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有常绿树和落叶树,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
2、认识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捡落叶。
1、利用孩子们散步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捡落叶。
师:孩子们今天散步的时候,老师请你们在幼儿园捡到了很多的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捡到了多少的树叶,然后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同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教室小结: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现在冬天到了,这些树叶都是冬天里的树叶。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教师小结: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呀,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的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的时候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颗树叫什么名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4、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把你想到的告诉全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活动反思:
该活动是两类物体的比较观察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两次观看录象,加上老师的针对性提问和幼儿零距离观察树叶,很快掌握了“落叶”和“常青”两个概念,认识了落叶树和常青树,发现了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
2、大班科学落叶树和常绿树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我们生活的周围有着各种各样的树,千姿百态,随着季节轮换树还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树叶随风飘落,还有一些树没有落叶子。孩子们有着去了解和探索的兴趣,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落叶树和常绿树》。让孩子在认识树的基础上,抽象出一些树普遍特征,让孩子自己去观察比较,从而认识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来解答自己的疑问。知道秋天,并不是所有的树都变黄落叶的,有些树一年四季常绿,秋天也不例外,这些树叫常绿树。而到秋天就枯黄落叶的树叫落叶树。
活动目标:
1、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显著特征。
2、感受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和好处。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树叶,两张特征显著的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顾、周围的树
1.(出示汉字“树”)你在哪里看见过树?
小结:马路边、公园里、小区里、小河边、家里都有树。
2.这些树中,你认识哪些树?
3.柳树冬天是什么样子?
(1)认识落叶树
出示两张图片,看一看这两种树有什么不一样?(出示柳树图片)你认识这棵树吗?这是什么树?瞧,这棵树怎么样了呢?(认识新词光秃秃——光秃秃就是树叶都掉光了),对了,这棵树上光秃秃的,他难道一年四季都是这样光秃秃的?那它什么时候长叶子的呢?(幼儿说)原来,柳树春天也是这样茂盛,为什么现在会变的光秃秃的呢?(树叶掉下来了)
小结:像柳树这样到了春天树叶都发芽,到了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
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2)认识常绿树
(指着香樟树)你们认识这棵树吗?这是我们江阴的市树——香樟树,是什么?你发现香樟树上的树叶都怎么样呢?香樟树上长着许许多多的树叶,我们可以叫它茂盛,叫什么?难道香樟树一年四季都不掉叶子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香樟树也会掉叶子,可是它掉了叶子之后,树上还有叶子吗?(有)
小结:想香樟树这样,一年四季都有绿绿的叶子的树,我们叫它常绿树。让孩子多说几遍名称。
二、初步了解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特征。
1.(出示汉字“落叶树”)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发芽,冬天树叶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除了落叶树之外,还有一种树是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
2.(出示两种叶子)这里有两种叶子,一种是常绿树,一种是落叶树,请你各拿一片。
3.请你看一看、摸一摸,这两种叶子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通过感官来感知树叶不同特征。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孩子的感受,将两种树叶的特征分别记录在写有“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纸上,以供归纳使用。
在活动中,孩子会将两片树叶的无关特征讲述出来,如大小,所以,在选择树叶时,应尽可能排除这些因素,而抽象出它(常绿树)的显著特征:叶厚、正面色深、有光泽。
教师小结:无论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哪些树,即使我们不认识它,但是只要它的叶子比较厚、颜色深、表面有光泽,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常绿树”。
三、幼儿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现在我们看见树叶,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都能通过她们的特征区分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了,后面桌子上是上次我们一起去拾的树叶,请小朋友吧你认为的常绿树叶放在有常绿叶的标记的篮子里,把落叶树叶放在有落叶树叶的篮子里。听清楚了吗?
幼儿操作
交流:我们一起来帮他们检查一下,他们找的对不对,教师拿出一片树叶,让幼儿说是属于什么树?为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区分香樟树的归属
(1)(出示香樟树的叶子)这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的叶子?
(2)(出示香樟树满地落叶的照片)这是香樟树现在的样子,满地的落叶。看了这张照片,你还认为香樟树是常绿树吗?
(3)(出示《植物》书)这本书的名字是……(大班的孩子认识)是啊,这本书说的都是有关于植物的事。我们来看看,香樟树是什么树?
在活动中,教师念:“香樟树一年四季都落叶子,但是,它落了叶子之后,马上长出新的叶子,所以,尽管不停地落叶子,但一年四季它满树都有茂密的叶子,它是常绿树。”
——通过这样的认识的碰撞,一个完整的概念认识就可能形成。另外,在认识犹豫时,孩子倾听的愿望也是最强烈的,这时,教师的照本宣“读”会十分有效。
五、树真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
1、师:我们的祖先种了许多树,那么你想在树下干什么呢?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好处?
