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数学复习7以内的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并列算式,学习7的加减运算。
2. 探索发现互换、互补规律,灵活进行加减运算。
3. 能主动参与,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组成、加减算式,图片或课件(内容:7只鸟:1只先来,6只后来;2只黑色,5只黄色;3只在树上,4只在天上)。
2.7的组成、加减式中所需的数字和符号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建议
1. 组织幼儿玩拍手和填数游戏,复习7的组成。
(1) 拍手游戏。幼儿边拍手边说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
(2) 填数游戏。请幼儿又快又对地给缺失的7的组成式填上合适的数。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从中发现数的关系,学习7的加减法。
(1)从鸟儿先后飞来的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并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如: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列出算式1+6=7,并说出各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先飞来了6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怎么列算式?幼儿可列出:6+1=7。引导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引导幼儿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如:因为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所以7-1=6、7-6=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上小鸟的黑、黄(不同颜色)或在树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减法算式。列出3+4=7、4+3=7、7-3=4、7-4=3。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3.根据7的加减算式,鼓励幼儿以自己的兴趣和经验编出新的应用题。
如:根据7-2=5,可编出:我们班有7个小球,借给小班2个球,我们班还剩下多少个小球?
引导幼儿创编主题新颖的应用题,发展幼儿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反复练习7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
如:教师说出3+4,幼儿快速答出3+4=7。也可变成幼儿出题,教师或全体幼儿回答等形式。
活动反思
记得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7的分解组合和加减运算是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但从幼儿园改编教材以后,10以内的分解和加减运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学内容了,上学期是5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们学习起来,还算轻松,但下学期6,7的加减运算就有些困难。如果单纯的进行算式计算,大家就习惯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来算,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陋习,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现和动脑的积极性,学前孩子的运算应该是借助于一些学具,实物和图例来完成,在熟练的基础上,慢慢的学会运算,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对陋习的依赖,居然极致到对学具和图片视而不见的地步,真是悲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于家长对孩子早起的错误引导,家长们总过早的让孩子们学算数,而且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极不科学,甚至是典型的错误,再就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读懂《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标的因素,可怜的是孩子们,要立即改变以前的陋习,又要重新适应视物思考的过程,孩子们的劳心费力,谈何兴趣啊!
综合以上思考,计划近期召开家长会,合理指导家长形成有利于幼儿的适合幼儿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和研讨,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准确!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数学的加减法运算很重要。特别是20以内的加减法是各种数字运算的基础。学好20以内的加减法,有利于活化孩子的头脑,发展孩子的思维。
活动目标:
1、感知进位加、退位减的算法,整理和归纳计算规律。
2、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蘑菇图形、 计算题目。
活动过程:
一、通过例题再现,唤起幼儿的回忆
1、 小明买了9个红苹果和2个青苹果,再出示集合图。
2、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教师引出:9+2=11。
3、苹果的总数是多少?如果吃掉了9个红苹果,还剩几个?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1-9=
4、示图片,在列式和计算中,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的联系。
(1)从图上看出从11个苹果里去掉9个,还剩2个苹果.
(2)因为 9加 2得 11,所以 11减 9等于 2.
