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班科学教案按规律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观察体验和活动。
2.初步形成序列的经验。
3.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列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对规律排序有一定的经验。
活动难点:
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序。
活动准备:
小红花若干、动物卡片若干、生活物品、待贴卡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1.游戏引入新课:排排站。
老师叫出一些小朋友在前面排队,按着性别站好.
(1)让小朋友猜一猜,下一个会是男生还是女生。
(2)你发现了什么?
2.游戏:猫与花。
(1)在黑板上贴出小红花与小猫按照abab的规律的四个图片,让小朋友贴第五个、第六个……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贴?
(3)改变猫与花的位置顺序,再让他们贴一贴前面会是谁,后面会是谁?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兔小猴做游戏。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abab规律排列出来。
4.操作活动。
(1)翻看活动手册,让幼儿寻找和发现规律。
(2)老师讲解要求和注意事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检查幼儿的掌握规律的情况。
5.组长负责收拾课桌。
6.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如何按规律找到下一个?
(3)请小朋友举例说明一下。
活动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多abab规律排列的。如我们的毛巾和杯子、排排站的时候我们的做教育右脚。还有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
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内容绝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但还是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少部分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差,涂固体胶的速度慢。另一方面,今年新进的王鸿阳小朋友反应速度慢,没能掌握本课知识,整理评价时间得再给他机会弥补。
2、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按规律排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观察体验和活动。
2.初步形成序列的经验。
3.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列物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对规律排序有一定的经验。
活动难点:
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序。
活动准备:
小红花若干、动物卡片若干、生活物品、待贴卡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1.游戏引入新课:排排站。
老师叫出一些小朋友在前面排队,按着性别站好.
(1)让小朋友猜一猜,下一个会是男生还是女生。
(2)你发现了什么?
2.游戏:猫与花。
(1)在黑板上贴出小红花与小猫按照abab的规律的四个图片,让小朋友贴第五个、第六个……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贴?
(3)改变猫与花的位置顺序,再让他们贴一贴前面会是谁,后面会是谁?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小兔小猴做游戏。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abab规律排列出来。
4.操作活动。
(1)翻看活动手册,让幼儿寻找和发现规律。
(2)老师讲解要求和注意事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检查幼儿的掌握规律的情况。
5.组长负责收拾课桌。
6.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如何按规律找到下一个?
(3)请小朋友举例说明一下。
活动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多abab规律排列的。如我们的毛巾和杯子、排排站的时候我们的做教育右脚。还有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
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内容绝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但还是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少部分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差,涂固体胶的速度慢。另一方面,今年新进的王鸿阳小朋友反应速度慢,没能掌握本课知识,整理评价时间得再给他机会弥补。
3、小班社会活动教案:排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记住自己的学号,会按自己的学号排队。
2、学会按教师的口令进行排队,要安静和速度快。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每人一张学号卡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
1、幼儿和老师一起来数数。
2、按班级有多少幼儿,进行数数,如30个幼儿,从1数到我们的学号30。
二、认识学号
1、让幼儿们来认识自己的学号。
2、自己说说学号是多少?
3、找自己的学号的座位。
三、分组排队
1、按照老师的要求排队,1号至10号为一组,依次类推。
2、酱30个幼儿分组,排成红、黄、蓝三队。
四、比一比
1、红、黄、蓝三队三组幼儿比赛。
2、看看哪对排组排得既快又准,还很安静。
五、小结
1、教师对红、黄、蓝三队进行点评。
2、让幼儿说说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活动反思
在开学的时候就让幼儿们接触过认识学号,在幼儿有初步的基本上都已经认识,也能说出自己的学号是多少了。对于幼儿来说用学号来排队有点难度,一来对小伙伴们还不太熟悉,二来幼儿们都有一种拔尖,爱争先的心态,幼儿们都喜欢排在前面。为了突破幼儿的这一难点,我用颜色先让幼儿认识分组,也让幼儿们练习了多次,再让幼儿来慢慢的先记住自己前后面的幼儿,最后通过小竞赛来激励,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4、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按规律排队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观察体验和活动。
2、形成序列经验。
3、能按abab规律排列物品。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对规律排序有一定的经验。
活动难点:
能按abab的规律的排序。
活动准备:
小红花若干、动物卡片若干、生活物品、待贴卡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排排站。
老师叫出一些小朋友在前面排队,按着性别站好。
1、让小朋友猜一猜,下一个会是男生还是女生。
2、你发现了什么?
