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亲子给爸爸妈妈穿衣服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准备:衣服四件,哑铃
人数:每个家庭一大一小,四个家庭为一组。
玩法:家长在终点,手拿哑铃。幼儿在起点,哨声响起时,幼儿拿起衣服跑向终点,给其家长穿上衣服,扣上扣子,先穿好衣服者为胜。
规则:家长不能帮孩子穿衣扣扣。
教学反思: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让幼儿关注生活细节,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感激,学会报答,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及爱家人的情感。
2、中班亲子游戏活动教案:爸爸的大鞋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穿着大鞋子协调地行走,发展平衡能力。
2.体验穿大鞋子模仿爸爸的趣味。
3.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里带来的成人鞋(男式的)。
2.《大鞋小鞋》的音乐光盘。
3.呼啦圈6个、小椅子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活动身体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自己的爸爸吗?今天我们来当爸爸,学学爸爸!来,爸爸游公园罗,小手放背后慢慢向前走。(学学爸爸大步走、倒退走)
二、穿爸爸的大鞋子
师:今天我们都带了一双爸爸的大鞋子,我们来穿穿爸爸的鞋子吧,穿上鞋子你们就更像爸爸啦!
1.帮助幼儿穿上爸爸的鞋子,提醒幼儿将自己的鞋子放入鞋盒。
2.幼儿穿着大鞋子随着音乐走,初步体验穿着大鞋子走路的独特感觉。
3.提问:穿着大鞋子走路有什么感觉?要注意什么?抬高脚走试试看。
三、学爸爸的经典动作。
幼儿听《大鞋小鞋》音乐在场地中自由行走,当音乐停时自由表现爸爸的动作及表情的静止动作,如刮胡子,打电话,看报纸等。
四、分组竞赛:我穿爸爸的鞋
幼儿分组站在草地的一头,听教师的指令开始比赛,教师引导幼儿尽量平衡自己的身体。
五、结束部分。
幼儿换上自己的鞋子,现在开始我们做回自己啦,穿上自己的鞋子真轻松(带领幼儿做各种轻柔的动作)。带上爸爸的鞋子回教室。
活动反思:
筹备了一周的综合活动今天终于要实战了。前些天,孩子们积极的投入到带爸爸的大鞋子活动中,个个对即将到来的活动充满了好奇。期盼的日子终于来到,一大早,天承爸爸就来到幼儿园,今天他可是肩负重任,要配合我上一堂综合活动《爸爸的大鞋子》。
孩子们都很喜欢天承爸爸,他非常有爱心,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就像个大孩子,跟他们玩成一团。本次活动因为天承爸爸的参与使主题更加鲜明,爸爸的角色在各环节中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与定睛作用。活动中爸爸的变现可圈可点,非常投入,但是从配合的默契来说还有所欠缺,主要是时间比较匆促了些,两个人对活动的沟通还太少,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实战经验,活动二进行的就相对为顺利,配合得也比较默契了,可见,往后要进行这样的活动还是需做足准备。
经过活动一,在活动二中我将几个环节做个变更,感觉更合理了些。一是热身运动部分,我让天承爸爸自己想各种动作让孩子们学,不把动作框死在走、抬腿走、倒退走,使得气氛更加热烈;二是将第二环节的过渡做了修改,活动一我们是用爸爸的鞋子和我们的鞋子有什么不一样来引题,结果问题已提出我就感觉到了这个问题的设计欠佳,起不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属于无效提问,于是活动二我让孩子们上来跟天承爸爸比比谁的鞋子大,这一变更使得过渡更自然,更符合逻辑,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三是将爸爸的经典动作环节做了些改动,让天承爸爸随意做动作,让孩子们猜,原先的设计太局限,爸爸的经典动作框住了孩子和我们的思维,改动后孩子们的思路拓宽了,为后面的游戏奠定了基础。
本次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在和天承爸爸、爸爸的大鞋子的亲密接触下,拉近了爸爸和孩子们的距离,亲子关系更家亲密,孩子们的运动能力在活动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我会穿衣服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美国儿科权威专家詹姆斯博士曾说:“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懒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替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这句话耐人寻味.
我们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还需要加强,于是我就这个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我会穿衣服》这节课。
活动目标
1.学习如何穿好衣服。
2.知道自己有一双勤劳的手,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穿衣服,裤子,鞋.
难点:1、纽扣扣得是否正确。
2、穿裤子分清反正。
3、能分清左右鞋、系好鞋带。
活动准备
儿童上衣(纽扣式)、裤子、鞋(系带式)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做手指操,稳定幼儿的情绪。
基本部分:
一、谈话
1.师:你们已经是学前班的小朋友了,你们觉得自己可以做哪些事情?