(3)把9分成1和8,先用11减1再减8,得2.(即:11-9=11-1-8)
(4)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减9得1,再用剩下的1加1得2.(即:11-9=10-9+1)
二、 小兔采蘑菇
1、出示“小兔采蘑菇”的例题场景,请幼儿观察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想一想。
教师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并归纳出进位加法可以用“凑十”的方法。
2、再列出两道减法算式,说一说计算方法,归纳出退位减法的方法。
3、采蘑菇比赛。每个蘑菇旁边是一道算式,完成计算后,如果正确,就直接跳到下一题,如果错误,则一起纠正比一比谁采的蘑菇最多最快,全部算完后选出才蘑菇最多的一组幼儿。
三、作业练习
1、教师讲解操作要求,分发计算蓝本子。
2、幼儿独立完成二十以内加减法测试2。
活动反思:
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看一看、猜一猜、算一算等活动中积极动脑,在更大自由度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促使幼儿在一系列的观察、猜测、思考和表述中,自己发现规律,自己解决问题。使每个幼儿都能无拘无束地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3、大班数学活动复习5以内的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5以内的加减法,感知三幅图的含义,继续学习加减法算式。
2、理解加法题中用“一共”表示合起来,减法题中用“还剩下”表示少了的意思。
3、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买面包圈。
1、师:小老鼠去给大老虎买面包圈当点心,我们看看它买了几个面包圈。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小老鼠买了1个面包圈;第2幅图——小老鼠又买了4个面包圈;第3幅图——小老鼠一共买了5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一共”表示把两次买的面包圈合起来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小老鼠买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加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与符号的意思,判断算式是否正确。
二、大老虎吃点心。
1、教师:大老虎可喜欢这个点心啦,瞧它吃得多开心。出示三幅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每幅图的意思:第一幅图——大老虎有5个面包圈;第二幅图——大老虎吃了1个面包圈;第三幅图——大老虎还剩下4个面包圈。引导幼儿了解“还剩下”表示吃掉面包圈后少了的意思。
2、教师:你能用一道算式表示大老虎吃面包圈这件事吗?鼓励幼儿尝试列减法算式。
3、引导幼儿看算式说说数字和符号的意思。
三、小组操作活动。
1、看图列5的加减算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操作纸上三幅图的变化,并学习运用“一共”和“还剩下”的词语,大胆讲述3幅图的含义。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含义列出5的加减算式。
2、看图形记录图形特征。看算式进行5以内的加减运算。
3、看算式写得数。读一读算式,并用雪花片演示算式数量变化过程,写出得数。
四、活动评价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材料,讲述画面内容和算式,其他幼儿对照自己的操作材料,集体进行评价。重点引导幼儿巩固正确使用“一共”、“还剩下”等词语。
活动反思:
老师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用合适的语言吸引幼儿,调节好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双边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秩序良好,活而不乱,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4、大班数学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根据物体的某种特征分类计数,并运用特征标记的数字进行记录。
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我们来玩一个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和起来要是5。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谁会用不同的标记表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谁会用这些标记把图上的东西记录下来呢?
游戏:看谁说的快。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组成、加减。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并且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5、大班数学复习7的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看图中的实物进行7加减的运算。
2.通过游戏与操作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养成检查答案正确与否的习惯。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卡片与小朋友人数相等(正面数字、反面圆点),音乐带《找朋友》。
2.白色信封若干(除去7个幼儿,其他每人两只信封),7的加减实物图卡若干张,可以放进信封内,印章若干。
3."信箱"7只,数字卡7张,加减算式卡7张。"信箱"分散放置。
4.7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组成--游戏《找朋友》
1. 每位幼儿戴一张卡片,音乐开始就去找小朋友,音乐结使两个数字合起来是7以内的数字,为好朋友。(可玩2-3次)。
2.请幼儿将卡片反过来数点点,听音乐继续找朋友,规则同上。
二、复习7的加减--寄信送信1.老师手里有很多信,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信寄出去,好吗?老师念算式题,幼儿讲答案,对了将信投入相应答案的信箱2.邀请7个幼儿做邮递员,负责收信、盖章、送信的任务。其他幼儿做小动物戴上头饰,大家来做寄信收信游戏。
游戏一:每个小动物拿一个信封,然后自己去取一张7的加减实物图卡,算出答案,将卡片放进信封。根据答案把信投入贴有相应数字的信箱里,回家做好。
游戏二:,邮递员到信箱里收信(一人开一只信箱),打开信检查信有没有投错,错的交给老师进行纠正。答案正确的信,答案是几,用印章在信封上盖几个戳。邮递员把信送到相应的门牌号的小动物家。
游戏三:,小动物收到信后检查信内算式题的答案是几,信封上的印章数与答案是否一样,再检查答案与门牌号码对应吗?错的交给老师,老师进行纠正。
3.按上面规则可再玩一次游戏。卡片内容可改为7以内的加减法算式题,门牌号码也可改为算式题,以增加难度。
三、竞赛活动--快速口算玩抢答游戏,练习快速口算:老师念算式题,幼儿讲答案,对了将信投入相应答案的信箱里。谁答的又快又对,即可得到一份奖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记得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7的分解组合和加减运算是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但从幼儿园改编教材以后,10以内的分解和加减运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学内容了,上学期是5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们学习起来,还算轻松,但下学期6,7的加减运算就有些困难。如果单纯的进行算式计算,大家就习惯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来算,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陋习,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现和动脑的积极性,学前孩子的运算应该是借助于一些学具,实物和图例来完成,在熟练的基础上,慢慢的学会运算,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对陋习的依赖,居然极致到对学具和图片视而不见的地步,真是悲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于家长对孩子早起的错误引导,家长们总过早的让孩子们学算数,而且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极不科学,甚至是典型的错误,再就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读懂《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标的因素,可怜的是孩子们,要立即改变以前的陋习,又要重新适应视物思考的过程,孩子们的劳心费力,谈何兴趣啊!
