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体育游戏教案信号灯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具有自己的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又由一个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以及不同兴趣和爱好的个体所组成,所以他们身体锻炼项目的选择有共性,又有个性。“跑”是幼儿生活中时常要运用的一个基本动作,幼儿喜欢奔跑跳跃,但经常会因为控制能力弱、平衡能力差而出现碰撞、重心不稳,从而导致发生意外事故。为了幼儿在体育活动和生活活动中轻松、灵活、安全地运用奔跑运动,为此设计了这个活动《信号灯》。旨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机能和丰富精神世界,达到“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功效,既养身,又乐心,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为终生奠定强健的体质基础。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奔跑方法,熟练走、跑的动作技能。
2.提高运动的敏捷性、协调性和快速反应、随机应变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红绿黄的信号等各一个,红绿布条各半(幼儿每人一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
2.和老师一起做身体各个部分的准备活动。
二、花样跑、走
幼儿分散站立在场地上提醒幼儿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教师发出的口令进行相应的动作锻炼。
1.顺时针绕场地跑。
2.逆时针绕场地走。
3.踮脚小步自由走。
4.半蹲自由走。
三、游戏
1.红绿灯
⑴幼儿看教师指示牌进行走、停的游戏。
⑵幼儿看教师指示牌进行跑、停的游戏。
⑶幼儿指挥指示牌进行红绿灯游戏。
2.看信号灯追逐跑
⑴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手臂缠红色布条,一组缠绿色布条,看老师信号等进行游戏,教师举红灯,缠着红布条的幼儿就在指定范围内追逐缠绿布条的幼儿;举绿灯反之。
⑵幼儿熟悉玩法后,更换信号灯速度加快,训练幼儿的速度及反应能力。
四、结束部分
1.幼儿听音乐随老师一起进行摇头、点头、摆臂、扭腰、甩腿、转圈等身体放松运动。
2.教师小结本次活动,并组织幼儿收拾器械离开场地。
活动延伸
家长和宝宝对面站立,用一手牵宝宝的手,同宝宝一起提起右腿只用左脚着地站立。然后告诉宝宝自己站稳,慢松手,一面数数,看看宝宝能自己支持几秒钟。休息一会儿再用右脚着地,反复练习。
活动反思
在体育游戏活动和体育课教学中。注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给幼儿以充分的自由。使他们自身能量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在一旁注意发现动作符合教学要求的幼儿,一经发现,就以其为榜样,引导其他幼儿观摩学习。并给予表扬与肯定。
围绕目标, 在幼儿已有经验和新学的内容有关经验,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自发主动的学习情景,让孩子在生活或类似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幼儿多种感官通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运动提供全方位的感受机会,让幼儿有丰富的感受,通过实践、让幼儿体会和表达。
2、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玩气球教案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气球,是每个小朋友都熟悉喜爱的物品。是常见易得的材料,幼儿对气球有相应的游戏经验。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用身体各个部位来碰触气球让幼儿感受身体各部位运动灵活性之间的差异,让气球不落地训练幼儿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判断发展手眼协调能力,体验手臂的推力和手腕的弹力。
教学目标:
1.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挑战自我,发挥创造性。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气球、粘纸若干、球网一副、音乐。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进入活动场地,每个小朋友去抱一个气球,跟老师一起跳兔子舞。一起热身。
二、把气球向上垫
1.产生兴趣
(出示两袋用黑塑料袋装的东西)让幼儿隔着口袋摸一摸,然后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出示气球)。
2.玩气球
怎么把气球垫上去,不让它掉下来呢?
你还有其它花样把气球向上垫吗?
3.创意玩法
除了手,身体的哪些部位也能连续的把球垫上去?(根据幼儿的创意,教师一一将粘纸贴在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做一标记。如:头、胸、膝盖、屁股、脚等)
4.尝试以上部位的玩法
用以上这些部位来玩球,要想办法不让球掉下来,每个部位都要试一试。(教师鼓励幼儿尽量用各部位尝试,提醒幼儿看教师身上的粘纸所示部位)。
5.交流分享
老师身上粘纸的部位都能成功地把球垫上去吗?
哪种方法最容易?哪种方法挑战性最大?(教师通过让个别幼儿挑战用屁股、肚子、胸垫球,使幼儿意识到有些部位不太容易垫球,挑战性很大)
6.挑战赛
比一比谁是用头顶气球的冠军?要求中途气球不落地,如果落地,即自行回到空位上,最后留在场的为冠军。(教师采用方法对冠军的孩子给予鼓励)
三、气球向前拍
1.比比谁的气球飞的远。
1)自主尝试用推、打、拳击等方法把气球向前拍。
2)交流怎样能让气球飞得远。
2.“排球”赛
1) 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的两侧,在音乐声中尽量将自己场内的气球拍到对方的场内,场地中气球少的一方为胜。
2) 交流经验
怎样才能把气球拍到对方的场地内?