二、游戏:猫与花。
1、在黑板上贴出小红花与小猫按照abab的规律的四个图片,让小朋友贴第五个、第六个……
2、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贴?
3、改变猫与花的位置顺序,再让他们贴一贴前面会是谁,后面会是谁?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小兔小猴做游戏。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按照abab规律排列出来。
四、操作活动。
1、翻看活动手册,让幼儿寻找和发现规律。
2、老师讲解要求和注意事项。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检查幼儿的掌握规律的情况。
五、组长负责收拾课桌。
六、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如何按规律找到下一个?
3、请小朋友举例说明一下。
活动延伸:
生活中也有许多abab规律排列的。如我们的毛巾和杯子、排排站的时候我们的做教育右脚。还有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才能发现。
活动反思:
整节课的内容绝大部分幼儿都已掌握,但还是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少部分小朋友动手操作能力差,涂固体胶的速度慢。另一方面,今年新进的王鸿阳小朋友反应速度慢,没能掌握本课知识,整理评价时间得再给他机会弥补。
5、小班科学图形宝宝排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图形间隔排序的规律。
2、会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3、培养幼儿思维能力及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小朋友已会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排列。
2.材料准备:ppt、图形宝宝、三角形和圆形贴纸。
重点难点:
1.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2.按一定顺序排序。
活动过程:
一、导入ppt,激发幼儿兴趣。
二、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火车已经开到我们班里啦,图形宝宝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出来跟我们班的小朋友认识了,我们一起睁大眼睛看一看。
2哪个图形宝宝来啦?出示圆形图形.来了几个.(1个)
3、教师边放圆形边说:圆形宝宝请你排在小花后面,圆形宝宝后面跟着谁?同时出示三角形图片。三角形宝宝请你排在红线上,三角形宝宝后面跟着…….出示圆形
4、圆形宝宝请你跟紧三角形后面,圆形后面会跟着谁呢?你们猜会是谁?(三角形)
5、圆形和三角形宝宝怎么排排队的呀?(一个跟着一个)
6、一个跟着一个,谁跟着谁呀,三角形跟着谁呀,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好吗?(伸出小手说)
7、谁排在最前面呀,圆形后面跟着谁呀,教师指幼儿念完,教师继续念空位的图形,哎呀,糟了,还有两个宝宝掉队了,我得赶紧把它找回来。
8、手拿圆形和三角形,这两个调皮的宝宝,一起跑出来了,谁能帮助它们呀,像前面的圆形宝宝这样,一个跟着一个交替的排。
9、请幼儿来操作,并集体检查。
三、.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1、记住它们怎么排排队的吗?小眼睛遮住,不许偷看哦,师将圆形藏入口袋。哎呀呀,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藏起来了?
2、集体检查,跟着幼儿找一找,边指边念。我们一起把它喊回来好吗?圆形宝宝快回来?
3、小眼睛闭起来,请一幼儿将图形宝宝藏好,哎呀,这次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不见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把它喊回来,集体检查。
四、开火车游戏
五、结束活动
师:图形宝宝今天跟我们小朋友玩的可开心了,你们开心吗?它们要回家休息了,我们跟图形宝宝们挥挥手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高孩子对活动的兴趣,同时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我特别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三种图形比作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交朋友,还特别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作为导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6、小班科学我给动物排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数学活动本是枯燥的,幼儿很难进入正题。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融入游戏的环节,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 给动物按大小排序。
2. 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房子、标记图、动物、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我们班来几位特殊客人。
猜猜它们是谁?
