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社会教案我的小小手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对于小手所表现出来的本领能够感知,但由于年龄的关系,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较差,无法准确说出来,本次活动,设计了看看、说说、做做等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幼儿通过语言表达说出手指的本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孩子在游戏的快乐中感知自己的小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体验它们的作用。
2、变换手的各种动作,对自己的手感兴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说出每个手指的名称和手指的本领
活动准备
1、手影图片如:小鸡、小狗、小猫、小兔子等。
2、铃鼓、图书、手帕、皮球、玩具等物品。
3、调好的广告颜料,画有树干的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来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放图片),你们看看是谁来了?(手影:兔子、鸟、狗等等)
(二)、认识小手
1.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吗?
2.教师:(在手心里画一个妈妈的脸),这是手妈妈,她有几个手指宝宝?
他们都很能干,你最喜欢哪个手指宝宝?你用他做什么事?大拇指,他可以表扬人。这是食指,你们会用食指来指东西吗?试试看,门在哪里?(孩子
指)再逐一介绍:中指可以弹琴,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无名指可以在折纸的时候帮助我们。
小结:手妈妈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五个手指宝宝,它可以帮我们做许多的事。
(三)、小手的本领
1、教师: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会拍球、穿衣服……)
2、教师:除了这些事还会做什么?小朋友们看看周围有什么东西,你去玩玩。(在各个角落里放有铃鼓、书、手帕、皮球、玩具等物品)。
3、幼儿在玩时老师引导:你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说清手的动作:如:我的小手在敲铃鼓、我的小手在叠手帕、我的小手在拍皮球等等。
4、老师还知道小手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是它会说话。(招招手)这是什么意思?(再见或不要)
5、我们再让小手做一件新的事情:为大树变树叶(手印画)老师指导幼儿在作画时注意不把颜料弄在衣服上。
老师: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勤洗手、剪指甲,那我们去洗手吧!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有浓厚兴趣的,积极的发言。
2、认识各个手指名称时孩子们对大拇指和小手指头的名称脱口而出,其他三个手指头的名称就不清楚了。
3、说到手指头的用处时孩子们模糊了,我设计的是说出每一个手指头的用处,这一点孩子们在学习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4、幼儿体验小手的用处,动手操作物品,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只有让孩子亲身感受了才会让孩子知道小手的用处。
5、通过给大树画上叶子的手印画,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
6、如果再上一次这节课,我会把引入部分调整为,手指儿歌开始。
7、在谈到手的用处时尽量出示一些图片来加深幼儿的印象。
2、小班安全活动教案:我是小小消防员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消防电话119,并初步了解什么是消防。
2、结合日常生活,知道一些消防常识。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与家长取得联系,帮助宝宝一起寻找一些有关“消防”的图片、资料。
2、材料准备:1、消防图片若干或幻灯;2、消防车玩具、电话机;3、娃娃四个;“担架”(可用布袋或小椅子替代)
活动过程:
一、感知激趣:
1、出示玩具消防车
2、讨论:这是一辆什么车?它的用途是什么(它的本领)
二、讨论交流:
1、火灾是怎么来的?(人为的、自然的)
2、老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3、家中着火了怎么办?
1)幼儿讨论:幼儿小组先讨论、说说,然后个别回答,引导幼儿能关注别人说了什么?学会倾听。
2)出示图片或幻灯,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4、结合幼儿园的消防演习小结:知道火灾应该设法逃离现场。知道消防电话:119。报警时要告诉消防叔叔火场的具体位置,自己不会要立即寻求周围大人的帮助。
三、火场逃生练习: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头或匍匐靠墙边前进,避开烟雾,迅速离开火场。
四、游戏迁移:
1、让我们也来做小小消防员好吗?
