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数学教案各种各样的饼干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这个教学活动,为了让幼儿通过实物饼干能准确区分圆形和方形,能根据盘子的形状正确放入相对应的饼干,能通过小动物的嘴巴放入相应的饼干。
活动目标
1、能准确区分圆、方两种形状。
2、能根据形状进行对应匹配。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图形,对各种图形进行对应匹配。
活动准备
圆、方形的饼干若干,纸制的圆、方形的饼干若干,圆、方形的纸盘若干,小动物头饰嘴的部分分别挖成圆、方形。
活动过程
1、说饼干:
“老师从超市里买了一些有趣的饼干,小朋友想不想看一下啊?哦,老师请你们把小眼睛闭起来,我们一起来把饼干请出来吧!”
(1) 出示圆、方形的饼干,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块。(在发饼干的过程中老师说:“小朋友们饼干告诉我“你们要认识它以后才可以分享它。”它最喜欢认识它的小朋友!”)
(2) 幼儿相互向同伴介绍自己拿到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介绍完了可以吃饼干。
2、分饼干:
—“老师还带来了许多饼干,等一会还要招待许多动物朋友。”
请幼儿把纸制的圆、方形饼干分别放到圆、方形的纸盘中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放(因为饼干圆形的,盘子也是圆形的所以要放在一起。因为饼干是方形的,盘子也是方形的所以要放在一起。)。
幼儿互相检验是否摆放正确。(幼儿在相互检验时老师给予鼓励。)
3、喂饼干:
—“小动物们来做客了。你们知道它们喜欢吃怎样的饼干吗?”
请幼儿用圆、方形饼干去“喂”小动物—按照饼干的形状,塞入小动物相对应形状的嘴里。
教学反思
这堂课幼儿兴趣较高,对圆形和方形的掌握大多数幼儿掌握得较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应让幼儿互相分享饼干,让幼儿在分享中得到快乐。并让幼儿养成不自私、大方的好习惯。在引出课题时幼儿的兴趣较浓能很配合的闭上小眼睛等待请出饼干,当睁开眼睛看到饼干出现时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笑开了花。这次教学活动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喂小动物吃饼干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和三角形,感知各形状的不同。
2、能初步根据饼干的形状进行分类,乐意并大胆地喂小动物吃饼干。
3、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找朋友》的音乐。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与幼儿人数相同)。贴有三个形状的托盘各一。
3、饼干图形与幼儿人数相同,嘴巴分别是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三个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基本了解各图形的不同。
1、师:小朋友,今天来了几位图形宝宝,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三角宝宝像小山,有三角,有三边,三角三边紧相连。
(2)圆形宝宝像皮球,滚到东,滚到西,圆圆胖胖最淘气。
(3)方形宝宝像手绢,四条边,四个角,方方正正站得牢。
2、师:(课件)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1、音乐游戏:找朋友
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宝宝呀?是什么形状的?随音乐一边唱《找朋友》一边找到和自己的图形宝宝一样的小朋友做好朋友。
2、《喂小动物吃饼干》
师:小朋友,你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开不开心呀?有三个小动物也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猜一猜?他们是谁?(小猫、小兔和小狗)它们来我们班做客,我们是不是要拿出我们最好吃东西来招待它们呢?出示:饼干(三种形状的饼干)圆形嘴巴的小狗喜欢吃圆形饼干,正方形嘴巴的小猫喜欢吃正方饼干,三角形嘴巴的小兔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喂小动物吃饼干吧!
师:我们给小动物送了那么多的饼干,不知道小动物会是怎么说的,让我们来听一听好吗?
(录音:小朋友好!谢谢你们给我们送了那么多好吃的饼干,不过有些小朋友送的饼干还不是我们最喜欢吃的。那么,你们想知道我们最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吗?哈哈!问题可简单啦,只要看看我们的嘴巴就明白啦。)
师:小动物怎么说呀?小动物告诉如果想知道他们喜欢吃哪一种饼干只要看看什么就行啦?