2.给大小不同的三只兔子排队
有几只兔子?(出示标记图,幼儿说出:最大的兔、大兔、小兔)按从大到小顺序排。
刚才按照什么顺序给兔子排队的?
3.游戏:喂兔吃萝卜。
兔子最喜欢吃什么?
这里有什么样的萝卜。(.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幼儿说出最大的萝卜,大萝卜、小萝卜)引导幼儿说出:最大的萝卜送给最大的兔子,大萝卜送给大兔,小萝卜送给小兔。
4.集体活动
出示标记图。篓子里也有兔子和萝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排队。注意边送边说。最大的兔吃最大的萝卜,大兔吃大萝卜,小兔吃小萝卜。要一 一对应
5.活动开始
表扬正确运用短句讲述的幼儿。
活动反思:
活动比较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的。这次活动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并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进入到各个环节中,大多数幼儿学会了从大到小的排序,从操作情况来看,部分幼儿完成的较好,但还是有部分未理解,希望自己在下次教学中,加以改进,做到课前准备充分,用更儿童化的语言进行表述,便于幼儿掌握。
7、小班科学活动种子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分析讨论,感知物体的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
2.学习将收集的种子分类,排列并做记录。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份种子(蚕豆、黄豆、红豆各十颗),纸板,海洋球和乒乓球若干个。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依次出示红豆、蚕豆和黄豆)这些豆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们知道它叫什么?(种子)二 、第一次探索活动:感知数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不一样。
1.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帮忙,帮这些种子分分家(出示画有三个标记的图片),让幼儿说第一条线上排什么?为什么?请一幼回答(排红豆,因为有红豆标记),那么第二、第三条线呢?(黄豆、蚕豆),排队的时候要从红线开始,一个靠着一个,让种子站在线上,三个全排完了,不要收,数一数,把数字记到后面的格子中。
2.幼儿操作,用种子在纸板上排队。
3.请幼儿讲述排列结果:红豆有几颗(十颗),黄豆有几颗(十颗),蚕豆有几颗(十颗),它们都是十颗,那么它们排的队伍一样长吗?(不一样)4.讨论为什么都是十颗,队伍不一样长呢?(引导幼儿说出因为红豆小,所以排得最短,蚕豆大,排得最长,黄豆不大不小,排得队伍不长也不短。)5.小结:相同数量的种子颗粒越小,排列越短,颗粒越越大,排列越长。
三、第二次探索活动:感知大小不一的种子,排列长短相同时,数量不同。
1.请幼儿把纸板翻过来,观察另一面,看看纸板上有什么(种子标记)并说说这三条线怎么样?(一样长)2.如果在这三条一样长的线上排队,想想,它们用的数会不会一样多?(有幼儿说一样多有幼儿说不一样多)那么我们现在来排列一下,看看到底用的数量会不会一样多?(幼儿操作,并讲述操作结果:用的数量不一样多,蚕豆用得少,红豆用得多。)3.讨论:为什么排一样长的队伍时,红豆用得最多,蚕豆用得最少。
4.小结:一样长短的线条,种子颗粒越小,排列时需要的越多,种子颗粒越大,排列时需的越少。
四、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感知大小、数量与排列长短的关系1.教师出示海洋球和乒乓球,若用相同数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队,谁的队伍长,谁的队伍 短,请一幼儿上来演示。并总结出:乒乓球小,排的队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队伍长。
2.若让它们排一样长的队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谁用得多?请一幼儿上来演示,并总结出:海洋 球大用得少,乒乓球小用得多。
3.游戏:过小桥。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走独木桥,要求脚跟对脚尖从起点走到终点,数一数,比一比,老师用的步子多还是小朋友用的步子多?为什么?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主要在操作中完成,从线条的顶端开始,一颗挨着一颗,并且在线条上,给种子进行排队。我把线条分别用三角形、花、正方形不能的记号来表示,以防止幼儿视觉错乱找不到线条。在活动中操作,大多数幼儿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排队操作。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形状、空间位置等一些粗浅的知识,发展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