2.师生共同总结:我们可以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
二、学习自己做事情
1.学习穿(脱)衣服、裤子、鞋的方法。
(1)请几个幼儿到前面穿上衣(或裤子、鞋),要求其他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他们是怎么穿的?谁的方法好?为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
(2)教师演示穿(脱)衣服、裤子、鞋的基本要领:
穿衣服,注意纽扣要扣得正确。衣襟对齐后再扣,这样就不会出现衣襟一长一短的现象。
裤子,首先穿之前要分清反正面,把正面朝上再穿,不要两条腿穿一个裤筒里。
鞋,先分清左右脚的鞋,不要穿反鞋。穿上后学系鞋带,不要系死扣。
(3)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从新穿衣服(穿纽扣式衣服的)
鼓励孩子以后要经常自己动手穿,因为我们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并且我们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做。
三、课程拓展,进一步学习生活自理的一些基本技能
教师示范整理物品的方法,讲解整理物品的正确方法和基本要领。如书包的整理方法,教师拿幼儿的书包做例子,从新整理。
让全班幼儿自己从新整理书包。
结束部分:引导幼儿在家里帮父母做能做的事情
教学反思
在这节《我会穿衣服》 的课程中,教师为孩子提供了充足的道具,便于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每个环节中都注意向孩子讲述注意事项,如穿衣服、裤子、鞋子前要分清反正;学习整理书包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比较难的方面在于幼儿系鞋带的方法,教师给每个孩子一根鞋带来练习,并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了一点点的进步就要表扬他,要和他们成为好朋友。
总之,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言传身教,多开展自理能力培养的活动,并多与自理能力较差幼儿的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在家里做一些配合学校活动的做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孩子更好、更快的形成良好习惯,具有一定自理能力,也才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4、中班健康活动教案:我会自己穿衣服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给幼儿提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及独立能力,让幼儿在脱离妈妈之后能自理,掌握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穿戴整齐的意义,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学习正确的穿衣服,能自己穿衣服。
3、学会收拾衣物、整理衣服。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自己每天坚持自己穿衣服,学会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穿衣服,来减轻妈妈的负担。
活动准备
1、若干有扣子和有拉链的衣服数件。
2、不同材料的衣服数件。
3、若干个芭比娃娃和它的衣服。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你们的好朋友!(出示芭比娃娃)小朋友们喜欢吗?(喜欢)那小朋友喜欢芭比娃娃的什么呢?(头发、衣服、鞋等)老师在问:你们早上起床之后是谁帮你们穿衣服的呀?(奶奶、妈妈、自己等)好,我们今天呀让芭比娃娃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穿衣服,好吗?
2、先让孩子们比较两种衣服的不同。
(1)老师请两位穿有扣子和穿有拉链上衣的幼儿展示扣扣子和拉拉链的动作。有老师说明穿衣服的方法会因扣子和拉链的不同而不同。
(2)老师演示扣扣子和拉拉链的方法和步骤。
(3)将幼儿分成几组,每组发一件衣服,让幼儿练习扣扣子和拉拉链的动作。
(4)老师检查并指导动作,注意幼儿脱下衣服后如何处理。
3、老师教幼儿整理衣物。
(1)老师将三四件衣服随意丢在桌子上,便提醒幼儿脱下的衣服也因该折叠好,边进行讲解示范动作。
(2)请各组练习把衣服折叠好,老师把所有折叠好的衣服在前面桌子上摆放整齐。
(3)老师:整理好的衣服就像放在衣橱里一样,整齐而且什么颜色都看得很清楚,很方便拿取也很漂亮哦。
4、游戏:变装大赛。
(1)设定起点和终点,在起点放已折叠好的一件有扣子的衣服,终点放已折叠好的一件有拉链的衣服。并告诉幼儿等一下换下的衣服要和现在一样折叠整齐。
(2)请各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在起点,一组在终点。
(3)起点的幼儿穿上扣扣子的衣服后,跑到终点脱下衣服折好;换终点的幼儿穿上拉链衣服,跑向起点脱下衣服折好。再换一名幼儿。老师要随时提醒幼儿扣子要扣对洞,并且要把衣服弄整齐;旁边的幼儿可以帮忙检查、整理。
(4)最快完成的组获胜。
5、游戏拓展:给芭比娃娃穿衣服并帮助娃娃整理衣物。
(1)分组来帮芭比娃娃穿衣服。
(2)让孩子们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叠整齐在穿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锻炼幼儿的时间感。
6、最后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衣服等常规事情。
教学反思
1、现在的孩子缺的就是动手能力,很多事情都被家长包办了。2、学习穿衣服、整理衣服的过程 很简单,难就难在孩子们坚持的把这件事情做下去。3、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伴其一生,并影响他的一生,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要让幼儿强化习惯的培养及养成。
5、中班美术活动教案:我的爸爸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现代的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大部分不注重与子女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久而久之,关系会逐渐疏远;或者学生的父母为生活而奔波将孩子交给老人带,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较少;因为与长辈交流过少,大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我的爸爸妈妈》。使幼儿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爱,从而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乃至关心他人。 感受爸爸妈妈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爱与辛苦, 培养幼儿对爸爸妈妈的敬爱之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家庭成员爸爸和妈妈。
2、通过了解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外部特征,画全家福。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了解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外部特征,画全家福。
教学准备:
小朋友的全家福照片。
教学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全家福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带来了自己家的全家福,现在我请几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了解家庭成员爸爸和妈妈)
二、启发想象
师:爸爸和妈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性别、穿着打扮、发型等)
三、画全家福
师:我也带来了一张全家福。先画谁呢?画人要先画什么呢?请你们来说我来画好吗?(教师根据幼儿讲述进行绘画)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画一张和爸爸妈妈的全家福,好吗?
