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科学时间和我我当报时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时钟的认识,学会看整点、半点。
2、感受时间的长短和更替,懂得珍惜时间。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教师出示教育挂图〈我当报时员〉、学习包〈制作玩具钟〉2、准备闹钟一个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育挂图,指导幼儿思考图中分别表示几点钟,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看图拨出对应的整点或半点。
2、指导幼儿取出卡纸〈制作玩具钟〉,自制一个玩具钟。
3、教师与幼儿温习辨认整点。请幼儿看挂图拨出相应的时间,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获得经验,当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整。
4、转动时钟,请幼儿观察半点钟的基本特征。利用玩具钟,请幼儿尝试看挂图拨出半点钟。引导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活动获得经验:当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两数的中间就是半点。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2、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我的牙齿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了解牙齿的基本外形结构。
2、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了解牙齿外形与功用的关系。
3、发现事物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重、难点:
学习牙齿名称:切牙,尖牙,磨牙,观察、记录牙齿的外形特征。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
2、幼儿换下的乳牙;牙齿模型;黑板上画好的两张张开的大嘴。
3、人手一个小镜子、电筒、笔。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自主观察。
请幼儿用小镜子自主观察自己的牙齿,了解幼儿在观察时使用的不同方法。
二、学习观察方法。
1、运用提问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
2、师:你能看到牙齿的几个面?
你看到的每个面是怎样的?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
你的牙齿有几种牙齿呢?每种牙齿有几颗?都长什么样?长在什么位置?
三、第二次运用新学的观察方法自主观察和记录。
幼儿边观察边记录在《小朋友的书·我奇怪我发现》第4页上,教师关注幼儿的发现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发现外型特征、数量和位置关系。
四、师幼共同总结,引导幼儿概括出特征。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换牙期,教师能及时地为幼儿提供跟牙齿有关的的教学活动是有助于幼儿及时了解自己的牙齿。
通过观察发现等变化让幼儿有了充分了解,使幼儿有对保护牙齿的意识。
用通过照镜子,观察等方法让幼儿观察自己的牙齿,从幼儿生活中的自己来作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我的影子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 能积极探索影子的奥秘,感知太阳光对形成影子的作用,获取有关影子形成的具体经验。
2. 能与同伴合作玩手影的游戏,提高观察力以及想象力。
3. 在影子游戏中,增强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1. 对自己的身体感兴趣,乐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在户外活动中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 选择有太阳的天气,在户外进行。
重点难点:
太阳光对影子形成的作用。
教学方法:
游戏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游戏“找影子”,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玩的谜语,想不想来听一听呀?”
师:“有一个好朋友,一直跟着你,身体黑又黑,跟你不分手,你走他也走,你停它也停。这个好朋友是谁呀?”
师:“你的影子朋友在哪里呢?”
2. 带领幼儿到户外有阳光的地方找影子。
师:“你们找到自己的影子了吗?它在哪里啊?”
1.幼儿根据教师的谜语,猜测谜底。
幼:“想。”
幼:“宠物。”
幼:“灰尘。”
幼:“影子。”
2.幼儿感受影子的存在。
幼:“找到了。”
幼:“它在我的后面。”
幼:“它在我旁边。”
幼:“它在我前面。”
由于大班的幼儿对于谜语这种形式都比较喜欢,因此以谜语的形式导入,一下子就激发起幼儿活动的兴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为下面的活动做一个铺垫。
接下去通过教师的提问“那你的影子朋友在哪里呢?”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将幼儿带领到太阳底下找影子。
二、开展游戏“踩影子”,巩固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师:“我们来玩一个‘踩影子’的游戏,想玩吗?”
师:“记住,在跑得时候注意避开其他小朋友,不要碰撞在一起,保护好自己。”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你踩到谁的影子了?”
师:“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进行游戏“踩影子”,知道自己动的时候影子也会跟着动。
幼:“想。”
幼:“记住了。”
幼:“我踩到了她的影子。”
幼:“我发现我踩住一个人的影子,但是如果他走了之后,影子也会跟着她走。” 教师通过“踩影子”的游戏,让幼儿观察自己影子的变化,因而出现了各种不同造型的影子,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幼儿也能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大胆地做出回答,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三、通过“藏影子”游戏,了解影子形成的奥秘。
1. 游戏“藏影子”。
师:“刚刚我们玩了‘踩影子’的游戏,现在请你们来玩一个‘藏影子’的游戏,想一想怎么才能把自己的影子藏起来,不被别人踩到呢?试试看。”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影子藏起来或者把你的影子变没了呢?来试试看吧!”
2. 引导幼儿藏影子。
师:“游戏好玩吗?你是怎么把影子藏起来的?”
师小结:在阳光找不到的地方,在大的影子(如树、楼房等)底下,自己的影子就没了。
3. 幼儿猜测讨论。
师:“那哪些地方会有影子呢?为什么有影子?”
师小结:因为物体挡住了阳光就有影子了。 幼儿游戏“藏影子”,知道藏影子的办法。
幼:“想。”
幼:“跑到班级里去。”
幼:“跑到树下面。”
幼:“跑到大的影子下面藏起来。”
幼:“因为那里有太阳,太阳照着我们,我们就有影子了。” 本环节引导幼儿在找到影子之后又去“藏影子”,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主动地探索影子的奥秘,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活跃、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这之中,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根据自己的猜测,通过实践,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欲。
四、合作玩手影游戏。
教师示范手影,请幼儿猜猜这是什么。
师:“影子还会跟我们玩游戏呢,看老师的手变一变变成什么了呀?”
