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社会我想知道的端午节教案反思 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特色教案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中班教案 > 中班社会教案

中班社会我想知道的端午节教案反思

时间:2022-04-14 20:09:45

中班社会我想知道的端午节教案反思是非常优秀的内容,希望能让找寻中班社会教案的您有所帮助。

1、中班社会我想知道的端午节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名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2、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端午节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 画画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3、中班社会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 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祟敬之情。

  3、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为孩子讲述端午节的有关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并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 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长命缕若干。

  3、 《小朋友的书》每人一本。

  4、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 交流经验。 提问:端午节是哪一天?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进行哪些活动?借助图片和实物,在宽松的气氛中,师幼一起交流所获得的关于端午节风俗的经验,教师作适当补充。

  2、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提问:你们知道端正午节为什么会有这些风俗吗? 如果有幼儿知道,请该幼儿来讲述。

  3、 讲述屈原的故事。 教师借助《小朋友的书》给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激发幼儿对屈原的崇敬心情。

  4、 讲述其他风俗的由来。

  5、 观看有关端午节庆祝活动的录像,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6、 品尝粽子。

  幼儿边品尝粽子,边观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注:有关端午节的风俗见《教师资料手册·科学社会》分册)

  教学反思:

  教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

4、中班社会端午节的由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指导一些特殊的端午节物品,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与幼儿交流,说出端午节的名称和日期。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中国有一个传统节日,叫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2.与幼儿一起探讨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1)与幼儿一起欣赏故事——《端午节的由来》,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因此确定这一天为端午节。

  (2)交流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带香囊或五彩线。提示幼儿可用语言表达、图片绘画、动作表演等方式表现这些习俗。

  二、了解端午节有关物品

  1.教师出示粽子,龙舟,香袋,长命缕,雄黄酒图片

  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他它们叫什么名字呢?

  幼:粽子,龙舟(船),香袋……

  师:我们可以在图片中看到粽子,有龙舟,有香袋,还有的师什么东西呢?有没有小朋友知道的呢?

  幼:水/酒……

  师: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

  2.组织幼儿观看教师教学资源,了解端午节各地风俗,获得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经验。

  师:有小朋友知道屈原,非常聪明,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这个节日啊,和我国以为着名的诗人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听听屈原的故事(教师讲故事。)

  教学反思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但对于幼儿来讲还比较陌生,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尊重和热爱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现。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浓厚的节日内涵,初步激发幼儿爱国主义情感,我设计了以上活动内容。

5、中班社会端午节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端午节对中班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班里的刘彩萍从家里带来了粽子,其他孩子围着她转,只听见她说:“这是我妈妈自己包的粽子,不是买的,很好吃的。另一个说:“要蘸白糖才好吃”、“蜜糖也行”……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本活动设计,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中国民俗文化,从而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情感,又因为中国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而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具体直观形象,故本活动设计通过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做龙舟、赛龙舟等,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来历 包粽子、看图片 采艾草 制作 玩划 学读《过端午》 ( 延伸)

  ------- ─→ ------------- ─→? ─→? ─→? 画画

  故事儿歌 生 活 龙舟 龙舟 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来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吃起来更香。

  C、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将布围在用两根竹竿做成的船身上。贴上各种彩色纸条。

  画一个龙头,制作龙的头饰。

  E、划龙舟

  组织幼儿进行“龙舟大赛”。船头的幼儿头带龙的头饰,其余儿童排成一队坐在龙舟里,按锣鼓节拍作划船动作。也可两舟之间开展竞赛,哪队动作整齐哪队为胜。

  F、延伸

  通过学念《过端午》,画画《赛龙舟》来增强过端午节的感受。最后,请小朋友们表演朗读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过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节社会课,我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幼儿通过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引导幼儿通过学习以多种表现形式创造端午节气氛。在教案的设计上,整个教学内容安排紧凑也有一定的条理,首先我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幼儿的儿歌作为课题切入点,一开始就给幼儿创造美好的情境。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以多种形式表现端午节来开阔幼儿眼界,增加幼儿的学习热情,比如,包粽子,做龙舟,划龙舟等。