1、情景:叮铃铃,(教师接电话)妞妞家(上海路12号楼504)着火了,我们出发去救妞妞家的娃娃们吧。
2、游戏:两人合作持“担架”接力跑。规则:不能将娃娃摔倒地上。
3、分享:重点请幼儿说说合作的方法与过程;
经验提升:游戏抢答“家里着火怎么办?”答的又快又对的宝宝有小奖品。
在一阵“抢答”中孩子们很自然的进入了“消防”的主题。
活动反思:
在图片碟片等生动教具吸引下,在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们对消防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这为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而宝宝认知经验上的丰富,为他们在本次活动中的言行提供的丰富的“话题”,于是参与性与主动性就自然而然的得到的提高。
来自于生活并能运用与生活的教学活动更受孩子们的青睐。于是在活动中我利用电话、娃娃等这些幼儿生活中所熟悉的物品,来带动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拨电话求救”“抬担架救娃娃”等游戏情景来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巩固对消防的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游戏中孩子们乐此不疲。
3、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小小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体验小手的作用。
2、能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初步仿编。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幼儿用小手做事的相片、小手娃娃,挂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出示自己的一只手(上面画有眼睛、嘴巴),以小手娃娃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是小手娃娃,我的手能做许多事情,你们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小结:原来小朋友的小手会做工这么多的事情,真能干。
二、出示挂图,理解儿歌内容。
1、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小手也很能干,我们来看看他的小手都做了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图画,说说小手做的事情,并用儿歌里的语言来概括每一幅图的意思。
三、欣赏儿歌。
1、我们来给这几幅图起个名字吧。
2、老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遍儿歌。
四、学习儿歌。
1、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边拍手边念儿歌。
2、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演。
五、创编儿歌。
1、出示相片,看看小朋友的小手还会干什么。
2、我们把小朋友小手做的事情编到儿歌里。
六、保护小手。
我们的小手这么重要,我们要怎样保护它呢?(不做危险的事情,不玩尖利的东西等)
活动反思:
孩子们通过学念儿歌,了解到自己的小手的本领,了解了原来自己的小手这么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情,从而促使更多的孩子愿意用自己的小手去尝试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4、小班社会小小手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们班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较弱,而且依赖性很强,因此往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样样事情都不愿做,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课,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并愿意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的小手本领大,样样事情都会做。
2、喜欢跟着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儿歌。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小手的本领,让幼儿自己尝试用小手做力所能及的事
2、说说自己的小手会做些什么事?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个活动室,提供活动材料
2、图片、儿歌录音
活动过程
1、认识我们的小手。
(1)(出示小手的图片)这是什么?
(2)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小小手,让我们一起来说说小小手上有几个手指头?(幼儿和老师一起点数。)
(3)小小手是我们的好朋友,它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想想你的小小手会做些什么事呢?
2、欣赏儿歌。
(1)教师播放儿歌的录音,请孩子说说听到了什么?
(2)(出示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共同回忆儿歌里的话。
(3)教师表演儿歌,鼓励幼儿跟着老师念念,演演。
3、幼儿学念儿歌。
(1)幼儿跟着老师学念儿歌。
(2)个别幼儿表演。
4、小结:建议爸爸妈妈在家中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整理玩具、自己穿衣吃饭等。)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样的一节活动课能增强幼儿的自理生活能力。
2、儿歌运用了排比的手法,易于上口,特别适合小班的孩子诵读。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增加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小班主题我的小小手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对于小手所表现出来的本领能够感知,但由于年龄的关系,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较差,无法准确说出来,本次活动,设计了看看、说说、做做等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幼儿通过语言表达说出手指的本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孩子在游戏的快乐中感知自己的小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体验它们的作用。
2、变换手的各种动作,对自己的手感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说出每个手指的名称和手指的本领
活动准备
1、手影图片如:小鸡、小狗、小猫、小兔子等。
2、铃鼓、图书、手帕、皮球、玩具等物品。
3、调好的广告颜料,画有树干的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来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放图片),你们看看是谁来了?(手影:兔子、鸟、狗等等)
(二)、认识小手
1.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吗?
2.教师:(在手心里画一个妈妈的脸),这是手妈妈,她有几个手指宝宝?
他们都很能干,你最喜欢哪个手指宝宝?你用他做什么事?大拇指,他可以表扬人。这是食指,你们会用食指来指东西吗?试试看,门在哪里?(孩子
指)再逐一介绍:中指可以弹琴,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无名指可以在折纸的时候帮助我们。
小结:手妈妈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五个手指宝宝,它可以帮我们做许多的事。
(三)、小手的本领
1、教师: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会拍球、穿衣服……)
2、教师:除了这些事还会做什么?小朋友们看看周围有什么东西,你去玩玩。(在各个角落里放有铃鼓、书、手帕、皮球、玩具等物品)。
3、幼儿在玩时老师引导:你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说清手的动作:如:我的小手在敲铃鼓、我的小手在叠手帕、我的小手在拍皮球等等。
4、老师还知道小手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是它会说话。(招招手)这是什么意思?(再见或不要)
5、我们再让小手做一件新的事情:为大树变树叶(手印画)老师指导幼儿在作画时注意不把颜料弄在衣服上。
老师: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勤洗手、剪指甲,那我们去洗手吧!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有浓厚兴趣的,积极的发言。
2、认识各个手指名称时孩子们对大拇指和小手指头的名称脱口而出,其他三个手指头的名称就不清楚了。
3、说到手指头的用处时孩子们模糊了,我设计的是说出每一个手指头的用处,这一点孩子们在学习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4、幼儿体验小手的用处,动手操作物品,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只有让孩子亲身感受了才会让孩子知道小手的用处。
5、通过给大树画上叶子的手印画,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
6、如果再上一次这节课,我会把引入部分调整为,手指儿歌开始。
7、在谈到手的用处时尽量出示一些图片来加深幼儿的印象。
6、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我的小小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对于小手所表现出来的本领能够感知,但由于年龄的关系,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较差,无法准确说出来,本次活动,设计了看看、说说、做做等环节,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幼儿通过语言表达说出手指的本领,培养幼儿的想像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孩子在游戏的快乐中感知自己的小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每个手指的名称,体验它们的作用。
2、变换手的各种动作,对自己的手感兴趣。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说出每个手指的名称和手指的本领
活动准备
1、手影图片如:小鸡、小狗、小猫、小兔子等。
2、铃鼓、图书、手帕、皮球、玩具等物品。
3、调好的广告颜料,画有树干的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来了?(激发幼儿的兴趣)
(放图片),你们看看是谁来了?(手影:兔子、鸟、狗等等)
(二)、认识小手
1.你们知道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吗?