师:“你们也用小手变一变,看看你的小手会变成什么?”
师:“书上还有好多好多的手影游戏,请你们学会了,表演给其他的小朋友看好吗?” 幼儿与教师、同伴一起玩手影游戏,知道影子可以变成不同的形状。
幼:“变成了老鹰。”
幼:“变成了小狗。”
幼:“她变成了小兔子。”
幼:“好,我要变一只老虎出来。” 本环节根据幼儿对影子朋友的认识,知道影子还可以变出好多不同的形状。通过老师的示范,引起幼儿对探索研究各种其他小动物的兴趣,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影子的奥秘,也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
本周由于天气的原因,没有太阳,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只能在室内进行。本次活动原本要是感知太阳光对形成影子的作用,主要通过“踩影子”和“藏影子”的游戏直接帮助幼儿进行有关影子形成的具体经验的获取。因为没有阳光,教师只能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来展开讨论,孩子们对影子还是有一定的认识的,对于教师提出的两个游戏也是跃跃欲试。但对于如何藏影子,因没有亲身的尝试,显得有些纠结。之后进行的手影游戏介绍时,许多幼儿都看着图片跟着一起做,一会小兔子、一会老鹰的,显然幼儿对于这种自然形成的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没能玩到“踩影子”和“藏影子”的游戏,还是有点遗憾的,争取在下次有阳光的是时候,带着他们去操场玩一回,让他们感受一下影子的奥秘。
4、大班科学时间和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出时间序列。
2、强化时间概念,初步学习看日历。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准备一日历。
2、准备枯树叶的过程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明确内容与玩法,以叶子渐变图片为例,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
2、观察日历,鼓励幼儿把自己对日历所知道的知识告诉大家,如日历的作用、样式、特征等。
3、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发言,并进行适当的展示(当幼儿说出日历的品种)提问(当幼儿说出一个月有30天时)可提问"是不是每个月都是30天?"4、出示大的年历卡,认识年、月、日,当老师说出了某一月份时,幼儿在各自的日历卡上指出来。
5、请幼儿找一找今天是几月几日,并在日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做上标志,同伴间可相互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在大的年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并做上标志。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我们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时间也进行了演练,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学习时间,上学放学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5、大班科学我会看时间教案反思
目标:
1. 了解时钟的钟面等点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 学会看整点并能正确拨出,读出整点。
3. 初步形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4.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实物钟2个,若干个钟面,若干个圆,若干个勾线笔,挂图。
过程:
1. 时钟的分类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的声音)我们听见闹钟的声音会做什么事?(起床)有几只小动物一起约好在7点的时候去逛商店,听见闹钟的声音都起床了,都到他们约好的地方集合了,约好的时间到了,可是小猪没来,你们说要不要等它呀!(要等)他们等了好久,小猪还没来,小动物只好走了,小动物们一起去逛商店了,他们来到了时钟店,看了很多种,也不知道买什么种,我们也来看看有什么钟。(欣赏图片)你们看过这些钟吗?
小结:有小动物的是卡通钟,能挂在墙上的是挂钟,放在桌面上的是座钟,放在地上的是落地钟。
2. 观察并认识时钟,分针及了解他们的运行关系和运行规律。
师:刚刚我们一起看了这些钟,你们发现这些钟有哪些一样的地方?(上面有数字,有两根针)这两根针他们都有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分针,时钟)小结:钟的上面有两根针,一根短,一根长,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上面还有数字1-12,数字是怎么排列的?(小结:数字从向右方向从小到大绕一圈排的?
师:出示时钟,你们看看时钟里的指针朝哪个方向转的?(向右)顺着指针的方向我们叫它的顺时针。看看老师把分针转一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分针转一圈走12格,时针则走一格,就一小时,分针要走一圈才是一小时。
3. 认识整点师:出示图,谁能告诉我图片上的钟几点了?分别出示12个不同时间的钟面,让幼儿说出整点和怎样写整点。
师:小动物买好了钟都是回家,可是小猪还没来,它到底干什么了?我们去看看它在干什么?出示图片(睡觉)看看几点钟了(10点)小猪是一个不守时的小猪,我们不要学小猪,我们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吃饭,上学,早睡早起,就不会迟到了,我们学会珍惜时间,因为时间过去就不会回来。
4. 学拨整点森林里其他小动物看见他们买的钟都很羡慕,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看时间,小朋友帮帮小动物,好吗?老师拨时间,你们说,然后请小朋友来拨时间。
5. 练习画钟面、时钟、分针6. 活动延伸做"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因为代表烟台市特级教师向全市教师展示的教学活动,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级试讲。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6、大班科学时间和我我当报时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时钟的认识,学会看整点、半点。
2、感受时间的长短和更替,懂得珍惜时间。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教师出示教育挂图〈我当报时员〉、学习包〈制作玩具钟〉2、准备闹钟一个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育挂图,指导幼儿思考图中分别表示几点钟,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看图拨出对应的整点或半点。
2、指导幼儿取出卡纸〈制作玩具钟〉,自制一个玩具钟。
3、教师与幼儿温习辨认整点。请幼儿看挂图拨出相应的时间,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获得经验,当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整。
4、转动时钟,请幼儿观察半点钟的基本特征。利用玩具钟,请幼儿尝试看挂图拨出半点钟。引导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活动获得经验:当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两数的中间就是半点。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