(教师观察,并给予个别指导,教师在指导中注意巩固幼儿对人物五官的掌握,根据幼儿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分享交流
师:我们一起看看谁的全家福最温馨?谁的妈妈画得最漂亮,谁的爸爸最帅气?
五、 总结
孩子们,父母的关怀,让我们温暖;父母的无私,让我们感动;父母的博大,让我们震撼!
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回家后用刚刚想到的好办法多爱爱爸爸妈妈,这样的话,你们的爸爸妈妈会更开心更爱你们的。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将爸爸妈妈工作的情况画出来,把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通过任何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2. 用不同的方式庆祝爸爸妈妈的生日,自己策划,自己准备。
3、讲起自己的爸爸妈妈,有很多话要说,这里的爱心相框里贴了许多爸爸妈妈的照片,游戏结束后,可以跟好朋友介绍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知道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他们的属相、做什么工作等等,好吗?
教学反思: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让幼儿关注生活细节,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感激,学会报答,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及爱家人的情感。
6、中班主题我给小树穿衣服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不同切割分层法,并能积极运用点、线、面重新组合的装饰方法。
2.能主动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黑色大中小记号笔每人3支,穿着线描服装的鸟轻音乐 庆贺舞曲
活动过程:
一、以穿着线条花衣裳的鸟儿来到古田”引出课题。(演示文稿1、2、3)
提问:鸟儿今天穿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来看看鸟儿身上都有些什么线条和花纹呢?请小朋友帮树儿穿上线条花衣。
二、以欣赏、对比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用切割分层的方法进行装饰。(演示文稿4、5、6)
1.出示一棵树:这棵树我们可以怎么装饰呢?
2.学习切割分层法进行装饰:就像把一个大蛋糕切割成几小块,切割方法有很多,可以怎样切呢?切割时除了用直线还可以用什么线条?
3 . 引用欣赏对比的形式引导幼儿运用点线结合的方法进行装饰。(演示文稿7、8)
提问:你觉得哪棵树漂亮,为什么?
三、提出作画要求。
听听树儿怎么说:
1.我们的花衣裳要与别人不一样,也就是切割的时侯切的方法和线条要有变化。
2.装饰的时候线条要丰富整齐,注意点、线面的结合。<文章.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
四、幼儿作画,教师有针对的指导。(播放悠扬的钢琴曲)
有针对性地挑出个别幼儿的作品,以赞赏的口气向全班幼儿介绍。
五、欣赏作品,体验成功
提问:你觉得哪棵树漂亮?为什么?(引导幼儿根据切割的方法和点线结合的效果来评价)
邀请大家一起跳:《欢乐舞》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线描画的装饰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使用多媒体来引导教学,整个活动以为树儿穿花衣为引导,以树儿的口吻贯穿整个活动,各环节清楚,设置问题合理,重难点突出,在组织形式中即有的模仿学习又有创造性学习,在提出作画要求的时候以树儿的口吻来说,更加贴切自然,孩子们也比较容易接受,幼儿作画时配上了优美的钢琴曲,使幼儿在悠扬的环境中创作。在幼儿作画时我赞赏介绍某个幼儿作品,我的介绍评价不仅鼓励了幼儿创作的积极性,而且在班内形成一种你追我赶创造更多更美新图案的气氛。在评价时,能够引导幼儿针对本次活动的重难点进行评价。
幼儿反馈:这次活动中,幼儿都能大胆的按照自己意愿进行作画,并尝试运用合理的切割方法进行装饰,线条丰富,点线结合的比较合理。个别幼儿的画疏密、黑白对比处理的比较好,目标任务完成的很好。
7、中班亲子活动给爸爸妈妈穿衣服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准备:衣服四件,哑铃
人数:每个家庭一大一小,四个家庭为一组。
玩法:家长在终点,手拿哑铃。幼儿在起点,哨声响起时,幼儿拿起衣服跑向终点,给其家长穿上衣服,扣上扣子,先穿好衣服者为胜。
规则:家长不能帮孩子穿衣扣扣。
教学反思: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
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让幼儿关注生活细节,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同时也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感激,学会报答,能够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及爱家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