2.教师:(在手心里画一个妈妈的脸),这是手妈妈,她有几个手指宝宝?
他们都很能干,你最喜欢哪个手指宝宝?你用他做什么事?大拇指,他可以表扬人。这是食指,你们会用食指来指东西吗?试试看,门在哪里?(孩子
指)再逐一介绍:中指可以弹琴,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无名指可以在折纸的时候帮助我们。
小结:手妈妈有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五个手指宝宝,它可以帮我们做许多的事。
(三)、小手的本领
1、教师: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会拍球、穿衣服……)
2、教师:除了这些事还会做什么?小朋友们看看周围有什么东西,你去玩玩。(在各个角落里放有铃鼓、书、手帕、皮球、玩具等物品)。
3、幼儿在玩时老师引导:你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导说清手的动作:如:我的小手在敲铃鼓、我的小手在叠手帕、我的小手在拍皮球等等。
4、老师还知道小手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是它会说话。(招招手)这是什么意思?(再见或不要)
5、我们再让小手做一件新的事情:为大树变树叶(手印画)老师指导幼儿在作画时注意不把颜料弄在衣服上。
老师: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一定要好好保护它,勤洗手、剪指甲,那我们去洗手吧!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有浓厚兴趣的,积极的发言。
2、认识各个手指名称时孩子们对大拇指和小手指头的名称脱口而出,其他三个手指头的名称就不清楚了。
3、说到手指头的用处时孩子们模糊了,我设计的是说出每一个手指头的用处,这一点孩子们在学习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4、幼儿体验小手的用处,动手操作物品,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只有让孩子亲身感受了才会让孩子知道小手的用处。
5、通过给大树画上叶子的手印画,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
6、如果再上一次这节课,我会把引入部分调整为,手指儿歌开始。
7、在谈到手的用处时尽量出示一些图片来加深幼儿的印象。
7、小班游戏我是小小传球手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乐趣。
2.初步做到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游戏准备
皮球(幼儿人手一个)、一个小滑梯、一个纸箱。
游戏玩法
游戏一:追皮球
教师将纸箱中的皮球全部抛在塑胶场地上,让幼儿追逐皮球,追到皮球后,跑回原处把皮球投入纸箱。教师可把幼儿追回的皮球继续扔出去,幼儿反复将皮球追回并投入纸箱。
规则:每位幼儿每次只能追一个皮球,并把皮球投入指定的箱内。
游戏二:滚皮球
幼儿将皮球从小滑梯上滚到纸箱内,进球的幼儿就可以从滑梯上滑下来,拿到皮球继续玩,没进球的幼儿不能滑滑梯。
规则:在滑梯上只能滚皮球,不能扔皮球。;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
游戏三:找朋友
教师与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坐下,一起念儿歌“小皮球,找朋友,找到朋友快回来”。教师将皮球滚到一个幼儿手中,幼儿再将皮球滚回来。游戏反复进行,随着幼儿熟练程度的提高,圆圈逐渐变大。
规则:幼儿要尝试滚皮球,不能扔皮球或抱皮球。
游戏四:小猪回家
幼儿双手推动“小猪”(皮球)在地面滚到指定的“家”(纸箱)。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游戏情节可不断发展,如:帮助“小猪”钻过“山洞”(障碍物),走过“小桥”(障碍物),绕过“危险”(障碍物)回到“家”。
规则:幼儿用双手滚球,不能踢球或拿球跑。
游戏五:喂小动物吃饭
在大纸盒上贴动物头像,幼儿站在一定距离外,设法将皮球投进纸盒里,锻炼投掷和目测能力。
规则:幼儿要站在规定的地方投球,一个接一个地投,不能抢。
游戏六:我是小小传球手
幼儿以各种方式站好,从头顶开始传球,也可以进行腿下传、左右传、边跑边传等。传球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提高幼儿配合、协作的能力。
规则:幼儿要先站好,然后依次传递,不能越位传递。
游戏反思
游戏中锻炼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滚球的技巧和力度。,还有两个人的合作意识,滚过来滚过去,变成小花等等很好玩,我觉得,本次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还可以多样性,变换更多的方式方法会更好玩更加吸引孩子,让孩子在各方面有更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