2、欣赏《树真好》,了解树的用处。
3、请幼儿说一说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树木。
总结:我们可以在树下做许多事,是啊,“树真好”。
活动延伸:
原来树叶还有这么多的秘密,我们一起出去找常绿树和落叶树吧。
活动反思:
一次成功的活动,最主要是能吸引孩子积极参与,主动获得知识经验,体验快乐。引导孩子们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正是科学教育的首要目标,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慢慢地习得一种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通过关注树木变化,初步形成常绿树落叶树的概念,知道“像柳树这样春天树叶都发芽了冬天树叶一下子都落光的树,我们叫它“落叶树”,一年四季都有叶子的,叫常绿树。”教学活动重过程、重情感体验、重能力的培养。活动前要充分做好材料的准备,要充分考虑材料能在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形式。那样孩子就能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收获。整个活动围绕着“叶子”,孩子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感知,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如观察、比较、语言表达、倾听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性的学习要求。
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落叶树和常绿树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在渗透颜色的秘密这一主题活动理念中,使幼儿在一日活动,在自主的探究中感受颜色的奥秘。随着冬季的到来,连接前主题秋天,我试着将冬天的季节特征与颜色相结合,在让幼儿感受落叶树树叶的黄色与常绿树树叶的绿色视觉冲击的同时,通过幼儿自主的户外探索,了解到颜色所传达的自然讯息,真正地感受颜色的奥秘。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树木,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知道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落叶树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的特点。
3、户外观察落叶树与常绿树,获取直接经验。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常绿树和落叶树PPT。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表演《秋天》歌曲,导入主题。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秋天的叶子。”
歌曲: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小树叶,渐渐发黄了,随风落到草地上,草地上。
师:“秋天小叶子都掉下来了,冬天的时候他们要掉在地上睡觉了,我们一起再来唱一唱,好吗?”(创编成冬天歌曲)
歌曲:冬天来了,天气凉了,小小树叶,渐渐睡觉了,随风躺在到草地上,草地上。
二、播放常绿树和落叶树图片
1、出示常绿树图片
师:“冬天到了,这些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呀?他们有没有掉在地上睡觉呀?为什么这些树叶不会掉在地上睡觉,谁来说一说?”
师小结:“老师给这些绿颜色的,在冬天的时候叶子不掉下来睡觉的小树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常绿树。”
2、出示落叶树图片
师:“你看这些树他们的叶子落在地上睡觉了吗?”谁来说说这些树什么样子的?”
师小结:“这些黄色的,红色的树叶落到地上睡觉了,我们给这些小树取个名字叫落叶树。”
三、户外找寻常绿树和落叶树
1、老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找找常绿树和落叶树,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看。小朋友在找小树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害他们,我们可以轻轻地摸一摸,碰一碰,用小眼睛看一看,然后来告诉老师你看到了哪些树,好吗?”
2、师敲小铃,集合交流。
师小结:“老师给这些绿颜色的,在冬天的时候叶子在树干上睡觉的小树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常绿树。黄色的,红色的树叶落到地上睡觉了,我们给这些小树取个名字叫落叶树。”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课,在课堂获得一定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经验基础上,通过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主实践,感受常绿树的绿色和落叶树的黄色,了解颜色所传达的自然讯息,落叶树落叶的季节就是秋冬季的到来。符合小班幼儿教学直观性原则,我将活动重点放在户外观察探究中,但是我忽略了小班课程的时间,15分钟,如何突出我的活动重点,我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导致在前面的了解常绿树树叶和落叶树树叶的基础知识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可以适当地将前篇导入缩短,控制在3分钟以内,预留12分钟进行户外探索,或者将活动探索放到前面,最后总结时在到教室进行ppt演示总结。我自己也意识到前篇导入语言不够简练易懂,有点绕口繁琐,所以我需要改进的是在语言运用上要言简意赅,重要的是体现自然科学课的特点,尤其是符合小班幼儿直观性教学原则。
4、小班科学落叶树和常绿树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渗透颜色的秘密这一主题活动理念中,使幼儿在一日活动,在自主的探究中感受颜色的奥秘。随着冬季的到来,连接前主题秋天,我试着将冬天的季节特征与颜色相结合,在让幼儿感受落叶树树叶的黄色与常绿树树叶的绿色视觉冲击的同时,通过幼儿自主的户外探索,了解到颜色所传达的自然讯息,真正地感受颜色的奥秘。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树木,形成落叶树、常绿树的概念。
2、知道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落叶树到了秋冬季节会落叶的特点。
3、户外观察落叶树与常绿树,获取直接经验。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常绿树和落叶树PPT。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表演《秋天》歌曲,导入主题。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秋天的叶子。”
歌曲:秋天来了,天气凉了,小小树叶,渐渐发黄了,随风落到草地上,草地上。
师:“秋天小叶子都掉下来了,冬天的时候他们要掉在地上睡觉了,我们一起再来唱一唱,好吗?”(创编成冬天歌曲)
歌曲:冬天来了,天气凉了,小小树叶,渐渐睡觉了,随风躺在到草地上,草地上。
二、播放常绿树和落叶树图片
1、出示常绿树图片
师:“冬天到了,这些树叶是什么样子的呀?他们有没有掉在地上睡觉呀?为什么这些树叶不会掉在地上睡觉,谁来说一说?”