  2.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在感受“做龙舟”的环节中,由于一些需要活动内容设计不全面,幼儿感受的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不够;另外,幼儿视觉感受的第一资料.图片的制作上也有一些缺点。这首儿歌简洁押韵,琅琅上口,深得孩子们的喜欢,他们津津乐道的是吃粽子,赛龙舟,以及门上插起来的艾草。但是对端午节的来历,对屈原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感兴趣。意识到孩子们的不足,我要给幼儿讲述屈原爱国的故事,还要通过音像资料,图片,加深孩子们对屈原的认识。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多方位地去了解孩子的认知以及知识上的储备,为孩子们量身定做,制作合理的教学计划,促建孩子的发展。

6、中班社会活动我想知道的端午节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端午节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陌生的,孩子知道比较多的知识点都是围绕粽子展开的,对节日本身的来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以往的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节日意识都相对比较薄弱,知识量也比较小,通常老师采用的方式也是灌输式的,希望通过老师的说,能够让孩子了解节日,知道节日,但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种状况,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FLASH《屈原的故事》

  2、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

  3、录像:包粽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难点:知道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活动流程:

  故事导入——展示介绍——品尝交流——包粽子

  活动过程:

  一、观看flash,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提问:

  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人们过端午节纪念谁?

  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

  2、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二、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展示幼儿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提问: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录像:包粽子,了解、认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提问: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3、完整观看录像:包粽子

  讨论:你看到人们是怎么包粽子的?

  三、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1、把你带来的粽子请好朋友尝一尝,看看你们的粽子有什么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包粽子

  活动反思:

  在近期的业务学习中,园长曾指出我们老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缺乏时代性和时尚性,活动设计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自己好好想想,的确平时可能过分地依赖“学习”一书,把以往比较重视的节日教育等方面都抛之脑后了,有的时候也只是在晨谈活动中偶尔提起一下,以为孩子记住节日的名称和日期就行了,却不曾想到,就在这一次次不重视中,孩子丧失了无数获取知识,增强名族自豪感的机会。因此,趁端午节来临之际,赶快纠正自己之前的错误做法,设计并实施了这样一次端午节活动。

  其实这样的活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同时也是对老师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只有当老师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不误人子弟,因此在本次活动前,我自己首先收集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寻找到一些课件,希望通过这些资料,让孩子更好地获取到有关端午节的知识。整个活动,因为自己事先做的准备比较充分,因此对孩子的回应比较游刃有余,同时对孩子的一些疑惑也能解答地比较到位。

  纵观整个活动,我觉得涵盖的知识量是比较大的,所以每一个点并没有挖得很深很透,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包粽子的环节最后我没有实施,把它当做之后的一个延伸活动来进行。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们的兴趣很高,能够投入到活动中,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知道了屈原,了解了粽子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点是他们比较关注的,我想如果把这些环节设计成几个小活动,可能会更好,毕竟对于中班孩子来说,在一个活动中解决太多的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推荐 幼儿园中班社会:开心枕 幼儿园中班社会:开超市 中班社会教案:保育员阿姨真辛苦 中班社会教案:哭娃和笑娃 幼儿园中班社会:走进消防队 幼儿园中班社会:乘坐公共汽车 中班社会教案:萤火虫找朋友 中班社会:敬老院看望爷爷奶奶 幼儿园中班社会:朋友多,我快乐 中班社会:我为老师做件事(教师节) 中班社会: 在妈妈的肚子里 中班社会教案: 我的朋友多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快乐超市 中班社会区域教案20篇 中班春雨社会教案20篇 幼儿中班社会教案大全200篇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200篇动物 中班社会优秀教案大全200篇

最新中班社会教案 中班社会一千零一个喷嚏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母亲节更爱妈妈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欢欢喜喜母亲节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兔子先生去散步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设计发愁的奶奶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认识不同的汽车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各种各样的鞋子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心情变好的方法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各种各样的车子教案反思 中班社会环境保护小卫士教案反思

相关信息 中班安全电的用处多教案反思 中班趣味体育游戏切西瓜教案 中班歌表演优秀猫咪教案反思 中班健康体育寻宝藏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物体的弹性教案反思 中班主题不随便喂小动物教案 中班健康小鼻子真灵教案反思 中班美术美丽的雨花石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设计我的名片教案反思 中班健康教案轻轻的打喷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