综合以上思考,计划近期召开家长会,合理指导家长形成有利于幼儿的适合幼儿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和研讨,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准确!
6、大班数学活动复习7以内的加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尝试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并列算式,学习7的加减运算。
2. 探索发现互换、互补规律,灵活进行加减运算。
3. 能主动参与,养成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7的组成、加减算式,图片或课件(内容:7只鸟:1只先来,6只后来;2只黑色,5只黄色;3只在树上,4只在天上)。
2.7的组成、加减式中所需的数字和符号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建议
1. 组织幼儿玩拍手和填数游戏,复习7的组成。
(1) 拍手游戏。幼儿边拍手边说出7的分合式,如: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就是7。
(2) 填数游戏。请幼儿又快又对地给缺失的7的组成式填上合适的数。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从中发现数的关系,学习7的加减法。
(1)从鸟儿先后飞来的顺序,引导幼儿描述并列算式,先列加法,再列减法。
如:树上飞来了1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6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列出算式1+6=7,并说出各数字、符号代表的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先飞来了6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怎么列算式?幼儿可列出:6+1=7。引导幼儿发现:将加号两边的数互换位置以后,总数不变。
引导幼儿运用7的组成进行推理,列出7的第一组减法算式。如:因为7可以分成1和6,1和6合起来是7,所以7-1=6、7-6=1。
(2)启发幼儿根据图片上小鸟的黑、黄(不同颜色)或在树上、在天上(不同位置)等情境用的分合式,列出其他7的加减法算式。列出3+4=7、4+3=7、7-3=4、7-4=3。
请幼儿说出算式中的数字和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
3.根据7的加减算式,鼓励幼儿以自己的兴趣和经验编出新的应用题。
如:根据7-2=5,可编出:我们班有7个小球,借给小班2个球,我们班还剩下多少个小球?
引导幼儿创编主题新颖的应用题,发展幼儿求异创新的思维品质。
4.利用快问快答的形式,帮助幼儿反复练习7的加减运算,提高幼儿快速准确的反应能力。
如:教师说出3+4,幼儿快速答出3+4=7。也可变成幼儿出题,教师或全体幼儿回答等形式。
活动反思
记得在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7的分解组合和加减运算是作为教学内容,重点学习的,但从幼儿园改编教材以后,10以内的分解和加减运算,就成了大班的教学内容了,上学期是5以内的加减运算,孩子们学习起来,还算轻松,但下学期6,7的加减运算就有些困难。如果单纯的进行算式计算,大家就习惯性的利用自己的小手指来算,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陋习,不利于孩子们思维的发现和动脑的积极性,学前孩子的运算应该是借助于一些学具,实物和图例来完成,在熟练的基础上,慢慢的学会运算,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对陋习的依赖,居然极致到对学具和图片视而不见的地步,真是悲哀!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于家长对孩子早起的错误引导,家长们总过早的让孩子们学算数,而且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极不科学,甚至是典型的错误,再就是作为老师,我们是否真正读懂《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发展目标的要求,是否有拔高超标的因素,可怜的是孩子们,要立即改变以前的陋习,又要重新适应视物思考的过程,孩子们的劳心费力,谈何兴趣啊!
综合以上思考,计划近期召开家长会,合理指导家长形成有利于幼儿的适合幼儿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再就是加强对《指南》的学习和研讨,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