3)场地交换再一次比赛。
四、放松游戏,气球按摩操
我们和气球宝宝都累了,找一个好朋友,用你的气球宝宝给他按摩一下。跟音乐做放松运动会教室(交换尝试)。
教学结束:
带上气球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1、探索动作。
让幼儿用手的各个部位(手指、手背、拳头等)来垫气球,感受垫气球的快乐,了解气球的特性。通过自己操作进行验证。锻炼了手眼协调能力,自然感受身体部位和运动关系。
2、竞赛挑战。
让幼儿选定挑战部位进行挑战(头顶、脚踢等)给幼儿展示自己和挑战他人的机会。
3、“排球”赛。
让幼儿尝试向前方远距离拍球进一步感受手臂、手腕的推力与爆发力,在紧张、激烈、刺激的竞赛游戏中挑战自我。结束活动。
3、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信号灯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具有自己的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他们又由一个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以及不同兴趣和爱好的个体所组成,所以他们身体锻炼项目的选择有共性,又有个性。“跑”是幼儿生活中时常要运用的一个基本动作,幼儿喜欢奔跑跳跃,但经常会因为控制能力弱、平衡能力差而出现碰撞、重心不稳,从而导致发生意外事故。为了幼儿在体育活动和生活活动中轻松、灵活、安全地运用奔跑运动,为此设计了这个活动《信号灯》。旨在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机能和丰富精神世界,达到“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功效,既养身,又乐心,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为终生奠定强健的体质基础。
活动目标:
1.掌握正确的奔跑方法,熟练走、跑的动作技能。
2.提高运动的敏捷性、协调性和快速反应、随机应变的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红绿黄的信号等各一个,红绿布条各半(幼儿每人一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场地,进行队列队形的练习。
2.和老师一起做身体各个部分的准备活动。
二、花样跑、走
幼儿分散站立在场地上提醒幼儿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根据教师发出的口令进行相应的动作锻炼。
1.顺时针绕场地跑。
2.逆时针绕场地走。
3.踮脚小步自由走。
4.半蹲自由走。
三、游戏
1.红绿灯
⑴幼儿看教师指示牌进行走、停的游戏。
⑵幼儿看教师指示牌进行跑、停的游戏。
⑶幼儿指挥指示牌进行红绿灯游戏。
2.看信号灯追逐跑
⑴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手臂缠红色布条,一组缠绿色布条,看老师信号等进行游戏,教师举红灯,缠着红布条的幼儿就在指定范围内追逐缠绿布条的幼儿;举绿灯反之。
⑵幼儿熟悉玩法后,更换信号灯速度加快,训练幼儿的速度及反应能力。
四、结束部分
1.幼儿听音乐随老师一起进行摇头、点头、摆臂、扭腰、甩腿、转圈等身体放松运动。
2.教师小结本次活动,并组织幼儿收拾器械离开场地。
活动延伸
家长和宝宝对面站立,用一手牵宝宝的手,同宝宝一起提起右腿只用左脚着地站立。然后告诉宝宝自己站稳,慢松手,一面数数,看看宝宝能自己支持几秒钟。休息一会儿再用右脚着地,反复练习。
活动反思
在体育游戏活动和体育课教学中。注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给幼儿以充分的自由。使他们自身能量尽可能地发挥出来。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在一旁注意发现动作符合教学要求的幼儿,一经发现,就以其为榜样,引导其他幼儿观摩学习。并给予表扬与肯定。
围绕目标, 在幼儿已有经验和新学的内容有关经验,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自发主动的学习情景,让孩子在生活或类似的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打开幼儿多种感官通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运动提供全方位的感受机会,让幼儿有丰富的感受,通过实践、让幼儿体会和表达。
4、大班体育游戏活动教案:长凳游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木制长凳8条、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幼儿进场,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
2教师把活动器材-长凳介绍给幼儿:“长凳是用来坐的,可今天我们要用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4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
①爬过“地道”--长凳横向间隔2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
②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过。
③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
④开“火车”--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
5过“桥”游戏
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6将两个长凳叠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7教师将幼儿集中起来,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然后幼儿继续练习。
8将三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
9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
注意事项:
①保持场地中有不同高度的“桥”,让幼儿自己选择。
②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过最高的“桥”幼儿的安全。(可让配班教师协助保护。)
③引导幼儿帮助爬不上凳子的同伴。
④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障碍,让他跨过。
10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11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
12幼儿离场。
活动反思:
这是我设计的幼儿体育《凳椅系列活动》之一。整个活动我自己认为是成功的,活动目的较好地完成了。通过活动,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也获得了很好的培养。经活动实录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方面、对幼儿积极鼓励方面以及安全教育方面都做得较好。对幼儿的要求方面,我没有“一刀切”,而是通过放置不同高度的长凳让幼儿自由选择的方式,达到区别对待的目的。在鼓励幼儿方面,我以自己的情绪、表情、语言和眼神作为与幼儿交流的“语言”(称身势语言):在教态方面,情绪上,我是积极而兴奋的,让孩子受到感染而激发了兴趣;表情上,我是轻松自然的,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较为轻松的心理环境;在语言方面,我没有说“别害怕”、“不要紧张”、“没有危险的”之类的话,因为说这些话,等于是在强调危险,说得越多,幼儿就越是紧张,动作就放不开,反而容易出危险。眼神上,当有的孩子站在长凳上,犹豫不决时,我用坚决的目光看着他的眼睛,通过这扇“心灵的窗户”给他注入力量。整个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来感染孩子、鼓舞孩子。在安全教育方面,孩子掌握了正确的屈膝缓冲着地的方法,我运用的保护方法也是正确而科学的,时机把握也较好。活动结束时,又及时教育幼儿:平时单独一人或大人不在时,不能盲目练习。
活动到最后,长凳的高度增加到5个,约有130cm。有的老师提出异议,是否太高了,出了危险怎么办?实际上,这个高度并不是我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实际情况决定的。只要孩子是较轻松的跳下,情绪上保持愉快,这个高度就是适合的。而且,只要保护得当,就不会有危险。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讲,通过活动发展了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当遇到真正的危险时,他就能应付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