师小结:“老师给这些绿颜色的,在冬天的时候叶子不掉下来睡觉的小树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常绿树。”
2、出示落叶树图片
师:“你看这些树他们的叶子落在地上睡觉了吗?”谁来说说这些树什么样子的?”
师小结:“这些黄色的,红色的树叶落到地上睡觉了,我们给这些小树取个名字叫落叶树。”
三、户外找寻常绿树和落叶树
1、老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找找常绿树和落叶树,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看。小朋友在找小树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害他们,我们可以轻轻地摸一摸,碰一碰,用小眼睛看一看,然后来告诉老师你看到了哪些树,好吗?”
2、师敲小铃,集合交流。
师小结:“老师给这些绿颜色的,在冬天的时候叶子在树干上睡觉的小树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常绿树。黄色的,红色的树叶落到地上睡觉了,我们给这些小树取个名字叫落叶树。”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课,在课堂获得一定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经验基础上,通过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自主实践,感受常绿树的绿色和落叶树的黄色,了解颜色所传达的自然讯息,落叶树落叶的季节就是秋冬季的到来。符合小班幼儿教学直观性原则,我将活动重点放在户外观察探究中,但是我忽略了小班课程的时间,15分钟,如何突出我的活动重点,我没有很好地考虑到,导致在前面的了解常绿树树叶和落叶树树叶的基础知识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听取其他老师的建议,可以适当地将前篇导入缩短,控制在3分钟以内,预留12分钟进行户外探索,或者将活动探索放到前面,最后总结时在到教室进行ppt演示总结。我自己也意识到前篇导入语言不够简练易懂,有点绕口繁琐,所以我需要改进的是在语言运用上要言简意赅,重要的是体现自然科学课的特点,尤其是符合小班幼儿直观性教学原则。
5、中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有常绿树和落叶树,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
2、认识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2、了解一些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知识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观察幼儿在家带来的树叶。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请你们在家的时候都收集了一些树叶带过来,那现在请你们来观察观察,你们带来的树叶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观察)
2、集体交流观察结果。
教师:冬天到了,树叶有什么变化?你们在收集这些树叶的时候大树又变成了什么样的?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集体讨论。
(1)教师:为什么有些树上的树叶掉得很多?有些树上的叶子掉得很少甚至不掉呢? (幼儿回答)
(2)教师小结。
教师: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的树叶都是绿的。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2、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从树叶的形状、颜色等方面比较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教师: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分别是常绿树和落叶树,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 (一一出示图片)
(2)教师小结图片中的树。
(3)迁移幼儿生活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或落叶树。
教师:好的,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树,知道了哪些叫常绿树,哪些叫做落叶树,那除了老师这里的图片,你们还知道有其他的这些树吗? (幼儿回答)
(4)教师小结。
三、活动结束。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树,请你们在家的时候看见了大树小脑袋里也想想这是属于绿叶树和落叶树。
活动反思:
该活动是两类物体的比较观察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两次观看录象,加上老师的针对性提问和幼儿零距离观察树叶,很快掌握了“落叶”和“常青”两个概念,认识了落叶树和常青树,发现了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将幼儿的学习推向了高潮,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较好巩固了对常青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6、中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有常绿树和落叶树,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
2、认识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捡落叶。
1、利用孩子们散步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捡落叶。
师:孩子们今天散步的时候,老师请你们在幼儿园捡到了很多的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捡到了多少的树叶,然后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同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教室小结: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现在冬天到了,这些树叶都是冬天里的树叶。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
教师小结: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教师小结:原来呀,有的树是常绿树,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而有的树是落叶树,每年的秋天树叶就会开始变黄,渐渐掉下,到了春天的时候才会长出新的树叶。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颗树叫什么名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
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
4、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把你想到的告诉全班的小朋友好吗?
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活动反思:
该活动是两类物体的比较观察活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两次观看录象,加上老师的针对性提问和幼儿零距离观察树叶,很快掌握了“落叶”和“常青”两个概念,认识了落叶树和常青树,发现了常青树和落叶树的不同点。