妈在安东尼心目中都变成了什么?
师:你们的妈妈在你们的心目中都代表什么?妈妈是怎么爱你的?
师:你们爱妈妈吗?
3、带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片的内容。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用什么方式爱你们?
4、播放ppt2,用作者的语言讲述《我妈妈》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爱我你就抱抱我》带领幼儿集体做律动,让幼儿感受爱得不同表现形式。让幼儿学会把爱表达出来。
活动总结:
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大班阶段的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敏感。比如老师轻轻的摸摸他们的头,他们就觉得是爱他们,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觉得开心。我觉得本次活动让幼儿可以直观的感受母爱,从直观的绘本中看到妈妈质朴的爱。
教学反思
1、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能踊跃发言,本来在设计课程时以为绘本对于他们来说太难了,可是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智慧远远大于我的想象。
2、 通过活动幼儿对母爱有了新的理解知道了批评也是一种爱。
3、 通过活动幼儿认识了母爱的多样性。
4、 本次活动内容相对有点长,在今后你的活动中我应该选择内容稍短一些的绘本。
5、大班语言写给爸爸妈妈的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写信的兴趣,指导幼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写信。
2.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活动重难点:指导幼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写信。
活动准备:自制一封图文并茂信 幼儿写信工具 配套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教师: 我有一件高兴的事想要和你们一起分享,看--这是什么?(出示信),哇!这封信好大呀!这是哪儿来的信呀?(引导幼儿看信封,邮政编码,邮票,地址,收信人)。
二、引导幼儿读信,感受信的不同之处。
1、教师:这封信好奇怪呀!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师生共同阅读,分析感受信的不同之处。(在黑板上展示信)小结: 这是一封图文并茂的信,有字宝宝,也有图片。原来呀,奥特曼不会写很多汉字,所以,他就用一些图片来表示自己的意思。真是太有趣啦!
2、教师:你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写信吗?
小结:当我们有很多话想跟亲人和朋友说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写信的形式告诉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三、指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写信。
提问:
(1) 如果给你纸和笔,你想给谁写信呢?
(2) 你为什么想给他写信?(引导幼儿说出他人对自己的爱)
(3) 你想写些什么?(启发幼儿说出他人的感恩之心)教师:让我们一起来为关心 、爱护我们的人写一封信。
(提醒幼儿:不会写的字宝宝可以用符号或图画代替)
四、幼儿展示自己的信,请个别幼儿朗读。
教师: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信?
五、结束活动:歌曲《感恩的心》
小结:小朋友写得真棒!老师非常感动,谢谢你们对老师的关心。如果爸爸妈妈看到你们的信,感受到你们对他的爱,一定会为你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让我们一起到邮局把自己充满爱心的信寄出去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再设计中,我注重了活动目标及活动过程的层次性和重点突出两方面,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不同环节的教育。以绘画形式写信为中心,将目标的制定为三个方面,重难点一目了然。通过猜猜、读读、写写等形式完成目标的达成,运用了比较、观察等方法引导幼儿猜想、判断、分析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6、大班语言爸爸妈妈和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诗歌中“爸爸、妈妈和我”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进行仿编活动,进一步了解大自然中事物间的关联。
3、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增强诗歌仿编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A、小朋友,你们家都有谁呀?
B、你们喜欢爸爸、妈妈吗?
C、你觉得在家里,爸爸像什么?妈妈像什么?你又像什么?
2、学习诗歌。(实物投影仪放大幼儿用书)
A、教师指图
1,提问:画上有什么?引导幼儿看图欣赏诗歌第一段。在朗诵中教师采用等待、放慢速度以及指图等暗示的方法,鼓励幼儿参与讲述。
B、采用同样方法观察图
2,学习诗歌第二段。
C、师生共同学习诗歌,并有表情的完整地朗诵诗歌。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部分内容。
4、情景表演《爸爸、妈妈和我》
请部分幼儿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先表演诗歌内容,再表演仿编内容。
5、 结束活动。
鼓励幼儿在语言阅读区继续学习仿编,并分角色扮演仿编内容。
活动反思:
在组织实施此次活动前首先对原教材进行了认真地分析:这首诗歌简单、易懂,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因此本次活动我将重点引导幼儿学习如何创编诗歌,将已往传统的学会念诗歌、跟读诗歌转换为幼儿自己创编诗歌。语言活动容易让幼儿感觉抽象和枯燥,配上形象的图片,大大增强具体形象性,易于幼儿理解。
在新授诗歌的过程中,我始终本着“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努力使幼儿达到“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理解地学”的目的。老师单纯的说教对比生动直接的视觉冲击来说显得那么的淡薄和无力,因此我了解到大班的幼儿心理还是以直观形象的刺激为主,我们应该多为他们准备的是直观形象直接的东西,他们能理解,能产生共鸣!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在于“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初步学习仿编儿歌。”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很快能够理解两两相关物体的朋友关系,通过已有经验进行创编时,有些小朋友非常的聪明,说明小朋友平时观察挺仔细的,能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活动中来进行仿编,如爸爸是泥土,妈妈也是泥土,我是泥里的小草,在爸爸妈妈身边生长;爸爸是池塘,妈妈也是池塘,我是池塘中的小鱼,在爸爸妈妈身边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