师:刚才我们有没有送错饼干呢?那好吧,我们赶紧把些送错的换过来,给小动物送上他最喜欢吃的饼干吧。
(师:噢,我们看看送对了吗?都送对了,你们真能干,一起来夸夸自己吧!)
课后反思:
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对于图形基本都能认识,但对于操作计数的能力还是很薄弱,因此,我决定把这个分类计数作为活动的难点去突破,因此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也加重了这部分的比率。在我组织完活动后,我总体的感觉还是有收获的。因为对一些问题我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与理解,从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课前的预想效果。下面我自己对本节课的教与学进行了反思:
一、活动刚开始是图形宝宝自我介绍,孩子们的目光就全被我吸引了。接下来的活动就容易开展了。孩子们知道图形宝宝不同,在观察的情境中对图形宝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第二个环节图形找朋友,孩子们兴致浓厚,也愿意去参与。
三、在活动的最后一环节中,让幼儿“给动物喂饼干”,在给动物喂吃饼干时,引导孩子根据嘴巴不同形状喂相应的饼干,并引导幼儿边送小动物吃饼干,有了同伴的示范,在集体操作时,孩子们能更好地送饼干。让每个孩子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所收获,是我始终追求的目标!其实这次数学活动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的,特别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幼儿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区分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种形状,并进行了归类。但是,在整个活动中间也出现了需要改进和不足的地方,如在第二环节中游戏《找朋友》多点时间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圆形、方形、三角形的特点,最后环节,小朋友都喂对了,录音可以不用,如果错了就派上用场了。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使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快乐游戏情境中加深了对三种图形的区分和认识;孩子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的被激发出来。
3、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饼干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选择这个教学活动,为了让幼儿通过实物饼干能准确区分圆形和方形,能根据盘子的形状正确放入相对应的饼干,能通过小动物的嘴巴放入相应的饼干。
活动目标
1、能准确区分圆、方两种形状。
2、能根据形状进行对应匹配。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图形,对各种图形进行对应匹配。
活动准备
圆、方形的饼干若干,纸制的圆、方形的饼干若干,圆、方形的纸盘若干,小动物头饰嘴的部分分别挖成圆、方形。
活动过程
1、说饼干:
“老师从超市里买了一些有趣的饼干,小朋友想不想看一下啊?哦,老师请你们把小眼睛闭起来,我们一起来把饼干请出来吧!”
(1) 出示圆、方形的饼干,分发给幼儿每人一块。(在发饼干的过程中老师说:“小朋友们饼干告诉我“你们要认识它以后才可以分享它。”它最喜欢认识它的小朋友!”)
(2) 幼儿相互向同伴介绍自己拿到的饼干是什么形状的,介绍完了可以吃饼干。
2、分饼干:
—“老师还带来了许多饼干,等一会还要招待许多动物朋友。”
请幼儿把纸制的圆、方形饼干分别放到圆、方形的纸盘中去,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放(因为饼干圆形的,盘子也是圆形的所以要放在一起。因为饼干是方形的,盘子也是方形的所以要放在一起。)。
幼儿互相检验是否摆放正确。(幼儿在相互检验时老师给予鼓励。)
3、喂饼干:
—“小动物们来做客了。你们知道它们喜欢吃怎样的饼干吗?”
请幼儿用圆、方形饼干去“喂”小动物—按照饼干的形状,塞入小动物相对应形状的嘴里。
教学反思
这堂课幼儿兴趣较高,对圆形和方形的掌握大多数幼儿掌握得较好。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应让幼儿互相分享饼干,让幼儿在分享中得到快乐。并让幼儿养成不自私、大方的好习惯。在引出课题时幼儿的兴趣较浓能很配合的闭上小眼睛等待请出饼干,当睁开眼睛看到饼干出现时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笑开了花。这次教学活动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4、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干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在小朋友喜欢的食物中找出饼干 ,问小朋友如何分呢?
