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班音乐创编舞蹈鞋匠舞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对线有很大的兴趣,为了使幼儿知道更多线的用途,而且大班幼儿的身体动作的发展较快,故设计此创编舞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及歌词内容,边唱歌边按歌词合拍地绕线,拉线,钉鞋等动作。
2、借助修鞋的经验及歌词情境,自己创编动作。
3、体验鞋匠劳动时的愉快心情,并了解线的用途。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老鞋匠的故事》。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柳树姑娘》进入活动室。
二、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 做拍手、拍脚、拍肩的动作,感受音乐 的旋律和节奏,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三、看录像《老鞋匠的故事》,让幼儿感受鞋匠师傅劳动时的愉快心情,知道线的用途。
四、听音乐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表现绕线、拉线的动作。
2、将幼儿编的动作与老师编的动作串起来,师生随音乐共同表演。
3、引导幼儿在前奏是迅速找一个同伴,在音乐开始时面对面地共同白哦眼。
五、复习音乐游戏《抬花轿》,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忘情地随乐拍手,尽情地随乐舞蹈,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活动中尊重幼儿的目标、多通道参与的方法、注重冗余度的程序等,对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来说,是最为合理和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
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鞋匠舞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韵律活动中,我选择了一部分模仿生活场景的作品,这些作品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跟随音乐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动作,鞋匠舞就是其中之一。这首音乐乐曲结构简单,对幼儿创编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也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 学习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舞补鞋子的各种动作。
2. 尝试在图片的提示下创编动作。
3. 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音乐合拍地做鞋匠补鞋的各种动作。
难点:在和同伴合作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请幼儿在生活中观察鞋匠的劳动、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引导幼儿回忆观察到的鞋匠的劳动。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鞋匠的劳动。
二、基本环节
1. 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进一步探索鞋匠的动作。
(1)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动作进行探索。
(2)教师对幼儿提出的动作进行一些简单的整理。
(3)教师:还有哪些动作看不懂?(引导幼儿大胆表述对图不理解的地方,并告诉幼儿,等一会会有办法帮助幼儿看懂图片。)
2.请幼儿欣赏乐曲,根据乐曲想像情境,创编鞋匠补鞋的动作。
(1)教师: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说说听了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帮助幼儿整理出鞋匠补鞋的完整情境。
(3)师生根据想像出的情境创编相应的动作。
3.引导幼儿完整做鞋匠舞的动作。
(1)教师: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完整地做鞋匠舞劳动的动作。
(2)教师带幼儿完整做动作两三遍。
三、结束环节
引导幼儿创编两个人跳舞的动作。
四、延伸环节
选择幼儿创编的动作随音乐做一做,教师着重引导幼儿在两个人共同舞蹈时注意动作的协调,例如两个人要同时先出右脚等。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次活动中,我在音乐技能方面,首先让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鞋匠做鞋子的各种动作,让幼儿能够对不同的节奏做出反应,自如地跟随音乐变化节奏动作。在情感与社会方面,我强调幼儿与同伴合作舞蹈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合作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就是合作的幼儿要知道自己扮演的是鞋匠还是顾客,并在相同音乐的地方做出不同的动作反应,要求幼儿能够不受同伴动作的干扰,做自己的动作。在活动中,虽说事前准备了一些动作,但是我在活动中留给幼儿大量的学习空间,例如多次在活动中问幼儿“有没有动作看不懂”,当幼儿表达自己看不懂时,我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通过下面环节进一步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规律,把创造的空间留给幼儿。
3、大班音乐活动壮族舞蹈《快乐扁担舞》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园一直在开展园级课题《民俗传统节日与幼儿园教育相融合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园教师和幼儿逐渐对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南宁每年的民歌节更是给老师和孩子们了解广西的风土人情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合理地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把本民族的艺术融入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深受孩子的喜爱。“扁担舞”是广西壮族文化中一块瑰宝,是壮族人民喜欢的一项民俗活动,它的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非常热闹而具有感染力,能激发孩子参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选择扁担舞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试图通过与“扁担舞”的接触,让孩子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感受本土艺术的魅力。
活动目标:
1、感受壮族扁担舞强烈有力的节奏,体验欢快、热闹的气氛。
2、初步学习扁担舞的典型打法,并尝试进行创造性表现。
3、感受扁担舞中相互配合,合作舞蹈的快乐。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1、知识方面:了解扁担的作用,观看影像——《可爱的广西》初步了解壮族人民的生活习俗。
2、场景布置:壮族人民庆丰收的场景——金黄的玉米和稻穗、火红的辣椒、饱满的大蒜、壮族的常见饰物——绣球、壮锦袋和香包。
3、物质方面:
(1)扁担与幼儿人数相当;条凳若干张;
(2)录音机、磁带《大地飞歌》、《碰蛋歌》;
(3)图谱一张;
(4)大鼓一个
(5)煮熟的红蛋与幼儿人数相当。
活动过程:
一、游戏:到壮乡做客——教师扮演壮族“刘三姐”在壮族原生态音乐《壮乡春早》中带领幼儿感受壮乡丰收的气息,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探讨壮族人民庆祝丰收的方式,并大胆地表述。
指导语:你都知道壮族人民哪些庆祝丰收的方式?
