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民间游戏骑铁马(跑跳动作)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练习跑跳动作,进行交通规则教育。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游戏准备
在场地上画出宽约1米、长约20米的跑道若干条。
游戏方法
将幼儿分成与跑道数相同的若干组。
游戏开始,轮到的一组幼儿站在起跑线后。当游戏组织者喊“绿灯”时,站在起跑线后的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开木兰车、摩托车的动作在各自的跑道内,跑跳步前进,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
游戏规则
1.幼儿不能离开自己的跑道,不能碰撞别人。
2.听到“绿灯”可以前进,听到“红灯”必须停止。
游戏建议
1.小班幼儿可以不设置跑道,让其四散跑。
2.可戴头盔进行游戏。
3.此游戏适宜在冬季进行。
附儿歌
突突突,骑铁马,
一骑骑到南浦桥,
来到桥上观新貌。
明珠塔,高又高,
电视节目多频道。
高架桥,多又多,
横竖交叉一道道。
浦东开发快又好,
上海人民真自豪。
游戏反思
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中。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小班游戏活动教案:板凳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学校幼儿园的玩教具很少,游戏活动的开展就需要我们上课的教师多动脑筋,利用有限的资源,尽量组织更多的游戏活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普通用具都富有潜在的教育功能。板凳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勇敢的品质、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启迪幼儿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的创新思维。
活动目标
1、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锻炼、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通过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和幼儿动作协调能力的锻炼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把椅凳。
2、长2米,宽1、5米的较厚体育运动软垫2个。
3、室内较为宽阔的铺好塑料垫的场地。
4、进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幼儿右手抱椅凳听《进行曲》的音乐入室。入室后排好队坐好。
2、组织幼儿复习童谣板凳谣。
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着乖乖;乖乖出来踢球,上面坐着小猴;小猴出来赛跑,上面坐着熊猫;熊猫出来拔河,上面坐着白鹅;白鹅参加啦啦队,大家来开运动会。
(可以启发幼儿边念童谣,便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二、基本环节
1、引导幼儿利用板凳创造性的游戏。
小朋友们可以在板凳上做操,趴在凳子上伸开胳膊就是大老鹰了,让小凳子当他们的小舞台,绕着小凳子转圈玩,从小凳子的这边跳到那边去,手从小凳子的下边慢慢过就像火车钻山洞,把小凳子放到头上练习平衡,拉着小凳子在地上走,象开车一样……
(对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启迪)
2、组织幼儿玩集体的板凳游戏。
(1)穿过森林。幼儿排成一队,在间隔1米的树林(椅凳做树)里沿“S”形路线穿梭。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过段桥。幼儿排成一队,一个跟着一个在间隔20公分的断桥(小椅凳做桥面)上走过。
(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大胆勇敢的品质)
(3)乌龟爬。幼儿在连接起来的凳面上爬过。让幼儿体会怎样才能爬的又快又稳。
(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4) 小伞兵。(幼儿练习从椅凳上跳下来)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大胆勇敢的品质)
三、结束环节:
师:今天我们玩了板凳游戏,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小板凳送回家,然后去洗手、喝水,然后休息一下。
四、延伸环节:
板凳是每一个家庭都有的,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玩这个游戏;另外,小朋友们可以开动脑筋,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
教学反思
优点:
1、从幼儿熟悉的童谣开始,引入活动,大部分幼儿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自然轻松。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频率很高。
2、基本部分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和板凳一起游戏,孩子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创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
3、幼儿通过创造性的游戏以及集体的板凳游戏,较好的锻炼了协调、平衡、跳跃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幼儿的合作、适度等待、坚强勇敢等品质。同时,从高处往下跳游戏情境也给幼儿创造了体验“刺激”、挑战自我的好机会。
不足:
1、集体游戏“穿过森林”“过断桥”以及“乌龟爬”时幼儿均应分成两队或三队。原安排幼儿站一队,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孩子充分的探索和体验。
2、教师观察、分析、特别是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加强。
3、注意处理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整体性、融合性和平衡性。遇到有难度的活动时,可以引导和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是否尝试,而教师也应该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鼓励幼儿尝试、体验的同时还应努力尊重每一位幼儿在能力与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
3、小班民间游戏活动教案:城门城门几丈高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钻的动作。
2、培养幼儿遵守集体规则的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玩法:
两幼儿手拉手举起做“城门”,事先商量好谁当一种水果,其余幼儿一个跟一个排好队,边念儿歌边钻“城门”,念完最后一句扮江城门的两幼儿双手放下“关”住一个幼儿,并问:你要吃什么?该幼儿说:“我要吃长长的香焦”,说完与扮香焦的幼儿互换角色。游戏继续。
活动规则:
1、当念完儿歌的最后一句,才能将“城门”关上。
2、被关幼儿要讲出香蕉或苹果的主要特证(也可以扮某种蔬菜)。
附:游戏儿歌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骑白马,带把刀,走到城门敲一敲,
问你吃苹果还是吃香蕉。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对儿童发展最具有价值的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方式和游戏伙伴开展真正的儿童游戏,获得游戏的体验和身心各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各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内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民间游戏的玩法有很浓厚的趣味性,而且容易理解。根据中班幼儿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们在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4、小班游戏活动教案:亲子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亲子游戏种非常重要的形式。父母通过亲子游戏可以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度,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亲子游戏让孩受益匪浅。
活动目标:
1、让孩子真正走进大自然,阅读春天,扩展孩子的知识,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园交流与合作。
3、亲子游戏中提高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父母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父母一起游戏。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流程:
游戏一:
大脚小脚
规则:
分爸爸组、妈妈组、爷爷组、奶奶组进行游戏,每组8人。
玩法:
宝宝站在家长的脚上,家长和宝宝一起往前走,第一个到终点的为胜利者,颁发小奖品。
游戏二:
切西瓜
玩法:
等到儿歌念完后,把西瓜切开来,切开出的两个人石头剪刀布,胜者切西瓜,再次游戏。
游戏三:
揪尾巴
准备:
毛线辫子
规则:
一家三人必须紧紧拉着,不能松手,被揪到家庭自觉退出比赛。
玩法:
一家三口组成一条牛。爸爸为牛头,妈妈的手搭在爸爸的肩上为牛身,
孩子紧贴妈妈身后做牛尾,孩子裤腰上别上牛尾巴。在一定范围场地內,
几個家庭展开揪尾巴比賽。最后看哪个牛頭揪到的尾巴多就获胜。
活动反思:
亲子活动对家园联系起到了推进作用,让家长了解到了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情况和活动安排,也使家长了解到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程度。孩子、家长、教师之间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沟通。
5、小班民间游戏活动骑铁马(跑跳动作)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练习跑跳动作,进行交通规则教育。
2、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游戏准备
在场地上画出宽约1米、长约20米的跑道若干条。
游戏方法
将幼儿分成与跑道数相同的若干组。
游戏开始,轮到的一组幼儿站在起跑线后。当游戏组织者喊“绿灯”时,站在起跑线后的幼儿边念儿歌边模仿开木兰车、摩托车的动作在各自的跑道内,跑跳步前进,先到达终点者为优胜。
游戏规则
1.幼儿不能离开自己的跑道,不能碰撞别人。
2.听到“绿灯”可以前进,听到“红灯”必须停止。
游戏建议
1.小班幼儿可以不设置跑道,让其四散跑。
2.可戴头盔进行游戏。
3.此游戏适宜在冬季进行。
附儿歌
突突突,骑铁马,
一骑骑到南浦桥,
来到桥上观新貌。
明珠塔,高又高,
电视节目多频道。
高架桥,多又多,
横竖交叉一道道。
浦东开发快又好,
上海人民真自豪。
游戏反思
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中。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6、小班语言活动铁马(分享阅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与阅读过程,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观察画面理解铁马各项本领的难度、实现程度的逐渐变化,从而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注意科学家表情的变化。
3、初步学习“站”、“降落”、“浮”、沉“等动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庭读本《机器人》。
2、材料准备:大书,白马的真实照片(站姿一本、其他姿势的一张)。
3、环境准备:在阅读角投放《机器人》和其他关于科学发明的读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拿出《机器人》读本,问幼儿:封面上的老爷爷你们还记得吗?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请幼儿进行讲述,如果不能讲述,翻阅图书和幼儿一起回顾读本中的内容。)机器人都会做什么?科学家们最大的本领就是发明和创造,科学家爷爷又有新的发明,你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书里,科学家又会造出什么来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铁马读本封面)
二、图画阅读
封面:(遮挡标题)这次科学家发明的是什么?这匹马是用什么做成的?为什么科学家手里要拿着遥控器呢?这匹马是用铁制造出来的,所以叫——(揭掉书名上遮着的纸)幼儿认读。(出示白马站立的真实照片)这是一匹真的马,它们长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请幼儿用语言描述马的特征,着重观察铁马身上的两个小方块,猜猜是用来干什么的。)马都有什么本领?(待幼儿回答后总结)这匹铁马有没有这些本领呢?
三、教师带领幼儿逐页翻阅大书,进行讲述。
在重要的动词等地方请幼儿进行表述。
活动反思:
此读本是继《机器人》后的又一科学发明读本,它既通俗易懂,又有激发孩子们创造发明的好奇心。本书难点在于细致观察图片说一说如何看出铁马能飞的,引导孩子们从画面中参照物找答案,同样铁马会沉在水里,也是通过观察铁马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变化得出。多用文句“为什么”、“你认为呢”、“还有什么本领”等类似的问题,使得孩子们说的机会很多,而且尽量要用拓展性的问题,避免孩子回答是或不是,对或错的问题。
总之,分享阅读是给我和孩子一个大胆想像,敢于表达的机会,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更要突显“孩子完整说”的目标,尽量丰富孩子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