活动目标
1、 让小朋友们摸一摸饼干的形状。
2、 小朋友们看见饼干不抢不争。
3、 人大一点的小朋友分饼干。
4、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 认识圆形和正方形。
2、 让小朋友感知饼干的形状。
3、 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和正方形。
活动准备
1、 准备饼干食物。
2、 准备圆形和正方形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 课前做游戏:
手指游戏组织上课纪律。
二、 新授:
1、 创设情境:
嘟嘟龙和小朋友一起分饼干。
2、 引导幼儿按照图形的形状进行分类。图形分为圆形和正方形。
3、 分发图片感知饼干的图形特征。
4 、分发饼干让小朋友享受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1、让幼儿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圆形和正方形。
2、让幼儿自己勾勒出心目中的圆形和正方形。
5、小班美术各种各样的饼干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处于小肌肉动作发展的敏感时期,而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我们总局限于以绘画、添画、涂色这些形式上,其实泥工活动更有助于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也非常喜欢玩橡皮泥。于是我设计了《有趣的饼干》这个活动,让幼儿在捏一捏、搓一搓、压一压、印一印的过程中,感受到泥工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再通过自制饼干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泥工活动的快乐。
2、能力目标:能运用捏、搓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知识目标: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形状的饼干。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捏、搓等技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难点:学习使用印花工具辅助材料做出各种形状的饼干。
活动准备
1、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橡皮泥、印花工具。
2、兔妈妈、羊妈妈的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第一部分:情景表演导入活动。
请另外一个老师扮演兔妈妈,我扮演羊妈妈,小朋友扮演兔宝宝。
兔妈妈带着兔宝宝到羊妈妈家做客,羊妈妈用好吃的饼干招待了兔宝宝。[文.章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在吃饼干过程中,羊妈妈引导宝宝观察饼干上有什么?饼干好不好吃?激发兔宝宝要学习做饼干的兴趣。
(引导幼儿去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第二部分:羊妈妈示范如何使用工具制作饼干,兔宝宝观察并模仿做动作。
首先我介绍了做饼干的材料。接着我示范了如何制作饼干并让孩子们跟我一起边说边做捏、搓的动作。接着我引导幼儿观察,用什么将橡皮泥压平?怎么使用辅佐材料做出各种各样印有花纹的饼干?又是用什么东西给饼干印上花纹的?在这个环节里,我重点讲解了如何使用模具做出不同的饼干。
第三部分:兔宝宝自己学做饼干,羊妈妈和兔妈妈一起指导。(放音乐)
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兔宝宝还可以做各种颜色的饼干,印花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注意桌面卫生。兔宝宝帮羊妈妈收拾好做饼干用的材料。洗手,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我觉得自己用情境表演导入活动是非常成功的,这种角色游戏让孩子们很快就投入到活动了活动中,孩子们对活动非常感兴趣。另外,我精心准备的操作材料深深地吸引了孩子,让他们乐在泥工活动中,做出了很多有趣的饼干,发展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6、小班数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形状教案反思
目标:
1、复习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形)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过程 :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把我的房子都给吹破了(呜…)你能不能帮我造一间新房子呢?”于是,老师就连夜给小白兔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新房子漂亮吗?
2、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
小:三角形
师:房身呢?
小:正方形
师:门又是什么形状呢?
小:圆形
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从魔术箱内变出图形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的是什么图形呀?
小:圆形
师:它是怎么样的呢?
小:没有角的
依次变出正方形、三角形并进行提问
三、游戏-----铺路
1、一名大班幼儿扮演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道谢,并要求再次帮助
(嘟…) 教师接电话,小白兔说:“谢谢你为我造了一间新房子!刚才我想来跟你道谢时,家门口有很多泥坑,我不小心就摔倒了,老师你能不能再帮助我把这条路铺好呢?”
师:小朋友,你们都听到了小白兔的话了,那么,我们一起帮助小白兔把路铺好,好吗?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边讲解边示范)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