三、出示扁担,在《大地飞歌》的音乐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拿扁担舞蹈。
指导语:跳扁担舞是壮族人民庆祝丰收的一种方式,让我们一起拿着扁担舞蹈吧。
四、请幼儿分组进行自编扁担舞的表演展示。
五、欣赏原生态扁担舞的VCD,引导幼儿发现扁担舞的典型动作特点和节奏特点。
1、欣赏VCD中扁担舞的场面。
2、将幼儿分为“小阿牛哥”和“小刘三姐”两队,通过有趣的抢答游戏,引发幼儿说出扁担舞的特点。
指导语:
(1)扁担舞是一个人在舞蹈还是很多人在舞蹈?
(2)扁担舞的道具有哪些?
(3)跳舞时,扁担都敲打了哪些地方?是怎样敲打的?
(4)扁担敲打时,你感觉它的节奏是怎样的?
(5)扁担要怎样拿才不会打到别人或自己?
六、师生共同学习扁担舞典型的打法。
1、讨论:我们能够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表示扁担敲打的位置?
2、引导幼儿看图谱,用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来练习扁担敲打的位置和节奏。
3、教师按照图谱的节奏敲击大鼓,引导幼儿听鼓声跳扁担舞。
七、鼓励幼儿自由结伴,在音乐《大地飞歌》中跳起欢快的扁担舞,并大胆创编出与别人不同的打法与节奏。
八、壮族传统游戏:碰蛋——进一步体验壮族人民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活动反思:
我们在活动中所看到的,是幼儿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在音乐、舞蹈、语言、创造、合作等方面获得的综合发展。这样的高质量的发展,是教师精心培养的结果。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次活动中该班级的幼儿才能够有这样精彩的表现。
4、大班音乐活动创编舞蹈《鞋匠舞》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对线有很大的兴趣,为了使幼儿知道更多线的用途,而且大班幼儿的身体动作的发展较快,故设计此创编舞蹈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及歌词内容,边唱歌边按歌词合拍地绕线,拉线,钉鞋等动作。
2、借助修鞋的经验及歌词情境,自己创编动作。
3、体验鞋匠劳动时的愉快心情,并了解线的用途。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录像机、录像带《老鞋匠的故事》。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柳树姑娘》进入活动室。
二、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 做拍手、拍脚、拍肩的动作,感受音乐 的旋律和节奏,进一步熟悉歌词内容。
三、看录像《老鞋匠的故事》,让幼儿感受鞋匠师傅劳动时的愉快心情,知道线的用途。
四、听音乐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按自己的意愿大胆地表现绕线、拉线的动作。
2、将幼儿编的动作与老师编的动作串起来,师生随音乐共同表演。
3、引导幼儿在前奏是迅速找一个同伴,在音乐开始时面对面地共同白哦眼。
五、复习音乐游戏《抬花轿》,并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孩子们忘情地随乐拍手,尽情地随乐舞蹈,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活动中尊重幼儿的目标、多通道参与的方法、注重冗余度的程序等,对于幼儿园音乐欣赏来说,是最为合理和有效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最高境界——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
5、大班音乐舞蹈我们来跳民族舞教案反思
主要目标:
1、鼓励幼儿能从不同的旋律、歌词、动作中感受一些典型的少数民族歌舞,引发对少数民族表达方式的兴趣。
2、感受小组、集体初步合作编舞、跳舞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过程:
(集体舞"爱我中华"进场)
一、讲讲、猜猜知道的少数民族(主要关注:幼儿是否能大声地用有节奏的语言节奏、大胆地用各种肢体动作表达表现所知道的、所探索的少数民族。)
1、师: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少数民族大声地告诉大家?如果加上动作就更棒了!
2、师:我们再来玩猜猜少数民族的游戏。等会儿请你看一个动作或是一样东西来猜,也要用有节奏的话回答,行吗?
二、幼儿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主要关注:师生间、幼儿间关于合作表演情况和方式的交流。)
师:我们不但知道很多少数民族,还4个人一组一起编了少数民族的舞蹈,是吗?不过每一组到底跳的是什么民族的舞蹈还是个秘密。今天我们就把小组编的舞蹈跳给大家看,请你猜猜到底是什么民族的舞蹈?还可以互相学习学习。哪组先来试试?
小结:今天我们不但跳了自己排练的舞蹈,还学到了一些记舞蹈动作的好方法,学习了别人好看的舞蹈动作。
三、集体跳各民族舞蹈(主要关注:1、幼儿能对前奏有敏感性以及能跟着音乐节奏自主地舞蹈。2、每个幼儿能否把学习到的新动作大胆地、有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1、听音乐顺序排列少数民族图片。
2、集体跳各民族舞蹈。
3、教师表演。
尾声:其实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我们以后再听听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跳跳舞蹈,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一次舞蹈活动,因此更多的是关注孩子动作的表现。活动中,我通过欣赏、表现、个别示范、集体尝试等多种方法,帮助幼儿更好地借助歌词进行表演。由于动作的表现有歌词的.依托,因此表现难度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我通过对个别孩子表现力的关注,从而提升孩子表现的表情、动作的优美,同样对孩子的舞蹈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活动的亮点在于利用简单的道具(一个有颜色的记号),既很好的解决了活动中容易出现的左右脚的区分,又降低了集体舞的难度,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孩子,和孩子产生良好的互动。集体舞的学习以孩子自主探讨为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但在这个环节,我还可以更退后一点,不要太急于抓住一个正确的答案就马上尝试,可以多听听其他孩子的想法。
舞蹈活动是一种美育活动,教师优良的教学素养和音乐才能也为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整个活动孩子情绪愉悦、积极,表现欲望非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